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体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这种魅力归根结底是人类追求美的精神。本文从体育文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入手,从美的角度剖析体育教育的奥秘,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探索美的意蕴。体育教育作为培养与塑造人的手段,只有贯穿着美的精神,才能最终实现从身体层面到精神层面对人的全面培养,从更深的层面上实现体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古代哲学以本体论为核心探索世界的本源,寻求对人的终极关怀。近代哲学以认识论为基础,追求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力求主客体的统一。现代哲学也在不同的层面研究人的诸问题。综观哲学的发展历史,人一直是哲学的主题。哲学的本质任务就是要人认识自己、展现自己、超越自己,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农村扶贫开发的伦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贫困人口的生存权益,体现了执政的道德目标;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对农村生产力主体性的束缚,把道德承诺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实现了道德责任和道德自觉的统一;倾力解决特殊人群的贫困问题,追求社会公正;反贫困行动是一项全民道德文明教育工程;以人为本,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开发战略,蕴含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世俗化的进程中,永恒的幸福始终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终极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则是对人类终极关怀和终极意义的找寻和追求。随着科学和理性的发展,人类逐渐废黜了传统基督教信仰中一直以来作为人类终极关怀的超验的上帝,甚至高呼“上帝死了”。然而在完全世俗化的今天,在“上帝之死”时代,人类应该如何寻求自身存在的终极意义和终级关怀?美国新教神学家加布里尔.瓦哈尼安独特地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提出人类应该通过文化的革命,超越“上帝之死”的文化困境,关注“现世”,追求作为“此世超越性”之典范的耶稣基督,从而追求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理学的终极关怀本质上是一个人文关怀,从地理学的角度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事实上就是人作为类存在物在地球表面这个空间系统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正是由于地理学的独特的研究对象使其在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不仅可使可持续发展问题被包含在地理学的终极关怀之中,而且也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地理学的科学图景。  相似文献   

6.
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精神蚀化,"心"灾丛生,很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树立一种神圣的"宇宙情怀"精神,借以慰藉人类躁郁的灵魂。宇宙情怀包涵文学境界精神、诗意超验品度、深在人文向度三个层面的文化内容,其终极关怀指向一种纯精神的诗性坚守。  相似文献   

7.
孙晔 《科技信息》2008,(21):137-138
体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针对自身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健康,弘扬人的本性是体育的本质。毛泽东体育思想始终以人为核心,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和关怀,注重的是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维护的是人的尊严。他追求的是“唯人”精神,关爱人的生命与健康,促进人本身全面、和谐的发展。可以说,毛泽东体育思想处处闪耀着人文光芒,对现代体育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站在体育文化的发展视角,对体育文化的内涵、功效、趋势、传媒、精神多方位地剖析。提出了体育文化的发展必须体现人的本质要求,在体现创造性的同时,要遵循人类的基本要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顺从社会走向;这样,创造的体育文化才有发展,才能达到民族复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探讨,认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校园精神;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传承性和独特性、时代性和动态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方面;其组织结构主要是由精神、制度和物质等三个层面组成来实现教育、健身、促进、凝聚和调节等功能。论述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基本途径为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体育价值观),体育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技术发展一旦失去人文的引导,其结果必将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如何克服技术的无人与无视人的状态,实现技术为人类造福和对人的终极关怀,是技术哲学所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转喻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词、语法以及语篇等层面上,转喻都有所表征。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体育新闻语篇中的英汉文本,阐述转喻在英语体育新闻语篇的翻译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在翻译体育新闻语篇中的转喻现象时应充分考虑读者的主体地位和语篇连贯性因素,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去思考体育发展问题,探究社会发展、体育与人三者的相关性,目的在于找出推动体育发展的积极要素,使体育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止体育发展中的体育异化现象,使体育发展保持持续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大都表现出作者对人类前途和两性关系的密切关注。小说《裂缝》极具革命性地将两性关系和性别角色的构建追溯到人类的起源。从两性的性别差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视角诠释了莱辛笔下造成当前两性不平等的根源。强调了两性的不平等问题是漫长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终将继续协调两性关系,使之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危机是迄今人类所面临的最大危机,影片《2012》以其独有的视角表现了有关生态危机的忧思。本文以此为例,拟从灾难影片的隐喻、人类的傲慢与愚蠢、生态危机与潜在危险、环境正义与生命伦理、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五个方面,来讨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指出危机产生的根源与消除危机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消除危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直伴随人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一个无法忽视的课题,无论是地理学的角度还是生态学的视野,人类学者始终致力于人类及其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解释,并且创建了文化生态学、生态人类学、民族生态学、人类生态系统等诸多理论流派。应用这些理论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过程,这就是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角度和特色。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某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植物和农作物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传统农业变迁和土地利用变迁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特殊的自然条件或以特殊的地方疾病为对象的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强调生产力的客观性,只是从外在于人的单纯的物的方面去理解生产力,因而生产力的发展只被看成是一种外在财富的发展。其实生产力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只是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生产力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表现为某种异己的物的力量并且扭曲了人的发展。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不断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必将打破异化的状态,重新回归为人的本质力量,使人类主体真正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解放。  相似文献   

17.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力教育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科学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通过在健美操教学课中采用自学预习法、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观察能力法、小老师法、分组互教法、比赛表演法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通过健美操课的学习,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学会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8.
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无所谓善恶;善恶是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呈现出优劣.正是有了社会,人性才有善恶之分.人性善恶论是伦理学最基本问题之一,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之一.要正视人性弱点,善待人性,给予人性正常自然的发展空间,使人类社会自然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作为人的存在,具有价值性,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依据和目标。人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生产者和延续者,教育要以人为本,去延续和传播人类的知识和价值,必然要与人的价值存在相联系。人的存在价值问题也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以存在价值的视角去解读,能够进一步认识“八荣八耻“这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政治深刻性和内涵的理论价值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正义论、元伦理学理论为基础,从残疾人体育竞技化、女性残疾人竞技、残疾人竞技体育的融合与分隔,以及科技对残疾人竞技体育影响入手,对残疾人竞技体育进行了剖析和思辨.研究发现对残疾人竞技认识的模糊不是来自体育竞技上而是来自"残疾",即过多的集中在残疾人群体的生理特征上,而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人本属性第一位.在理解残疾人竞技时,必须要以"人本"的思想对残疾人竞技给予足够认同,而不是过多的以医学视角讨论残疾人的身体差异.其次,在正确把握残疾人体育竞技化发展的基础上,理解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伦理问题.最后,回归伦理学中相关理论思想,结合残疾人身体的特性,确保残疾人不分种族、性别、残疾程度、残疾类型、经济基础,都能公平、平等的参与竞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