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09,(1):7-7
在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的最大岛屿——汤加塔布岛上,有7块奇怪的巨型卵石,其中最大的一块宽达15米、重约1600吨,距离海边100多米,高出海平面30米。这些巨型卵石与南太平洋岛屿的平坦地貌格格不入,显然它们原本并不属于这里。科学家最近通过电脑模拟发现,  相似文献   

2.
也许你没有注意过这种现象:凡经马、牛、羊、鸟类食过的牧草,比人工割的牧草长得快。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哺乳动物、鸟类和某些昆虫的唾液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表皮生长素,该物质可使牧草生长速度加快15%。科学家还发现,一些鸟类在吃植物时,也会把唾液吐到植物  相似文献   

3.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13,(4):18-19
古生物学家近日在中国辽宁发现了一种长有古怪牙齿的鸟类骨架化石,距今已有1.25亿年。化石保存得极好,能清楚看到残留的胃容物。研究者称,奇怪的尖牙使这种古老鸟类能够咬开昆虫或蜗牛的坚硬外壳。这一新发现的鸟类体型只有知更乌大小,生活在距今1.21至1.25亿年前,属于已经灭绝的反鸟亚纲。反鸟亚纲是中生代数量与种类最多的鸟类,几乎都具有牙齿和爪状的肢体。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绝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nden  E  朱名宏 《世界科学》1989,11(7):33-35
巴西在大量的水土流失之前,朗多尼亚州的墨绿色热带雨林,是一个未曾被毁损过的生命多样性的样板。在亚马逊南部这个葱翠的地区,200英尺高的大树覆盖之下几乎没有空隙。事实上,每英亩的森林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昆虫、鸟类及猴子的喧闹声音。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来了大批的移居者,他们为了修  相似文献   

5.
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感到很奇怪,章鱼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软体动物,怎么会在干旱的沙漠中出现?其实,"沙漠中的章鱼",只不过是人们对一种沙漠植物的趣称. 千年不死的叶 在遥远的非洲西南部沿海,有一个以"鲸"命名的海湾.如果你在这里登上非洲大陆,便进入了纳米比亚的纳米布沙漠.这片沙漠从海岸线起,仅向内陆延伸了几十千米,便被南北走向的山脊挡住了去路,但它却沿海岸向南北发展,从奥兰治河畔直抵库内内河口,长达1400 km.  相似文献   

6.
<正>古生物学家近日在中国辽宁发现了一种长有古怪牙齿的鸟类骨架化石,距今已有1.25亿年。化石保存得极好,能清楚看到残留的胃容物。研究者称,奇怪的尖牙使这种古老鸟类能够咬开昆虫或蜗牛的坚硬外壳。这一新发现的鸟类体型只有知更鸟大小,生活在距今1.21至1.25亿年前,属于已  相似文献   

7.
初揭蛇岛之秘 我国辽东半岛南端、渤海湾东北角的海面上,有一个小得连在普通地图上都无法标出的小岛,它的面积只有0.7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为215米。这个距辽东半岛最短距离仅有5海里、乘汽艇只需20分钟就可到达的岛屿,却无人居住。岛上的“居民”主要是一种叫“蛇岛蝮”的毒蛇。此外,这里还居住着沟鸥、少数鼠类和一些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以及每年定期进行南北迁徙,途经小岛临时歇憩的各种鸟类。岛上毒蛇数量估计有几万条之多,人们因此将之称为“蛇岛”。 为揭开蛇岛的秘密,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科学家特别是辽宁省的…  相似文献   

8.
从蓝液树中提炼镍 西太平洋上的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生长着一种奇怪的树,这种树的树干粗壮挺拔,高达9 m以上,树上能分泌出一种蓝色乳液,被当地人称为蓝液树.科学家们分析了蓝液树的化学成分,发现其中含有镍.把乳液烘干后,镍竞占总重量的25%.  相似文献   

9.
地球上的现存动物中,昆虫占了80%左右,可以这样说,在动物界几十亿年的演化历史中,昆虫是最大的赢家。可是我们都知道,与哺乳类、鸟类或者两栖爬行类、鱼类相比,绝大多数昆虫实在是过于渺小,那么,这些如此弱小的家伙,面对自然界中残酷的生存竞争,究竟是如何周旋自如,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呢?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5,(4):7-7
最近,科学家对一块早期鸟类化石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鸭子的祖先可能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如果这一结论成立,就意味着鸟类并非是直到恐龙灭绝之后才进化成今天这种特殊形式的。这是1992年在南极洲维佳岛上发现的一具不完整的鸟类骨骼化石。此前,这种鸟被认为是属于一个早已灭绝的鸟种。但是对这具化石进行的新  相似文献   

11.
奇云 《世界科学》2005,(7):39-40
蜂鸟能停留在空中某处长时间盘旋,这让它在鸟类中独树一帜。科学家过去认为蜂鸟其行为更像昆虫,但在6月2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美国科学家称:蜂鸟的飞行方式兼具昆虫和普通鸟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鱼鹰的秘密     
赵玲 《科学之友》2007,(11A):46-47
这是一个被博物学家遗忘的天堂,法国东南地中海岛屿科西嘉的最后几对鱼鹰就栖息在这里。20世纪初,这座岛上生活着几十对鱼鹰,它们遍布整个海岸。它们把巢筑在岛屿最荒凉的悬崖顶上,然而现在还是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几对。正在兴起的航海旅游人为地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给鱼鹰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意大利摄影师纳尔迪和法国摄影师塞雷尔用8年时间观察鱼鹰的生活,揭开了这种鸟类生活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鱼鹰的秘密     
这是一个被博物学家遗忘的天堂,法国东南地中海岛屿科西嘉的最后几对鱼鹰就栖息在这里。20世纪初,这座岛上生活着几十对鱼鹰,它们遍布整个海岸。它们把巢筑在岛屿最荒凉的悬崖顶上,然而现在还是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几对。正在兴起的航海旅游人为地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给鱼鹰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意大利摄影师纳尔迪和法国摄影师塞雷尔用8年时间观察鱼鹰的生活,揭开了这种鸟类生活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正许多种类的北美鸟类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鸟类面临生境退化、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风力涡轮机等多种灾难性危险。而科学家发现,因近年来的绿色建筑运动而崛起的地景也对鸟类构成了威胁。鸟类学家克里斯汀·谢泼德紧皱眉头观察着10米长的风洞装置,她在做一个鸟类对新品种玻璃窗反应的实验——美国鸟类研究中心的风洞测试实验。这是美国防止鸟类飞撞玻璃的三种测试方法之一。谢泼德有些难过,因为在这次实验中她失去了一只北美歌雀。由于鸟类经常看不到透明而坚硬的玻璃,对着玻璃直撞上去往往产生悲剧性的后果。谢泼德希望通过实验证实,带有条纹等纹印的玻璃可以警告  相似文献   

15.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和最具特色的高原,也因此而成为生物多样性的独特区域。青藏高原不仅分布着许多珍稀野生动物;而且生长着万紫千红、姿态各异的高山植物。 耐寒的“矮人”一族 青藏高原生长着6000多种高等植物,其中高山植物约2000种。这些高山植物要在高寒环境中生存下来;首要的就是要有特别的耐寒能力。因此,高山植物在外部形态方面,普遍地矮化变形,成为植物世界的“矮人”族。这些明显被强烈矮化了的植物,很能适应本区大风、干旱、寒冷的生态环境。比如这里的金露梅灌丛,本是林限以上生长的植物,应有较大的高度,但是在这里却只有5-20厘米高,显得非常地抑郁。而西藏沙棘、匍匐水柏枝等灌木,则索性伏地而生。相对而言,生长在一些山地阴坡和陡峭岩隙间的山生柳、高山乡线菊等较为高大,但也仅30-80厘米高。偶尔在个别较深的山 谷里能见到超过 100厘米高的山生 柳,就算是植物界中 的“巨人”了。这里 的草本植物就更矮 了,大都在 5-10厘 米之间,有相当一部 分双子叶的植物都高 不盈寸。最小的一种 柔小粉报春,即使是已经开花或者已经结果的植株,高度有时还不足1厘米。 还有一些植物,在生境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借助...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9,(1):8-9
瑟尔富岛 位于冰岛南部海岸以外约32千米的海面上,是由火山爆发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对于研究动植物生命在一个岛上迅速传播过程的科学家来说,这个岛提供了一个绝佳样本。首批植物种子于1964年登陆此岛,霉菌、细菌、真菌第二年就接踵而至。今天该岛上的植物和无脊椎动物已经较为丰富——累计达到了89种。  相似文献   

17.
螨类与公害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监测地面上的公害,常利用高等植物、哺乳类、鸟类及部分昆虫,而对水域的公害则利用硅藻、水草、细菌、水生昆虫、浮游生物以及鱼类等作为有效的生物指标,而且已有很多的研究。最近对陆地地面下土壤中的生物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指标,引起科学界及环境保护科学工作者极大注意。由于对大气、地上、地下以及水域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日趋严重,联合  相似文献   

18.
新西兰南方的山脉以雄伟壮观而著称,幽静而神秘的自然风光吸引无数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每年冬季,皑皑白雪覆盖着这里的山峦和森林,更是滑雪者的好去处。但有时被一种奇特的鸟类所扰乱,这种鸟桀骜不驯,对人丝毫无畏惧之感,它们一般成群活动在600~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初,人们发现了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事实上,小行星带早在18世纪就被德国人提丢斯预见到了.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一片广阔的地带,其间沿一定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着大大小小的岩石,这就是著名的"小行星带",是在19世纪初被发现的.1801年1月1日,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在这一地带发现了小行星塞内斯(直径1003千米).1802年,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在这里发现了小行星帕拉斯(直径608千米).此后,在这一地带又相继发现了幽诺、维斯达等小行星.  相似文献   

20.
正paleontology古生物科学家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了一具7000万年前的两栖动物化石。通过对化石骨架形态的分析,考古学家认为这种史前生物是一种巨大的蛙,并称其为"恶魔角蛙"。他们推断,恶魔角蛙的体长可达0.4米,体重可达4.08千克。相比之下,现存的最大活体蛙——霸王蛙的体长比恶魔角蛙短0.1米,体重也比后者轻0.45~0.9千克。考古学家分析认为,恶魔角蛙的食物来源很多,包括鸟类、蜥蜴、蛇和小型哺乳动物等,一旦有机会,它们还会捕食小型鳄鱼甚至恐龙幼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