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248名高校教师颈椎病患者平时锻炼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湘西地区高校教师颈椎病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受年龄、性别、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且教师颈椎病患者对于体育锻炼可治疗颈椎病的观念认识不强.因此,学校有关部门应加强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保障教师运动环境,提升教师运动意识.  相似文献   

2.
新疆城乡居民两周患病及慢性病患病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服务家庭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城乡居民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居民两周患病受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恩格尔系数、吸烟、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受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恩格尔系数、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受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保障制度、收入、恩格尔系数、吸烟和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慢性患病受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恩格尔系数和吸烟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低温环境中,人体热反应规律研究是人员热安全与热舒适评价的基础。现有研究的对象尚局限于低运动强度的低温暴露人员,缺少针对冬季体育锻炼人员的研究。为研究体育锻炼人员在低温环境下的人体热反应规律及其影响机理,该文在环境舱中开展人体实验,考虑5、 0、-5和-10℃的低温条件及2.57 clo和1.34 clo两种冬季运动着装条件,对6名体育锻炼男性青年的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热感觉等热反应关键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人体平均皮肤温度及局部皮肤温度受到环境温度的线性影响,拟合斜率随服装保暖性能的提升而减小;人体核心温度变化速率与人体热积累速率成线性关系,拟合斜率随服装保暖性能的提升而增大;人体热感觉在中低运动强度下受到环境温度与着装影响,而在高运动强度下影响不显著;且体育锻炼人员的热感觉未表现出与生理温度间的统计相关性。基于实验结果为低温环境下体育锻炼人员的服装选择提出了建议。该研究可为体育锻炼人员的热安全、热舒适、运动能力及服装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秋艳 《科技信息》2012,(28):301-302
通过对武汉市城区居民体育锻炼的调查,结果表明:城区居民具有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较高,锻炼时间较长;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健康,提高运动技能,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调节情绪;喜爱参加的运动项目是步行、健身操、舞和球类运动、跑步、交谊舞;影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和家务忙,缺少活动场地。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项目,健身目的等方面具有异同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不同职业人群体育投入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对全国范围内不同职业人群体育投入现状的数据信息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职业人群直接体育行为调查中发现,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与其他职业人群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锻炼频度较低、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不足、每次锻炼多以小强度为主;影响不同职业人群体育锻炼投入的主要因素为缺乏组织指导及锻炼场所.在不同职业人群间接体育行为调查中发现,我国居民年均体育消费水平不高,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运动技能掌握状况令人担忧;在健身场所选择方面,不同职业人群主要以单位健身场所为主;在不同职业人群智力体育行为调查中发现,居民主要通过收看电视、上网浏览体育信息等方式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6.
张蓉 《潍坊学院学报》2005,5(4):110-112
踩关节是下肢负重的主要关节之一,通过对参加全国青少年健美操锦标赛的运动员的调查,踝关节损伤为主要损伤在损伤中占的比例为78.3%.造成损伤的原因有技术、生理、训练、环境等多种因素,分析认为:加强踝关节的力量和柔韧性训练,注重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2):123-12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7年和2014年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进行分析,然后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对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经常性体育锻炼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促进我国城乡居民经常性体育锻炼的策略.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经常性体育锻炼行为受多重因素影响,造成不经常性体育锻炼行为或促进经常性锻炼都是多重因子叠加作用结果,改善我国城乡居民经常性体育锻炼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从促进经常性锻炼行为的因子出发,实现经常性体育锻炼正向发展因子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8.
马嵘  殷瑞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88-91
社会性体格焦虑已经被研究证明是一个影响锻炼参与的障碍,高社会性体格焦虑人群有着与人不同的身体锻炼特征.文章通过调查研究表明:高社会性体格焦虑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课项目时,多考虑利于体格发展的因素;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但多从事小锻炼量的体育活动,女生的锻炼原因多与体型相关,而男生多与体型无关;男女生均喜欢与朋友一起锻炼,不喜欢独自锻炼;性别是影响被试在锻炼环境中社会性体格焦虑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长跑锻炼是一项易于在群众中开展且健身价值较高的运动项目.中长跑锻炼不受性别、年龄、场地、器材、季节等条件的限制,易于开展,是一项个人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5):126-128
不同于职业网球运动员中常见的腰背伤,高校网球专业队的运动损伤主要集中在身体的上下肢关节处(脚踝、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14年第19届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的部分运动员(共计126名)因从事网球运动而造成的关节损伤进行调查,运用运动解剖学相关知识结合网球专项技术进行分析.同时对各个关节主要部位的损伤分别给予相关的恢复治疗方法,为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关节损伤治疗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应急救援人员在低温环境下开展救援活动时遭受的冷损伤情况,对传统人体热生理模型进行改进,将人体模型拓展为20个分区,增加了脸部、肩部等部位,每个部位包括4层:核心、动脉、静脉、皮肤,动、静脉的血流参数由128段血管模型计算获得。基于改进的人体热生理模型,计算分析了多种低温环境工况下应急救援人员局部皮肤温度的变化规律,主要探讨分析了环境温度、风速、防护程度对手部和脸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风速对低温环境工况人体局部皮肤温度影响显著,但随着风速的增加,影响程度会降低;较好的局部低温防护能提高人体该部位皮肤温度10℃以上;手部较脸部更容易遭受冷损伤。该研究能为低温环境下作业人员冷损伤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对低温冷损伤防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 ,对专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多数大专学生对体育锻炼抱有兴趣 ,锻炼的目的性较明确 ;体育课内外参加的运动项目有所不同 ;体育锻炼的活动量相对不足 ,锻炼的形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 ;兴趣、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是影响体育课内锻炼的因素 ,场地器材缺乏、余暇时间不足是影响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安徽省九所高校1000名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高校教师的余暇时间较充裕,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缺乏余暇时间和体育设施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锻炼场所主要是校内的免费场所,最乐意与同事和朋友一起锻炼,锻炼的项目主要是球类和长走、跑步。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江西省高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器材场馆缺乏,学习紧张没有时间、学校缺乏良好体育活动的氛围和锻炼环境、缺乏指导和自身体育基础差是制约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参照访谈结果对跨理论模型所涉及的量表进行了修订,运用整群随机取样法,在西安市6个主城区随机抽取60岁及60岁以上(63.2±2.6)老年人720名进行有关体育锻炼行为的心理测量,共回收有效问卷517份.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老年人的锻炼行为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行动前期、行动期、保持期;锻炼收益、自我效能、意识觉醒、自我再评价、锻炼环境、人际援助是影响老年人锻炼行为从行动前期到行动期转变的主要因素;锻炼收益、自我效能、锻炼环境、情景替代、人际援助、自我解放是影响老年人锻炼行为从行动期到保持期转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归纳分析法,对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康复保健班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体质弱势群体主要包括疾病、体弱和特殊体形三类;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兴趣不强,体育锻炼动机不足;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频次严重不足;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形式主要以同伴锻炼为主;影响体质弱势群体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包括缺乏有效组织、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缺乏体育锻炼氛围和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通过调查分析,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改进措施:改革创新体育康复课程的内容体系,积极营造体育锻炼氛围,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运用锻炼态度量表,对内蒙古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学生锻炼态度各分量表的得分较高,锻炼态度较为积极,但每周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时的强度偏低,锻炼实际较差,二者形成较大反差;有无体育课程的教学引导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从强化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改善校园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提出改变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实际之间差距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重庆市几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次数偏低;锻炼方式以群体性为主,锻炼内容以球类为主,锻炼动机以增强体质为主;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时间、内容、方式和动机等方面,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动机,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方面高年级、低年级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背景,于2020年2月16日至18日,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平台收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 075人在最近1周内的体育活动信息.结果显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和人们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有所提高,但运动强度和平均每次体育活动持续时间偏低;达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水平的人数为17.89%,略高于平常水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人们的体育活动水平受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年龄、城乡)、锻炼习惯、锻炼动机、居家锻炼条件和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建议疫情期间有针对性地支持人们的居家锻炼,帮助大家优化居家锻炼条件,积极培养人们的体育锻炼习惯,引导居民保持合理的锻炼抗疫心态.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资料,对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锻炼习惯和身体素质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表现为体育锻炼态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人数明显高于女生;多数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锻炼次数和时间不足,尤其是女生的锻炼时间明显少于男生;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和锻炼习惯与身体素质显著相关,说明体育锻炼态度和锻炼习惯对身体素质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