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脉冲神经膜系统是一类分布式并行的神经网络计算模型.从模型的研究着眼点来看,脉冲神经膜系统是一类全新的脉冲神经网络模型,属于第三代神经网络计算模型的研究范畴.通过分析评述脉冲神经膜系统中时间因素对其计算能力影响,讨论了异步工作模式下,时间以及时间无关模式下的脉冲神经膜系统的计算能力不会减弱,即具有图灵通用性.这些结果可为脉冲神经膜系统进行模糊信息处理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为基于脉冲神经膜系统的离散时间建模方法提供可行性论据.最后,针对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对该领域研究的公开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脉冲神经膜系统是根据神经网络中神经元相互之间依靠突触来处理脉冲的生物现象而提出的,具有良好的计算性能及潜在的应用价值。使用最小串行策略的脉冲神经膜系统是一类特殊的脉冲神经膜计算模型,为了验证其在均质情况下的通用性,引入了带权值的突触,构建了均质的基于最小脉冲数目的串行脉冲神经膜系统。使用自动机理论和形式语言,通过模拟注册机证明了作为数的产生装置和接受装置,使用最小串行策略的均质脉冲神经膜系统都是通用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脉冲神经膜系统(SNPS)在运算受限情况下的计算性能,该文在标准SNPS中引入最小串行策略,并研究其语言产生能力。在使用最小串行策略的SNPS的每一步计算中,只有满足相应规则且所含脉冲数最少的神经元才可以激发。首先分析了使用最小串行策略的SNPS与有限语言和正则语言的关系,定义了任意多元字母表到二元字母表的映射,构建了能够产生递归可枚举语言的SNPS,设计了加法模块和减法模块。模拟注册机证明,使用最小串行策略的SNPS能够刻画递归可枚举语言,验证了SNPS在最小串行策略下仍具有与图灵机等价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4.
膜计算是自然计算的一个分支,文章主要研究从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或从组织和器官等细胞群协作中抽象的计算模型.根据膜结构不同,膜计算系统可以分为细胞型膜系统(树状结构)和组织型膜系统或脉冲神经膜系统(任意图结构).细胞间的通讯是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讨论的通讯规则是指同向/异向规则,对细胞型和组织型通讯膜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从计算能力和计算复杂性方面介绍这2类通讯膜系统的研究进展.最后给出通讯膜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膜计算是一种生物启发式计算,其来源于对活细胞组织或器官结构及其功能的抽象模拟.细胞间最多建立一条链接,这条链接又称为突触,突触上有与其相关的通道状态.因此,根据此生物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型:带有通道状态的通讯膜系统.这类膜系统是一类分布式并行计算模型,系统中细胞间的通讯主要依赖于细胞膜通道上同向/异向转运规则的...  相似文献   

6.
在假设生物种群具有脉冲出生阶段(由Beverton-Holt函数或Ricker函数描述)和连续的扩散阶段前提下,利用脉冲反应扩散系统讨论了有界区域下生物种群的持续生存.得到了种群持续生存的阈值(最小临界域),当有界区域长度大于此阈值时,生物种群可持续生存;当区域长度小于阈值时,生物种群灭绝.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介质流动速度可实现生物种群在固定区域上的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7.
该文测量了电应力作用下栅介质膜中陷阱电荷积累、以及在撤除应力后陷阱电荷减少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释脉冲应力下栅介质膜击穿寿命的模型。并对样品在直流电压与脉冲电压下的击穿寿命进行测量比较,发现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栅介质膜击穿寿命增加,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期的相符  相似文献   

8.
本文我们得到几个Fitzhugh—Nagumo模型的上门槛结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脉冲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及脉冲控制方法,导出了Chen混沌系统能够被渐近镇定到原点的充分条件.对于给定的混沌系统参数和脉冲控制律,给出了等距脉冲间隔的一个上界估计,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和脉冲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脉冲磁场对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大鼠束缚应激模型及脉冲磁场环境,观察应激大鼠在脉冲磁场环境中海马神经千细胞数及增殖变化.实验设对照、应激、磁场、应激磁场4个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和计算各组海马巢蛋白(Nestin)和溴化脱氧核糖尿嘧啶(BrdU)的阳性细胞数.研究结果显示,Nestin在各组海马CA1和CA2区表达,BrdU在海马齿状回表达.实验各组Nestin和BrdU的阳性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应激磁场组增加更显著,而磁场组和应激磁场组则无明显差异.这表明应激能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千细胞内源性增殖,脉冲磁场能显著提高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千细胞的增殖反应,提示在应激脑损伤的基础上,脉冲磁场作为外源性物理因素能刺激神经千细胞增殖,并可能修复受损神经元。  相似文献   

11.
渐开线少齿差传动的最小啮合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渐开线少齿差传动中存在的多齿对同时啮合现象,在优化设计中建立了新的连续传动条件,突破了理论重合计划性大于1的限制条件,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小的传动啮合角。这对地改善这种传动的特性,扩大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工神经网络常用于非线性动态系统建模,动态子系统中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静态非线性。为完成非线性动态系统建模,利用神经网络结构来近似静态非线性关系。自然地,建模过程中会出现相应的误差估计。分析了基于离散化和数据抽样系统结构因素建模所引起的误差,发掘出了等价输入输出结构可以作为误差分析的一种度量工具,刻画出了模型设计误差和逼近误差之间的相依关系并找到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系统结构来减小误差。  相似文献   

13.
大型公共建筑内人群数目及分布的在线监测是有效控制和疏散客流、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依据之一.利用公共建筑内现有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人群数目的自动识别是目前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复杂场景人群目标的识别算法,利用包含行人数目信息的前景图像的投影曲线等特征数据,通过训练好的RBF神经网络直接得到该前景图像中包含的人群数目.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特低渗透油气资源在剩余油气资源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由于低孔低渗的特点,特低渗透油层在钻井、完井、采油、增产改造、EOR 等全过程均会发生储层损害。以镇泾油田长8 组为研究对象,对钻井完井液、压井液和压裂液顺序接触储层对储层的损害进行了方法探讨和实验评价。结果表明,钻井完井液对储层的损害最严重,压裂液次之,压井液最轻。分析表明,流体敏感性损害和漏失损害是钻完井液损害储层的主要因素。压裂液乳化、残渣、液相圈闭、浸泡时间损害,天然裂缝与水力裂缝堵塞,压裂液的冷却效应是压裂液损害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出了加入封堵剂改善钻完井液性能,从压裂工艺、压裂液体系出发改善压裂液的解决方式,实现全过程储层保护是特低渗油藏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以幼龄小白鼠为研究对象,使其饮用不同浓度酒精,然后提取十二指肠中段上皮细胞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饮酒小鼠十二指肠粘膜上皮细胞DNA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饮酒浓度的增加,小肠粘膜细胞凋亡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6.
利用正则摄动方法研究了在小雷诺数远场来流作用下二元系定向凝固问题,并考虑了杂质浓度对温度场及固液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雷诺数无穷远来流影响下,液、固相温度在界面附近均出现了温度起伏,浓度与温度在沿与边界垂直的方向上呈现振荡和指数型的衰减.  相似文献   

17.
凤仙花种子经"神舟"4号卫星搭载后,在SP1代中发现一个减数分裂异常和小孢子内染色体数目非减半突变株,本文对其后代的花色变化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粉红花和红花突变系小孢子染色体在7条左右,而蓝紫色突变系则平均在10以上,二者有较大差异。在花粉粒大小方面则有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进的线性组合算符方法,研究了Rashba效应影响下半导体量子点中强耦合极化子的光学声子平均数.导出在电子-体纵光学声子(LO)强耦合时抛物量子点中极化子的光学声子平均数、振动频率、相互作用能和有效质量随受限强度和Rashba自旋-轨道耦合常数的变化.数值计算结果表明Rashba自旋-轨道相互作用使极化子的有效质量、基态能分裂为上下两支,随耦合常数的增加极化子基态能量、有效质量表现为增加和较少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形;Rashba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影响下强耦合极化子的光学声子平均数随量子点的受限强度、电子声子耦合强度增大而增大,极化子的相互作用能随受限强度的增加先急剧增加,当达到极值后随受限强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9.
以黑松花粉粒为研究材料,经过离子注入后对其细胞内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和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对花粉粒内O-2·的产生速率、MDA含量、SOD、POD和CAT的活性均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在花粉粒内O-2·的产生速率会持续加快;MDA的含量会相应增多;花粉粒细胞膜的伤害度表现出持续加重;SOD的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OD和CAT活性会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肥胖对大鼠骨髓脂肪细胞的影响。采用5-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高脂饮食组(100只)和正常饲料组(100只),采用高脂饲料(40%脂肪比)诱导大鼠肥胖模型,连续喂养14周。动态检测(第0、4、6、8、10周)大鼠血清中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经HE染色后,检测股骨骨髓腔中脂肪细胞数目及形态变化,同时测量其直径变化。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两组大鼠体重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第十周后,两组大鼠体重均进入平台期,体重不再增加。肥胖组大鼠血清中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始终高于正常组大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大鼠高脂饮食前6周骨髓腔内仅发现少量脂肪细胞,6周后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开始增加,但始终少于正常大鼠,各检测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细胞直径测量结果显示,肥胖组大鼠脂肪细胞直径出现了双峰趋势,从第0周到第2周逐渐增大,且直径均大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到6周降低,且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6周到第8周再次逐渐增加,此时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8周后,再次下降,直径显著低于正常组大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肥胖对大鼠骨髓脂肪细胞数目及直径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肥胖的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性,而这种影响的差异可能与高脂饮食导致的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