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网络分析OD成本矩阵,运用引力模型获得2009年和2022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经济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高铁对中原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伴随高铁线网的不断延伸和加密,中原城市群城市程度中心度呈现上升趋势,城市间组团发展模式更加显著,网络的核心地区由中部向西部呈动态扩展的变化趋势.中介中心度呈现下降态势,其空间分布特征显著,中介城市从郑州和菏泽逐渐向徐兰高铁线的郑州、开封、洛阳和商丘迁移,区域内个体城市中介能力呈现均衡发展态势.(2)高铁建设提升城市网络整体密度,但仍处于弱连接状态.核心-边缘结构逐渐弱化,核心区范围扩大,边缘区范围减小.随着高铁网络推进,凝聚子群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石武高铁轴线子群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核心组团.  相似文献   

2.
城市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技术和资金流动形成的城市联系网络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群整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采用不同来源的数据从多个方面对比分析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特征,对于全面刻画中原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选取传统社会经济数据、高铁客运车次数据和百度搜索指数数据对比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结果表...  相似文献   

3.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职能强度模型和修正的空间引力模型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空间联系强度及结构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显示:(1)中原城市群各城市职能强度、综合发展质量及城市空间关联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核心-边缘”特征明显,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和断层现象;(2)中心城市存在单极化发展、职能弱化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3)城市联系强度表现出强烈的城市发展质量水平特征、交通可达性与空间集聚性.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6,(3):424-430
借助熵权灰色关联模型、改进引力模型和复杂网络模型,采用构建的城市网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视角评价2013年中原城市群网络结构.得到以下结论:1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以郑州为极核、以洛阳为副中心辐射覆盖全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两极化差距较大促使总体网络差距加大.2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形成3个联系密切的三角区:郑州开封新乡、洛阳济源焦作、平顶山许昌漯河,总体网络及分产业网络联系以微弱联系或弱联系为主.3网络节点程度中心度:总体网络与第二产业网络格局一致,第三产业网络由于济源地位提升出现微偏差.4网络中城市集聚与辐射能力的变化与城市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从而影响从业人员分配比重.5网络中节点聚类系数与程度中心度不存在线性关系,城市在总体网络中集聚能力的强弱,并不代表在分产业网络中集聚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5.
根据铁路客运数据,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铁路客运旅行时间、费用、连接站点以及车次变化,结果如下:(1)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省会城市铁路客运发展水平不均衡;(2)列车车次数代表的可选择性,武汉长沙南昌;(3)列车结构特别是高铁占比对平均费用影响显著;(4)与各枢纽城市联系密切程度,武汉与郑州、广州联系最为紧密,长沙与广州、武汉联系最为密切,南昌与武汉联系最紧密,南昌第二密切枢纽城市由北京转为上海;(5)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省会城市相互联系中,武汉与长沙的联系最为紧密,其次是武汉与南昌之间的联系,南昌与长沙的联系则相对最少.总体上,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大省会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且范围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6.
以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差异不很明显,城市群发展空间较为集中,城市分工重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与其他城市联系不紧密,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发展不理想。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大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重点发展区域副中心城市,避免城市群内部等级明显分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平顶山亟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刘战国 《河南科学》2014,(6):975-979
郑州市在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中居中心地位.随着我国经济重心西移,郑州市在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战略地位凸显.构建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是大势所趋.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是制约郑州中心城市转型升级的主要矛盾,其根源在于城市空间框架小、组织结构不合理.应坚持提升中心、强化核心、放活外围,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目标定位,加快打造"多中心"大郑州都市区和"多核心"大郑州都市圈,重构一体化中原城市群.  相似文献   

8.
张歆悦  胡艳君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363-1371
高铁开通提高了区域可达性,促进了要素流动,从而对区域产业发展和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高铁密度最高的地区,研究高铁开通对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方面研究高铁开通其网络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优化作用,进一步完善高铁网络建设将有助于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关中城市群内的11个城市在不同交通方式下的日均班次和日均用户关注度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ArcGIS软件可视化表达.在流空间视角下,结合交通流和信息流要素,对关中城市群空间网络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关中城市群整体呈现南密北疏的空间网络格局,城市群一体化程度较低,以西安为中心的空间网络格局特征明显,其余轴线发展水平较低;(2)城市群整体空间网络密度不高,西安和宝鸡处于网络核心,咸阳与渭南处于网络半边缘,其余城市处于边缘;(3)核心城市西安在群域中的辐射集聚作用不强.(4)城市群对外交通网络建设尚不完善,特别是高铁客运网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列车时刻表中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铁路客运班次数据,运用ArcMap 10.2平台构建铁路交通网络,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点度中心度方面对长三角铁路交通网络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铁路交通网络以上海和南京为核心,以苏州、无锡、杭州、常州、镇江和嘉兴为次核心,呈快速发展的多中心结构;2)铁路交通联系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轴与次轴共同构成城市铁路网络,以上海-苏州-南京-镇江构成的四边形网络联系最为紧密,上海-南京、苏州-镇江两条对角线为核心轴线,带动域内无锡和常州的发展;3)以上海-南京-杭州构成的三角网络,城市交通联系强度不同,上海-南京线上海-杭州线南京-杭州线;4)2009-2017年,沪宁线、沪杭线始终处于点度中心度的高值集聚区域,地区发展主轴地位稳固;湖州、宁波和台州铁路客运需求增长较快,点度中心度得到不断提升;5)2017年,上海、南京、杭州3个核心城市点入度大于点出度,聚集能力明显强;苏州、镇江、绍兴等城市由极化向扩散转变,城市以辐射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11.
韦少港 《江西科学》2011,29(3):343-349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要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尤为重要。纵观中国城市规划建设过程,在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患上难以解决的"城市病";深入开展城市地质学研究,有助于解决城市规划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对城市地质学的研究前沿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基于城市地质学之上探讨了如何有效的解决"城市病"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空间与城市生态腹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与区域生态联系的理论梳理,提出了城市生态空间包括城市行政生态空间和城市自然生态空间两种类型的观点,认为城市生态空间最理想的结构模式应是上述两种生态空间相吻合.在对腹地概念及其演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科学界定了"城市生态腹地"这一重要概念及其基本属性,提出了城市生态腹地范围的确定原则,并以北京为案例讨论了城市生态腹地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合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形成的特殊城市气候,是现代都市的典型气候特征之一。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它的形成与城市下垫面性质和城市能耗等许多因子有关。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空气动力学、城市森林规划、城市色彩规划、城市能源规划以及城市规模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城市规划部门和有关专家应根据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以期最大限度地消除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伟  徐晓霞  元媛 《河南科学》2008,26(5):618-622
在中原城市群这一区域背景下,运用区位商法对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的部门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法结合各部门所占的比重对城市主导产业进行了分级,并对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的城市职能以工业职能较为明显,主要是生产性职能,而服务性职能的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职能强度为强烈和较强的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15.
根据城市生态调控的步骤,依次剖析了在城市生态模拟、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城市生态反馈控制和城市生态集成优化调控中,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等方法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十多年来太原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成就。针对太原市城市规划建设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城市地下商业街开发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以点式城市形态下地下商业街开发为研究对象,室外CO浓度为评价指标,运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 met定量评价地下商业街开发强度、竖井排风位置、竖井排风高度以及不同地面绿化(横向乔木、竖向乔木、大灌木、小灌木和草)等设计因素下,地下商业街内部CO通过竖井排放对室外CO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商业街开发强度越大,对外排放的CO浓度越高,污染范围越大;适当提高竖井排风高度,竖井排风选择集中布置,在地下商业街开发区域地面种植草或者大灌木,能够有效降低地下商业街开发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双语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双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就业结构变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就业结构的分析,揭示出我国中部城市就业结构的一般变动规律.目前城市群地区的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较低,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还占据较大比重.各中心城市的就业结构表现为第一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逐步上升.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性行业的就业比重趋于下降而新兴行业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20.
城市计算概念的提出,成功地解决了城市计算中面临的传感器不足、数据异构、海量数据、特征复杂等问题。在介绍城市计算概念的基础上,对城市计算中用到的关键技术做了分析,并给出一个微软城市计算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