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甲文  李芬 《汉中科技》2010,(6):65-66,41
针对陕南地区农机服务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陕南地区农机服务应建立一个“农业机械化服务信息系统”即建立一个服务网站,创立一个服务网络,开通一条服务热线电话。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陕南地区主要栽培的猕猴桃品质指标,为陕南地区猕猴桃品种选育、结构调整、品质优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以陕南地区主要栽培种植的11种猕猴桃成熟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质量、果型指数、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VC、可滴定酸、还原糖和固酸比8个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猕猴桃品质。结果表明11种猕猴桃的品质指标差异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之和为88.47%;可溶性固形物、VC、固酸比、还原糖、可滴定酸、果型指数、单果质量为猕猴桃果实品质主要影响指标;11种猕猴桃品种中,"脐红"的品质得分最高,"金艳"品质得分最低。陕南地区应大力推广种植中华猕猴桃品种"脐红""红阳",适度推广种植美味猕猴桃品种"徐香""翠香"。  相似文献   

3.
气候条件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因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利用陕南三市30年气候资料(四项气候指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月平均值),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综合指标,对陕南三市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综合指标能较好评价陕南地区的旅游气候适宜性.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陕南三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存在差异,汉中和安康舒适期在4月、5月、9月和10月,商洛的旅游舒适期在4月、5月、6月、8月和9月.针对上述气候特点提出充分利用陕南地区旅游资源,促进陕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从而为陕南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此次调研地区涵盖不同的资源、生态、自然、气候等环境,在我州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走访农牧民,深入基层调研,了解了真实情况,对今后农机科研、推广和服务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中军 《汉中科技》2011,(4):27-27,33
无性系茶茁移栽建园是陕南重点推广的建园方式,尤其是汉中市近几年普遍推广,本文在试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提高成活率的移栽关键时期和管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农机推广工作与农机补贴政策的关系,介绍了农机补贴对农机推广工作的作用和农机补贴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保证农机补贴和农机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农机推广工作的作用及所面临的新形势,指出农机推广工作只有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不断拓宽推广工作的内涵和外延的创新,才能在为农业生产服务中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库兹涅茨比率、冷热点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在ArcGIS10. 3软件下,对2007—2016年陕南县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 2007—2016年,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缓慢下降;(2)安康市经济发展速度相对于陕南其他地市发展最快,其次是商洛市和汉中市;(3)陕南县域经济发展热点空间格局演化幅度较大,形成以汉台区为核心、层级较为分明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4)陕南县域经济空间总体呈东北至西南格局,其中经济重心东西移动的距离大于南北方向的距离。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共同促进陕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万刚 《科技资讯》2009,(13):232-232
作者就目前农机推广系统的推广机制、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农机推广的观念和技术、政府投入、服务和创收效益等几个方面入手展开论述,查找农机推广体系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就如何完善农机推广体系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机发展的四个阶段,通过比较国内外的农机推广体系发现了我国农机推广体系中的一些问题,而后笔者提出了完善农机推广体系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郭晓明 《甘肃科技》2004,20(5):24-24,26
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农机推广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本文结合甘肃省榆中县农机推广实际 ,就农机推广部门如何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搞好农机推广谈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高蕾 《河南科学》2018,(1):113-117
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为准确把握我省各地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在2010年、2013年、2014年陕西省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自然灾害灾情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两区域的自然灾害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受灾人口、直接经济损失是影响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直接因素,同时农作物受灾面积也是影响自然灾害脆弱性的间接因素.陕北、陕南地区自然灾害脆弱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性,自然灾害脆弱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陕北地区南部和陕南地区东部.  相似文献   

13.
赵容芳 《科技信息》2009,(10):226-226
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风格,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熔铸出不同风格的文化。一种地域性歌舞艺术的形成,必然和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信仰、生产生活习俗及审美风尚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地域文化为依托,通过对陕南民间舞蹈内容中博采众长的包容性特点;传统文化信仰中浓郁的巫文化特征以及在演出形式中载歌栽舞时诙谐风趣,含蓄幽默的特点这三个方面来探讨陕南民间舞蹈所具有的独特地域文化特色,从中发现和揭示陕南民间舞蹈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以及审美特性。以此为陕南民间舞蹈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陕南旅游的突破性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陕南旅游在交通瓶颈解除后如何实现率先突破发展.方法 通过多次实地考察以及对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的深度访谈,分析了西汉、西康、西商高速公路通车给陕南旅游业带来的机遇以及客源市场的变化.结果 提出陕南旅游发展的"3346工程",即着力打造具有针对性的3类旅游产品,构筑3个区域旅游中心,推广4条精品旅游线路,实施六大行动方案.结论 陕南应紧抓高速通车机遇,实现旅游经济率先突破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念文 《汉中科技》2007,(1):38-39,35
在省果业局支持下,汉中泛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立足汉中,面向陕南,致力于柑桔产业结构调整和富民工程,投资890余万元,初步建成了1000亩陕南柑桔良种苗木脱毒繁育基地,对发展陕南柑桔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皇竹草是象草科,原产于哥伦比亚,我国北京等地,叫凌云草,2002年引入我市,是一种比较高产的优良栽培牧草,在我省陕南及延安等地已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7.
基于陕西省1961—2005年97个县市的逐月降水资料,从年际和年内2个方面分别对陕北、关中、陕南及全省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做了统计分析,并利用非参数Mann-Kendall方法对降水的变化趋势做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降水量丰富,而陕北地区较少,全省降水呈现南多北少,并且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夏秋季节)的特点,特别是陕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6.3%.从资料研究可以看出,全省只有5个县的年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其中4个在陕南地区,其他92个县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陕北南部、关中和陕南西部的地区降水量每年平均减少3mm以上,降幅最大.从季节降水来看,春秋季3大地区的降水都有减少的趋势,夏季除陕北地区有小幅度的下降外都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冬季都有小幅度的增加.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角度来看,陕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土壤蓄集雨水,建立大型地下蓄水库以供城市用水;关中地区可以在黄土台塬区蓄存、下渗雨水,这将会对于台塬以下城市地下水水位恢复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陕南通过水源涵养地建设和蓄水水库修建,收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污染,保护水源.  相似文献   

18.
基于陕西省1961-2005年97个县区的逐月气温及日照时间资料,分析了陕北、关中和陕南3大地区的气温及日照时间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对气温及日照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南高北低,并且各地区都有上升的趋势,以陕北地区上升的幅度最大(0.029℃·a-1),陕南地区上升的幅度最小(0.009℃.a-1),3个地区都是1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7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都是2月份上升的幅度最大,8月份出现下降的趋势.日照时间南短北长,年日照时间都呈下降的趋势,陕南地区下降的幅度最大(4.496 h·a-1),陕北地区下降的幅度最小(0.619 h·a-1),每个月都以陕北地区的日照时间最长,陕南地区的日照时间最短,日照时间最短的月份都出现在2月份,4和9月份3地区的日照时间都有变长的趋势,在日照时间变短的月份中都以6月份变化的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陕西省1961-2005年97个县市的逐月降水资料,从年际和年内2个方面分别对陕北、关中、陕南及全省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做了统计分析,并利用非参数Mann-Kendall方法对降水的变化趋势做r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降水量丰富,而陕北地区较少,全省降水呈现南多北少,并且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夏秋季节)的特点,特别是陕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6.3%.从资料研究町以看出,全省只有5个县的年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其中4个在陕南地区,其他92个县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陕北南部、关中和陕南西部的地区降水量每年平均减少3nltn以上,降幅最大.从季节降水来看,春秋季3大地区的降水都有减少的趋势,夏季除陕北地区有小幅度的下降外都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冬季都有小幅度的增加.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角度来看,陕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土壤蓄集雨水,建立大型地下蓄水库以供城市用水;关中地区可以在黄土台塬区蓄存、下渗雨水,这将会对于台塬以下城市地下水水位恢复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陕南通过水源涵养地建设和蓄水水库修建,收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污染,保护水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汉中农业机械装备现状,通过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探讨了农机化规模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今后应着重在农机综合园区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特色产业机械推广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推进农机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