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达拉特旗树林召镇散居蒙古族大都是双语人,他们的蒙古语保留得较为完好。当地蒙古族使用最多的通用语言是当地汉语方言,多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而蒙古语多用于较为非正式的场合。当地蒙古族年轻一代的蒙古语水平不如老一代,但是普通话水平和外语水平却胜过老一代。因为当地汉语方言是当地通用语言,汉语方言水平和年龄没有多大关系。当地散居蒙古族的普通话水平普遍较好,但是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比例却很低,原因是周围的人都不说普通话。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蒙古族的现代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其推动了蒙古族的现代化的进程,实现了蒙古族的快速发展。另外,一个民族教育的发展,需要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将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效的应用于现代教育中,有助于更好地指导现代教育工作,实现蒙古族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应该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哪些有利的影响,并且通过积极的实践和利用,不断的吸取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下面针对于蒙古族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同时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个体攻击的发生发展机制一直是攻击的心理学研究中重要的基础问题,但以往研究较多关注个体的外显攻击.对内隐攻击的研究相对较为匮乏.本研究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考察大学生的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的发生特点,包括攻击的性别差异及类型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的关系.以19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任务分离范式中的偏好测验测评被试的内隐攻击,采用自我报告的攻击问卷测评被试的外显攻击.1)在外显攻击上,男性身体攻击显著高于女性,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个体言语攻击显著高于身体攻击、关系攻击,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之间差异不显著.2)在内隐攻击任务上,相对于攻击词,被试更加偏好中性词.3)内隐攻击的性别差异与类型差异均不显著.4)大学生的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结论: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存在性别差异与类型差异,两类攻击间无显著相关,支持内隐一外显结构分离论.  相似文献   

4.
以306名高校贫困生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和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偏好性问卷,考察了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偏好性的特点,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探讨了高校贫困生自尊和资助方式偏好性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方式偏好性在性别及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外显自尊与资助方式偏好性呈显著正相关,外显自尊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资助方式偏好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眼动技术,选取蒙古族大学生为被试,以汉语篇章阅读为切入点,探讨蒙古族大学生在汉语阅读中篇章处理模式及眼动特征的内部差异.文章所选取的汉语文体为说明文和散文.研究发现,蒙古族双语者在汉语说明文和散文的阅读上差异并不显著,但是说明文的加工要比散文快.从而得出结论:说明文主题明确,对蒙古族双语者来说简单易懂、易掌握,而注重"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对蒙古族双语者来说,在阅读时较难把握中心,因此蒙古族双语者汉语散文的阅读水平低于汉语说明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蒙古族成人的皮下脂肪发育水平和分布特点,对蒙古族13个族群的5项皮褶厚度和肥胖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山西汉族、湖南汉族、布依族和鄂伦春族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额济纳土尔扈特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最高,青海和硕特蒙古族和布里亚特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中等,云南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最低,其余10个蒙古族族群的脂肪发育水平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额济纳土尔扈特蒙古族与其他族群距离较远,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在13个族群中最厚.杜尔伯特蒙古族、郭尔罗斯蒙古族、喀喇沁左翼蒙古族和阜新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较厚,髂前上嵴皮褶和小腿内侧皮褶厚度中等.巴尔虎蒙古族和鄂尔多斯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新疆察哈尔蒙古族和新疆土尔扈特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髂前上嵴皮褶较厚,小腿内侧皮褶较薄.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男性皮下脂肪发育与东北三省蒙古族较接近,女性与青海和硕特蒙古族较接近.云南蒙古族与其他蒙古族距离较远,与湖南汉族和布依族较接近,脂肪发育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
<正> 蒙古族和藏族是我国古老的两个少数民族。他们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蒙古族和藏族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十三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上的各蒙古语族部落,建立强大的大蒙古汗国,号称成吉思汗以前,今大漠南北的一些蒙古语族部落和今藏族的某些部落之间已经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文化交流。这一情况我们从《蒙古秘史》《史集》等一些蒙古史籍中所记载的蒙古人的藏语人名中可以得到证实。在历史上,蒙古族和藏族的文化交流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宗教学、文学、语言学、医药学、建筑学等方面最引人注目。这里我首先从语言学的相互交流谈一谈蒙藏文化交流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内隐和外显的角度探索态度对行为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外显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外显上偏好健康食品和非健康食品的被试在内隐反应上,也对健康食品和非健康食品的态度更为积极,而且达到了显著水平。外显态度和行为之间的相关达到了显著的水平,而内隐态度与行为没有表现出有显著的相关。结论:外显态度对大学生饮食行为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内隐态度对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且有限。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眼动记录方法,以阅读蒙文和汉文篇章为切入点,对蒙古族双语学生进行测查,探讨母语为蒙古语的双语学习者在阅读蒙汉文散文时熟悉度的差异及其眼动特点.结果表明:蒙古族大学生阅读蒙汉文散文时的注视点持续时间、注视频率、眼跳幅度等指标都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教育教学的优化蒙古族大学生阅读蒙汉两种文字文章的阅读效率高,说明汉语水平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皮褶发育状况,对282名蒙古族和255名汉族大学生的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和腓肠肌皮褶厚度进行了测量,计算了两处皮褶和、肩胛下/肱三头肌皮褶,并对各指标进行了民族间比较.结果发现,汉族男生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与两处皮褶和显著高于蒙古族男生,女生之间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提示汉族男生的体脂发育优于蒙古族,而汉族与蒙古族女生的体脂发育状况整体上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为例,从人类学的学科视角,对蒙古族哈达文化进行阐释和分析。通过论述哈达在蒙古族仪式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分析得出哈达的文化角色是仪式用品、礼仪用品与礼物;进一步探讨了哈达文化的社会文化功能,总结出哈达文化具有表达性、工具性以及文化表演、文化认同与传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大学生群体是否存在内隐完美主义及其与外显完美主义的关系.方法:使用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一般完美主义量表、内隐完美主义测验对12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两个IAT测验的相容和不相容任务呈现出显著差异(t_1=8.61,t_2=9.82,P0.001);2)经过t检验,发现两个IAT测验中男女性别差异均不显著(t_1=1.93,t_2=-0.41,P0.05);3)两个IAT测验的α系数分别是0.83和0.79;4)外显和内隐测量指标间呈不相关,且外显完美主义与内隐完美主义相互分离的模型拟合指数较为理想(RMSEA=0.00,CMIN/DF=0.281,NFI=0.79,GFI=1.00,AGFI=0.99,RMR=0.01).结论:大学生内隐完美主义效应存在并且与外显完美主义是相互独立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对蒙古族长篇叙事诗《巴林怒火》进行了分析。作品将蒙古族民族命运的现代性选择与整体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联系在一起,透视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转折和选择。作者跨民族、跨文化的写作和作品表现出来的对蒙古族民族文化的认同给中国多民族文学史提供了另一种范本。《巴林怒火》与蒙古族叙事诗、祝词、赞词、民歌有着文化血脉关系,对蒙古族民间文学资源进行了成功的当代转换。认为正是不同民族文学传统的延续和文学资源的当代开掘,形成了中国文学多特质、多风格、多内涵的丰富形态。  相似文献   

14.
以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为实验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和普通学生为对照组,采用再认测验与偏好测验匹配使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投射测验法,通过两个实验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的攻击行为特点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所有被试在外显社会认知上具有相同的再认能力,且都具有较强的内隐攻击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内控水平不存在差异,外控水平也不存在差异,而两组的内控水平都显著高于外控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210名高中生实施了内隐自尊测验,以及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和攻击问卷调查,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探讨自尊与攻击的关系。研究发现:外显自尊与攻击呈显著的负相关;内隐自尊与攻击的相关不显著;内隐自尊对外显自尊与攻击的敌意维度之间关系起调节作用;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标准分数差值与攻击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原始蒙古语辅音系统的构似,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现代突厥语辅音系统是构拟古代蒙古语辅音系统的基础。另一种倾向认为,蒙古语族语言及其方言土语和中世纪文献资料是构拟古代蒙古语辅音系统的基础,突厥语言不应该是构拟原始蒙古语辅音的基础,拟测出来的原始形式一要能合理地说明实语言的歧异,二要符合语音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萨提亚治疗模式的团体辅导对提高海洛因成瘾者外显自尊水平、内隐自尊水平的效果,通过前期的被试访谈,以配对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6名强制戒毒人员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各8人,仅实验组接受为期8周的萨提亚治疗模式的团体辅导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使用自尊量表(SES)和内隐联结测试(IAT)对2组进行测查.结果发现:经过8周的萨提亚团体辅导干预,实验组内隐自尊有显著的提高(F=8.18,p<0.01),外显自尊前后测差异不显著(F=0.75,p=0.41);控制组内隐自尊前后差异不显著(F=1.60,p=0.25),外显自尊差异也不显著(F=0.69,p=0.43).认为萨提亚治疗模式的团辅辅导有助于提高海洛因成瘾者内隐自尊水平,对于外显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苏尤格主编、1995年出版的蒙文版《蒙古族文学史》(当代)和特·赛音巴雅尔主编、1999年出版的汉文修订版《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是研究蒙古族当代文学的重要著作。两部文学史的编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例严谨,内容丰富,材料充实,批评视角多样,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广泛吸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这两部文学史的编写特征体现出不同编者的撰写风格,反映出学界对蒙古族文学的认识以及蒙古族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付杰 《科技信息》2014,(6):173-174
为探讨运动技能迁移在内隐和外显学习方式中的作用以及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采用教学实验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技能迁移会加速内隐学习向外显学习的转变;运用迁移理论进行教学,采用内隐学习的方式会提高学习效率,反之最好采用外显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记录了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给被试播放无声无字幕电影,并要求被试忽略所听到的声音)感知蒙古语元音和谐的脑电数据,以探讨听觉条件下大脑对蒙古语元音和谐的ERP反映情况.对比不同变化条件下的脑电数据(蒙古语元音:和谐与不和谐;紧元音:和谐与不和谐;松元音:和谐与不和谐),以进行偏侧化实验.分析结果显示:1在听觉条件下,以Oddball范式呈现不和谐元音作为偏差刺激,和谐元音作为标准刺激.不管是紧元音、松元音还是蒙古语元音,均未诱发明显的MMN和P300.2被试感知刺激时所激活的脑区集中在额叶、中央区和颞叶.但感知强度有所不同,大脑对紧元音的感知强度相比松元音和蒙古语元音的要弱,而松元音和蒙古语元音的感知强度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