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定问题是对因果关系的反事实理论的一项根本挑战。面对超定问题,学界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态度:一是直接否认超定存在的物理可能性,并将其案例化归为无害的联因致果;另一种则主张超定是物理可能的,并认为典型的超定案例普遍存在。这一争论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超定的本质和定义方式,同时揭示出事件作为因果关系项或许具有隐秘的非同质性。经过澄清,所谓的典型超定案例并非真实的超定,真实的超定以结果迟钝性为标志,这一结论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反事实理论的基底观念。  相似文献   

2.
这一标题是我 1 986年 6月在吉林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毕业时 ,舒炜光先生在我的留言簿上写下的。它一直是我在自然辩证法专业奋斗的动力。广义地说 ,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所以 ,所谓“在科学生长点上迅速成长” ,是指要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找出一个结合点 ,且能在其中立足、成长乃至成名成家。可是 ,对我来说 ,这一生长点在什么地方呢 ?随着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长进 ,我倍感到科学哲学是联结科学与人文的“桥梁”。这是因为 :首先 ,从理论上来看 ,科学哲学是对科学的研究 ,其不仅仅在于对科学进行概…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自2001年《科学,真理与民主》出版以来,我对科学、民主和相关问题的思考演变。本书出版后我很快意识到“良序科学”的概念需要进一步延展,因为其只关注了科学与社会互动的一个方向。气候变化的例子迅速促使我思考如何将科学信息合理地传递给公众。在阐述我的观点时,我发现古典实用主义的传统,特别是约翰·杜威的工作很有意义,我开始意识到在讨论科学时不应该事后才考虑到价值的问题,应该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嵌入对价值的精心描述中。到目前为止,我的研究基于一种杜威式的实用主义,形成了:一个更宽泛的科学哲学概念、一种对所谓纯知识的怀疑论立场、以及对于“改造哲学”的重要性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所谓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在历代天才的艺术大师圈中也未必能够人人做得到。但有人确实做到了, 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多少庸才总想以次充好的举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终会被淘汰。因此,没必要谈赝色变,即:赝品不等于庸品或劣品。中国人物画的鼻祖吴道子的原作我们谁也没有见过,但他同时期的临摹作品为我们后人提供了大师的  相似文献   

5.
大会组织者们邀请我在这次开幕式上讲话,我甚感荣幸。这是由物理学家们主办的讨论核物理学史或粒子物理学史的第四次大型会议。出席了前几次会议的许多历史学家们,在离去时得到过一种印象,觉得他们的东道主们把他们看成了真实史料、追忆和回顾的一些被动的接受者,或是看成了能够核对文献和字句并订正日期的一些主动的记录员。这是在研究过  相似文献   

6.
一、经典系综和量子系综老实说,我本来是不打算再回到这个题目上来的。我感觉事情的实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说明,并且想把精力集中于现代物理理论的那些更为尖锐的问题,那些由于近几年在基本粒子和高能领域中所发现的重大事实而在理论家面前提出来的许多问题上。但是,我得到了不少情况,它们都表明,返回到这个老问题上来仍然是绝对必需的。特别是由于我的量子力学教科书的缘故,大家提出了关于波函数的问题:波函数是表征单个微观粒子的状态还是大量粒子的系综的状态? 如何理解这种或那种解释呢?波函数是微观现象的主观表征还是说它具有客观的意义? 看来,这类问题的产生表明,在我的书中,还没有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得足够清楚。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弥补所指出的缺陷,如果这种缺陷仍然存在的话。我从关于“量子系综”这一术语的意见谈起,这一术语是我和К.В.尼柯耳斯基(Никольский)从经典统计物理学,即从吉布斯理论中借用来的,经典统计物理等同量子力学类似,在一定的方面把微观现象同客观现象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7.
1980年我在江苏杨中县从事水稻产量和化学氮肥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时,因得到的是一个水稻产量与化学氮肥无关的结论而苦恼。正在这时完全是偶然的看到了《自然辩证法通讯》1980年1期上介绍 Prigogine 耗散结构理论的文章,很快的敏感到这个理论能解释我在试验中发现的反常事实,并且预感到引用这个理论会对我从事的土壤学研究带来新的生机,我如醉如痴的爱上了这个理论,并且深深的感受到科学美的愉悸。在以后的10年中,我终如引用耗散结构理论出版了向传统土壤学挑战的《系统土壤学》等著,而且陆续的发表了近100篇  相似文献   

8.
"后真理"是一种"个人信念比科学事实更具说服力"的怪象,"后真理"与SSK的对称性原则联手,就会在"认知平等与民主化科学"的幌子下,让伪科学与政治派别或利益集团之间形成强大的反科学同盟,从内容与体制上诋毁科学。这种诋毁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认知平等,因为科学的本质是以事实为依据,这是认知平等的先决条件。"后真理"现象反映出在哲学上重审划界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9.
身高不到1.6米,体重却超过了75公斤,头发发黄,一爬楼梯就上气不接下气……在医院检查时被告知:营养不良,身体虚弱!这一事实与市民关于肥胖就是营养过剩的看法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0.
《天官书》中称辰星有正四时的功能,并记载了辰星四仲躔宿命国的分野模式.汉晋时人基于经验认为辰星通常只在四仲出现,从而认为辰星可以“正四时”.这一观念不符合天文科学层面之事实,但具有占星学上的意义——时人将辰星在四仲以外的时间出现视作灾异.辰星四仲躔宿命国的分野模式,包含了时间(四时)、星宿、空间(国)三要素.时间(四时)与国的对应受到五行观念的影响.分野模式中以齐、楚、汉、中国作为四方之国,则是受到了汉初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而这一判断有助于推测《开元占经》所引《石氏星经》中相关内容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11.
智慧     
有一天放学,我去学校接女儿。她在路上自豪地说:“爸爸,我又得到一朵小红花。”我照例夸奖她几句。过了一会儿,女儿若有所思地说:“爸爸,其实得小红花并不难,我已经知道得小红花的方法了。”我觉得奇怪,就问她怎么样才能得小红花。女儿掩饰不住得意说:“老师发小红花时,我就趴在桌子上,装着这回又没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针对如下几个问题展开。首先,论述了认识与理解之间的差别在于,理解除了需要把握事物的规定性外,还需深入到它们的"理据或理由"的层面,甚至还包括把握它们的意义与价值等;理解是一种对对象的重新解释的活动。其次,论证了理解的基础并非是事实性的,它依据的是理由。理由虽与事实有关,但并不等于事实。事实是自在的、客观的,理由则既可是客观的,也可是主观的。把某种事实作为理由是经过主观的选择、解读、判断的结果。自然事实具有可重复性,理由则未必如此。可以有普遍的理由,但不存在普遍的事实。最后,探讨了理解与解释的关系。理解是通过解释而形成的。理解的解释总是在不同的理由中寻找最佳的理由,因此,它在方法上属于最佳解释的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氨水与氢氧化铵的表述在国内外现行化学教材、专业词典、国家标准、化学化工相关文献中体例不统一的现状,认为最新修订的化学试剂氨水国家标准对氨水性状的描述过于简单,中文名称与化学式不一致,而且国内外对氨水和氢氧化铵的英文用词有多种,通过检索英文用词很难统一两者的中文表述。文章对如何规范“氨水”和“氢氧化铵”的表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氨水与氢氧化铵的表述在国内外现行化学教材、专业词典、国家标准、化学化工相关文献中体例不统一的现状,认为最新修订的化学试剂氨水国家标准对氨水性状的描述过于简单,中文名称与化学式不一致,而且国内外对氨水和氢氧化铵的英文用词有多种,通过检索英文用词很难统一两者的中文表述。文章对如何规范“氨水”和“氢氧化铵”的表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弟弟,这一次你来,我骂了你,你很委屈,说名校毕业的我,根本不理解你心底的苦痛和煎熬。可是,弟弟,你真的觉得,你所谓的气愤和不公,与你自身毫无关系吗?难道一个三流的大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争夺企业收益分配权条件日臻成熟.经过实物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讨价还价,实物资本所有者总会出让少部分企业股权,最终形成以实物资本为主体、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共同分享企业收益分配权的格局.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博弈理论工具,对企业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企业收益分配权的博弈过程进行进一步地探讨,并以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对博弈结果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陆续从出土实物中发现一些具有球状石墨的汉魏铁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很大重视。现代球墨铸铁是英国学者莫罗于1947年发明的。长期以来,人们从未想到过,在古代会出现同类的铸铁材质,但只拥有原始技术手段的中国铸造匠师,远在纪元前一世纪就生产出了具有符合现代球墨铸铁标准的石墨性状的高级铸铁,这虽然难以想象,却是千真万确的铁铸的事实。本文采用金相、热处理、偏振光观测、  相似文献   

18.
我看了一本书叫做《大师》,里面有很多熟悉的名字。在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世界里,他们是指引方向的明星,闪烁着智慧与人格的光芒。我挑了几位向大家介绍。亚里士多德他通过观察和实践,用逻辑推理和演绎方法,创立了经验式研究方法。直到目前,这还是当今科学方法的基础之一,虽然他的最著名的学说是地心说和物理运动两大结论,都是错误的。他说,应该多相信所观察到的事实而不是理论,同时,只有与所观察到的事实相符合的,才是真正的实践。牛顿他出生3个月父亲就过世了,家庭非常困难,他的身体也不好;但他创立了伟大的光学微粒说、运动三定律、数学分…  相似文献   

19.
1926年,著名的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又称实物波)假说的启示下,确立了具有革命意义的新量子论的基本方程,这标志着揭示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运动规律的波动力学(即量子力学)的形成。虽然量子力学一开始只处理了最简单的氢原子结构问题,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1927年,德国人海特勒和伦敦从反应微观客体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20.
知识论中普遍认为,知识与运气是不兼容的,这形成了"反运气直觉".在反运气的知识论工作陷入僵局时,知识论学者开始认识到研究运气的本质问题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主流的观点有运气的概率观、模态观和控制观.对于运气事件而言,概率观的低概率条件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模态观的缺乏反事实稳健性的条件是必要不充分的,而只有运气的控制观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