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王振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1998,(3)
《水浒传》的创作受到中国神话的影响,其中石头神和玄女神话最为突出。《水浒传》张扬了“替天行道”的主旨,而石头、玄女神话因素就构成了“天”的内蕴,即天理与天意。不仅使小说在结构上保持内在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而且在内容上强化了小说的安良、安民而匡时救世的主题色彩。 相似文献
5.
徐震堮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3)
十五帝楔子里说到残唐五代时,有“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却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的几句诗。从梁太祖开平元年到周恭帝显德六年(恭帝不改元,承用世宗显德年号)止,首尾五十四年,说“五十秋”是举成数而言。共计梁三帝,太祖、郢王友珪和末帝;唐四帝,庄宗、明宗、闵帝、末帝;晋二帝,高祖、出帝;汉二帝,高祖、隐帝;周三帝,太祖、世宗、恭帝。只有十四帝,诗说十五者,乃是连契丹灭晋北归时肃翰所立唐明宗子许王从益数在里面。赤脚大仙楔子里说:“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按宋仁宗是赤脚大仙下凡,当时确有 相似文献
7.
依据中国古典美学与审美传统,通过对《水浒传》情节模式特色、情节结构特色、情节叙述特色三个方面的分析,力图阐释《水浒传》所具有的为情节而艺术与为艺术而情节的说话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9.
周继仲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在中国四部著名古典小说中,《水浒传》以犀利的笔触,揭示出“乱由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实,打碎了千百年来“君权神授”、“皇纲难违”的痴人说梦,从而让沉沦于封建社会最下层的人们能审视自己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原因,以及寻求解决这种受压迫地位的途径,同时也使处于封建社会权力顶端的帝王感到自己营构的煌煌殿堂的不稳。从这个意义上说,《水浒传》创作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文学史在经历了由经学的附庸走向文学自觉之后,又由对艺术的追求,转向社会,关心社会,并承担起推动社会发展使命的自觉。中国并没有完全自觉的文化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10.
11.
影与像,它就蛰伏在我们周围,无孔不入。各种各样的数字影像(Digitalimage)通过电影、电视、互联网、手机甚至交通工具、楼道和电梯间安装的屏面抢占着我们的视域空间,占据了我们所剩无几的闲暇时光。在这样的背景下,认识、了解影像自身的特点,掌握进入影像世界的正确通道,阐释、追溯影像的内在意义,从影像的本身出发,从影像叙事和影像语言的高度去追溯影像现存或可能存在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中有大量的称谓语,他们构成了该书的称谓系统,具有称谓系统的一些基本规律:称谓词按关系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无论是亲属称谓还是社会称谓,按照指称对象是交谈另一方还是以外的第三者又都有面称和背称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白云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3)
本文从什么是“帮闲”的概念理解人手,通过与元曲中的“帮闲”描写的对比,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论述了《水浒传》中对帮闲”描写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通过歌颂英雄人物的反抗斗争,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贪官集团的种种罪恶,呼唤政治清明和社会公正,梦想实现与儒家传统思想相一致的理想社会。无论是对人物的塑造、对事件的描写,还是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水浒传》都弘扬了正气,所以,其主题就是“弘扬正气”。无斋主人的“梁山人物黑帮论”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5.
范玲玲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24(3):50-52
《水浒传》中的梁山英雄在官逼民反的情况下上演了一场忠奸之争 ,而斗争实质上表现为在替天行道的旗帜下的反贪运动。梁山好汉有力地打击了一批贪官污吏 ,奸佞小人。一场卓有成效的反贪运动却因招安以失败告终 ,显示了深刻的社会体制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故事编年的层面对《水浒传》进行研究,何心先生是第一人。何心先生这种做法不仅很别致,而且也很有意义:第一,有利于《水浒传》的传播;第二,可以为《水浒传》之成书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第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然而何心先生之《水浒传编年》也存在明显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第一,某些事情的发生时间明显存在错误;第二,事件遗漏现象比较严重;第三,对存在于《水浒传》中的时间错乱现象重视不够;第四,把七十一回以后之事置于《水浒传编年》之外,显得不完整。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女性观目前一般认为是落后的.判定<水浒传>在女性观方面是否落后,不仅要看文本对女性世界的展示,还要看文本背后的文化积淀.<水浒传>中对女性世界的具体描写是丰富的,同时小说的创作还受到文化传承等客观原因的影响,因此不能以落后与否为<水浒传>简单定性.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然而水浒故事却源远流长.世俗社会的文化曾深刻地影响了这个故事本身,并对于后世记录和加工这个故事涂上了一种鲜明的颜色.这种世俗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当时在中国广为传播的道教.水浒故事产生的时代、水浒故事传播的时代、小说成书的年代都是道教日益影响中国世俗社会的重要时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浒故事发生、传播和成书的道教语境. 相似文献
19.
从宋元水浒话本、水浒戏到《水浒传》,无不屡屡写到泰山的场景。本文对《水浒传》中出现的泰山名物、风俗逐一考索,察其史实背景,辨其时代特征,以此对《水浒传》与泰山的文化联系略作管窥,兼对小说的成书时代试作蠡测。 相似文献
20.
从故事编年的层面对《水浒传》进行研究,何心先生是第一人。何心先生这种做法不仅“很别致”,而且也很有意义:第一,有利于《水浒传》的传播;第二,可以为《水浒传》之成书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第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然而何心先生之《水浒传编年》也存在明显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第一,某些事情的发生时间明显存在错误;第二,事件遗漏现象比较严重;第三,对存在于《水浒传》中的时间错乱现象重视不够;第四,把七十一回以后之事置于《水浒传编年》之外,显得不完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