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是实践决定论。实践决定论实现了对高杨抽象主体能动性的客观精神决定论和不懂得人在历史发展中能动作用的机械决定论的扬弃,使唯物论与辩证法在历史上达到了内在有机统一。那种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与历史主体的选择性对立起来或试图用所谓历史选择论取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历史叙述是指历史学家按照如实叙述的原则,写作历史著作的过程。无论是秉笔直书的原则,还是对史料的选择与甄别,历史叙述都是一项历史学家主观参与的实践活动。历史叙述中存在着历史学家个人的情感,反映了历史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与批判,蕴含了历史学家个人的价值判断原则。历史学家在历史叙述中的主观性与个人情感,将影响主体对史料的选择,甚至影响所述史实的正误。历史学家通过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传递个人的主观情感,进而教育与引导读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的地位、需要和认识水平各不相同,对于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历来就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本文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价值选择变迁进行一些分析,反思过去的教育价值取向,正确看待教育的社会价值,在强调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的时候,不能忽视高等教育对于人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历史决定论,是主张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主体选择就是承认主体活动的自觉能动性。辩证决定论就是将二者统一起来,历史决定论是主体选择下的决定论,主体选择是以历史决定为基础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探讨社会主体的价值取向,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导向社会主体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从社会主体的价值内涵、特点、实现条件、衡量标准及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应该确立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综合,重在社会价值的人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技术实施过程中或实施结果中,由于价值主体不同或不同时期价值主体的价值观不同,因而价值观产生了冲突,最终导致最初价值(目的)的负向实现,即社会技术异化。因此,要弱化社会技术制度形态中的社会技术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的不同现实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是人类价值选择的不同向度。价值取向是个体的(或一定群体的)价值选择向度,具有个体化、经验化和一定主观随意性的特点;价值导向是社会的价值选择向度,具有社会性,整体性,理性化,规范化的特点。作为现实社会中共存的选择向度,价值取向价值导向有着不同的状态。但当它们在正确的或合理的思想观念和原则方法指导下,则能够获得相得盖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诞生后,社会选择作为生物进化的主体向度中介,与自然选择共同推动着属人世界的生物进化。社会选择发生的必然性,规定于自然选择的“设定”、人类的需要本性、作为人类存在方式的实践。其历史发展,迄今呈现为相继的三个阶段,即:依附型自发选择阶段、对立型自觉选择阶段、和谐型反思选择阶段。其基本形态在对象性关系的视面分别表现为:生物界固有本性与社会主体的本质力量辩证统一的“肯定方式”、社会主体与生物界的对象性关系中的“对象化”和“异化”矛盾运动的对象性活动、社会主体对象化与生物对象主体化的二重过程辩证统一的合理形态。研究作为生物进化主体向度中介的社会选择,对可持续发展的启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生物系统的最终生存依赖于自然选择所选择的社会选择,任何贬低人类在生物界主导地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社会选择的可持续发展;社会选择能使生物界有限价值的生成能力向无限扩张,“唯生态论”作为缺少主体性根据的悲观主义,可对持续发展有害;当代生态危机在最终意义上是自然选择的一种结果,坚持可持续发展、走出生态危机的阴影的唯一选择指向只能是社会选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目标,从历史主体看,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从历史发展看,是阶段性与过程性的统一;从历史动力看,是生产力推动与人民群众创造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全面理解和付诸实行,是对历史规律和主体选择关系的辩证把握。  相似文献   

10.
历史动力问题,历来就是哲学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之一。以往历史动力论要么“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强调历史动力的客观因素;要么“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抽象地强调历史动力的主观因素。本文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引入历史动力的研究,试图揭示人的价值活动是历史动力的源泉,说明价值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民族价值观的心理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价值观是不同少数民族基于各自的历史文化、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地理环境等因素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或民族特征的价值观。从心理学角度审视民族价值观的内涵和特征,民族价值观的基本结构是民族价值认识、民族价值评价、民族价值选择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是全面深入地认识一个民族或社会的根本入口。本文从美国主体价值观的内容和特征、历史背景、价值变异、历史和现实影响等方面对美国社会价值观的轮廓作了初步勾勒,并着重对其中最具美国特色的几种价值取向进行了评述。文章认为,个人主义、平等自由、节俭勤奋、乐观进取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内核,这些观念的形成是独特的自然环境、政治理念、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诸方面交相作用的结果,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社会价值观的嬗变生生不息,别具一格的价值观构成了美国历史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历史动力问题,历来就是哲学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之一。以往历史动力论要么“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强调历史动力的客观因素;要么“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抽象地强调历史动力的主观因素。[1]本文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引入历史动力的研究,试图揭示人的价值活动是历史动力的源泉,说明价值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编辑选择的不可逆与社会选择的可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一社会文化价值客体一旦进入编辑的选择过程,编辑主体就必然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如果这一价值客体所含的智化信息吻合了编辑主体内储的知识结构,编辑主体就会做出肯定的结论,从而使这一价值客体付梓、发行,参与社会文化的传播;反之,如若这一价值客体不能取得编辑内储知识结构的首肯和认同,它就将被亮起红灯,就此终止这一具体编辑选择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的选择过程是具体的、绝对的。然而,社会的选择却具有一定的可逆性。社会选择的可逆性、反复性,克服了编辑选择过程中的局限性,使社会文化的选择放在了一个客观实际的环境中,增强了文化选择的客观公正性和合理性,减少了编辑个体选择过程中的个人情感因素和偶然性因素,从而使社会文化的建构更加科学、合理,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必然趋向与规律。  相似文献   

15.
森林固碳与释氧的经济核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对森林固碳和释氧核算的基础上,建立了森林固碳(释氧)的物理量核算动态模型;分析了森林资源流量与存量,并采用效益转移方法确定森林固碳和释氧的支付意愿。选择山东省临沂地区的枋河林场进行案例研究,该林场固碳释氧的价值为木材采伐价值的8~10倍,若能够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或直接市场交易,可以增加森林资源经营主体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当前历史科学和历史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历史科学难以应对扭曲的市场选择或所谓的"价值选择".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应该真正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以抵制这种扭曲的市场选择,真正提高国民素质.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下称"情感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7.
工程主体价值选择往往决定工程的方向.从个人、组织、社会3个层次提出了优化工程主体价值选择的对策,托使工程主体价值选择的正效应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黄红 《科技信息》2009,(14):327-328
科学技术作为人这一主体的实践活动,科技活动与价值选择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需要立足科技的本质,对当代科技的价值进行审视和定位。人文价值和环境价值是科学技术应有的价值取向,即科学技术发展既要有益于增加人类福利,又要有益于保护生态平衡,使人类自身和自然环境两者持续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剖析价值因素在科学中的生成与作用。认为,科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逻辑选择,同时也蕴涵了主体的价值评价,价值理性将在科学中起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正确认识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将是推动科学发展、认识进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自然科学的超硬核,哲学思维能整合和重构编辑主体的知识结构,增强编辑主体的批判能力,帮助编辑主体从宏观上把握自然科学技术文稿的社会价值,使基选择更加符合人类主体的整体需要,因此,哲学思维是自然科学学术编辑必备之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