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通过微磁学方法,系统计算了硬磁/软磁多层膜(Nd2Fe14B/-Fe多层膜)在晶轴和外场存在夹角情况下的磁矩空间分布、磁滞回线和磁能积.计算表明,在膜面内易轴的偏角对磁性多层膜的磁化反转过程以及剩磁和钉扎场的影响较大.与=0°的情况相比,偏角不为0°时,体系没有明显的成核点.只有在剩磁状态(H=0)时,磁性多层膜内部的磁矩才会出现一致的取向(≡),随着外场的减小,软磁相内部磁矩快速偏转,并且通过界面处的交换耦合作用带动硬磁相内部磁矩的偏转.当软磁相厚度较小时,钉扎场随着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等于30o附近出现一个低谷;当软磁相厚度较大时,钉扎场随着的增大而单调增大.体系的剩磁和矫顽力随着的增加都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导致磁能积随的增加而急剧减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材料最大磁能积的实验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微磁学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同组合的硬磁/软磁多层膜的磁矩分和磁滞回,并出了成核场以及成核场和钉扎场分离的软磁厚度(临界厚度)的解析公.研究发现,当软磁厚度Ls较小时,钉扎场与成核场一致,磁滞回为矩形,对应的磁为刚性磁体;随着Ls增大,钉扎场与成核场发生分离,磁滞回在第二开发生倾斜,磁由刚性磁体变为交换弹簧磁体;随着软磁厚度进一增大,硬磁和软磁的磁矩反转对独立,磁由交换弹簧磁体变为退耦合磁体.解析推导表明,临界厚度和硬磁的磁晶异性的平方成反比,这一点与Kneller的估算公一致.据临界厚度的解析公,我们计算了同材料的临界厚度,并与实验值和Kneller等人的估算值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差别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法拉第偏光显微镜观测了磁畴,通过显微照相技术拍摄了硬磁畴随温度变化的典型照片,这些照片揭示了硬磁畴的物理性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VBL间的最小平衡间距随温度的升高逐步增大;较硬的普通硬磁泡(OHB)可以随着温度的升高转变为较软的第1类哑铃畴(ID),而较软的第1类哑铃畴(ID)又可以随着温度的升高转变为较软的第2类哑铃畴(IID);为3类硬磁畴畴壁结构的一致性提供了直接证据.此外,VBL的这些温度特性反映出BLM方案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5.
采用高能球磨和真空热处理方法制备Sm2Fe17N3/Fe3N/BN复合材料, 并研究球磨过程中晶粒尺寸变化对固态相变和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Sm2Fe17N3和Fe3N相产生的条件是Fe的晶粒尺寸达到纳米量级(D<80 nm)并形成Fe(Sm)固溶体; 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 300 ℃真空退火的球磨样品中Sm2Fe17N3的结晶物增多, 矫顽力提高, 表明样品的磁性能与Sm2Fe17N3的结晶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优化后的磁控溅射和退火条件下 ,制备SmCo(Al,Si) /Cr硬盘磁记录介质及硬磁薄膜 .实验结果表明 ,Sm摩尔分数为 31.6 % ,Cr缓冲层为 6 6nm ,Sm(Co ,Al,Si) 5磁性层为 30nm时 ,制得的Sm(Co ,Al,Si) 5/Cr薄膜的矫顽力Hc 为 187.8kA/m ,剩磁比S =Mr/Ms≈ 0 .94;在 5 0 0℃保温 2 5min退火后 ,矫顽力Hc 达10 42 .5kA/m ,剩磁比S≈ 0 .92 ,从而制成了较理想的硬磁薄膜 相似文献
7.
谢超然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4):70-72
通过建立球状晶粒模型,研究了纳米硬磁相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对晶粒有效各向异性和矫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粒直径的减小,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将随之增强,而材料的有效各向异性和矫顽力将逐渐下降。为了保证材料具有较高的各向异性和矫顽力,晶粒的直径应该大于20nm。同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了矫顽力的最佳计算公式(Hc=0.32×2Keff/Js)。 相似文献
8.
dσ(ij)/dtp2⊥,dσ/dt分布数据(1985~1977),“自旋轨道”不对称性及自旋自旋关联数据(1977),单自旋分析率AN(gR,eR,p⊥)数据(1985,1990)都能在(aQ⊥)νKν(aQ⊥)的形状与软硬散射的假设下得到解释.同位旋方向是由(n,n)(n,p)(p,p)散射中〈p⊥(0)〉的差别来定义的.IJ旋耦合对克服质子自旋危机有利(杨·米尔斯场,如QCD).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应用体会.对拟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病人采用两点穿刺法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观察麻醉效果,阻滞平面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700例,用腰-硬联合麻醉行下腹部及下肢各科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于进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病人,麻醉手术前深入病房,了解病情,并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正确评估病人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麻醉操作轻柔,严格控制麻醉平面,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准确的处理各种并发症,腰-硬联合麻醉对我们基层医院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0.
应用混合数值法研究电-磁-弹功能梯度材料板中的波动瞬态响应。假设材料的弹性常数和电、磁常数沿板厚方向呈梯度变化,将电磁功能梯度材料板划分为层单元,应用能量变分原理建立单元的动力学微分方程;根据单元之间的连续条件将层单元控制方程装配成系统的控制方程,应用模态叠加法和傅里叶变换分别得到力激励和电极激励下波数域里的瞬态响应;应用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空域内的瞬态响应,研究磁电参数对电磁弹板中的波动瞬态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冯宜信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7(4):40-42,46
从Ginzburg-Landau方程出发,引入自发极化梯度项,研究了铁电双层膜的电滞回线,采用平均极化来反映膜的性质.结果表明:在场强较大的情况下,两膜的平均极化与电场方向一致;在场强较小的情况下(E=-8.00×107V·m-1),膜1发生极化翻转,界面耦合占主导地位.这些新现象为设计具有多个存储态计算机存储单元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污水处理中的若干磁化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维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2):38-40
运用磁场对生活废水进行磁化处理并观察其生物效应.对磁化杀菌作用、好氧生物活性变化和藻类生长促进作用等进行了试验测定.结果表明,磁化处理对污水中的细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当磁场强度达到3500 GS时,好氧生物活性增加18%;与未磁化污水比较,磁化水藻类初级生产力可以提高1倍.本文还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其生物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热重分析仪和居里点裂解-气相质谱联用仪进行纤维素和木质素共热解实验,研究纤维素和木质素共热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热解产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纤维素与木质素共热解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与热解温度和混合比例具有一定相关性.纤维素质量分数较低(30%)时,木质素和纤维素共热解时促进残渣的形成,而抑制了气相产物的形成,并提高了酚的相对产率;纤维素质量分数较高(70%)时,木质素和纤维素在共热解过程中相互促进,抑制了固体残渣的形成和非芳基化合物的形成.在低温区(200~320℃),木质素易活化产生小分子,与纤维素共热解时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加速了热失重过程;在高温区,纤维素与木质素共热解促进了残渣的形成,抑制了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14.
Properties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Al based nanocomposite foams produced by the sintering-dissolution process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properties of Al based nanocomposite metal foams and their corrosion behavior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For this, the composite metal foams with different relative densities (porosity) reinforced with alumina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using a powder metallurgy-based sintering-dissolution process (SDP) and NaCl particles were used as space holders. Then, the effect of nanoparticle reinforcement and different amounts of NaCl space holders (corresponding porosity) on the microstructure, morphology, density, hardness, and electrochemical specifications of the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as the relative density increased from 60% to 70%, the wall thickness increased from about 200 to 300 μm, which led to a decrease in pore size. Also, the addition of nanoparticle reinforcement and the increased relative density result in increasing metal foam hardness. Moreover, electrochemical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creasing the Al2O3 content reduced the corrosion rate, but increasing the porosity enhanced it. 相似文献
15.
王洪吉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6-59
首先给出一种新的极化磁化方程,讨论纳米尺度的物质的极化、磁化、简并和相变,并给出适用于纳米尺度的极化磁化方程.然后研究电子自旋,讨论电子自旋的数学模式,指出电子的自旋是模不变的极矢量,电子的自旋是旋度矢量.最后把上述理论应用于二维纳米材料和石墨烯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The magnetoresistance behavior and the magnetization reversal mode of NiFe/Cu/CoFe/IrMn spin valve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SV-GMR) in nanoscale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 by nanosized magnetic simul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Landau-Lifshitz-Gilbert equation, a model with a special gridding wa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ratio (MR) and investigate the magnetization reversal mo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R and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was obtained and analyzed. Studies into the variation of the magnetization distribution reveal that the magnetization reversal mode, that is, the jump variation mode for NiFe/Cu/CoFe/IrMn, depends greatly on the antiferromagnetic coupling behavior between the pinned layer and the antiferromagnetic layer.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switching field is almost linear with the exchange coefficient.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温快速反应法成功制备聚丙烯酸/蒙脱土高吸水性纳米复合材料.在20~40 ℃研究聚丙烯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对FeCl3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FeCl3的室温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sh关系,其单位质量的平衡吸附量Γ=5.31c0.61 g;吸附过程为二级反应,1/c与吸附时间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复合材料吸附FeCl3的反应速率常数为k=1.955×10-6exp(26.025/RT),其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26.025 kJ/mol;复合材料对FeCl3的吸附在较低温度下即能迅速进行,其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温快速反应法成功制备聚丙烯酸/蒙脱土高吸水性纳米复合材料.在20~40℃研究聚丙烯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对FeCl3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FeCl3的室温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sh关系,其单位质量的平衡吸附量Γ=5.31c0.61g;吸附过程为二级反应,1/c与吸附时间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复合材料吸附FeCl3的反应速率常数为k=1.955×10-6exp(26.025/RT),其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26.025 kJ/mol;复合材料对FeCl3的吸附在较低温度下即能迅速进行,其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9.
苏忍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3):182-185
积拓扑与箱拓扑是在拓扑空间族的笛卡儿积上引进的2种不同的拓扑,它们都是有限积拓扑的推广,对这2种拓扑作以比较是有益的。系统地讨论了积拓扑与箱拓扑的概念、性质,并对它们之间的差异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静电纺丝的发展史、原理、设备及其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借助于静电力的纺丝过程被称为静电纺丝.静电纺丝可以制备直径在微米以下甚至纳米级的纤维.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兴起,静电纺丝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可直接用于制备纳米复合材料,也可经高温处理后成为纳米碳纤维,后者在复合材料中也有很大的潜在用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