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究切挖边坡土壤钾素及其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川黄高速公路的切挖边坡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坡向间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的差异,分析不同形态钾素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明确土壤有效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速效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均表现为阳坡>阴坡,而土壤矿物钾和全钾含量则表现为阳坡<阴坡;土壤所有形态钾素含量均表现为半阳坡>半阴坡.土壤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和速效钾与土壤pH、全氮、碱解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是影响切挖边坡土壤有效钾的主要因素,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对切挖边坡土壤有效钾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
土壤肥力质最变异研究可以为精准农业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依据.利用GIS技术研究醴陵市耕地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特征和时间稳定性变异特征,得出如卜结论:土壤碱解氮的块金值最大;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拟合理论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基底效应均在25%~75%之间;土壤pH降低,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最均提高,其中pH下降的速度和有效磷提升的速度最快;土壤pH值在时间变异稳定性研究中属于中等稳定的MⅠ级,土壤碱解氮属于中等稳定的MⅢ级,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属于不稳定的UⅢ级.  相似文献   

3.
对湖北省孝感市郊15个农田土壤进行取样,测定了两个土层即表层土壤(0~20 cm)和亚表层土壤(20~40 cm)的p H值、碱解氮、全磷、速效磷、有效钾的含量,并对两层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孝感市郊农田表层土壤p H值为微酸性到酸性;碱解氮含量为41.28~63.89 mg/kg,处于中等水平;表层土壤全磷高达620.48~1164.68 mg/kg,旱田速效磷含量较高,为73.84~181.42mg/kg,能够满足植株生长需求,水田速效磷含量为22.94~48.61 mg/kg,部分水田土壤供磷不足;有效钾含量只有11.56~40.59 mg/kg,处于较低水平。两土层间p H值、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的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亚表层速效磷含量,但旱田土层间的速效磷含量变幅高达2.1,远远大于水田层间速效磷含量比1.2。旱田表层土壤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亚表层,而水田中表层土壤的全磷含量却显著低于亚表层含量。  相似文献   

4.
以临汾市新建的湿地汾河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0个样点的园林土壤进行养分分析,以3个农田样点为对照,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四个土壤养分指标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对其园林土壤质量作出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汾河公园的建造显著降低了汾河沿岸的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现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处于B级,属于中等水平,而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仍为C级,处于匮乏的状态.人为调控土壤肥力有利于公园植被恢复及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宁德市漳湾镇12个水稻土壤的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为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属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含量严重缺乏.根据土壤养分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农民合理施用农肥种植作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神农架地区土壤的基本肥力特征,在神农架进行为期20多天的野外土壤调查,采集156个土壤样品,并分析测定土壤砾石含量、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神农架土壤砾石含量在0~87%之间,砾石含量大于10%的土壤占65.4%.土壤pH在3.8~8.0之间,酸性和强酸性土壤占73.1%,没有强碱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在1.9-144.0gkg。之间,有机质丰富的占50%.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26~766、1.8~115.3和16-399mgkg-1,碱解氮丰富的土壤占67.3%,速效磷丰富的土壤不足20%,而缺乏的却占63%,速效钾丰富和缺乏各占30%左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相互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的相关性最高,与速效磷的相关性最低.总之,神农架土壤具有砾质性,以酸性土壤为主,有机质和碱解氮处于丰富水平,速效磷处于缺乏水平,速效钾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广东省第6次森林资源清查土壤调查数据,对华南地区3种重要的用材林(桉树(Eucalyptus spp.)、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A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A、B层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杉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p<0.05); 3种林分土壤(A、B层)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各林分A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含量显著高于B层,A层全磷、全钾和有效铜含量与B层无显著差异。土壤综合评价系数在A层以桉树人工林最高、杉木人工林较小,B层则为杉木人工林最高、桉树人工林较小,马尾松人工林在A、B层均居中。  相似文献   

8.
基于上堡梯田区内472件土壤样中N、P、K_2O、碱解氮(JJN)、有效磷(YXP)、速效钾(SXK)、有机质(Corg)和pH的分析测试结果,采用地质统计分析法和GIS技术相结合研究养分空间变异特征,依据行业现行规范标准评价养分等级,为研究区内养分管理、精准施肥提供依据。上堡梯田区内土壤养分中N、P、K平均值均高于赣州市和全国土壤的背景值。N、P、K、有机质、碱解氮和pH为中等变异,速效钾和有效磷均为强变异水平,N、P、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pH的半差函数模型均为指数模型,K、速效钾型为球状模型,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等级主要为中等以上;土壤有机质与N、P、K、碱解氮、有效磷碱和速效钾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土壤pH与N、P、K、碱解氮、有效磷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矿区湖泊的清淤治理和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对大冶三里七湖的底泥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并分析测定底泥的养分和砷、汞、铅的含量,通过相关分析研究养分之间及其与砷、汞、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里七湖底泥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103 352、19 69、97 180 mg kg-1,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范围分别为0.74.9、0.2 1.8、4.6 7.3、29 170 g kg-1.根据土壤养分分级指标,86.6%的碱解氮和全氮、93.3%的速效磷和有机质、46.7%的速效钾属于较高水平及其以上.三里七湖底泥氮和磷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氮跟有机质也具有显著相关性,而钾与其他养分指标之间相关性最差.三里七湖底泥砷、汞、铅的含量范围分别为94 2 811、0.20 6.74、6 660 mg kg-1.三里七湖底泥砷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73.3%的汞和80%的样品铅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是都在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之内.三里七湖底泥砷与速效磷和全磷,汞与碱解氮、全氮、速效磷和全磷,铅与碱解氮、速效磷和全氮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三里七湖底泥砷、汞、铅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总之,三里七湖底泥有效氮、有效磷、总氮和有机质,但、氮、磷丰富,磷的有效性高,但有效钾和总钾低,汞、铅污染不严重,但砷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0.
于永强 《河南科学》2010,28(6):684-688
基于GIS和GPS定位技术,结合网格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褐土烟区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异规律,并绘制了养分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在整个研究区内均表现出中等变异水平,其变异性大小表现为:速效磷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除有机质外,其它元素都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结构性,土壤有机质的空间相关距最大,达447m,碱解氮的自相关距最小,仅123m;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相关距分别为337m和345m.基于半方差函数模型,用普通克里格法对研究区土壤养分进行了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有机质在研究区内普遍缺乏,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中等,而碱解氮含量在整个研究区分布较复杂,呈零星装分布.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黄土丘陵小流域尺度上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异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小流域表层土壤有机质和诸项养分含量在植物生长期内的时间变异不明显,但是空间变异非常显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在景观尺度上的空间变异以全磷最小,速效磷最大,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居中.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有重要的影响.林地和荒草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都显著偏高,耕地显著偏低;全磷含量也是以林地最高,耕地最低;速效磷含量以间作地较高,灌木地最低.土壤养分还存在显著的地形分异.水平凸形坡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都显著低于水平直形坡和水平凹形坡,速效磷含量以水平直形坡最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以偏东坡显著低于偏西坡,全磷含量表现为偏北坡大于偏南坡;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与坡度互为显著负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利用坡面径流场,采用修正后的内梅罗指数法,通过对华西雨屏区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坡度的自然生草、黑麦草和灌木的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5°坡度,自然生草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小于黑麦草,而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黑麦草.15°坡度,土壤pH值大小顺序为灌木黑麦草自然生草;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大小顺序为灌木自然生草黑麦草;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大小顺序为自然生草灌木黑麦草.土壤综合肥力系数大小为5°自然生草5°黑麦草、15°灌木15°自然生草15°黑麦草,且五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均为一般,说明具有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草对华西雨屏区表层土壤的肥力提高效果优于黑麦草,而木本植物对华西雨屏区表层土壤的肥力提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半变异方差函数的方法揭示海坛岛的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结果表明:海坛岛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7.77g/kg、41.68mg/kg、27.57mg/kg和49.12mg/kg,各养分指标变异系数(CV)为中等变异水平。土壤养分由高到低可分为5级,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低;有效磷十分丰富;速效钾含量极低。半变异方差函数显示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空间自相关性较低(块金效应都大于85%)。海坛岛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具有其特殊性,需要增加施肥指导,保持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玛纳斯县农田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对于揭示各项养分的分布规律,实行特定的田间管理措施和实施精确农业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照分析了1982年和2012年玛纳斯县农田表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 pH 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发现30年来研究区土壤养分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变异性,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 pH 值变化明显,各项等级均有增长,其中有机质和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为明显,玛纳斯县研究区域养分总体含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缺氮少磷富钾”变为目前的“平氮平磷富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烟台海岸带防护林下48个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其速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并探讨防护林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烟台海岸带防护林下土壤总体上呈酸性,有机质百分含量、碱解氮、速效钾均属最低等级,速效磷属较低等级.有机质与碱解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P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与速效K星负相关.土壤pH值与碱解N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K呈极显著正相关;pH与有机质呈负相关.这一研究对烟台海岸带防护林的进一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游憩活动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游憩活动冲击的主要对象.选择王朗自然保护区内5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了土壤调查,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容重、p 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在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土壤环境单因子变化率(SCR)和土壤影响综合指数法(SII),分析了游憩活动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游憩活动增加了土壤容重、p H值及全钾含量,降低了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游憩活动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土壤容重和p H值显著负相关(P0.05),但与全钾无显著相关性(P0.05).游憩活动对土壤的显著影响范围至少达到了游道外2 m区域,且越靠近游道,土壤所受的影响越大.游憩活动后,0~20 cm、20~40 cm及40~60 cm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均有所变化,其中0~20 cm层土壤变化最为明显.土壤影响综合指数(SII)由高到低依次是景区大门(4.06)、牧羊场(2.93)、甘海子(3.20)、涅磐石(2.25)、白沙沟原始森林(1.74).总的来说,目前游憩活动已经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高原鼠兔扰动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在青海湖流域进行定点采样分析,研究了高原鼠兔扰动前后不同地表类型(草地、新鼠丘、旧鼠丘和禿斑地)土壤养分的垂向分异和水平差异.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扰动能在短时间内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速效养分释放量,不同土层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不同地表类型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差异显著(P<0.05),但全磷质量分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2)高原鼠兔扰动能在短时间内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并使其垂向分布更加均匀,随着时间推移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迅速下降,不同土层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的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不同地表类型微生物量碳质量分数的差异显著(P<0.05),但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3)高原鼠兔扰动主要通过改变土壤密度和土壤粉粒、地上生物量、土壤含水的质量分数对土壤营养成分产生影响,高原鼠兔扰动后,土壤环境在短期内得到改善,伴随土壤侵蚀的发生多种营养元素流失,土壤总体品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贵定鸟王茶产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贵定县鸟王茶产地土壤进行检测,依照贵州省茶园(高产、中产、低产)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对鸟王茶产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贵定县鸟王茶产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处于优良和尚可(Ⅰ级和Ⅱ级)的样品占总样品数的85%以上;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较差(Ⅲ级)的样品占总样品数90%。鸟王茶产地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伊利牧场的盐碱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对盐碱土的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等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地施用脱硫石膏后对营养元素有一定的影响,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与改良前比显著提高,速效磷和碱解氮的变化趋势相似,第二年的含量都高于第一年的,随着时间的持续改良效果显著,速效钾在改良初期明显的增加,之后一直递减,因为没施钾肥,随着植物的利用土壤中钾素递减。盐碱地改良后,施用肥料会提高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坡位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普定县石漠化治理示范基地为例,根据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在坡顶、坡腰、坡脚取样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分析不同坡位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变化.结果显示与前人研究规律有所差异,土壤养分没有随坡顶、坡腰、坡脚坡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这是由于土壤养分的变化不仅取决于自然因素,并且受人为因素影响,总体上本研究土壤中养分含量为坡腰<坡顶<坡脚,各坡位各采样深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土壤全钾、全磷、速效钾、速效磷受土壤成土母质影响,与其它养分指标变化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