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徐州地区SPOT与TM融合遥感影像及1:50 000电子地形图为主要数据源,通过人机交互解译,获得研究区的乡村聚落图斑、水系、道路、地形等空间信息.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徐州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绝大多数乡村聚落在局部空间上聚集;聚落沿水系、道路分布特征明显,距之越远,聚落数目越少;绝大多数聚落分布在50 m以下地势平坦地区,在大于50 m的低山丘陵地区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2.
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的27个乡镇为研究区,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分析方法,借助Erdas8.5、ArcGIS 9.3以及Fragstats 3.3软件,探讨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27个乡镇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土壤侵蚀。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聚落分布整体较为分散,且斑块面积较小,但从局部上看,聚落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部"总体分布密、面积大",南部"总体分布稀、局部密集,面积小",聚落密度高低值相差达9倍以上的分布特征;②聚落的平均最邻近距离、平均斑块面积在不同岩性上差异小,而在不同地貌类型上差异大;③聚落斑块随高程和坡度变化分布差异明显,海拔1 000 m以下及坡度15~25°的区域,聚落斑块分布比例最大;④聚落对其周围环境产生的土壤侵蚀主要表现在:聚落分布多的地区,土壤侵蚀较严重,相反,聚落分布少的区域,侵蚀较微弱;不同聚落缓冲区内的不同土壤侵蚀等级面积差异显著,且随着距聚落距离的增大,同一等级强度的土壤侵蚀面积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1990年以来我国乡村聚落空间特征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聚落区位、规模、形态、聚落体系、内部空间结构以及聚落空间演化等方面梳理了1990年以来我国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的内容,得出结论:我国乡村聚落空间研究快速发展,研究内容逐步完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研究同质化、研究视角与尺度单一、案例研究多于理论探索、区域性与系统性研究缺乏等问题.并基于上述分析指出在今后新农村建设中,乡村聚落体系与职能研究,乡村聚落空间动态演变过程与机理,乡村聚落空间发展趋势预测与调控是应当重视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认识四川省西南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的德昌县为典型研究区,基于由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的乡村聚落图斑,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了海拔、坡度、坡向、河流、交通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德昌县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m以下、坡度小于...  相似文献   

5.
基于1934年归绥县村级户口数据资料,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分析民国时期归绥县聚落分布及其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聚落规模等级以中小村为主,规模较大的聚落分布少;不同规模等级的聚落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方向,规模大的聚落空间分布方向性强,向心力显著;聚落整体上集群分布模式显著,规模较小的聚落呈集群分布模式且聚集程度高;研究区聚落呈现“南密北疏”的多核破碎化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差异性显著,聚落冷热点区域空间分异明显,呈团状结构。研究区聚落主要分布于海拔小于1 200 m、坡度小于4°的区域,规模较大的聚落低海拔、低坡度、邻河流、邻交通的指向性强。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西吉县为研究区,通过运用GIS空间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乡村聚落分布特征与演化模式.研究表明,西吉县乡村聚落呈现出规模小、地形分异大的基本格局,布局上倾向在水源与交通线附近集聚,房屋建筑结构落后,以竹草土坯结构为主.选取不同地貌地区的典型村庄进行分析,将乡村聚落演化模式归纳为扩展式、整合式、散布式3种,并针对典型村庄的演化过程、规律与内在机制进行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的27个乡镇为研究区,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分析方法,借助Erdas 8.5、ArcGIS 9.3以及Fragstats 3.3软件,探讨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27个乡镇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土壤侵蚀。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聚落分布整体较为分散,且斑块面积较小,但从局部上看,聚落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部“总体分布密、面积大”,南部“总体分布稀、局部密集,面积小”,聚落密度高低值相差达9倍以上的分布特征;②聚落的平均最邻近距离、平均斑块面积在不同岩性上差异小,而在不同地貌类型上差异大;③聚落斑块随高程和坡度变化分布差异明显,海拔1000m以下及坡度15~25°的区域,聚落斑块分布比例最大;④聚落对其周围环境产生的土壤侵蚀主要表现在:聚落分布多的地区,土壤侵蚀较严重,相反,聚落分布少的区域,侵蚀较微弱;不同聚落缓冲区内的不同土壤侵蚀等级面积差异显著,且随着距聚落距离的增大,同一等级强度的土壤侵蚀面积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金华市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影像及国家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源,经图像识别与实地验证获得了金华市乡村聚落的空间信息,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金华市乡村聚落的空间聚集特征作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水系、道路、地形、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等因素都对聚落的空间集聚有重要影响.1)研究区绝大多数乡村聚落在局部空间上聚集,水系和道路控制了聚落的分布,聚落多沿水系、道路分布,距之越远,聚落数目越少;2)绝大多数聚落分布在海拔150m以下地势较为平坦的盆地底部,而在海拔大于150m的南北两侧的高山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相对较少,且绝大多数乡村聚落分布在坡度10°以下,乡村聚落随坡度的增加,聚落的分布逐渐减少;3)人文经济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陕北多沙区乡村聚落水蚀泥沙分布规律,探讨乡村聚落的土壤侵蚀问题,为加强该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乡村聚落径流、泥沙观测小区,根据观测的降雨径流泥沙数据资料,在粒度分析实验室用英国生产的Mastersizer-S型粒度仪测定样品粒度,对侵蚀泥沙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果陕北乡村聚落侵蚀泥沙的粒径分布呈"M"型,有2个明显的波峰,分别是10~50μm的粗粉沙和1~5μm的粘粒,其中粗粉沙的含量最多,达到了40%左右,粘粒的含量次之,达到了20%左右,二者的含量总共达到了60%以上;但是,通过对庭院、户间道路和户间空地的侵蚀泥沙在相同降雨条件下进行分析发现,侵蚀泥沙粒度在共性之中却有一定的差异性:在相同的降雨强度下,侵蚀泥沙粒径中<5μm细颗粒的含量以户间道路最少,庭院和户间空地次之,而>50μm颗粒的含量却以户间道路为最多,庭院和户间空地次之。结论陕北多沙区侵蚀泥沙中主要是粗粉沙和粘粒物质;户间道路径流挟沙能力最大,侵蚀强度也最大,可携带走较多的粗颗粒泥沙,和较少的细颗粒泥沙;而庭院和户间空地径流挟沙能力最小,携带走的是大量的细颗粒泥沙,粗颗粒泥沙较少。这说明在加强治理黄土高原乡村聚落中土壤侵蚀的同时,聚落中户间道路的土壤侵蚀问题应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乡村聚落景观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化景观,保存较为完整.通过图解方式对海南乡村聚落选址、形态、内外空间关系、内部空间关系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地覆盖数据集(CLCD)产品和轮廓提取算法,系统开展了1990―2020年中国乡村聚落建筑形态、面积扩展及其时空变化研究。通过深入分析乡村聚落时空变化特征发现: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乡村人口不断减少的同时,乡村聚落呈现持续扩张的态势。2020年中国乡村聚落面积约是1990年的2倍。小面积的乡村聚落拥有更快的扩张速度,在面积到达特定阈值后开始逐渐放缓。乡村聚落扩张速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西部地区的扩张速度快于东部地区。乡村聚落的持续扩张和规模扩大,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城乡平衡发展取得了可喜进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城乡建设用地“双增长”可能对农业及生态用地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技术的宽甸县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宽甸县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提取的农村居民点矢量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居民点矢量数据与DEM矢量数据、坡度、坡向以及公路、河流矢量数据叠加,对宽甸县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宽甸县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格局受海拔、坡度、坡向、道路、河流的影响比较明显.②宽甸县农村居民点缺少整体的规划,部分居民点分布在不适宜人们居住的区域,有待调整.因此本研究对今后乡村规划和农村居民点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湘西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特征研究——以浦市古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浦市古镇是湘西四大古镇之一,也是湘西地区古村镇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其聚落空间格局较为完整、清晰,特别是古镇太平街和十字街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保存十分完好,空间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4.
陕西关中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分析关中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特点入手,对其分布类型进行了初步区划,并通过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变和空间结构演为两方面的研究提示出造成关中的地区乡村聚落型差异的原因及其聚落分布逐步扩散和空间结构由松散向协调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其乡村聚落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山西省晋城市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核密度估计、Voronoi图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居民点集聚在阳城县北部、市区中心和高平市中部,陵川县居民点分布比较分散,高平市、沁水县、阳城县和泽州县呈现为高度聚集分布;(2)高程、坡度、河流等自然因子和距离道路、中心城镇距离等人文因子影响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单因子影响最大的为高程,交互影响最大的为高程与距离中心城镇距离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居民点合理规划和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绵阳市为例,利用绵阳市各区县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分别测度了绵阳市各区县的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空心化水平,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探索了不同城镇化水平下的空心化治理途径.结果表明:1)绵阳市城镇化水平差异显著,主要呈现由涪城区向两边递减的圈层结构.2)绵阳市农村空心化水平县域差异较大.安县空心化水平最高,其次是梓潼县、盐亭县、平武县,其余区域的空心化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3)农村空心化与县域城镇化水平有密切关系,县域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越容易实现城乡要素之间的合理流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良性互动机制,空心化水平越低;县域城镇化水平越低的地区,难以有效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对农村的资金支持,空心化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口密度、空间自相关、人口分布结构指数和人口重心等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和GeoDa软件分析了清远市2005年—2015年人口分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清远市人口密度地域差异明显,北低南高;人口向清远市区集聚,但多地空间相关性较弱;人口分布不均衡但态势逐渐减弱;人口重心始终位于英德市黄花镇境内,偏离几何中心,呈西北向东南移动.清远市人口时空演变主要受自然环境和区位、城市规划和政策、轨道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基于优秀GIS平台 ,利用GIS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函数及其内部数据结构 ,用通用计算机语言VB ,采用一种“开后门”的方法 ,开发直接读取非标准格式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方法 ,及其在珠江口近岸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综合技术示范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招远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招远市为例,研究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用GIS软件建立空间数据库,用空间叠加分析、空间缓冲分析、空间数据的集合分析和查询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及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综合评价将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级,分析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提出合理性建议,各乡镇可以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条件分别采用合适的模式.本论文对招远市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行业污染程度的视角对农村工业进行分类,分析农村工业结构变动的时空分异特征,探讨农村工业结构变动对环境影响的机理,构建环境影响指数,定量评价农村工业结构演进的环境污染效应.主要结论如下:①1988-2010年间农村工业轻度污染行业所占比重呈现增加的趋势,而污染行业呈现下降的趋势.研究期内环境影响指数呈现增长-下降-增长的变化趋势,2002年以后又逐步呈现增加的趋势.②农村工业结构区域分异特征明显,在省级层面,江苏、山东、浙江、山西、河北、河南、广东、辽宁、上海等省市重污染行业和中度污染占全国重污染行业的比重较多,环境影响指数也都较大.在区域层面上,污染行业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东部地区环境影响指数远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不同的地区应实行差别化的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