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杂波环境下多扩展目标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ET-GMPHD)量测集划分难、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网格密度分布和谱聚类的扩展目标量测集划分方法。利用动态网格生成技术来获得量测集的网格密度分布;在获得网格划分后,将全部量测数据映射到网格单元中并统计网格单元的密度,且采用双密度阀值法来滤除量测集中的杂波;在谱聚类算法中利用密度敏感距离测度对去除杂波后的量测集构造相似矩阵,继而变换得到拉普拉斯矩阵;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拉普拉斯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划分。采用网格密度划分法滤除量测集中的杂波,使划分子集尽可能多地包含真实量测,增加划分子集与量测集合的近似度,从而在减少计算量的同时保证算法的跟踪性能损失不大。仿真实验表明,与典型的量测集划分算法相比,所提方法在跟踪误差损失约5%的前提下,计算效率提高了38%以上,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多扩展目标跟踪中的量测集划分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门密度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量测集划分算法.首先,该算法利用自适应门对量测集进行预处理,滤除部分杂波量测,在降低算法计算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量测集划分的准确度.然后,采用密度函数法产生FCM的初始聚类中心,并给出自适应门密度FCM多扩展目标量测集划分算法的详细过程.最后,采用容积卡尔曼滤波求解非线性框架下具有封闭解的扩展目标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ET-GMPHD)滤波算法.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杂波环境下多扩展目标的运动状态和形状信息的联合估计跟踪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矩阵的扩展目标跟踪算法。该算法采用具有噪声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DBSCAN)划分与预测划分相结合的联合划分算法对量测集进行划分,然后采用联合概率数据关联(JPDA)的软关联思想建立量测簇与扩展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采用随机矩阵法对扩展目标进行估计获得运动状态和形状信息,特点是:将量测集划分为互不相交的几个簇,以使每个簇中的量测源于同一目标或杂波;建立量测簇与扩展目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及状态更新。联合划分算法与DBSCAN划分的比较仿真实验表明,在有距离相近目标时采用联合划分算法比采用DBSCAN划分的滤波器的跟踪效果好得多。所提多扩展目标滤波器与ET-GMPDH滤波器的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有较高的跟踪精度、较大的检测概率及较小的虚警概率。  相似文献   

4.
相比其它聚类算法,密度峰值点快速搜索聚类算法(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DPC)只需较少的参数就能达到较好的聚类结果,然而当某个类存在多个密度峰值时,聚类结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簇边界划分的DPC算法:B-DPC算法.改进算法首先利用一种新的去除噪声准则对数据集进行清理,再调用DPC算法进行首次聚类.最后搜索并发现邻近类的边界样本,根据边界样本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对首次聚类结果进行二次聚类.实验证明,B-DPC算法较好地解决了多密度峰值聚类问题,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对噪声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为了快速挖掘大规模空间数据的聚集特性,在cluster_dp密度聚类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分布数据集的并行密度聚类方法 PClusterdp.首先,设计一种能平衡工作负载弹性分布数据集分区方法,根据数据在空间的分布情况,自动划分网格并分配数据,使得网格内数据量相对均衡,达到平衡运算节点负载的目的;接着,提出一种适用于并行计算的局部密度定义,并改进聚类中心的计算方式,解决了原始算法需要通过绘制决策图判断聚类中心对象的缺陷;最后,通过网格内及网格间聚簇合并等优化策略,实现了大规模空间数据的快速聚类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借助Spark数据处理平台编程实现算法,本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大规模空间数据的快速聚类,与传统的密度聚类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与更好的系统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6.
快速搜索与发现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 DPC)算法对聚类中心点进行了全新的定义,能够得到更优的聚类结果。但该算法需要手动选取聚类中心,容易出现多选、漏选聚类中心的问题。提出一种自动选取聚类中心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将参数积γ引入新算法以扩大聚类中心的选取范围,利用KL散度的差异性度量准则对聚类中心点和非聚类中心点进行清晰划分,以Dkl排序图中的拐点作为分界点实现了对聚类中心的自动选取。在人工以及UCI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新算法能够在自动选取聚类中心的同时,获得更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新的均值漂移聚类算法--无监督多尺度聚类算法.该算法不受初始化的影响,不用假定数据的聚类个数以及聚类中心的初始位置,能够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来获得硬的聚类划分,能够从不同的"划分尺度"揭示数据的聚类结构,并能自动的确定聚类个数.为了满足处理大数据集的需要,设计了快速无监督多尺度模糊聚类算法.通过实验证明无监督多尺度聚类算法在多数数据集上都表现良好且具有最好的总体聚类性能,并能成功揭示出数据的聚类结构.实验还证明快速无监督多尺度模糊聚类算法具有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识别精度且适用于大数据集.2个算法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具有准确率高、自动检测类别个数、识别中心点数目等优良性质.由于DPC算法用欧氏距离度量样本点之间的邻近关系,导致无法有效地提取高维复杂数据中的流形结构信息.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这个瑕疵,考虑到数据点之间的几何特性和流形结构,以测地距离替代欧氏距离,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具有流形分布特征的数据聚类问题.  相似文献   

9.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sity peaks cluster,DPC)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该算法可以聚类任意形状的类簇.在类簇间有密度差距的数据集上,DPC不能准确地选择聚类中心.DPC的非中心点分配策略会引起连续错误,影响算法的聚类效果.模糊k近邻密度峰值算法(fuzzy k-nearest neighbor DPC,FKNN-DPC)是一种改进的DPC算法,该算法采用边界点检测并结合2步分配策略来避免连续错误.当类簇间有密度差距时,FKNN-DPC的边界点检测效果不理想,此外,其非中心点分配策略缺乏对样本近邻信息的考虑.定义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并结合近邻关系(nearest neighbor relationship)提出RN-DPC算法解决上述问题.针对DPC因为类簇间的密度差距而不能准确选择聚类中心的问题,定义相对密度用于消除类簇间的密度差距.基于反向k近邻关系检测边界点并且引入共享最近邻关系来对FKNN-DPC的分配策略进行改进.RN-DPC算法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分别与不同的聚类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RN-DPC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密度峰值聚类算法选择密度峰值点困难以及误分配的问题,基于流形的连通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通过使用三支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得到初始聚类结果与簇的边界点,根据这些边界点之间的连通性判断初始聚类之间的连接情况,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聚类结果融合。重复上述过程,每次迭代中在剩余数据里寻找密度峰值候选点,并将其纳入聚类过程,得到一种对流形数据友好的聚类算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均有较好的表现,聚类准确度相较现有算法更高。基于连通性的三支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可以在不计算路径距离的前提下,有效识别流形数据,大大降低了计算成本。  相似文献   

11.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DPC)算法在处理结构复杂、 维数较高以及同类中存在多个密度峰值的数据集时聚类性能不佳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K近邻和多类合并的密度峰值聚类(KM-DPC)算法. 首先利用定义的密度计算方法描述样本分布, 采用新的评价指标获取聚类中心; 然后结合K近邻思想设计迭代分配策略, 将剩余点准确归类; 最后给出一种局部类合并方法, 以防将包含多个密度峰值点的类分裂.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在22个不同数据集上的性能明显优于DPC算法.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数据集真实类数目,降低参数对于密度峰值算法的影响,本文基于自然邻居思想提出了密度峰值(DP)算法的新内核,以摆脱参数的限制,实现真正的自适应聚类.将密度峰值算法与肘方法联合,提出了自然密度峰(NDP)指标.此外,通过减而治之的思想,改进了自然邻居的搜索算法.新的指标和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数据集(例如线形、流形...  相似文献   

13.
在P-PHD滤波多目标状态提取中,传统的K-Means聚类方法存在需要提取峰值、聚类时间长、类簇边缘易被侵蚀等问题。针对此问题,在对一般聚类算法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K近邻隶属度P-PHD滤波多目标状态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量测与粒子的关联性,根据距离来进行量测筛选剔除虚警量测信息,估计真实目标量测类别,然后利用K近邻隶属度将粒子分配给各个估计的真实量测类别,重新分配粒子集,在新粒子集直接提取目标状态信息,从而避免粒子峰值提取过程,降低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与传统P-PHD滤波以及其它改进聚类算法的P-PHD滤波相比,具有状态提取精度高以及运算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中存在的截断距离难以确定、局部密度定义单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万有引力改进的引力峰值聚类算法(DG-DPC算法)。该算法使用相互K近邻的方法对相似性度量和局部密度进行了重新定义,然后将引力参数引入到DPC算法中,并通过新的相对局部密度与引力参数的倒数作出决策图选取簇中心,对数据集中的点进行分配。仿真实验表明,DG-DPC算法对于人工合成数据集和UCI数据集都有效,且准确率相对于基于相对密度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RE-DPC算法)、DPC算法、基于间隙自动中心检测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GAP-DPC算法)分别平均提高了31.07%、21.60%、17.20%。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次聚类的算法,此算法相对传统算法降低了空间和时间复杂度,并减少了对参数的敏感度,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集.该算法包括粗分、代表点聚类和细分三个阶段.首先,利用亲和传播聚类(AP)算法对所有数据进行粗分,为了节省空间和时间,仅考虑每个点和离自己最近的t个近邻之间的相似度,所以构造的相似度矩阵远远小于原始AP算法所构造的相似度矩阵;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性能,在第二阶段采用密度峰值算法(FDP)对上一阶段所得结果进行再划分;最后,结合两个阶段划分的结果得到所有数据的划分.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图像分割,和经典聚类算法FCM(模糊C均值)、Kmeans以及SOM(自组织映射)的对比实验也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结合特征点匹配的目标跟踪算法.首先,通过显著区域跟踪方法,解决算法对初始化目标框大小敏感的问题,提高样本选取质量,并降低背景杂波对跟踪器的影响.其次,采用中值流法跟踪和特征点匹配相结合的方法估计目标的尺度变化,并通过层级聚类方法剔除干扰点,解决跟踪器漂移及目标平面旋转跟踪失败等问题.最后,提出一种简单的检测器自适应尺度快速搜索目标方法加快检测速度.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地提高了TLD目标跟踪算法的跟踪鲁棒性,并在标准数据集上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数据点的密度堆积起来的山脉能反映数据的结构,从而催生了山峰聚类(Mountains Clustering).遗憾的是,目前的山峰聚类算法深受数据分布结构的影响.提出一个新的聚类方法,称为分割-合并聚类算法(divisionjoin clustering framework,DJCF),它能发现由密度堆积的整个山脉中所有的山峰,然后将这些山峰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合并,得到的结果对应最终的聚类.通过由两个阶段组成的一个流程,DJCF算法能对任何形状和分布的数据进行聚类.算法第一个阶段的目的是将数据集分割成多个划分(partition),真正的类由若干个划分组合而成.在这个阶段中利用K-近邻(KNN)设计了一种密度计算方式,然后将新密度计算方式运用到Cluster-dp算法中,使用了新密度计算方式的Cluster-dp算法能更准确地找到数据集的划分.算法的第二个阶段是将找出来的划分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组合成最终的聚类.在人工数据和实际数据中的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简单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有高斯量测噪声和杂波环境下的数据关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三阶累积量的跟踪门算法,通过对残差数据累计序列的三阶累积量的计算,抑制了高斯噪声对跟踪门的影响,且有效地排除了杂波的干扰,从根本上提高了跟踪门的性能.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 行人检测过程中原始DBSCAN算法不能正确地对密度不均匀的激光点云聚类,产生错误的聚类结果导致行人检测系统出现误检和漏检。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激光雷达的行人检测系统在原始密度聚类算法DBSCAN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区DBSCAN算法。该算法将密度不均匀的点云数据划分为若干个密度相对均匀的分区,从而能实现对行人的快速准确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原始DBSCAN算法行人检测率为62.47%,使用分区DBSCAN算法的激光雷达行人检测系统行人检测率达到82.21%,相对于原始DBSCAN算法检测精度提高了19.74%;而且在时间消耗上也比原始DBSCAN算法降低了16.22%。  相似文献   

20.
行人检测过程中原始DBSCAN算法不能正确地对密度不均匀的激光点云聚类,产生错误的聚类结果导致行人检测系统出现误检和漏检。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激光雷达的行人检测系统在原始密度聚类算法DBSCAN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区DBSCAN算法。该算法将密度不均匀的点云数据划分为若干个密度相对均匀的分区,从而能实现对行人的快速准确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原始DBSCAN算法行人检测率为62.47%,使用分区DBSCAN算法的激光雷达行人检测系统行人检测率达到82.21%,相对于原始DBSCAN算法检测精度提高了19.74%;而且在时间消耗上也比原始DBSCAN算法降低了16.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