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西藏羊应乡地热田 4个高钾火山岩样品进行的快中子4 0 Ar/39Ar阶段升温定年结果 ,并结合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数据 ,确定该地热田后碰撞火山作用发生在 (10 .73± 0 .0 9)~ (11.4 0±0 .11)Ma之间 ,形成与加厚下地壳 ,构造环境与岩石圈地幔减薄有关 .通过对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地区新近纪火山岩同位素年龄的展布的进一步分析 ,认为后碰撞高钾火山岩在该区广泛存在 ,并有由西向东逐渐年轻的趋势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多福屯地区钠质基性火山岩与青藏高原隆升及南北构造带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Sr-Nd-Pb特征分析及全岩40Ar/39Ar同位素进行研究。结果全岩40Ar/39Ar年龄结果显示,多福屯钠质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96.21 Ma±2.10 Ma,为晚白垩世(K2)早期。岩石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火山岩岩浆形成于部分熔融。火山岩表现为特征的DUPAL(高放射成因铅)异常,属似OIB性质的板内碱性—偏碱性玄武岩,源区具有DM与EMⅡ混合特点。结论多福屯火山岩相关的岩浆活动源于板块边界动力学引起的远程大陆陆内构造效应,即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早期碰撞(100~85 Ma),由于藏北板块的刚性特点,应力实现远程传递到高原东北缘,导致南北复合构造带在西秦岭西段发生构造扰动,诱发了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多福屯火山岩原生岩浆。  相似文献   

3.
对福建省沿海至内陆出露的4件新生代玄武岩进行40Ar/39Ar年龄测试,对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进行电子探针测试;其中洋底和柳城玄武岩首次获得精确的40Ar/39Ar年龄数据.结果显示,闽西明溪40Ar/39Ar年龄数据为(1.44±0.11)Ma,柳城为(17.35±0.93)Ma;闽中洋底玄武岩年龄为(11.71±0.44)Ma;闽东厦门玄武岩年龄为(17.0±0.36)Ma.结合前人年龄数据,福建省新生代玄武岩整体表现出从闽东至闽西年龄逐渐减小的趋势.橄榄石斑晶电子探针数据显示闽东至闽西玄武岩碱性程度逐渐增加,可能指示岩浆熔融程度由沿海至内陆逐渐减少,岩石圈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最新获得的闽西柳城玄武岩40Ar-39Ar年龄为(17.35±0.93)Ma,与东部沿海玄武岩相似,推测可能是太平洋板块北西向俯冲时引起的岩浆扰动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西藏措勤地区布嘎寺正长岩体地处冈底斯带西段,空间上与大面积中新世钾质火山岩共生,是以中-中粗粒或似斑状霓辉正长岩为主要岩性的中深成侵入体.岩体中正长石的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7.14±0.05) Ma和(27.15±0.04) 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这一年龄数据表明布嘎寺正长岩是整个冈底斯带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后碰撞超钾质碱性系列岩浆岩,暗示拉萨地体内新生代后碰撞陆内钾质-超钾质岩浆作用至晚应始于27 Ma前,且很可能从大约30 Ma前已经发生,而不是目前认为的25 Ma前.该结论对高原南部岩石圈演化及整个高原后碰撞岩浆事件的对比研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时空定位.  相似文献   

5.
江西庐山中生代构造事件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中发育有大量中生代花岗岩,这些花岗岩中具有强烈的韧脆性剪切变形,典型的新生变质矿物为绢云母.通过对庐山海会花岗岩(其形成年龄为122~130 Ma)中动力变质矿物绢云母进行40Ar/39Ar法同位素测年,分别获得104.22 Ma±0.18 Ma和104.95 Ma±0.22 Ma的坪年龄值,以及104.7 Ma土0.36 Ma和105.03Ma±0.8 Ma的等时线年龄值,这表明江西庐山地区在130~104 Ma期间经历了从伸展构造环境向左行走滑构造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新疆萨热阔布金矿位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克兰盆地内,矿体呈脉状产于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地层中。为准确厘定其成矿时代,对矿区含矿石英脉中的云母进行了年龄测定,1件黑云母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为(213.5±2.3)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212.4±2.2)Ma,反等时线年龄为(212.5±2.2)Ma,与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据此,萨热阔布金矿成矿作用发生于约213 Ma,成矿年龄晚于成岩年龄(~400 Ma)约180 Ma。因此,萨热阔布金矿为后生矿床。成矿年龄略晚于区域变质作用(~250 Ma)约37 Ma,推测成矿与阿尔泰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认为萨热阔布金矿为碰撞造山体制下形成的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7.
宁芜玢岩铁矿钠长石40Ar-39Ar定年及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余金杰  毛景文 《自然科学进展》2002,12(10):1059-1063
梅山铁矿主矿体下部钠长石岩带和陶村铁矿的钠长石岩带中钠长石的 40 Ar-39 Ar测定结果表明,2件样品的坪年龄分别为(122.90±0.16)和(124.89±0.30)Ma,相对应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22.60±0.16)和(124.90±0.29)Ma.通过对长江中下游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分析,认为玢岩铁矿成矿亚系列形成于岩石圈大规模拆沉作用和郯庐断裂带发生强烈左行走滑的环境下,而夕卡岩型-斑岩型铜、钼、金成矿亚系列形成于应力转换期.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重要地区之一,其中广泛发育的碰撞—后碰撞岩浆岩记录了新生代以来印度大陆岩石圈向北俯冲的全过程以及拉萨地块在碰撞-后碰撞之后的岩浆作用类型.基于对措勘—赛利普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资料的分析,表明火山岩中以明显富碱和高钾为特征;Sr同位素呈递增而Nd同位素呈递...  相似文献   

9.
40Ar/39Ar同位素体系大体经历了3个技术阶段常规 40Ar/39Ar定年技术、40Ar/39Ar分步加热定年技术和40Ar/39Ar激光显微探针定年技术.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大气中40Ar/39Ar比值随时间的变化窥探地球去气作用的时间和强度;40Ar/39Ar法不仅有助于研究岩浆冷却过程和花岗岩侵位机制等岩浆动力学的历史和壳幔演化,而且对研究热液成矿年龄也是很有效方法之一;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沉积地层时代越老,40Ar/39Ar值越高;当今40Ar/39Ar年代法已为全球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对四川西部色达大章乡隆湾玛日一带的火山岩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实测剖面、同位素测年及区域地层对比,将该套火山岩厘定为早侏罗世郎木寺组.该套火山岩岩石组合主要为中性、中酸性熔岩,主元素以低TiO2 ,高K2O和Al2O3为特征,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LREE中等富集型,微量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及高场强元素Th的富集和Ti的亏损,具有弧火山岩的特征.地质、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综合分析研究结合产出特征认为,岩浆为巴颜喀拉残留洋盆闭合,陆-陆碰撞后进一步挤压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在Ar+H2气氛下,用RF磁控溅射法在室温下制备Al掺杂的ZnO(AZO)薄膜,研究H2/(Ar+H2)流量比对薄膜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沉积气氛中引入H2可以提高AZO薄膜的结晶质量,降低AZO薄膜的电阻率,提高其霍尔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H2/(Ar+H2)流量比为5%时,AZO薄膜的最小电阻率为1.58×10-3Ω.cm,最大霍尔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分别为13.17cm2.(V.s)-1和3.01×1020 cm-3;AZO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平均透光率大于85.7%。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东段的晚三叠世鄂拉山组陆相火山岩地层因铅银矿床的发现越来越被重视。为了探索火山岩的成因、演化及产出背景等,本文对火山岩岩石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该组火山岩属于中酸性、亚碱性系列之钙碱性亚系高钾型火山岩;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164.19~240.07)×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δEu变化范围为0.86~1.00,具有弱负Eu异常;岩石微量元素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贫高场强元素(HFSE)。整体表明火山岩演化程度相对较低,流体作用较强,岩石的矿化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3.
西藏措勤地区布嘎寺组火山岩是一套钾质到超钾质的岩石,根据化学组成可以分为中酸性和中基性火山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布嘎寺组中基性火山岩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并对该构造背景、源区性质及岩石成因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该火山岩具有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不同程度富集、弱负铕异常等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4.
西昆仑北带早志留世构造作用及其区域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昆仑北带的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信息,为北昆仑的碰撞造山作用时限提供新的证据.方法 对原划为古元古界的埃连卡特群片麻岩中的白云母进行40 Ar/39 Ar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分析.结果 埃连卡特群片麻岩中白云母40 Ar/39 Ar 坪谱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434.9 Ma±4.6Ma,436.1 Ma±4.8 Ma.结论 早志留世的这次构造-热事件应该是库地-其曼于特新元古代-奥陶纪洋盆闭合之后中昆仑地块与塔里木地块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陇县地区新街片麻岩套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寻找秦-祁结合部位早古生代岛弧型岩浆活动的证据,为秦岭和祁连造山带的对比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岩石主、微量地球化学特征判别新街片麻岩套的构造属性,并通过LA-ICP-MS对其中的锆石进行U-Pb测年。结果新街片麻岩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SFE)和重稀土元素(HREE),指示其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在构造判别图解中落入岛弧火山岩范围;U-Pb锆石测年结果显示,花岗质片麻岩的形成年龄为447.7±5.4Ma。结论该年龄与北秦岭和北祁连造山带内部的岛弧火山岩活动的时限一致。  相似文献   

16.
冈底斯西段赛利普一带分布有大面积的钾质火山岩,以前曾被划归上新世-早更新世赛利普群.作者对这套火山岩地层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并重新测制了火山岩地层剖面,在该套火山岩下伏及层间湖相碎屑沉积层中获得ESR年龄0.268 Ma与0.349 Ma.岩石学、岩石化学研究表明,这套火山岩是以安粗质熔岩为主的钾玄岩系列-钾质碱性玄武岩系列火山岩,岩石类型及岩石组合稳定,岩层产状平缓,岩石新鲜,层位相对清楚,故将其命名为赛利普组,属第四纪早-中更新世.这一发现对研究冈底斯构造带新生代以来岩浆活动、构造演化,进而探讨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
藏北火车头山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特征与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火车头山地区的新生代火山岩位于藏北火山岩带的中段,火山岩主要以熔岩被、平顶山、火山锥的形式产出,熔岩厚约20 ~300 m.对其矿物组合、矿物化学和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为一套强碱性的碱玄岩-响岩组合.根据火山岩的接触关系、K-Ar和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可分为三期.第Ⅰ期(年龄为34~32 Ma)火山喷发较弱,形成小范围分布的白榴碧玄岩;第Ⅱ期(年龄为29~26 Ma)火山喷溢最为强烈,形成大面积厚层白榴石响岩、响岩质碱玄岩和粗斑状霞石响岩;第Ⅲ期(年龄为24~19 Ma)火山喷发较弱,岩性为白榴碱玄岩和白榴碱玄质响岩.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朴素因子化方法,对衰变过程 B+→D±π+ 的CP(Charge-Parity)破缺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这两个过程的CP破缺有很强的关联。首先利用B+→D+π+ 过程CP破缺的实验值抽取出强相位角 δ1=195.95°±5.15°,δ2=344.35°± 5.15°,然后利用抽取的强相位角预言B+→D-π+过程的CP破缺为0.008 2±0.002 6和0.007 9±0.002 6。  相似文献   

19.
地表岩石中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含量是侵蚀速率和辐射时间的函数,通过对岩石中10Be和26Al含量的测定能反映较长时间(103~107a)和较大空间尺度上的侵蚀作用大小和过程.根据10Be含量估算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侵蚀速率为30~60 m·Ma-1,攀枝花至三峡长江流域内地表平均侵蚀速率为200m·Ma-1.  相似文献   

20.
对北黄海盆地X井钻遇中—上侏罗统暗色岩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黄海盆地X井钻遇中—上侏罗统暗色岩组中有2层火山岩,以夹层产出;火山岩为钙碱性系列,且两层火山岩Na2O含量差别较大,下层是钠质流纹岩,上层是钾质流纹岩-英安岩;2层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具微弱铕异常;Rb,Sr,Ba和K等不相容的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和Hf和Zr等不相容的高场强元素富集,Ti,Nb和Yb等难溶元素呈现较强亏损,且(w(Rb)/w(Yb))N>1,岩浆具有地壳物质属性;Nb和Ta相对亏损,Ba相对富集,岩石具有火山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w(Ti)/w(Zr)-w(Ti)/w(Y)岩石成因以及w(Nb)-w(Y)和w(Rb)-w(Y+Nb)构造环境判别图,认为研究区火山岩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火山弧或弧后伸展环境.下层火山岩岩浆是盆地裂陷较深时深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源区受幔源物质混染,Na2O质量分数高;上层火山岩岩浆是盆地裂陷较浅时浅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Na2O质量分数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