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太原科技》2011,(9):112-112
目前.德国约有70%的可再生能源供应来自于可再生原料,而农业作物占据了可再生原料绝大部分供应份额。未来在生物质能源技术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挑战和研究需求,这需要先进理念和创新思路来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各关键生产环节上实现合理、高效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依托技术创新,促进山西可再生能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山西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从制约山西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入手,结合国内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山西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重点及对策,为促进山西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进入2016年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建立新的科研机构、出台新的政策等措施来促进本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发达国家更是希望结合自身科技优势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国内发展。收集了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内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及政策举措,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出于石油价格暴涨及其资源的有限性和大量消费能源导致对环境的压力,一些发达国家重新加强了对于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5种可再生能源技术达到商业化或接近商品化水平。这5种技术是:水电、光伏电池、风力发电、生物质转换技术和地热发电。这些技术的推广运用,与各国出台的政策支持分不开。  相似文献   

5.
王玫 《科技信息》2009,(10):21-21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通过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特征的归纳与发展前景的分析,提出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CO2排放量与化石能源消费高度相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十三五"以及今后较长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中心任务,随着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将极大改变我国现有能源格局。虽然我国在可再生能源科技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创新性、基础性研究薄弱问题仍然突出。低成本、稳定性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总体方向,随着高效环保太阳能发电技术、先进风力发电技术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将持续提升,未来在整体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将大幅增强,推动形成清洁低碳的能源格局。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23—24日,“中-欧后续能源研讨会”在广东大厦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法、英、德三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及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过程、材料和太阳能实验室共同承办。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国内外专家和企业家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技术、未来能源技术展望等专题讲行学术交流和探讨,促进中国同国外、特别是中欧间能源科技工作合作和技术转移,寻求合作点,在中、欧共同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推广,实现“携手创新、互利共赢”,并为全球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作贡献。开幕式上欧盟驻华使馆G.Papageorgiou博士作了题为“欧盟与中国的科技合作关系”报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研究员作了“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与应用”主题报告,广东省科技厅廖兆龙副巡视员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8.
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新能源产业园各具特色,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世界领先,电网智能化程度高,新能源电能消纳利用率高,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于可再生资源问题,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问题,需要提前作出重大决策。当代能源技术以及相关产业,正积极向可再生能源方向发展,已为世界共识。可再生能源是当前能源领域中的先进生产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需要。无论从当前的发展,还是从长远的发展来说,中国都需要及早逐步过渡到可再生能源上来。人类的未来,将可能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满足当代以及子孙万代对能源的需求。人类即将迎来一个广泛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可再生能源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现状.结合国内资源状况和未来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方向、重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 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 危害,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可再生 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 海洋能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能源和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将越来越严重。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加速本地化清洁资源的开发是必然的选择。可再生能源是环境代价小、发展前景明确、争议较少的技术。我国已经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通过立法的方式,建立起强有力的促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框架,并发布了指导产业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一系列的管理政策,确定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为我国能源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创新科技》2018,(12):11-17
本文以河南省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为考察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环境现状、河南省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农民自身素质较低、可再生能源技术人员不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协调的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如多举并进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适当提高相关资金投入及完善法律法规等,从而推动河南省农村地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既是挑战,也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这不仅要求国际社会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使全球贫困人口能享受现代能源技术的恩惠,更重要的还将有赖于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矿物燃料等能源生产的效率,推广洁净煤炭等技术,以及增加可再生等新能源的使用量等  相似文献   

15.
广义的绿色能源,指在获取和使用环节都比较清洁的能源,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新型化学物理电源和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技术是现代能源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速度快、技术含量高、国际竞争激烈的特点,世界各国都将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作为战略规划加以推动。我市具有良好的新能源发展基础,形成了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主体的3条研发主线,  相似文献   

16.
区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是以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研究内容,是综合区域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创新理论,从全新视角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力求准确地反映出区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系统功能发挥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国内传真     
《天津科技》2005,32(3)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设想为四个阶段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设想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到2010年实现部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商业化,通过扩大试点示范、在政策的激励下推广应用,使现在已经成熟或初步成熟的小水电、风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地热采暖等技术达到完全商业化程度;第二阶段:到2020年使大批可再生能源技术达到商业化水平,努力使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总量的18%以上。实现发电装机0.9~1亿千瓦,能源开发总量达到4~5亿吨标准煤;第三阶段:到2050年全面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  相似文献   

18.
王冰 《当代地方科技》2011,(24):105-105
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生物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越来越受到追捧。河南省是中国最早开发生物能源技术的省份之一,在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方面具有政策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河南省应抓住难得的机遇,加快生物能源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郭剑峰 《科技潮》2005,(5):18-20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保证。人类对于能源利用源于传统的生物质,逐渐发展到木炭等能量密度较高的成型燃料,最后进入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化石能源时代。20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让人们认识到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年来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和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使可再生能源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年增长速度达到50%以上。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调整能源结构、减排温室气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2005年2月28日我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从而为建立我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本刊曾于2005年第2期刊登了题为《风力发电:应对能源挑战》的文章,对我国如何利用风力发电作了详尽的阐述。本期将就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作具体、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主要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目的, 国家对矿物资源开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尚处于粗放性、低科技含量、低劳动效率和经济条件相当困难的我国煤炭工业如何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快速发展的世界经济的挑战, 是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矿物燃料的不可再生和燃烧矿物燃料引发的不断恶化的环境后果, 促使人们努力寻求新的替代能源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完善日益受到重视; 但要完全取代现在占一次能源90%的矿物能源, 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替代能源的开发达到经济实用和商业规模远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