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出基于Nested Logistic模型的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的方式选择预测模型。以构建双层Logistic模型来模拟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选择与换乘方式选择行为,其中上层模型用于分析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选择行为,下层模型用于分析自行车、机动车、公交与步行方式换乘轨道交通方式的选择行为。模型标定与检验结果表明:出行目的、出行距离与交通方式设施的方便性与安全性是影响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旅游出行、出行距离在3~5km之间,认为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方式便利与安全的出行者倾向于选择该种模式。为了更好地推动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出行模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加旅游景点周边的租赁自行车布点,增加自行车停车设施,推广公交与公共自行车服务整合的一卡通业务,发展慢行交通设施,开辟自行车专用道。研究结果对西安及其他城市鼓励倡导自行车出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配车量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公共自行车日益成为许多城市低碳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以及配车量分配是充分发挥公共自行车作用的关键.为缓解公共自行车系统实际运营中的车辆供需矛盾,综合考虑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营成本和用车者等待时间成本,平衡一天内高峰期和非高峰期的需求变化,在预测公共自行车需求的基础上,应用排队论方法,构建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配车量优化模型;并应用于北京市的部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公共及共享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这一组合出行方式顺势而生,其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且符合当前绿色交通发展政策。为研究公共及共享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行为,本文以二项Logit模型为基础,采用SP调查方法得到公共及共享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标定模型参数,利用SPSS软件结合调查数据进行仿真,得到参数估计量,从而建立出公共及共享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特性集计方法将非集计结果集计化,得到各轨道站点公共及共享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方式选择概率。  相似文献   

4.
建设公共电动自行车系统是有效利用资源、满足居民经济低碳出行需求的可行途径之一.文中提出了公共电动自行车网络系统的概念,并采用出行链对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双层规划模型解决该网络系统中的租赁点选址问题.上层模型考虑政府的目标,为系统最优模型;下层模型考虑用户的目标,为用户均衡模型.上层模型采用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下层模型采用Frank-Wolfe算法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文中算法能够同时确定站点选址和站点规模,收敛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我国许多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存在调度不合理、硬件设施不完善造成的难以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在深入剖析公共自行车系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其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建立Logit模型,定量描述各因素对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影响;接着对系统的效益进行分析与优化;最终基于影响因素给出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出行距离、离单车或站点距离、租借方式、是否有自行车专用道、是否保有机动车对租借概率具有显著影响;公共自行车系统应借鉴共享单车运营模式,向有电子围栏、扫码租借和刷卡租借共存的新型自行车系统发展。研究结果可帮助有关部门有效掌握新形势下自行车选择行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为提高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电动自行车通行空间的交通特性,设计了左转电动自行车在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空间交通特性的数据采集方案,系统地分析了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同向并行电动自行车横向间距、左转对向电动自行车避让行为特性,得出如下结论:(1)电动自行车在典型信号交叉口左转时,在同一行车速度同一累计频率下,同一进口道左转同向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之间的横向距离要大于不同进口道同向左转电动自行车之间的横向间距;(2)当单位时间电动自行车流量≤0.52辆/s时,单位时间电动自行车流量与左转相位下避让行为个数大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当单位时间电动自行车流量0.52辆/s时,左转电动车相对会选择跟随并匀速行驶;(3)同向左转电动车的速度大多分布在0~9 m/s。  相似文献   

7.
以宁波市公共自行车为例,将因子分析法与二项logistic法相结合,对采集的1 688份居民满意度有效问卷展开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筛选出6个因子,利用二项logistic法剔除并筛选出5个有效因子构建公共自行车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合理评估当前宁波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满意度。同时,利用随机抽取并不参与建模的5%问卷样本对评价模型进行校验,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该研究有助于合理评价当前宁波市居民对公共自行车的服务满意度,同时适用于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共自行车服务满意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公共自行车系统在交通高峰时间段自行车借还困难问题,提升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用户 满意度,以某市的现有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大数据归纳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借用和返回 规律,分析了公共自行车的运行特点,研究公共自行车的时间特性和周转特性,并且为调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 数据基础,最后通过改进蚁群算法建立了较好的公共自行车调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静态调度行驶路 径优化模型得到了最优调度行驶路径,从而使高峰时间段自行车借还困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减少了调度所 需时间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低碳交通实质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新型交通发展模式,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高效、健康的出行方式,最近几年受到国内外城市政府的广泛关注。潍坊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枢纽,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将公共自行车建设作为低碳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潍坊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主要调研对象,调查分析了市区公共自行车的管理与使用现状,揭示了公共自行车公益项目对潍坊低碳交通建设的积极意义,指出其管理与使用效率的不足,进而探讨绿色低碳理念下公共自行车建设的公共政策取向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大型赛事观赛人群出行行为机理,明确观赛人群出行模式演变规律,可为大型赛事组织优化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合行为调查(Revealed Preference, RP)和意向调查(Stated Preference, SP),分析大型赛事观赛人群组合出行行为特征,构建了基于巢式Logit模型的观赛人群“出发时间+出行方式”组合决策行为模型,刻画出行时长、出行费用、同伴数量、小汽车拥有量和公共交通使用频率等因素对组合决策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巢式Logit模型拟合性和准确性更优,预测精度为80.4%,比多项Logit模型提高了11.2%,可以更细致地刻画观赛人群组合决策选择机理;大型赛事观赛人群同伴数量越多,小汽车拥有量越大,选择小汽车出行的可能性越大,而公共交通使用频率越频繁的观赛人群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可能性越大;出行时长与出行费用直接影响着观赛人群所有决策阶段,且出行费用的影响程度更大.研究结果可为大型赛事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公共自行车出行质量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调查获得人们在公共自行车系统实施之后出行方式的转换,采用离散选择模型解释这种转换下的决策机制.发现公共自行车特征、出行时耗以及服务点可达性是出行方式转换的重要影响要素.应用模型发现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出行质量显著提升,而出行总质量提升最多的集中于较为功利性的出行目的.转换自公交方式的出行获得质量提升最多,转换自小汽车的出行质量提升最少.预估并比较服务站点密度增加和公共电动自行车两种服务方式的竞争力发现,后者对出行质量提升的效果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大量涌现的电动自行车,既是经济便利的出行方式,也使原本资源紧张的城市道路交通面临新的考验,给交通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电动自行车不安全骑行决策行为特征和致因因素,引入同质性输入变量和异质性模型变量,针对电动自行车占用机动车道骑行、在机动车之间穿插骑行和逆向骑行决策行为,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的电动自行车不安全骑行决策行为模型.结果表明:电动自行车不安全骑行决策行为和家庭年收入、回家时间、出行时长和是否为外卖/快递车辆等同质性输入变量,以及非机动车道宽度、机动车流量、公交车占道、路边停车、需要伺机转弯和目的地位置等异质性模型变量显著相关.建立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测不安全骑行决策行为的正确率为73.17%.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建成环境对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的影响,文章结合公共自行车运营数据和建成环境数据,以公共自行车站点为中心建立缓冲区并提取缓冲区内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在考虑POI规模的基础上划分站点类型;根据站点类型对出行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 OD)分类,以OD类型确定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使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模型,分析建成环境对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的影响;以昆明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可划分为16种,OD皆为住宅主导型和公司(企业)主导型站点的出行模式约占69.26%;建成环境对不同出行模式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土地利用混合度是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公共自行车布局优化及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兰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部分站点设置不合理及自行车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的C4.5分类算法的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和锁桩配置评价模型.以兰州市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利用R语言对站点的租车频次、还车频次和租车时长等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结合改进的C4.5分类算法对已部署站点的区域进行分析,构建公共自行车系统评价决策树,接着以数据间的耦合协调度为基准,确定站点设置的效果等级,得出站点设置的优劣.最后对比不同站点的设置效果,并结合站点运行数据的分布,对设置不合理站点提出改进方案,为优化公共自行车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实时信息对于出行行为的影响,探索了手机APP提供多交通方式实时出行者信息下的通勤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采用意向调查方法,获取了上海市居民在提供包含两条自驾路线(以高架为主和以地面为主)和一条停车换乘地铁路线的实时交通信息情况下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元logit模型,得到了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通勤者的驾龄、家庭私家车数量、开车频率、获取交通信息频率、停车换乘设施使用经历等个体属性,行程时间和车厢拥挤程度等信息内容,会显著影响出行决策。此外,提出了对交通规划与管理和多交通方式出行者信息系统研发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综合体分时租赁小汽车对出行方式转移行为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综合体机动化出行的综合出行成本为切入点,采用情景分析法,构建多元Logit模型,研究私家车、出租车、分时租赁小汽车、公共交通方式成本变化对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得出,随着出行方式由"私有化"转向"公共化",由私家车到出租车到分时租赁小汽车到公共交通,出行者对车外时间的敏感度逐渐高于车内时间。随着分时租赁小汽车布点加密、车外时间缩短,由其替代私家车、公交等其他方式出行的意愿显著,但并不能降低"小汽车"出行比例。当同时采取公共交通车内时间缩短、分时租赁车外时间缩短、分时租赁收费上涨三个措施时,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分时租赁小汽车出行比例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而在此基础上如果同时缩短公共交通车外时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才有可能实现回升。综合体发展分时租赁小汽车的同时,应仍然秉持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7.
周茜 《科技资讯》2014,(4):25-26
以2013年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D题为背景,旨在研究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通过合理的分析,建立了统计模型,从而分析每次用车时长的分布情况,统计数据中出现过的每张借车卡累计借车次数的分布情况。由此对目前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设置和锁桩数量的配置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居民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是交通需求预测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上海出行者交通方式选择意向调查数据,对小汽车、地铁、自行车三种交通方式的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与建模。首先,对地铁票价、小汽车出行时间及费用的多种组合情景下的各交通方式分担比例做了分析。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离散选择建模方法,建立了包括出行者个体属性、出行时间及费用等因素的交通方式选择多元logit模型。最后,提出了交通规划和管理政策与措施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节能、健康的出行方式,正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推广与普及.2013年9月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D题就关注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该题以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提供的某20天借车和还车的原始数据作为参考,利用关系数据库MySQL为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该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运行规律,由此对该系统作出评价和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交通出行选择及出行均衡问题,在基于考虑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的广义出行费用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经济学的Nash均衡理论,分析了出行选择中可能存在的不同出行路径与交通方式组合。通过建立Nash均衡博弈模型并求解,得到不同路径及交通方式的广义出行费用均衡解,探讨了城市交通中出行成本的变化和交通运营商的竞价行为对出行均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以广义出行费用为基础的城市交通出行选择中存在Nash均衡,且出行成本的Nash均衡解具有稳定性;在保证广义出行费用总和最小的情况下,当系统达到Nash均衡后,出行者不会随意改变策略,而会按Nash均衡下的策略出行,即各种交通方式运营商采取单方面改变价格的策略无法改变出行均衡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