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竹纤维/聚苯胺二元复合物,并将该复合物处理含银溶液中的银离子(Ag^+)。研究了初始Ag+浓度、温度和振荡等因素对吸附还原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吸附过程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物对低浓度Ag+溶液有较好的去除率,最佳达到99.0%;升高温度以及振荡条件有利于银离子的去除;吸附还原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Ea为28.119 2kJ/mol,说明过程容易进行,且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2.
采用从头计算分子轨道方法,研究了乙烯与不同金属盐MX(X代表Ag和Cu;X代表F、C1、Br和I)的吸附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金属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对其络合吸附乙烯的性能均有明显影响.阴离子影响络合吸附强弱的顺序是:F^-〉Cl^-〉Br^-〉I^-;阳离子影响络合吸附强弱的顺序是:Cu^+〉Ag^+.自然成键轨道(NBO)理论方法对原子电荷、轨道电子分布和轨道能量的分析结果很好地解释了阴离子和阳离子影响乙烯-金属盐络合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自制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吸附除盐装置,在一定参数下,研究了对不同阳离子Na+、Ag+、Cu2+、Pb2+和Fe3+的去除。在参数一定时,研究结果表明:一价离子吸附速率慢,去除率最低为20%;同价态离子半径越小的去除效果好且容易被吸附到双电层内;三价态离子吸附速率最快,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高迭30%之多。  相似文献   

4.
利用一种模板辅助的两步法制备银修饰的TiO2中空纤维光催化纳米结构材料(Ag/TiO2),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光电子能谱(XPS),X线衍射(XRD),uVvis光谱,Zeta电位等技术以及亚甲基蓝(MB)在不同光源条件下的降解脱色对目标材料结构、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和适当温度下处理前驱材料(Ag+-Ti4+/CF)可以同时实现模板(CF)的去除,Ti4+→TiO2和Ag+→Ag的原位转化;材料的纳米纤维结构化和适量Ag(0.20%,质量分数)的引入有利于其太阳光催化性能的提高;该纤维材料易于分离,再利用.该纳米纤维结构材料良好的太阳光催化性能是众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Ag^+交换沸石分子筛及其吸附NO,H2O,CO,H2S和SO2的结构及电子性质,并对簇模型进行了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用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研究了相关键的拓扑性质.研究结果表明,NO,CO和SO2的吸附导致了Ag^+和沸石骨架上氧的距离缩短,这主要是因为NO,CO和SO2的吸引电子能力较大使Ag-O1和Ag-O2共价性增强所致;而H2O,H2S的吸附导致了Ag^+和沸石骨架上氧的距离增大,可归因于H2O,H2S的吸引电子能力弱使Ag-O1和Ag-O2共价性减小所致.  相似文献   

6.
核—壳型疏基胺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英砂为核,合成了一类核-壳型疏基胺螯合树脂,研究了它们对Au(Ⅲ),Pd(Ⅱ),Ag(Ⅰ),Hg(Ⅱ),Cu(Ⅱ),Pb(Ⅱ)和Mg(Ⅱ)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类螯合树脂对Au(Ⅱ),Pd(Ⅱ),Ag(Ⅰ)等贵金属离子和Hg(Ⅱ)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Cu(Ⅱ),Zn(Ⅱ),Mg(Ⅱ)或Cd(Ⅱ)离子共存情况下,该树脂选择性吸附Au(Ⅲ)和Ag(Ⅰ),吸附容量分别可达5.42,5.26mmol/g,用4%硫脲的0.1mol/L盐酸溶液作解吸剂,Au(Ⅲ)和Pd(Ⅱ)的解吸率分别可达95%和98%。  相似文献   

7.
用二乙醇胺、乙醇胺及三乙醇胺与反应性氯甲基化纤维进行胺化反应,得到含氮量分别为2.26、2.71、1.86mmol/g的功能纤维(编号依次为Ⅰ、Ⅱ、Ⅲ).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纤维Ⅰ在pH=2.5对An3+的吸附量达最大(550mg/g),纤维Ⅱ和Ⅲ在pH=2.0对An3+的吸附量分别为620和409mg/g它们都能将部分吸附态An3+还原成单质.纤维Ⅰ对吸附态An3+的还原百分率随pH值的升高而提高,pH。5.0时达87%.pH=2.0时纤维Ⅱ和Ⅲ对An3+的还原百分率达100%;纤维Ⅰ、Ⅱ对An3+的吸附量随溶液温度升高而提高,另外,随溶液离子强度升高纤维Ⅰ对An3+的吸附量减小;在非水介质中,纤维Ⅰ、Ⅱ对Au3+的吸附量比在水中小,但也能将部分吸附态金属离子还原成单质.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纤维Ⅰ对Au3+的吸附在50min可达饱和吸附量的一半(即t1/2=50min).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吸附在纤维Ⅰ上的金聚集成粒状.  相似文献   

8.
水杨酸-硫脲树脂的合成及其对贵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杨酸、甲醛和硫脲为原料,在盐酸催化下经Mannich反应合成了水杨酸.硫脲螯合树脂(SFT),测定了该树脂对金属离子Ni^2 ,Cu^2 ,Pb^2 ,Zn^2 ,Cd^2 ,Ag^ 及对贵金属离子Au^3 ,Pd^2 ,Pt^4 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吸附时间、贵金属离子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对贵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较快的吸附速率,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液膜扩散是吸附的主控步骤.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经甲醛处理的绿茶对水中的Pb ̄(2+)和Cu ̄(2+)及Fe ̄(3+)的吸附性能,采用示波极谱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测试手段,测得Pb ̄(2+)、Cu ̄(2+)和Fe ̄(3+)的吸附率平均值分别为83.72%、83.56%和81.89%。还考察了绿茶用量、金属离子浓度及pH值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并对绿茶吸附全属离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膨润土经提纯、钠化及负载铁等过程制备铁负载膨润土,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H、离子强度、吸附剂投加量、U(Ⅵ)初始浓度、阳离子Ca^2+、Mg^2+以及阴离子CO3^2-、HCO3^-等对铁负载膨润土吸附模拟废水中U(Ⅵ)的影响,进行了吸附过程动力学、热力学分析,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探讨了相关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pH值和离子强度是影响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当溶液pH为6,离子强度为0.01 mol/L NaNO3,U(Ⅵ)初始浓度为19.08 mg/L,铁负载膨润土投加量为0.2 g/L,24 h吸附量达到88.06 mg/g.当pH〈6时,Ca^2+、Mg^2+、CO3^2-、HCO3^-的存在分别降低了铁负载膨润土对U(Ⅵ)的吸附效果,而pH〉7时影响作用不大.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铁负载膨润土吸附U(Ⅵ)的拟合效果较好,SEM和FT-IR分析结果表明铁负载膨润土主要通过羟基络合及离子交换作用结合U(Ⅵ)进入其层间及表面.  相似文献   

11.
D001CC强酸性树脂吸附分离金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D001CC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从硫脲浸金液中吸附分离金和银的性能。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该树脂对硫脲金(Au(Tu)2+ )、硫脲银(Ag(Tu)2+ )配离子(Tu= CS(NH2)2)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Au 为68.8m g/g-Resin,Ag 为99.1m g/g-Resin。负载金银的树脂可分别用NaCN-NaOH 溶液和Na2S2O3 的H3BO3-NaOH 缓冲溶液定量洗脱,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金银分离  相似文献   

12.
在含有Ag^+、Ni^2+、K3Fe(CN)6的胶体混合溶液中,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铁氰化镍/银复合膜(NiHCF/Ag)修饰石墨电极(SG).在pH5.00的醋酸-醋酸铵缓冲液中,NiHCF/Ag/SG修饰电极对盐酸麻黄碱的电极反应有催化作用,盐酸麻黄碱还原峰的峰电流与浓度在8.00×10^-6~1.3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82),检出限为5.00×10^-7mol/L.该电极已成功用于医用注射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5.4%~104%.  相似文献   

13.
潘维  李新波 《科技信息》2010,(23):72-73
本文报道了以正溴丁烷为改性剂,制备正丁基壳聚糖,并测定产品的取代度和分子量。研究了正丁基壳聚糖对重金属(Cu2+、Cd2+、Zn2+)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正丁基壳聚糖对重金属离子Cu2+、Cd2+、Zn2+的吸附能力较大,因而在水质净化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较长,要实现工业化应用,还需对吸附条件和正丁基壳聚糖固体改性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氧化活性炭对Cd(Ⅱ)离子的吸附以及多种表面活性剂对吸附量的影响.发现氧化活性炭对Cd(Ⅱ)离子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外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提高Cd(Ⅱ)的吸附量,而外加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降低Cd(Ⅱ)的吸附量,并提出了活性炭吸附Cd(Ⅱ)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5.
黄海兰  徐波  曲荣君 《应用科技》2004,31(12):61-62,65
研究了自合成的巯基树脂对Ag^ 、Hg^2 、Cr^3 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3种离子吸附能力强,吸附量分别达6.56、3.25、2.10mmol/g,树脂对各金属离子等温吸附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符合兰缪尔(Langmuir)或弗伦德利希(Freundlich)方程.吸附机理研究表明,巯基与金属离子发生了离子交换和配位反应,化学吸附起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杨梅单宁为原料,采用氯代的方法制备得到氯化单宁,再与氨基水杨酸反应得到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然后经多聚甲醛交联得到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探究了溶液pH值、Ag(I)初始质量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18 K、pH值为5.0、吸附时间为7 h、Ag(I)初始质量浓度为260 mg/L时,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对Ag(I)的最大吸附量可达239.6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这说明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具有良好Ag(I)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壳聚糖、Fe2+/Fe3+盐为水相,环已烷/正已醇为油相,TritonX-100为乳化剂,通过在W/O微乳体系中加NaOH溶液沉淀剂,原位制备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MCN),用于吸附Ag(I)。考察了pH值、Ag(I)浓度和温度对MCN吸附Ag(I)的影响。结果表明,MCN分散良好,粒径15~40nm,饱和磁化强度25.6emu·g-1,pH6.0时吸附最佳,Ag(I)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方程,且为自发放热过程。吸附等温线分别用Langmuir,Freundich和D-R模型拟合,表明Langmuir模型拟合最好,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容量2.06mmol/g。吸附活化能E为8.94~9.10kJ/mol,表明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8.
以乙二醇苯醚和甲醛为原料,经缩聚反应,先得到乙二醇苯醚一甲醛树脂(FQ),再分别与苯磺酰氯、巯基乙醇反应,得到含硫、氧酚醛型螯合树脂.测定了该树脂对重金属离子Cu^2 、Pb^2 、Ni^2 、Zn^2 、Ag^ 、Hg^2 的吸附容量,研究了该树脂的吸附动力学及pH值对静态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对Ag^ 、Hg^2 、Cu^2 、Ni^2 、Zn^2 、Pb^2 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04、0.85、0.73、0.59、0.39、0.17mmol/g。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自洽TB-LMTO方法研究银原子在理想Si(100)表面的化学吸附,计算不同位置的吸附能量(Ead),发现相比Si(100)表面其他吸附位置而言被吸附的银原子更趋附于C位置(四重位),在Ag原子和表面Si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健,在Ag-Si(100)界面不存在Ag和Si的混合层而是形成突变界面,这与实验结果是一致,计算了层投影态密度并与清洁表面比较,对电子转移情况也进行了研究.相对Au/Si(100)而言,Ag和Si相互作用比Au和Si相互作用要弱.  相似文献   

20.
粘土-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吸附铬(Ⅵ)离子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壳聚糖与粘土的结合,制备出复合吸附剂,并研究其对Cr(Ⅵ)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的粘土或壳聚糖相比,该吸附剂对Cr(Ⅵ)离子吸附速度快、吸附能力强.吸附除去C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壳聚糖与粘土质量比为0.04,pH值4~6,Cr(Ⅵ)离子的质量浓度≤10mg/L,吸附平衡时间为40min,吸附荆用量为8.0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