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我的名字叫桑·格尔茨·霍格德,很多人都觉得"桑"这个名字不怎么适合小女孩,但我倒很喜欢它,因为,"桑"听起来很像英文里"沙子"(sand)的发音。毫不夸张地说,自打出生起,我就在玩沙子了。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教育事业必须紧跟形势,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是要从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认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发展需求,"以人为本"注重实现人的自由完成活动和全面自由发展。"以人为本"应该是教育模式的最好方式。同时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和现实意义,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真正做到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3.
<正>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三体人之所以敢入侵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水滴"。"水滴"的外形像水滴,攻击方式就是撞击,撞什么毁什么。"水滴"可以在半小时内将地球人的约两千艘恒星级战舰及太空军各式战斗飞船撞个稀巴烂,让地球人失去太空作战能力。地球人只好眼睁睁看着三体人搞破坏,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无与伦比:如果把它想象成子弹,那么地球就是一块面包,"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  相似文献   

4.
正空军一号让人想起美国,它的规模,它的实力,它的技术霸主地位,但任何一位总统都不敢说具有这些属性。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明确透露,他离任的时候最怀念的会是什么。"人们有时候问我,当总统最大的福利是什么。"他告诉来自宫参观的人们,"排在第一的是那架飞机。"他所说的那架飞机自然指的是空军一号。他还告诉另外一群听众说,"那架飞机很好",不走运的是,"我的合约快到期了",所以也许过不了多久,他也得"开始再次脱掉鞋子,接受安检"。在出访肯尼亚的时候,他提到,他年轻时到访肯尼亚那次,行李丢失了:"空军一号就不会  相似文献   

5.
<正>前不久,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的研究组解析出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什么是"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它的结构又是如何得到的?2014年5月18日,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的研究组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这种蛋白的晶体结构。这篇文章6月5日在《自然》杂志正式发表。这个成果一经发表,很快就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注意,被认为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这个名字听起来很专业,似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但实际上,这种蛋白却与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弄明白这个GLUT1到底是什么,我们也就知道研究它的结构有什么意义了。  相似文献   

6.
<正>战舰的世界就像一个江湖。在这个江湖中,"名门正派"遍地走,"旁门左道"也不少。不过,要是论起"玩阴的",潜艇自称第二,绝没有人敢称第一!于是,从潜艇出山的那天起,一个"反潜联盟"就结成了……全民公敌有冤情说起潜艇这个门派,它既没有战列舰那般深厚的家世背景,也不像巡洋舰那样精通攻守之道,"网红"航母更不必说,粉丝数量能甩潜艇几条街!雪上加霜的是,"潜艇派"成立之初,就被贴上了"猥琐流"的标签,人们对它的全部印象就是:专门躲在暗处放冷箭,打不到就跑,打到了——也是跑。你说,大家不反对它,还能反对谁?  相似文献   

7.
<正>不要和90后谈什么"互联网+",他们原本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在他们那里,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本来就是无缝链接的,本来就没有线上线下的空间断裂感。与一位90后创业者聊天,谈到了O2O,"90后"笑了:一听就知道你是个60后,很有些刻意所谓的"Online—O ffline"线上线下,其实互联网对于我们,就是一工具,就像电  相似文献   

8.
开怀大猜     
<正>辽阔的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奇特的树:由于猴子喜欢吃它的果实,所以人们称它为"猴面包树"。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个外号:"瓶子树"——因为它就像一个很能装水的瓶子。在那里旅行时,如果口渴,只需用小刀在猴面包树的肚子上挖一个洞,"清泉"便喷涌而出,这时就可以拿着缸子接水畅饮一番了!这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9.
想遨游太空吗?那就坐宇宙飞船,在火箭的助推力下,"呼"地就能飞上天了。不过,太空可不是咱家的后花园,随便就能上去的;那宇宙飞船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坐的,太空之行可是非常昂贵的。如果能在太空和地球之间搭起一座梯子,让咱上太空就像上楼一样随意,那该有多好!这可真是个好主意,包括日本在内,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们就设想出了这样的"太空电梯",并且正在努力将它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正>"周边"是一个变化中的概念"周边外交"当然是指以"周边"为对象开展的外交。那么,什么是"周边"呢?严格来说,中心之外都是"周边",并且其范围是根据时代、科技、利益及力量所及等要素来界定的。这就意味着,一方面,"周边"并不是既定的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另一方面,"周边"是相互定义的,你是我的周边,我是你的周边。它是在给定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前提之下,就该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31日,初橙创咖、福云创咖和蜂巢集创联合主办的中国创新创业暨拥抱世界互联网峰会在杭州互联网村召开。前IDG资本合伙人、现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发表演讲。创业是很折腾人的事。不少创业者说,"资本寒冬"把他给吓坏了,我就稍微跟大家谈一下资本寒冬的话题。从大逻辑上来讲,不管你做的是融资还是创业,很难有人真的能预测,现在什么风口马上就要热。最多就是大概预知一下三五年这个周期范围以内,什么趋势是注定要发生的。那么,什么是中国三五年之后一定会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正>早听说过"电子百拼",可它到底是什么呢?最近,小记者对此进行了系列采访。3月13日,小记者来到浙江杭州市胜蓝实验学校的电子百拼社团参观,刚到科技教室门口,就听见里面传出了讲课的声音,"合上开关"、"按下电键"、"调节电位器"……邵老师和社团里的同学们给小记者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以人为本"、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的"人性化"教育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但正是这种背景,使教育的另外一个新课题--"冷暴力"问题凸显出来."冷暴力"现象的存在,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可它的存在由来已久,如何减少乃至消除这一现象,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须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4.
论以人为本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以人为本是人的世界之所以成为人的世界的根本原则,也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原则。它表明,人是人的世界的根本,因为人是创造人的世界的主体,而人的世界是属人的;同时还表明,人本身是人的根本,因为人具有人的价值、意义和尊严,因而人是自己独立人格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原则既体现了人与人的世界的同一,又体现了人与自身的同一。要全面贯彻和实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就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正在广泛地深入到体育教育改革的各项实践."以人为本"体育教育观不仅强调发挥人的作用,同时还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成长为根本.只有全面理解"以人为本"体育教育观的内涵,才能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很好地贯彻这一教育思想,使体育在塑造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沈坤 《科技智囊》2010,(1):64-69
<正>现在,无论是什么行业,国内还是国外,"创新"一词出现的频率都非常高,上至国家政府,下到民营小企业,都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也可以这么说,创新,成为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唯一通行证!但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创新的本质和创新的类型,有些我们看上去是创新了原来的作法,但不知道它究竟是属于什么类型或者什么性质的创新。无论  相似文献   

17.
"健康第一"思想是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再认识,它继承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时代发展对人类提出的特定要求,不仅为学校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对现代健康观,"健康第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健康第一"思想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它与体育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剖解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古代,人们似乎从不嫌弃做事太慢的,除了沙场战报,像快马加鞭送荔枝这类事情,只是特殊对象在特殊时期的表现。平常日子,精雕细琢慢工出细活的典故倒是很多。在那时,"慢"是成事的基础,如果办事太快,反倒被人认为"浮躁"缺乏稳重"。而当今社会,"快"好像成了一切的基础,无论什么事情,"速度"永远是第一要素,慢了就会被对手赶上,被社会淘汰……"快"成为占得良机的成功要素。"快"的确可以提高速度,减少时间浪费,并带来最大程度的效益。经济社会里,效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在企业中,谁的资金周转最快,谁的策略调整最快,谁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这个词像一个时髦的标签,在今天广泛流行。然而,到底什么是"全球化"?它具体指向何种事象?就概念本身来说,"全球化"是一个空洞的术语,或者至少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由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著名人类学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我国将择机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到月球。"嫦娥五号"去干什么?它要去探测月球,还要弄点月壤回来。什么是月壤?月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的直径小于1毫米、具有黏性的细小粒子。月壤在月球各处的厚度不同,薄的只有几厘米,厚的有五六米。到月球上去,不容易;从月球上抓点月壤带回来,更不容易。"嫦娥三号"在2013年就降到月球上,"看看"这儿,"看看"那儿,可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