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有着丰富而独到的文学思想。就丰富性而言,他有着汉代一般文论家不具有的理论的体系性;就独到性而言,他的文论思想,不仅在汉代文论中是一种深刻而卓越的见识,即使对后代中国文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发展,如“诗骚”传统的建立、文学创作论等,都有不可限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是一位通晓兵略的历史学家,他对战争和军队问题有系统而独到的理性认识。他的战争观是其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对战争起源、战争定义、战争性质及民族战争等有深刻的见解。司马迁的战争观直到今天仍有其闪光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说:“至今上(指汉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一代史圣的记叙,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实录”,论者莫不信之无疑。东汉班固,在其所著《汉书》中照抄无误,而今人则往往引之作为说明汉代社会经济高度繁荣的重要依据。诚然,我们不否定汉初特别是文景时期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和复苏和发展。但是,根据现有史料的记载,经过文景二帝至武帝初年的汉代经济是否达到了象司马迁所描述的那种程度,是不能不使人产生怀疑的。本文即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送子远游     
1.徐霞客是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他有一个明理的母亲,非常支持他的理想。2.小霞客6岁进私人办的学堂,每次上学回来母亲都要查问他的功课。I群i、..—~ 一3.有一天,小霞客哭着愿上学,说他讨厌书上那“之乎者也”的文章,并拉母亲给他讲故事。 5.霞客18岁那年,父亲逝世了,在家守孝3年,但他心中仍不忘遨游四海的壮志,想起年迈的母亲没人照顾,很是为难。 4.父亲发现霞客虽然不爱凄书本,但成绩很好,又像自己一样器谤鲎记、方志,他很高兴。 6.看着儿子整日坐立不安,母亲很纳闷,当得知儿子想出游又担心没人照顾自己时,徐母便鼓励儿子外去旅行。 7.…  相似文献   

5.
成瑞 《科技信息》2010,(31):206-207
新井白石被称为是日本的骄傲。他的身份包括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诗人等等。他在日本历史上、文学史上都有着卓越的地位。他还是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遗留后世的著作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如《东雅》这本书就是日本一些大学语言学专业的必读书籍。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在《周一良自选集》中论及新井白石,说他是"江户时代许多著名的,受人重视的人物中最为多姿多彩的一个。""多姿多彩"这个词准确地概括出了他的特点。本文将主要围绕他在语言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是我国古K一位大历史学家和大思想家,他的(史记)是产生在西汉武帝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c司马迁是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较详尽地写入经济;和题的人,他第一个系统地考察了商业经济的待征,还考察了经济与政治、经济与道德民俗的关系,提出了一整套发展生产,扩大交换、富国富家的经济理论,闪耀着朴素唯物史观的思想光辉,达到了划时代的最高水平。司马迁在经济问题上有哪些主要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意义,进步性表现何在,这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重视经济生产活动对历史的作用,创立专记经济史的篇章,这是司马迁的创举c司…  相似文献   

7.
班固《汉书.刑法志》参考了《荀子》之《王制》《议兵》《正论》观点。对比可见:班固极力赞赏荀子的刑法思想,在刑法起源、刑法与礼义关系以及是否有象刑这三个方面,班固受到荀子的启发;与荀子完全不同的是,班固还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了刑法的起源;班固对荀子思想的接受,正是汉代礼治与法治并重的社会实践在理论界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及其进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是我国古K一位大历史学家和大思想家,他的(史记)是产生在西汉武帝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c司马迁是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较详尽地写入经济;和题的人,他第一个系统地考察了商业经济的待征,还考察了经济与政治、经济与道德民俗的关系,提出了一整套发展生产,扩大交换、富国富家的经济理论,闪耀着朴素唯物史观的思想光辉,达到了划时代的最高水平。司马迁在经济问题上有哪些主要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意义,进步性表现何在,这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重视经济生产活动对历史的作用,创立专记经济史的篇章,这是司马迁的创举c司…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屈原、屈赋的具体分析,以及司马迁、王逸、班固三人在评屈问题上的比较,对作品人格决定论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指出班固评屈能坚持作品的政治功能和审美功能二元标准,肯定了班固评屈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屈原、屈赋的具体分析,以及司马迁、王逸、班固三人在评屈问题上的比较,对作品人格决定论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指出班固评屈能坚持作品的政治功能和审美功能二元标准,肯定了班固评屈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与汉武帝,一臣一君,年岁上大体同始同终。汉武帝雄才大略,对内对外,都干了一番大事业,是我国封建时代著名的有为的皇帝。司马迁在汉武帝手下,先后当了郎中、太史令和中书令;他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那么,他对汉武帝个人及其事业抱什么态度呢?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历来有分歧。东汉时期,一般认为司马迁对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在民族史的撰述上有杰出的成就。《史记》在体例上有开创  性贡献 ,为我们研究这些民族的史事留下了最早最有权威性的历史资料 ;《史记》反映了司马迁进步的民族  史观。《汉书》继承《史记》对民族史的重视 ,也为各民族立传。班固在史观、史识方面比不上《史记》 ,但仍  取得了很多成就 ,在整齐体例、扩充材料等方面 ,大大丰富了民族史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世称“史汉”,在我国二十四史中,名列前茅.《史记》与《汉书》不仅是杰出的历史著作,而且也是著名的传记文学.它们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在我国文学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关于这两部名著的比较,古人和今人都曾作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大多数学者只从优劣方面着眼,对于它们在艺术上的异同,则研究得不够充分.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完全有深入探讨之必要.为  相似文献   

14.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享誉中外的国学大师、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著名书法家、书论家。他有多部书论专著传世,提出书家须有“品高”、“学富”的重要理论。他在担任清朝驻日本外交官四年中,日本许多著名的书家都投到他门下受业,其理论和实践引发了日本书法的现代化,被日本书坛尊宗为“日本现代书道化之父”,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日本文化史上彪炳千秋。  相似文献   

15.
以历史悠久及技术高超而著称的钱塘江海塘,是我国古代伟大工程之一。该海塘首先是由何人创建及建于何时何地,这是中国海塘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有关的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经常争论的问题。本文用十种著名历史文献和古籍中的有关记载为依据,考证汉朝会稽郡议曹华信于公元9—36年间发起修筑于杭州的海塘,是现在己见记载的最早的钱塘江海塘。  相似文献   

16.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1],这是班固对汉乐府民歌思想内容的概括。显然.这一特色正是对《诗经》中民歌“饥着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叫周特色的继承发展。汉乐府民歌的作者,大都是出身于社会下层的贫民百姓。因此,他们才能够真正广泛地接触了解社会,才能够冷静而严肃地观察思考,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就此而言,汉乐府民歌虽然现存仅四十余首,其贡献却不亚于三百零五篇《诗经人要想真正了解汉代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不易,要想真正了解汉代下层人民的反抗和斗争,汉乐府民歌都是有汉一代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正希罗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年-前430/前420年),出生在波斯统治下的希腊城市哈利卡那苏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他的旷世之作《历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历史巨著,被古罗马政治家、思想家誉为"史学之父"。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对希罗多德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许多精湛的研究成果。如解晓毅的《浅谈希腊古典史学的理性精神——以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为例》对希罗多德的理性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希罗多德被后人誉为史学之父,  相似文献   

18.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它的编撰者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按常规来说,无论古今中外书名都是由作者自己定的,或在腹稿构想时,或在写作过程中,最迟在定稿后刊印前已敲定。然而,《史记》的定名并非司马迂自己所定,而是在他逝世400年之后,由公众定下书名。  相似文献   

19.
班固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身在经学时代的他,所撰著的《汉书》中大量征引五经文字,其中对《诗经》的征引亦不在少,《纪》《表》《志》《传》都有征引。征引范围涉及风、雅、颂,其中以雅诗为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班固正统的思想。《汉书》所引之《诗》固是汉代版本,将其与今流行本勘比,自有其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屈原和司马迁分别是战国末期楚国和西汉武帝时期的文学家。他们身上都弥漫着深沉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集中体现在他们的悲剧命运和他们对待悲剧命运的态度这两个方面。屈原的悲剧是乱世之悲。司马迁的悲剧是盛世之悲。两人的悲剧实质上都是源于个人人格与黑暗势力的冲突。面对悲剧命运,屈原选择了自沉汨罗,以死“殉道”;司马迁则选择了忍辱著书,用生“矢志”。他们都在“发愤”中发泄了自己的情感,并最终寻求到了各自的解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