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梁平柚果实膨大期叶片矿质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重庆地区梁平柚核心产区柚园进行营养诊断,为梁平柚的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梁平柚核心产区18个代表性柚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果实膨大期叶片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锌(Zn)、铁(Fe)、铜(Cu)、锰(Mn)元素的含量,运用诊断综合施肥法(DRIS)对叶片营养状况进行研究。【结果】依据高产园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范围确定梁平柚叶片矿质营养元素的适宜值为N(22.12±2.53)g/kg、P(0.77±0.20)g/kg、K(16.50±4.67)g/kg、Ca(29.13±6.12)g/kg、Mg(3.92±0.89)g/kg、Zn(18.45±3.07)mg/kg、Fe(128.26±34.00)mg/kg、Cu(20.66±5.68)mg/kg、Mn(20.98±9.70)mg/kg。不同供试柚园的养分需求顺序不同,高产园柚树相对缺乏元素有K、Mg、Fe、Mn、Cu,低产园柚树相对缺乏的元素有K、Mg、Fe、Mn。【结论】梁平柚园普遍存在缺K、Mg、Fe问题,尤其低产园柚树缺K、Mg问题较为突出,建议在生产上进行适当补充,以充分发挥果园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马尾松林针叶养分含量及其转移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龙里林场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密度马尾松针叶凋落前后N、P 、K、Ca、Mg、Fe、Mn、Zn、Cu等9种养分含量及其转移特征。结果表明:叶片凋落前Ca含量随林分 密度增大而提高,其他元素含量未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叶片凋落后Mn含量表现出随林分密度增大 而增大的趋势,其他元素含量在不同密度间差异不大;叶片凋落前后N、P、K、Mg发生了不同程度 的转移,Ca、Fe、Mn、Zn、Cu未发生转移或发生负转移;N、P、K、Mn、Zn、Cu转移率随林分密度 增大变化趋势不明显,Fe转移率随林分密度增大有所降低,Ca和Mg转移率随林分密度增大有所提高 。  相似文献   

3.
选取20个有代表性的油茶林分,对其果实发育关键时期(果实膨大期和油脂转化期)的油茶叶片采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进行矿质营养元素分析.研究表明:1)果实膨大期油茶叶片N、P、K、Fe、Zn、Cu、Mn的适宜含量分别为(14.013±2.612)g·kg、(0.782±0.131)g·kg、(5.511±1.086)g·kg、(195.350±90.536)mg·kg、(23.300±3.931)mg·kg、(10.000±3.496)mg·kg、(2 921.400±1 172.529)mg·kg,且该时期叶片中各矿质元素含量与处于油脂转化期的叶片中各对应矿质元素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相关分析发现果实膨大期、油脂转化期油茶叶片中各矿质元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Fe与K在2个时期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而Fe与Mn、Fe与Zn、K与Mn仅在果实膨大期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N与Fe、P与Mn仅在油脂转化期存在相关关系.3)在供试油茶林分中,丰产林植株对Mn、Fe等微量元素的需求最为强烈; 低产林植株对N、P、K等大量元素的需求较高.丰产林的养分不平衡指数(NII)均值均低于对应时期的低产林,表明低产林中油茶植株体内各矿质元素更为不平衡,是导致其低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野生毛樱桃生长期矿质营养含量变化与果实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野生毛樱桃生长期果实生长与叶果中7种矿质营养元素(Cu,Zn,Fe,Mn.Ca,Mg,K)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果实中Cu,Zn,Fe,Mn,Ca,Mg元素含量与果实生长呈负相关,其中Zn,Mg元素达显著水平;叶片中Cu,Zn,Fe,Mn,K元素含量与果实生长呈负相关,其中K元素达显著水平.叶片中Ca,Mg元素与果实生长呈正相关,其中Ca元素达显著水平。果实中各营养元素(除K外)生长期变化相互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Ca与Mg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Zn,K均与Ca,Mg元素呈极显著负相关;Cu与Ca元素呈显著负相关;K与Zn,Cu元素呈显著正相关;Zn与Cu,Mn元素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片和果实中矿质营养元素间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毛樱桃叶片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周年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野生毛樱桃叶片中7种矿质营养元素(Cu,Zn,Fe,Mn,Ca,Mg,K)9个生长时期的周年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Zn,Fe,Cu元素周年动态变化各异;Ca与Mg,Mn与K之间变化趋势大体一致;Zn,Fe二元素分别与Ca,Mg之间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Ca与Mg之间、Mn与K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野生毛樱桃叶片中7种矿质营养元素按含量高低排序为:Ca>K>Mg>Fe>Mn>Zn>Cu,用于叶分析营养诊断标准的适宜时期为5月16~5月23日。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甜樱桃叶片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红灯(Prunus L.)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温室栽培樱桃叶片中7种矿质营养元素(Cu,Zn,Fe,Mn,Ca,Mg,K)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开花期至果实成熟期,樱桃叶片中Cu,Zn含量显著下降;Fe,Mn,Ca,Mg,K含量显著增加.果实采后生长发育阶段,Fe元素含量极显著下降且略有回升,其他6种元素变化平缓(或增加或下降).Cu与Mn,Zn元素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Ca与Mn和Cu,Zn元素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K,Mg元素与Cu元素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与Mn,Fe,Ca,Mg元素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南方富产大量的芦柑,实验结果表明:芦柑果肉和果皮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Cu、Fe、Mn、Se、Zn、K、Ca和Mg.其中Cu、Fe、Mn、Se和Zn等的元素含量范围在3.62~30.74μg.g-1,Mg、Ca和K三元素的含量范围在9.46~34.40mg·g-1.微量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K>Ca>Mg>Se>Mn>Fe>Zn>Cu.比较果皮和果肉中元素含量,Cu、Fe和Mn的含量果皮低于果肉,Se、Zn、K、Ca和Mg等元素的含量超过果肉.Se、Zn和Mg的含量果皮是果肉的1.12~1.17倍,K和Ca的含量果皮尤其高,分别是果肉的2.81和5.55倍.通过水泡制芦柑皮,得出元素浸提最佳温度为80℃,时间30min.元素浸提率为5.01%~97.70%.K、Ca和Zn浸提率为5%~7%,Se、Mn和Mg浸提率为20%~30%,Cu和Fe浸提率尤其高,分别为95.02%和97.70%.日常饮用水泡制芦柑皮是补充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好方法.研究为芦柑皮应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贵州不同产地钩藤不同部位主要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采自贵州剑河、都匀钩藤样品进行钩、茎微量元素(Na、Mg、K、Ca、Mn、Fe、Co、Zn、Cu、Mo)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剑河钩藤钩、茎中Na、Mg、K、Ca、Fe、Zn、Cu、Mo含量均高于都匀钩藤钩、茎中含量。Zn/Cu比大小顺序均为茎钩和茎钩,都匀钩藤钩、茎、钩和茎中Zn/Cu比均高于剑河钩藤对应部位的Zn/Cu比。不同产区钩藤间Mn和Mg,Mn和Ca、Fe和K、Zn和Mg、Zn和Ca、Cu和Na、Cu和Na、Mo和Fe(p0.05)显著正相关,K和Na、Ca和Mg、Cu和K、Cu和Fe(p0.01)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叶片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三倍体毛白杨幼林阶段不同无性系叶片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在造林后的第2、3和4年中, 每年连续在春、夏和秋季对叶片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通过将测定结果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叶 片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之间有显著差异;元素P、Ca、Mg、Fe和Mn的季节含量以及N与P含量的比值(N/P)随 林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在元素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分析中,P、N/P、K和M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近似 为线性,元素N、Ca、Mg、Fe、Cu和Zn的含量变化趋势近似为曲线。通过组间效应方差分析得出叶片养分元 素含量均随不同林龄的变化有显著差异,而对于不同无性系,只有元素Mg和Mn的含量在无性系之间存在显 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远志和蜜远志中微量元素为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对远志和蜜远志中微量元素进行含量测定,通过比较阐述了远志炮制前后微量的含量变化与微量元素和药性理论、主治功效的相关性;对远志进行蜜炙加工后,采用湿法消化法消解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生品和蜜制品中Fe、Cu、Zn、Mn、Ca、Mg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生远志中Fe、Cu、Zn、Mn、Ca、Mg的含量分别为154.1802μg/g、7.7033μg/g、21.6191μg/g、177.4323μg/g、92.6612μg/g、18.2650μg/g,蜜远志中Fe、Cu、Zn、Mn、Ca、Mg的含量分别为117.4652μg/g、192.5411μg/g、20.0864μg/g、16.5451μg/g、78.5081μg/g、8.4723μg/g、远志经过炮制后,Fe、Zn、Mg、Mn、Ca的含量均下降,Cu含量略微上升。各元素的精密度在0.4%~2.1%之间,加样回收率在98.83%~103.24%。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凋落物是森林净生产量的重要组分,探讨森林凋落物生产及其养分归还量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安徽池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包括甜槠(Castanopsis eyrei)老龄林和苦槠(C. sclerophylla)中龄林,开展氮磷添加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氮[N 100 kg /(hm2·a)]、氮+磷[N 100 kg /(hm2·a) +P 50 kg /(hm2·a)]和对照(CK,无氮磷添加)。采用凋落物收集框法,对林分凋落物生产量及其养分归还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结果】N+P处理下,苦槠林和甜槠林总凋落物量最高值分别为9.502、7.120 t/(hm2·a);其次是N处理,分别为8.393、7.041 t/(hm2·a);CK林分分别为7.724和6.697 t/(hm2·a),氮磷添加提高了总凋落物量,但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在N处理和对照条件下,两林分凋落物各组分所占比例由大到小顺序均为:落叶、落枝、碎屑、落花落果。但在N+P处理的苦槠林中由大到小依次为:落叶、落枝、落花落果、碎屑。N处理下,苦槠林和甜槠林凋落物年均氮含量分别为14.199和13.648 g/kg,N+P处理分别为13.863和13.650 g/kg,CK林分分别为13.384和13.094 g/kg。各处理下苦槠林和甜槠林凋落物年均磷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N+P、CK、N处理。两林分凋落物的氮磷含量和年归还量不同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处理间的苦槠林和甜槠林凋落物的氮磷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氮沉降提高了苦槠和甜槠林凋落物产量,磷添加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表明磷添加缓解了氮沉降引起的磷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罗光  卢晓华  杨美丽  仝霞 《武夷科学》2006,22(1):136-140
通过对南平市烟区516个有代表性的烟叶样品测试分析的结果表明,烟叶中各种养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N1.61%、P0.37%、K3.60%、Ca1.73%、Mg0.29%、S0.90%、Fe98.42mg/kg、Mn305.14mg/,kg、Cu24.45mg/kg、Zn75.95mg/kg、B28.25mg/kg、C10.47%。其中钙、镁、氯含量偏低,硫、锰、铜、锌含量偏高,氮、磷、钾、铁、硼、还原糖和烟碱的含量处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3.
在花期对面楂、大金星、敞口3 个山楂品种花序中7 个不同时期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楂花序中Cu、Zn、Fe、Mn、Ca、Mg、K 7 种元素含量除K 外均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面楂花序中Fe、Mg、Cu 的含量较高;大金星花序中Ca、M n 含量较高,而Zn、Fe 含量较低;敞口花序中Zn 的含量较高。尽管在不同品种间含量上存在差异,但其动态变化因其移动性能而异。研究证实,山楂花期存在需养高峰,花前施肥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实现油茶果实尺寸及大小分布的快速获取,提出一种基于相机拍摄的油茶果形状特征参数批量化提取方法。【方法】首先将采摘油茶果摆放于含刻度尺的背景板,利用相机快速获取油茶果图像并进行校正;然后利用Mask R-CNN模型对图像油茶果进行快速检测计数,根据生成的掩码采用椭圆拟合法统计油茶果特征参数(长轴长、短轴长、面积、周长)的像元个数;最后结合背景板刻度尺计算的像元大小,获取油茶果特征参数,同时利用实测值进行精度验证。【结果】Mask R-CNN模型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99.55%和91.19%,测度值为95.22%,满足用于统计油茶果形状特征参数的要求。对油茶果面积的估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99 0、10.75 mm2、14.88 mm2;其次为周长和长轴长,短轴长的估测精度最低,其R2、MAE、RMSE分别为0.864 7、3.15 mm、3.74 mm。【结论】该方法实现了油茶果采摘后的快速准确计数以及形状特征参数的批量化提取,可为大量果实特征参数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参考,为指导油茶果实分级和快速测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普通油茶染色体制片技术优化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染色体是种内品种变异的遗传物质基础,明确普通油茶主栽品种染色体倍性及核型特征,可为育种和栽培中品种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以普通油茶3个主栽品种(‘华硕’、‘华鑫’、‘华金’)的扦插苗和实生苗根尖为试材,对油茶染色体制片技术实验进行优化,对3个品种进行核型分析。【结果】①改良的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更适合普通油茶染色体制片,根尖以0.002 mol/L 8-羟基喹啉预处理5~6 h,1.75%纤维素酶和1.75%果胶酶酶解120 min,蒸馏水后低渗30 min,制片效果最佳。②3个品种扦插苗染色体数目均为2n=6x=90,为六倍体,而3个品种的实生苗染色体数目为90、87、85和75等。③对扦插苗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进行核型分析可知,‘华硕’、‘华鑫’核型都为2A,‘华金’核型为2B,核型公式分别为2n=90=63m(3SAT)+27sm(‘华硕’)、2n=90=58m(SAT)+32sm(‘华鑫’)、2n=90=64m+26sm(SAT)(‘华金’),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是61.73%(‘华硕’)、61.13%(‘华鑫’)、61.44%(‘华金’)。【结论】优化的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更适合于普通油茶染色体制片,‘华硕’、‘华鑫’、‘华金’均为六倍体,而其实生后代会发生倍性分离。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普通油茶的倍性与核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鱼胆草的氮、磷及10种微量元素(K、Ca、Na、Mg、Fe、Mn、Pb、Zn、Cu、Cd)的质量分数,分析了各元素在鱼胆草各器官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器官中的元素质量分数有显著差异,Ca、Na、Mg、Fe、Mn、Zn在叶中质量分数最高;K在茎中质量分数最高,N、P、Cu以根中质量分数最高.大多数元素在茎中的质量分数最低.同时还对其药效与微量元素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大连地区蒲公英根、茎、叶、花、种子不同部位的8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分析比较了HNO3+HCl、HNO3+H2SO4、HNO3+HClO4这3种不同混酸的消化程度,确定了HNO3+HClO4混酸体系为最佳消化液,最佳混合体积比为4∶1,最佳消化时间为5 min。各元素在实验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较好,加标回收率为92.5%~10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中K、Ca、Mg、Na和Fe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表现为:在叶中,Ca>K>Mg>Mn>Cu>Fe>Na>Zn;在花中,K>Ca>Mg>Fe>Na>Cu>Mn>Zn;在根中,K>Ca>Mg>Na>Mn>Fe>Cu>Zn;在种子中,K>Ca>Mg>Cu>Mn>Fe>Na>Zn;在茎中,K>Ca>Mg>Na>Mn>Fe>Cu>Zn。本研究为大连蒲公英的合理利用及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