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1,(2):42-47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看来,嫦娥五号23天的奔月之旅堪称完美,其中采样返回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困难、最复杂的一步.伴随这关键一步的成功,中国人的航天梦也将翻开新篇章. "深空探测,探月只是一个起点,我们的目光已朝向更广阔的太阳系空间."欧阳自远说,嫦娥五号成功"挖土"归来,让中国未来更有底气去火星、小行星等地外天体探测与采样返回,更有信心去探索太阳系的星辰大海.  相似文献   

2.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在白雪皑皑的内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号携月球样本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次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人类太空探索中一段智慧与勇气兼备的华彩乐章. "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国航天一大步.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接过嫦娥四号的探月"接力棒",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首次",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21,(21):52-55
《人民日报》消息,10月14日 18时51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羲和"探日实现了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太空探测正式步入"探日"时代!而且"羲和号"卫星一出手就不凡,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了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对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再到羲和"探日",中国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探测太阳有什么用?我国的太阳探测计划有哪些?"羲和号"卫星有哪些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4.
英国皇家海军正在安装一个名为"ARTISAN"的新型先进雷达系统,该雷达系统能够探测24千米外3倍于音速的网球大小物体。这种雷达系统专为英国海军的Type23型护卫舰研发,能够经受住相当于1万个手机信号的干扰考验,效率是皇家海军当前使用的其他雷达的5倍。此外,AR-TISAN雷达还能够同时监视800多个目标——从小型目标到航空母舰以及  相似文献   

5.
瞄准月球资源探月卫星膀大腰圆日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召开一个小型媒体会,展示出一颗他们研制成功的名为“SELENE”的登月卫星。该机构表示,这颗卫星将于  相似文献   

6.
他是一个很喜欢用诗表达情绪的人.探月工程被批复的那天,他写下了一首诗: 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 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 对于探月工程,他有着很深的感 他就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守望者"—栾恩杰.  相似文献   

7.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几千年来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底,如今,"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梦想已经变成中国科学探索的事实. 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由嫦娥一号任务组成.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11月12 日,发布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21,(2):12-19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体,也是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站.千百年来,上九天揽月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步入21世纪,随着航天科技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探月俱乐部",人类迎来新一轮探月热潮. 数千年前,人类就开始观察月球,它的清幽与美丽给人无限遐想.在古老传说和文学描写中,月球是吸引人类的殿堂和迷宫.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网络及网络技术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已成为热点之一.本期发表的文章是在许多来稿中选择出来的,希望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本刊将关注"网络技术与文化关系"、"网络技术与文化摩擦"、"网络技术与文化创新"、"发达国家的网络技术观"等问题,欢迎来稿.  相似文献   

10.
性格偏向1:娇弱惹人怜的敏感性格 娇娇,名如其人,忸怩羞涩地躲在妈妈的身后,紧紧拽着妈妈的衣角,探着半个小脑袋看着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妈妈努力挣脱她的牵拉,想促使她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但这立刻使她非常紧张,整个人躲在了妈妈的身后.无奈的妈妈只好一边解释"这个孩子就是这个样,特别胆小",一边又转身再次用力把娇娇拖到自己的面前来,"出来啊,怕什么!"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娇娇低声委屈地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社会记忆的技术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展示为"质料"与"形式"内在统一的建构性"存储-提取"过程的人的社会记忆,在由"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和"人的社会关系"与"精神关系"的历史互融构成的质料性层面、由"文本形式"和"器-物形式"及"仪式"共同构成的形式性层面、由"形式建构"与"权力建构"整合构成的建构性层面,归因向技术.对人的社会记忆的技术归因,不宜在"工具性"维度理解,因为它标志着社会记忆存在于技术的构造中.在这个意义上,社会记忆是技术的一种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月球,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它的引力主宰着海洋潮汐的起落,它的微光决定着夜间生物的命运.月球究竟"活"了多少时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科学家们一直在关注.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带着1731克月球岩石样本返回地球.2021年7月,部分样本分31份发放给了13家科研机构.月壤由探月工程地而应用系统的承担单位——中科院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实证主义知识论关于"工程知识是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的应用"这一长期流行观念的分析批判,来力图确立工程知识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形态的知识论地位,进而尝试阐明工程知识的本质与特征.在笔者看来,工程知识虽然存在着极其复杂的构成,但总体上鲜明地显现了科学技术维度与人文社会维度的深度交织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月亮女神"已经上路,印度人准备"靠近"月球,美国计划重塑"阿波罗"的辉煌,俄罗斯、欧盟也在行动。在"探月热"全球涌动之时,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出发了!  相似文献   

15.
乌克兰"铠甲"雷达可探测800千米远的空中目标,是目前世界上捕捉目标最远的雷达系统。尽管乌克兰政府已多次声明,没有向伊朗出售过"铠甲"被动雷达系统。但美国仍然疑云不散,总怀疑伊朗  相似文献   

16.
1.人用禽流感疫苗研制成功 我国科研人员已研制成功人用禽流感疫苗,并完成了临床前的全部研究工作,即将开始临床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完成人用禽流感疫苗临床前研究,表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水平已与全球同步.高致病性禽流感易于发生变异,并有可能引起人间流感大流行.  相似文献   

17.
正黄大年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人们感念黄大年的不求私利、赤诚报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8日去世,年仅58岁。人们深深敬仰、怀念这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当代科学家。  相似文献   

18.
九天揽月     
正奔月,中华民族亘古的梦想。千百年来,中国人对月球的向往与探索从未止步;如今,老中青三代科学家用实际行动续写着传奇与梦想。十六年前,中国探月迈出坚实的一步;十六年后,嫦五平安返回家园,摘一片"明月"一朝梦圆。中国探月之旅,是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卓绝的路,更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探月之路。一路荆棘,常人不知。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水果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而且品种丰富.但目前我国的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的水平仍很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很弱.由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应义斌教授和王剑平教授主持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水果品质实时检测与分级机器人系统研究",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诸多关键技术问题,解决了利用单摄像机实现双列水果多表面检测和水果多指标同步检测等难题,研制成功了国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果品质智能化实时检测与分级生产线".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就像一个巨大的引擎,拉着2021年奋力拓开了时空的深度和广度. 仰望星空,我们沿着星辰大海的征途,于深邃幽远的蓝色深空摘取硕果:在太空安了"家";去火星探了"路";带回来的月球"土特产"也迎来了重大研究进展. 脚踏实地,我们洞悉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在生命力旺盛的绿色大地播种希望:以疫苗为武器与新冠病毒继续交战;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