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鲁氏菌的菌型分布及其特点是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的重要内容和制定防制对策的重要依据。四川省曾于1958~1978的二十年间,总共在 A、G 两个地区的七个县从人、畜间病料分离出牛种、羊种布鲁氏菌78株,并在一些县畜间开展布氏(?)5号菌苗免疫接  相似文献   

2.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在牲畜中主要传染对象是羊、牛、猪,对其它牲畜马、骡、驴、骆驼、狗、猫、鸡、兔及养鹿等也有致病性,但均系偶然感染,人的布病患者,大部分是经常和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_]二人,农民和有关人员,且人的布病多属羊型,病羊及其乳肉、皮毛对人的布病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牲畜的布病不仅由于引起牲畜流产、不孕、泌乳减少而影响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人的健康,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血清学、变态反应法对久治地区的牛、羊布病、牛结核病、马传贫、马鼻疽进行检则,结果为:牛布病阳性为0.08%;羊布病未检出阳性畜,流产胎儿菌检未出菌,牛结核病未检出阳性,马传贫、马鼻疽亦未检出阳性病畜。  相似文献   

4.
<正> 前言引起猪发生水泡症状的传染病,有口蹄疫、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以及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猪水泡病。这四种病以在猪的蹄及口鼻等部位引起水泡病变为其主要特征,在症状上难以区别。重要差别是感染对象范围不同:口蹄疫传染牛、羊、猪等偶蹄动物,水泡性口炎除传染牛、羊、猪外,尚传染马;猪水泡疹及猪水泡病则仅传染猪,不传染其  相似文献   

5.
由马分离出猪布氏菌很少有报导,在巴西由一匹患重子宫颈炎的马分离了B.suis但未定其生物型(Portugal等1971),McNutt和Marray(1924)由一流产马胎儿分离到B.suis.B.suis生物Ⅰ型在世界上广泛分布(Roberts,1971),在澳大利亚已由家猪(Albis-on 1965)和野猪(Norton和Thomas 1976),牛(Cook和Noble 1984)也由人(Alton和Gulasekharam 1974;Ekers 1987)分离出本菌.本文报告的B.suis生物Ⅰ型菌株是由靠近昆士兰的Barealdine地区的一匹马分离出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采用PCR法对于布鲁氏菌的鉴定诊断价值以及实用价值,同时研究如何快速实现定量荧光PCR检测,以及对组装PCR试剂盒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布鲁氏菌进行常规鉴定,提取试验样本DNA,设计引物。结果:柯氏染色实验后,样本呈红色;在PCR分型方面,野毒株与疫苗株以及标准株共为15种,阴性没有表现出扩增片段。菌种包括了猪种、羊附睾种、羊种以及牛种,阴性没有表现出扩增片段;牛Ⅲ型以及羊Ⅱ型无特异性表现,牛Ⅰ型菌为野毒株。结论:PCR可以有效预防实验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被菌株感染,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如牛、羊、猪、骆驼、鹿等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和可以借助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口蹄疫疫苗是防治口蹄疫的发生、流行最主要的武器之一。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系用猪源强毒接种BHK-21或IBRS-2细胞单层,收获细胞毒液,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与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本研究选用3批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进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即疫苗免疫效力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用O/MYA98/BY/2010株攻毒,3批疫苗每头份疫苗分别含有10.32、10.81、11.84 PD50,3批疫苗1头份免疫动物LPB-E抗体效价≥1︰64的均在80.0%以上。可以看出,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对我国目前流行的猪O型口蹄疫MYA98流行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一是要稳定发展鸡猪生产;二应突出发展牛、羊、免、鹅等草食型、节粮型畜禽业.  相似文献   

9.
基于TaqMan探针RT-PCR技术,建立胆南星的牛、羊、猪源性成分鉴定方法。以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TaqMan探针RT-PCR检测样品中的牛、羊、猪源性成分。建立的方法特异性良好,牛羊猪源性成分的检出限分别为0.1、0.001和0.001ng/μl,可用于检测胆南星中的胆汁来源。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用不同类型细胞缺陷小鼠,将其分成六个试验组,前三组为CBA/N与BALB/c小鼠交配所生仔一代,是B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及其相应的对照小鼠,后三组为615B6/PB1-nu与C57B1/6-bg交配所生之仔鼠,是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与T和NK细胞联合免疫功能缺陷小鼠及其对照小鼠,以上各组小鼠分别以1亿菌体布氏活菌苗注射小鼠腹腔,于注射后一定间隔检测抗体效价并取有关脏器做细菌培养,B细胞功能缺陷小鼠抗体效价为1:80-1:160,对照小鼠为1:160-1:640,T细胞和T、NK细胞功能缺陷小鼠抗体效价为1:4-1:80。对照小鼠为1:128-1:640,由于布氏菌是细胞内增殖,细菌主要存在于脾脏,故于45天时心血培养虽为阴性而脾脏仍有细菌生长,脾重的增减与抗体效价有一定关系,与活菌数不成平行关系,该小鼠为菌苗免疫机理探讨提供了模型。 CBA/N小鼠为X-链隐性突变,基因符号为Xid(X-Linked immunodeficient),此隐性突变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免疫调节基因也在此染色体上,该基因的隐性突变直接影响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产生。CBCF_1是CBA/N与BALB/c鼠交配所生之仔一代,其基因型雌性为Xid/x是免疫功能正常小鼠,雄性为Xid/y具有B细胞功能缺陷特性,可用于研究B细胞的发生,功能和异质性理想的动物模型。 615B6/PB1-nu为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型小鼠(简称裸鼠),61586/PBt-bg/nu为T和NK细胞联合免疫功能缺陷型小鼠(简称beige裸鼠),该裸鼠和beige裸鼠是615/PB1-+/bg·+/nu♀与C_(57)BI/6-bg/bg·nu/nu♂交配所生之仔鼠,615/PB1近交系小鼠是经无菌剖腹产所得之仔鼠。上述小鼠用布氏活菌苗免疫,对其免疫后的反应进行观察,为以上小鼠的实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福尔马林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条件下对中华弊敢单胞菌细胞的灭活时间,介绍了中华鳖嗜敢单包菌灭活菌苗的物的制备过程,并报告了菌苗的安全性、免疫效力和现场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2.
将分离自中华鳖主要细菌性疾病如肠道出血性败血症、鳖穿孔病(疖疮病)、红脖子红底板病、鳖腐皮病的4株不同血清型的温和气单胞菌,用3.5%福尔马林溶液处理24 h灭活并添加蜂胶作为佐剂,制成总含菌量为6×109CFU/mL的四价菌苗。同时制备了针对中华鳖IgM的单克隆抗体3H3,并建立了由单抗3H3介导的三抗体夹心ELISA(TAS-ELISA)方法对四价菌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将研制的四价菌苗小批量免疫健康中华鳖,分别于免疫前及免疫后的100 d内,随机采集3只免疫组和1只对照组的中华鳖血清,利用所建立的TAS-ELISA测定血清中抗体ELISA效价。将免疫50 d的中华鳖分成4组,分别用4株病原菌以5LD5(09×106CFU/mL)进行攻毒,并用上述制备的四价疫苗进行免疫预防试验。结果显示:当中华鳖免疫后40 d,血清中抗体ELISA效价最高,为1:(1.28×104);中华鳖免疫后50 d,其免疫保护率均达到100%,同时对照组死亡率为100%。结果表明:以蜂胶为佐剂的鳖用四价细菌灭活疫苗所开展的免疫预防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能有效地预防养殖鳖类主要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专家分析预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参与国际市场农产品竞争,最有竞争力的不是粮油,而是牛、羊、驴、猪等畜禽肉,大力发展养殖牛、羊、驴等畜禽获利较大。  相似文献   

14.
对布氏菌病患者采用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检验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选取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接收的布氏菌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平行原则将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A采用细菌学检验方式,研究组B,比较两组检验结果。在阳性检出率方面,对照组是53.33%,研究组是56.67%,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在诊断布氏菌病时,血清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石河子地区某种羊场74年发现绵羊附睾型布氏杆菌病。笔者通过对250只公羊进行临床细菌学和病理学捡查,发现8只病羊。病羊以慢性附睾炎、睾丸炎和精索炎为主;通过3例病理组织学捡查,睾丸、附睾上皮脱离基底膜、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各器官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精索血管血栓形成,实质器官细胞变性坏死。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淋巴器官坏死,间质增生等为本病特点。此病是引进种公羊时从外国带入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药清热解毒法联合西药抗菌药物治疗羊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靖远县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确诊为羊布氏杆菌病患者,共78例,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抗菌药物(头孢曲松或头孢呋辛或庆大霉素或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多西环素)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破伤风又称强直症,是由存在于土壤中的破伤风梭菌芽胞通过创伤部侵入动物体,并在创伤部发芽、增殖。其临床症状为:对外界刺激的兴奋性增强,从而引起动物全身或局部随意肌的急性持续痉挛强直,此病能感染马、牛、羊、猪,亦能感染人,属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之一。我县于1962年开始对牛试行“阉免结合”技术,1978年又由县农业局下达文件在全县推行了“阉免结合”制度。三十余年的实践证明:此技术对防制牛、猪破伤风确实有效,猪的发病率从实行阉免结合前的5‰左右降到目前的0.1‰才下,而牛则降低为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互助猪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古老地方猪种之一,属于八眉猪的高原类群,是青海省农区唯一的地方猪种资源。据了解,关于互助猪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感染状况,未见过报导。1985年7月,我们专门调查了互助猪布病的感染率,同时也作了布病正常凝集价的测定。现将检查方法与结果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对昭觉县47个乡(镇),畜牧资源、种草及畜产品生产现状的因子分析,获取了草业因子,猪、牛、羊产品因子,猪、羊资源因子的相关信息,特别是指出了一些发展好的乡(镇)各因子中得分,通过调查经验总结,对凉山高山区畜牧业的生产与现代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保护家养动物不受虐待的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在英国,人们在赎出了殖民地的黑人奴隶后,就注意到身边还有一群痛苦的生命。因此,在1809年,英国的一位议员就在国会提出一项禁止虐待马、猪、牛、羊等大家畜的提案。但是该提案没有通过。到了1822年,英国人对动物处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