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学研究不断突破“左”的束缚,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但人学学科建设的任务远为完成。进入新世纪,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新形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人学建设,构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显得更为迫切。安徽师范大学陶富源教授主持的国  相似文献   

2.
人要追问自身的终极意义,满足自身的根本追求,表达自身的精神本性,就必须借助于哲学的理论反思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备科学形态的哲学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渗透到各种素质的培养之中,理应强调哲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使之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的终极关怀本质上是一个人文关怀,从地理学的角度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事实上就是人作为类存在物在地球表面这个空间系统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正是由于地理学的独特的研究对象使其在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不仅可使可持续发展问题被包含在地理学的终极关怀之中,而且也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地理学的科学图景。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化和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也走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紧扣时代主题,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哲学而存在,它体现了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认识行为。文化是人类世界组成部分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文化哲学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对于人的行为方面的抽象思考和研究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这表现了人对自身行为的一种反思。本文首先分析和探讨了文化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文化哲学范式的视角中对东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帝观的变迁。从唯理论、自然神论的上帝观,到康德、施莱尔马赫的上帝观,最后到西美尔和蒂里希的上帝观,上帝观经历了从终极因到终级关怀的理论转变。  相似文献   

7.
与以往宗教学说相比,蒂利希的"终极关怀说"更具有概括性和开放性,更易达成学术共识。"终极关怀"把宗教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在理论上取得并建立了宗教对话的共同基础,为宗教比较和宗教对话提供了一个终极意义上的平台。积极开展宗教间的对话,有利于各宗教和谐共处,进而推动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理解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会带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二者之间关系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王宏亮 《晋中学院学报》2005,22(1):56-57,89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原因表面上看是哲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就其根源其实在于哲学教学的知识化倾向,即哲学的教育观念问题。只有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以人为本,真正体现哲学教学的人文关怀,才能在改革中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世俗化的进程中,永恒的幸福始终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终极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则是对人类终极关怀和终极意义的找寻和追求。随着科学和理性的发展,人类逐渐废黜了传统基督教信仰中一直以来作为人类终极关怀的超验的上帝,甚至高呼“上帝死了”。然而在完全世俗化的今天,在“上帝之死”时代,人类应该如何寻求自身存在的终极意义和终级关怀?美国新教神学家加布里尔.瓦哈尼安独特地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提出人类应该通过文化的革命,超越“上帝之死”的文化困境,关注“现世”,追求作为“此世超越性”之典范的耶稣基督,从而追求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本质内涵分析入手,着重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及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龙又嘉 《科技信息》2010,(21):I0126-I0126
作为本土宗教,道教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道教及其生态思想所营造出来的审美境界,始终是凭借其“天人合一”为最高目标。本文论述的是道教及其生态思想审美境界中天人舍一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3.
城市如何克服目前建设雷同化、一般化的倾向,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成为建设者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从城市外表视觉形象、行为形象,直至城市的精神、城市的理念入手,系统全面地规划设计,使城市发展满足经济、杜会、环境协调和谐发展的需要.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形象设计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时,提出要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今后我党的奋斗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运动员自身的全面发展,既是眼前的问题,也是长远的问题。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解决两大问题的前提。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当前运动队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与时俱进,转变运动队教育与管理观念,提高认识,以探索一条我国运动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现实的人”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但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如今党中央在现代化建设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对于更好的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搜神记》中关于人类女性的记载,反映了该时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她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恨,勇于追求时尚潮流,有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但因为家境贫寒,难于处理与丈夫、婆家其他人的关系,现实境遇悲惨等问题,这些妇女往往为家庭生活所累。但也有个别杰出女性可自立或做出惊人的事迹。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图书馆人文关怀中的缺失和简要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对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建设的指导意义,从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和对馆员的人文关怀两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