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利情报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车辆侧窗用夹层玻璃本发明涉及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它是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或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透明性改良剂0.01~4重量份、具有有机官能团和加水分解性基因的硅烷偶合剂0.01—4重量份和松香类树脂或烃类树脂1~40重要份构成的树脂组合成物所形成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侧窗用夹层玻璃,它是一种可以将车辆侧窗设计成能够升降的,由中间膜介在多块玻璃板之间进行层压加工而成的夹层玻璃,而上述的中间膜是由一种含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或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或这些共聚物的改性物作为主成分的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CN 1142437A)  相似文献   

2.
使用自主开发的三维离散元方法(DEM)仿真分析软件,研究了普通夹层玻璃和两层结构夹层玻璃的冲击破坏特性.假定基本等厚的普通夹层玻璃板和两层结构夹层玻璃板均被四周固定,一高速刚性冲击子撞击普通夹层玻璃任一侧的中心和两层结构夹层玻璃两侧的中心.利用三维DEM分别对以上三种情况的冲击破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取各种情况下的冲击子最大冲击力和贯穿能.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汽车前挡玻璃,两层结构夹层玻璃比普通夹层玻璃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选用混合浮法和钢化玻璃的双层和三层夹层玻璃,并采用单种SentryGlas~@Plus (SGP)或混合SGP/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胶层,对5组15块冲击致损后的夹层玻璃板进行静载试验.通过分析试件的荷载-挠度关系,研究玻璃裂纹模态、胶层性能对夹层玻璃开裂后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底层玻璃的裂纹模态对夹层玻璃构件的承载方式起着决定性作用;相比于钢化玻璃,浮法玻璃能形成"更有利的碎片形状",因而能形成更好的传力路径并显著影响夹层玻璃的开裂后强度;对于双层夹层玻璃,底层为浮法玻璃的开裂后强度比底层为钢化玻璃的开裂后强度高46.5%;对于三层夹层玻璃,采用混合SGP和PVB胶层时开裂后强度仅为采用双层SGP的37%;从破坏模式而言,前者破坏后出现中心贯穿,呈现不利的脆性破坏特征,而SGP/PVB混合夹层玻璃则增加了样本的延性,充分发挥了胶层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透明夹层玻璃在爆炸载荷下自发的动态断裂行为,引入近场动力学(PD)模拟玻璃裂纹的萌生、扩展、分叉、贯通和止裂等动态响应。首先,通过落锤冲击实验和野外爆炸实验得到相关的参数和损伤模态;然后,通过使用键基PD对夹层玻璃进行数值模拟,玻璃零件采用三维不连续伽辽金算法,胶层采用黏接层有限元算法,采用接触算法实现两部分的耦合;最后,通过较大幅度地改变TNT炸药量、爆炸距离、PVB胶层厚度和内外层玻璃的厚度,系统研究夹层玻璃的裂纹扩展规律。仿真结果表明:1) PD可以很好地模拟夹层玻璃自发断裂失效和裂纹扩展行为;2)爆炸距离、炸药量和PVB胶层厚度对夹层玻璃结构的动态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3)通过对不同药量炸药下外层玻璃向内凹陷的最大挠度的比较,发现PD方法与实验、单元删除法结果有很好的契合度,且PD方法的误差范围低于单元删除法;4) PD方法中外层玻璃的能量吸收率远远高于内层玻璃和PVB夹层,同时内外层玻璃厚度的分布对能量吸收率也存在很大的影响,PD方法与单元删除法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行人头部与风挡玻璃碰撞是人车事故导致行人受伤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行人保护仿真分析中PVB夹层玻璃的有限元模型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文中提出用一层壳单元模拟PVB两侧玻璃、PVB膜片使用六面体单元的风挡玻璃等效模型化方法,并采用LS_DYNA仿真分析刚性冲击子与风挡玻璃的冲击破坏过程.以刚性冲击子加速度与对应实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作为评价标准,和其他3种风挡玻璃建模方法进行比较,确认文中提出的建模方法可以更好地再现PVB夹层玻璃的冲击特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ABAQUS对双层聚乙烯醇缩丁醛(polyvinyl butyral,PVB)夹层玻璃梁在轴向恒压作用下的线性屈曲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梁的临界载荷随屈曲时间的变化关系并与理论分析进行了对比,两者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模型,计算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总厚度相同的三层、四层夹层玻璃梁的不同屈曲时间对应的临界载荷;3种梁的模拟结果对比表明,总厚度和边界条件相同时,随着玻璃和PVB层数的增加,任意相同时刻的临界载荷在减小,即夹层玻璃梁的稳定性越差。研究结果为粘弹性层合梁的轴向稳定性载荷设计提供了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纵横》2005,(3):61-62
高强度单片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是在对玻璃原片进行化学、物理钢化时,通过热喷涂低辐射膜而获得。即在钢化炉中,将含K^ 、Cs^ 的熔盐和低辐射膜的溶液喷射到玻璃上,再将玻璃进行急速均匀的风冷而获得。该种防火玻璃是一种集节能、安全、防火于一体的多功能玻璃材料,可加工成夹层玻璃、中空玻璃,应用于有节约需求的防火幕墙、防火门窗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以电泳涂敷法制成的较薄玻璃膜为介质膜的金属—玻璃—半导体(MGs)结构的C—V特性测量,介绍了离子探针(IMA)测量玻璃膜的性质以及运用计算机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Zn系玻璃膜的负电荷密度和其热成型过程的气氛和温度处理有关。Na~+离子主要聚集在玻璃膜内靠表面一侧,其随深度分布趋势接近指数函数。作者研制了内层玻璃钝化高压PN结器件,测量得到了良好的电特性。  相似文献   

9.
夹层玻璃的抗爆设计有利于抵抗爆炸冲击波对人员的伤害.传统的抗爆设计p-i图法(p为超压,i为单位面积正冲量)未考虑爆炸负压段的影响,而负压段会显著影响夹层玻璃的动态响应.为此,文中采用有限元法就爆炸负压段对p-i图抗爆设计方法的影响进行了仿真,针对p-i图抗爆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抗爆设计的W-R法(W为炸药当量,R为爆炸距离).相比于p-i图,W-R图更具规律性和直观性,W-R公式形式更为简单,用于抗爆设计更具可行性.文中还定性分析了玻璃几何参数对夹层玻璃抗冲击性能的影响,以玻璃临界破坏为基准,得到了评估夹层玻璃抗爆性能的W-R经验公式,可为夹层玻璃抗爆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屋面采光是大空间建筑获取天然光照明的常用方式,采光屋面透光材料的性能对建筑外在形态和内部环境均有很大影响.综述了玻璃、聚碳酸酯板、乙烯-四氟乙烯(ETFE)膜三大类透光材料在采光屋面上的应用与研究现状,对比评价了不同材料的性能.介绍了四种典型材料:Sentryglas?Plus(SGP)夹层玻璃、气凝胶玻璃、光伏玻璃、光伏电池-乙烯四氟乙烯(PV-ETFE)气枕系统在采光屋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指出安全、节能、太阳能利用是未来采光屋面透光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据《日本科技消息》最近透露,日本旭硝子公司研制成功了一种电控变色玻璃。这种变色玻璃是由两层透明的可导电玻璃板(玻璃上均涂有透明导电膜)重叠制成。在这两层玻璃之间涂夹着氧化钨膜和薄胶片状电  相似文献   

1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近年来在眼科疾病诊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快速自动地OCT膜层提取可为初步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眼科医生的工作量。本文采用区域分割方法完成了OCT图像的膜层提取和初步疾病诊断,首先利用阈值分割和缩小区域法获取了内界膜和感光细胞内/外节联边界,然后提取了视网膜的厚度、两层膜之间的孔洞和玻璃体内的反射信号,以此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最后利用细分区域法完成了中间三层膜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45钢和50CrVA钢马氏体—铁素体混合组织的耐磨料磨损性,试验通过亚温淬火低温回火获得硬度相同,但马氏体和铁素体体积比不同的混合组织,进而在ML—10型肖盘式磨损试验机和SKODA—SAV IN快速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铁素体相对量对耐磨料磨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硬质回火马氏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适量(10~20%)细小条粒状软韧相铁素体对耐磨料磨损性是有益的。但软韧相铁素体过多或无软韧相铁素体存在时都使耐磨料磨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Fe3+和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乙烯醇(PVA)阳膜层和壳聚糖(CS)-聚乙烯醇阴膜层进行改性,在中间界面层引入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丙烯腈(PAN)-四磺酸基铜酞菁(CuTsPc)纳米纤维纺丝,制备了CMC-PVA/PAN-CuTsPc/CS-PVA双极膜(BPM).并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定仪,电流密度-槽电压关系曲线、交流阻抗谱等对制备的双极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MC-PVA阳膜用PAN-CuTsPc纳米纤维纺丝改性后,表面亲水性增强,中间界面层水解离效率提高,致使双极膜的膜阻抗和IR降显著降低.CMC-PVA/PAN-CuTsPc/CS-PVA(w(CuTsPc):3.0%)双极膜在90 mA·cm-2电流密度时的电阻压降(即膜IR降)仅为0.9 V.  相似文献   

15.
镀膜玻璃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建筑上,它在装饰和节能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魅力。建筑用镀膜玻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发射膜玻璃.它的膜层能将室内辐射到其上的50%热能反射回去.而普通玻璃只能反射回10%的热能,所以低发射膜玻璃能起到保暖作用。一般用在较寒冷的地区,可大大节省暖气费用。另一类是阳光控制膜玻璃,它的膜层能将室外照射在其上的太阳光热量反射出22%,膜层受太阳光照射发热而向外辐射热量45%,因此,只有33%的热量进入室内,而普通玻璃反射太阳光热量7%,玻璃受热向外辐射6%,有87%的热进入室内,所以阳光控制膜能起到降低室内温升的作用,一般用在较炎热地区可明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低廉、简便及易于控制元素组成的溶液法在钠钙玻璃和钼玻璃基底上沉积Cu-Sn-S前驱体膜,随后在N_2保护下硒化获得到Cu_2Sn(S,Se)_3薄膜,并通过调控前驱薄膜的硒化退火温度,实现了对薄膜形貌、物相结构、电学及光学性能的有效调制.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硒化退火温度,如480℃,可得到表面平整、结晶度高、晶粒致密和双层结构(上层大、下层小晶粒)的Cu_2Sn(S,Se)_3薄膜,其带隙为1.28 eV,载流子浓度可低至6.780×10~(17) cm~(-3),迁移率高达18.19 cm~2·V~(-1)·S~(-1),可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的贝类,以前没有作过系统的调查研究。为了解这一地区的贝类资源,我们于1980年7—8月到武夷山8个地方(建阳县的黄坑、桂林、李家塘、坳头,崇安县的挂墩、三港、塘头、红渡),进行贝类调查,所获标本,经整理鉴定,共计10种,分隶2纲、4目、8科、9属,其中有1种为国内新纪录,记述于下。 (一)种类描述 1.中国圆田螺 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Gray) 壳高35.6——45.5毫米,宽27.6——33毫米;壳口高24——27毫米,宽16.3——20毫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能量密度激光晶化的硅量子点/碳化硅周期性多层膜的结构与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晶化技术可以获得晶化的硅量子点并且保持良好的周期性层状结构;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多层膜中的硅量子点的晶化率和晶粒尺寸都随之增大,光吸收系数增强,吸收边红移,光学带隙减小.进而初步尝试了对在镀有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电极的玻璃衬底上制备的基于硅量子点/碳化硅周期性多层膜的全硅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的探索,提出利用KrF准分子脉冲激光晶化技术代替传统的高温退火技术来获得全硅量子点电池的方法,以避免长时间的高温过程对玻璃衬底和ITO膜的破坏,获得了有效面积为0.8cm2的电池.研究发现激光晶化技术制备的全硅量子点电池具有良好的整流特性,并且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电池的外量子效率先增大后减小,170mJ·cm~(-2)是最佳的激光晶化能量密度,基于此条件制备的全硅量子点电池初步获得了0.16mA·cm-2的短路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19.
法国最近试销了一种聚碳酸酯新玻璃一类玻璃(Akyver)。这种材料透明如玻璃,但不易破碎,它不仅能抗-40℃— 120℃的急剧变化,而且极难燃。除此之外,这种新型玻璃还具有绝缘性能,能阻止紫外线通过。它的制造方法是在两块平面玻璃薄板之间放一些等距离撑条然后进行粘合。其截面呈波形纸板状。厚度为4毫米。用胡子刀  相似文献   

20.
用 X 射线测量了奇数(直到31层)羟基硬脂酸铁(FeSt_2OH)的衍射。多层膜用 Langmuir—Blodgett 技术一层一层地沉积分子制取。在层数为7时,能区分连续的衍射图谱由几个(00l)Bragg 峰和位于 Bragg 峰之间的“次极大”组成。给出了结果的定性解释,计算了多层膜的周期 D 值和膜厚度(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