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的居住空间营造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湖南农村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聚落及单体住宅居住空间模式.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现代文化多元化,湖南的新农村居住空间建设开始呈现出杂乱无序的状态.要改变现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湖南新农村居住空间模式,就必须汲取湖南农村传统居住空间模式的精华,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节能、科技创新三项基本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浙江省慈溪市部分农村的实地调研,针对大量外来人口在农村居住的实态,探讨了农村租住型住宅的设计,为有效解决农村外来人口的居住形态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居住建筑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地区为例,探析了农村与城市在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服装选择,个人卫生、娱乐活动及其性格特征等各方面的差异。从而为了解今日农村之变化,为农村更好、更快地城市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村容整洁的必由之路,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地开展村庄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条可行路子。通过实际开展工作,总结各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从卫生入手抓起,改进农村人居住环境是最为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一些新农村规划中只重视形象进行反思,倡导新农村规划应向传统民居特色学习,注重新农村规划场所精神的培养,复兴农村居住活力。提出不能将农村以前的有机形态演变的居住方式,简单的变成现代的几何构成,以工业生产的方式批量的"制造"农村住宅。而应该塑造有地方特色、多样性及富有活力的农村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6.
村民居住环境,是村民生活情况的最真实反映。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对遂宁国开区农村居住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村民居住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原因,为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出了思考,并对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们学校地处三峡移民库区,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在我们学校的班级中,有的高达40%的留守学生,他们大部分居住在距学校很远的农村,少数居住在学校附近,通过调查,出现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的建设是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而沼气建设却为解决农村林木“三剩物”和其它废弃物污染,促进庭园经济建设,改善农村燃料结构,及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GIS技术支持下的招远市农村居民点居住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山东省招远市为例,选取678个行政村中的881个评价单元,采用专家集成法确定了lO个影响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农村居民点居住适宜性现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推求出各评价因子权重.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相对值法对农村居民点的居住适宜性分别进行单指标分析和综合评价,将居住适宜性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有77个行政村的居住适宜性极差.最后,采用人均居民点用地标准测算法计算14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结果表明,整理潜力很大,总计1403.67公顷.本文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的居住适宜性,并进行了整理潜力分析,为招远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无锡市农村集中居住现状和民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集中居住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土地、产业、人口“三大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无锡市的江阴、锡山区的14个镇62个村的一千多户农村居民进行了农村居住现状、集中居住区的看法及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意向的相关情况的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期望较客观地反映民情民意,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翔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建立在保护农民居住权益,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指导思想基础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由农民无偿取得,但被严格限制其流转。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加快,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有序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成为解决农村宅基地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仙桃市农村居民点分布与人居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仙桃市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为依据,结合农村聚落与人居环境的相关理论,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计量分析方法,对仙桃市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与人居环境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仙桃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受农业生产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影响,且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差异明显;农村居住环境与公共服务环境权重最大,对仙桃市人居环境质量贡献最高;农村人居环境存在地域差异性;各影响因素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村居住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作了简要介绍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呼和浩特市郊区新城村居住环境为例,对农村聚落的现代化居住模式与未来发展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冰  李力 《科技信息》2010,(22):26-26,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居住质量,本文在分析农村住宅居住质量和住宅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基础上,结合农村现状,深入探讨了出现问题的原因,为河南省新农村住宅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居住格局是影响汉壮民族交往、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汉壮居民在居住场所及学校中的“分离指数”的测算,并分析当前南宁市区汉壮居民之间社会交往的客观条件及影响汉壮居民交往关系的历史背景,结果显示,南宁市中心城区汉壮居民的混居已相当均匀,说明汉壮居民之间交往的客观条件非常充分;郊区农村的“分离指数”偏高说明农村汉壮居民在居住上一定程度的隔离,但由于农村居住格局的特殊性,不宜仅凭“分离指数”直接推论汉壮居民交往条件的优劣,而应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及焦虑/抑郁(SAS/SDS)自评量表对湘西地区250名孕妇进行调查,发现妇女妊娠期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妊娠期焦虑、抑郁发生率分为35.6%和56.0%.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妊娠期焦虑和抑郁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按危险程度排序,引发妊娠期焦虑的因素为不良孕产史、饮食不平衡、农村居住、既往疾病史、睡眠不佳、孕周早、缺乏孕前锻炼;引发妊娠期抑郁的因素为既往疾病史、农村居住、缺乏孕前锻炼、家庭收入低。产科门诊应开设心理健康服务,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宣传与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是振兴大农业的战略举措李秀莲一、我国农村和农民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又是拥有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多,我国人口有72.5%居住在农村,农业从业者占我国从业者总数的57.4%...  相似文献   

18.
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产生起就指导着我国的建筑、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文章阐述了风水学的主要方法,并从农村居住环境建设、建造及保护三个方面分析了风水在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以期对新农村建设有着所指导。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照亮百村示范工程”是北京市政府为改善郊区农民生活、居住条件,解决农村地区大部分道路夜间没有照明的现状,方便群众夜晚出行安全以及集体文化活动的开展,由市科委设立专项资金开展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0.
黑河地处北方高寒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建筑了大量居住建筑,同时也占用了不少农村用地,我国按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相比更少,按节能标准规定每年采暖期不超180天,可目前采暖期长达210天,因此搞好我市建筑节能设计尤其重要。仅仅从设计去考虑居住建筑节能,可从小区规划、单体建筑,甚至每一个构建节点多方考虑,依据我们在设计中的经验与各方面探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谈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一、根据地形选好朝向在地形复杂的地段,在居住小区的群体布局中,要尽量选择建筑长边避开冬季主导风向选择坡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