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性征模糊的小说,它提出大量关于书中人物性欲的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这种性征模糊的结果缘于这个异性恋故事是以一个隐藏的男同性恋者的敏感性为中介传递给读者的,这个男同性恋者就是叙述者尼克·卡罗威.这部小说性征模糊是菲茨杰拉德自身性欲存在激烈冲突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李岩 《华东科技》2013,(10):1-1
秋雨袭来,暑气渐退。 在这个充满激情的夏日里,郭敬明的《小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或褒或贬,都充盈着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这样一个《小时代》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是属于思想独立者的,未来的变化存有无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主人公盖茨比对初恋情人戴茜的狂热追求以及后来的惨局,深刻地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期间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以及主人公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分析了盖茨比的悲剧发生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凌 《科技信息》2007,(16):404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中体现出作者所理解的清教主义对美国民族历史和社会文化中的影响。主人公个人的短暂一生恰恰是清教对美国民族影响的整个历史的缩影。作品中也体现出清教主义的道德力量的消失。  相似文献   

5.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也是一部美国极其重要的经典著作。它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是一部较完善的作品。这部小说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揭示了一个主题--美国梦”的破灭。  相似文献   

6.
在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中,作者虽然没有给主人公普宁一个死亡的结局,但死亡的阴影在整部小说中却无处不在,贯穿始终。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的一系列死亡意识的描写,揭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也暗示了普宁是一个在事业、爱情以及人际关系上极为失败的苦恼人。  相似文献   

7.
在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中,作者虽然没有给主人公普宁一个死亡的结局,但死亡的阴影在整部小说中却无处不在,贯穿始终.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的一系列死亡意识的描写,揭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也暗示了普宁是一个在事业、爱情以及人际关系上极为失败的苦恼人.  相似文献   

8.
孙慧春 《科技信息》2013,(4):237-237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名作,这部小说无论在思想深度还是在艺术表现力度上,都称得上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同时它的叙事和语言也使它成为一部经典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有其阶级的特点,主人公盖茨比的"old sport"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最出色的小说《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的结尾是什么及该结尾成功还是失败的问题,历来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著名评论家广泛而持久的争辩。这些争辩恰好反映了该小说作为伟大小说的一些特质,即开放性和多义性,正是这些特质给读者带来了无限想象和阐释的空间,给作品带来了永恒的魅力,也给作者带来了不朽的名誉。  相似文献   

10.
顾秋红 《科技信息》2011,(5):I0175-I0175,I0185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开辟了美国"迷惘的一代"道路,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在此将对海明威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分析这两个硬汉形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来探讨海明威本身与海明威小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传播了它所创作的那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自我奋斗者的话语:美国任何贫穷的男孩,只要他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就都能够到达经济世界的顶峰。同时,《了不起的盖茨比》包含自我奋斗者话语中的一个核心矛盾:自我奋斗者的话语声称向所有有抱负和毅力的人打开美国历史的史册,使其“榜上有名”,然而同时却弥漫着“逃逸”历史、超越时间、地点和人类局限等历史现实的欲望。  相似文献   

12.
美国梦一直都是20世纪初美国作家的重要话题。本文结合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具体分析其主人公迪克内心的美国梦,分析其美国梦破灭的社会和个人因素,并揭示其所产生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记录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对美国梦的追求.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的一生见证了美国梦在那个时代的实现和破灭,他实现了"黄金梦",而他的"爱情梦"最后却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14.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继《了不起的盖茨比》后最优秀的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一对年轻夫妇的爱情悲剧折射出"爵士乐时代"扭曲的价值观、腐败的社会风气,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来探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角色互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农业大国,饥馑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和回忆。文学艺术作品中关于饥饿主题的叙事与挖掘已经是登峰造极,与饥馑同步展开的是对各种形式赈灾的批判,鲜见对赈灾的赞美和欣赏。司南的长篇小说《民国银号》对民国十八年关中地区的饥馑摒弃了常规化叙事,而是从民间银号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入手,揭秘式地叙述了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赈济方式,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无限智慧和大爱胸怀,使小说主人公形象丰满深刻,为小说的艺术性增添了极其厚重的分量。此外,小说在对历史隐秘的揭示中深度诠释了人性的善恶美丑,这是小说的又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6.
菲茨杰拉德的杰作《夜色温柔》描写了男主人公迪克·戴弗"美国梦破灭",理想沉沦的故事。小说的女主人公尼柯尔被批评家认定为他的陪衬,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这部小说是以尼柯尔与其父亲的乱伦事件为核心,按照弗洛伊德的经典叙事结构"原因、结果、谴责"来叙述故事的,解读尼柯尔的思想意识对理解小说的主题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以心理分析叙事学的理论来分析尼柯尔的意识密码,还原出逐渐走出"恋父"阴影、寻求精神独立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克莱特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莱赛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中的主人公,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从一个普通的天真少年,逐步走向堕落、犯罪和毁灭。他的情爱历程充满着人性对道德、法律的较量。  相似文献   

18.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另一部描写美国梦破碎的作品。男主人公的婚姻悲剧和性格变化是当时时代催生的畸形产物,也是存在主义式的荒谬与虚无结合的悲剧产物。  相似文献   

19.
汪淏的小说里,差不多都有一个与作家本人经历极其相似或在性格上极其相近的主人公形象,这些人物的共同的性格全都是与世俗格格不入。他们虽然极力想为社会做些事情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被社会所接受。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所遵循的精神是与现实完全不能相容的。汪淏小说中的所有矛盾冲突都基本上是围绕着一个具有着共同身份的知识者和广大的市民社会的各个阶层的关系而展开的。而且其中的对立主要在于他们各自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世界的互不相容。小说主人公们大都以精神上的追求高于一切,甚至可以为了精神的高尚而不顾一切,不惜一切。汪淏理想的小说就是所谓诗意的小说,而他所追求的诗意的小说,又是以“语言”为根本要素,以“叙述”为根本技巧,以“故事性”为核心构成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20.
大人物盖茨比的大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茨杰拉德的《大人和盖茨比》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美国文学的传统主题。盖茨比梦想通过个人奋斗积累财富追求旧日的恋情,却未意识到上层社会虚伪残酷的本质。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人公所处爵士乐时代美国上层社会的解剖,以及对其本人性格缺陷的分析,来说明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