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3月美国大量宠物的非正常死亡事件以及2008年中国奶制品的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在中国乃至世界均引起三聚氰胺的恐慌。随之,国内一些蛋白饲料原料被检出高含量三聚氰胺、饲料产品中也屡有三聚氰胺被检出,导致了全社会对饲料安全的信任危机,给我国饲料产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大企业加入,一个财富时代到来!食品行业是传统的,又是朝阳的,因为这个行业从来不缺乏创新,总是不断有新产品和新企业出现,充满活力,充满机会。近日,世界第四、中国第一的食品饮料企业——娃哈哈推出的新型高原方便食品"杏仁青稞粥"火热上市,还没等到我尝出什么味道,食品行业和媒体已经是一片掌声,其关注点和赞赏点集  相似文献   

3.
<正>据权威部门统计,上万婴儿因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患肾和泌尿系统结石病症并有致死病例,那么,三聚氰胺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往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什么是三聚氰胺?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分子式为C3N6H6,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又简称为三胺、蜜胺、三聚氰酰胺、氰脲  相似文献   

4.
<正>"基础工作扎实、安全措施到位、隐患排查细致、整改力度较大、安全管理规范,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标准。"8月26日,湖南省玉峰食品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峰食品)顺利通过达标验收专家组的现场评审,最终得分为81.4分,成为面筋行业首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也是岳阳市食品行业首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玉峰食品位于"中国面筋食品之乡"——平江县,专注面筋研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我国"食品之天"不时被蒙上一层阴影,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乳制品业的三聚氰胺丑闻曝光后,国人又不约而同地将眼光盯上了名目繁多的食品添加剂,唯恐再浑然不知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6.
《青年科学》2011,(12):4-9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科学家为食品添加剂平反——  相似文献   

7.
食品及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量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食品及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检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或甲醇水提取,离心分离,过0.2m滤膜,然后采用RP-HPLC-UV法测定,外标法定量。对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三聚氰胺在0.05g/mL~10.0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4。在4.0mg/kg~80.0mg/kg浓度范围内,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0.5%~102.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96%~3.62%,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5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满足食品及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量的检验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8.
动物通过饲料会把三聚氰胺带入体内循环。因此动物性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残留问题,也愈来愈受到社会关注。本实验通过系统的喂食肉鸡,观察肉鸡重量及体内残留,初步进行动物饲料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及动物体内三聚氰胺残留量的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食品行业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利用微生物把不易食用的物质转化成食品原料、饲料或其它工业原料,其二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广西华侨企业食品行业拥有包括制糖、淀粉、罐头、味精工厂21家,并拥有大面积的原料基地。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对于资源的综合利用、新产品的开发,特别是发展“短、平、快”的新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池晴佳 《青年科学》2008,(11):42-42
"蛋白精"不是食品添加剂三鹿、蒙牛、伊利、光明都是国内乳品行业的名牌,可是最近,这几个品牌不约而同地和三聚氰胺扯上了关系。其实,这并不是"三聚氰胺"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2007年5月发生的来自中国的掺有三聚氰胺的"宠物毒粮"事件,曾造成美国4000多只宠物猫、狗死亡。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年度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向公众通报进口中国食品及饲料安全问题的情况,总结被通报产品种类及的风险因素,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应对措施,充分发挥风险预警作用,以减少或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人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和反感仍然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普通大众以前并不知道有食品添加剂这个词。尽管中国使用食品添加剂历史悠久,卤水、明矾、红曲等食品添加剂都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但在2000年以前的汉语词典里并没有"食品添加剂"这个词,一些人视食品添加剂为洪水猛兽很大程度源于概念不清和相关知识的缺失。二是食品添加剂替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锅。添加剂不等于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是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水泥添加剂,但不是食品添加剂。在任何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都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迄今为止,中国涉及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人之过,非食品添加剂之过。对在食品中使用非法添加物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严厉打击。三是舆论误导。这是当前造成公众对食品添加剂误解和恐慌的最主要原因。误导的源头恰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者--食品企业。有的企业一边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边把"无添加"不添加"零添加"作为噱头,在食品标签上醒目标示类似"不添加防腐剂、不含人工色素、不含人工香料"不加香精、不加防腐剂、色素"不含人工糖精"等字样;还有的企业在各种媒体上做"没有添加剂"不添加"不加!不加!就不加"等广告。这种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导致一些消费者误认为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就会有安全问题,标有"不添加"无添加"的食品就是安全的。长此下去,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的误解会越来越深,食品安全感会越来越差,对美好生活的幸福感会受到极大伤害,也将严重影响中国食品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正>遇到雾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找环保部门;遇到禽流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找医院和卫生部门。其实,这些揪心的事要解决,最后都需要通过科技来"顶天立地"作支撑。让科技更接地气,解决民生难题,这也是我们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最近被媒体轮番报道的中国计量学院专家研发成功的"神奇的小试纸"——5分钟就能测出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物,如有机磷、有机氯、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超标物。这样的检测以前都是用仪器,而购买仪器就要花四五十万元,老百姓要么"望洋兴叹",要么就是花大钱到检测机构通过专门的仪器检测,如今几毛钱的试纸5分  相似文献   

14.
贵州啤酒厂生产的“黄果树瀑布牌”12度啤酒继荣获中国旅游名牌产品、贵州名牌产品荣誉之后,今年6月在全国名优饮料、啤酒推荐会上被中国食品行业最高权威机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称号,跻身全国名牌啤酒之列。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有关食品原料与资源的全球重要议题;阐述了"食品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分析了食品原料作为天然设计材料的特征、优势和局限;之后阐述了食品行业全球消费趋势,新食品原料与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提出上述两点对"食品设计"发展趋势的影响.最后总结倡议未来设计师需要全局思考食品原料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即兼顾社会、经济、环境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李强 《世界博览》2011,(8):64-66
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并非食品添加剂 并非加入食品中的都是添加剂,中国的相关使用标准要比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加严格。 3月23日,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在上海召开。在同期举行的食品添加剂论坛上,深受"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困扰的业内专家们纷纷表示是在替人背黑锅,  相似文献   

17.
夏敏  刘艳 《科技智囊》2010,(7):64-67
<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加工食品的比重成倍增加,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食品添加剂也随之越来越多,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人们可谓是谈"剂"色变。我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有那么可怕吗?生活中究竟应该怎样看待食品添加剂呢?  相似文献   

18.
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在食品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三聚氰胺可能由各个环节污染食品。但是,如果非蓄意添加,进入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微乎其微,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为防止人为添加,国家制定了相关的限量标准,超过此限量,则不能销售。密胺餐具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缩合而成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合格产品中的游离态三聚氰胺及甲醛单体几乎没有,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在使用时,应避免在微波炉内加热、高温使用或盛装油类食品等,正确的使用密胺餐具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民以食为天!”食品制造行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工业”,可是食品行业却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举步为艰,且看国通是怎样为食品行业树立新航标的。  相似文献   

20.
食品添加剂:想说恨你不容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违禁添加事件的接连曝光,食品添加剂成为我们生活中最敏感的词汇之一。不过,上面列举的这些家伙都是混入添加剂队伍的险恶分子——非法添加物。因为它们的出现,食品添加剂家族背上了"弄虚作假"、"危害健康"的恶名,也使很多人竭力避免沾上添加剂字眼的食品。那么,我们的生活中究竟要接触到多少种食品添加剂,它们究竟是盘旋在餐桌上的幽灵,还是美化食品的天使?试管中究竟能不能调出安全的美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