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组合试验方法,分析了窨制时间、配花量、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等因素对蜡梅花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对花茶的条索和色泽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窨制温度对花茶香气、滋味和总分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窨制时间和配花量对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对叶绿素b的含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结果,确定蜡梅花茶窨制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窨制时间30~40 h、配花量70%左右、窨制温度14.5℃~18.5℃、茶坯含水量18%左右.  相似文献   

2.
我市马铃薯品种类型多,栽培技术很难定出统一标准。只能提出不同专用品种栽培技术的特殊要求和马铃薯栽培的基本技术措施。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结合栽培习惯制定切合实际的专用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菜用薯栽培要适当稀植,平作要深种,垄作要厚培土;淀粉加工薯栽培要适当密植,忌氮肥过量、增施钾肥;炸片薯栽培要适当密植,大垄栽培,缺水就灌、不可漫灌;炸条薯栽培要适当稀植,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施肥量和密度组合处理条件下,以青薯6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测定了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组合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前期大于后期。在低施肥量范围内,叶绿素含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当施肥量达到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之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但随着密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氮、磷、钾、密度对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的各个因素组合的选优与总叶绿素相同。叶绿素总含量最高为1.85 mg/g,相应的最优肥料密度组合的施肥量和密度分别为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密度:6万株/公顷。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盛花期、终花期的叶绿素总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差异,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b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差异,并与理论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4.
我省高寒山地一般在海2600-3000米之间,而这一区域土地耕层较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适中,气候冷凉,自然隔离极佳,野生茄科、豆科植物极少,无马铃薯病毒寄生,是生产优质脱毒马铃薯的天然家园。而我省为北方一季作区,脱毒马铃薯种薯薯块茎从收获到贮藏需7个月以上(10月-翌年5月),为保证马铃薯种薯质量及种薯商品质量。本文根据马铃薯种薯贮藏期间的生理特性及贮芷时间超过马铃薯生长时间等特点,提出收获前,田间取杂、拔出病株、灭秧早收等措施,为提高脱毒马铃薯种薯贮藏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覆膜与不同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贵州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宣薯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探究栽培方式与肥料互作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极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出苗率,提高10.13%,显著提高了马铃薯株高,提高15.98%;施用复合肥时,覆膜栽培的株高极显著高于不覆膜,提高34.68%.覆膜极显著提高了单株中薯数和中薯质量;水溶肥显著提高了单株大薯数,极显著提高了单株大薯质量,不覆膜时效果更明显.施用复合肥时,覆膜显著提高了小区商品薯产量,提高20.38%;不覆膜时,水溶肥显著提高了小区商品薯产量,提高21.61%.结果显示,施用复合肥时,覆膜栽培优于不覆膜;不覆膜时,水溶肥优于复合肥.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贮藏中用不同用量的抑芽剂粉剂进行处理,在常温和低温两种贮藏条件下,对品种陇薯3号和陇薯6号马铃薯进行了抑芽效果试验,并计算了各处理的发芽率、腐烂率和失重率。试验结果表明,常温贮藏5个月,马铃薯的抑芽率78.21%~84.78%,失重率11.41%~19.76%,腐烂率3.60%~6.87%;低温贮藏7个月,马铃薯的抑芽率96.01%~97.52%,失重率13.85%~20.35%,腐烂率2.04%~2.72%,在两种贮藏条件下,对照的抑芽率均为零。由此可知,马铃薯抑芽剂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都能够抑制马铃薯发芽,但是低温抑芽效果优于常温。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水分亏缺对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幼苗生长状态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抗旱棚盆栽方式,在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25%~30%时,测定了10个吉林省主栽马铃薯品种幼苗的株高、茎粗等6个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通过各项指标的变幅、胁迫系数和变异系数比较研究了各品种幼苗对水分亏缺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形态指标除叶长/叶宽以外其余均降低,且株高、茎粗和功能叶间距降幅>30%,变异系数>20%;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PSII原始光能转换效率、光合量子产额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降幅>30%,变异系数>30%;不同马铃薯品种幼苗对于水分亏缺的敏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春薯10号>费乌瑞它>夏波蒂>东农310>大西洋>吉薯1号>春薯4号>春薯3号>延薯4号>春薯5号.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宜榆阳区生长的马铃薯品种,对陕西省榆阳区新引进的6个品种马铃薯进行相同条件的大田试验,对其块茎产量、品质和根层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和偏最小二乘回归进行分析,探究根层土壤养分与马铃薯块茎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6个品种的马铃薯,其单株薯重、可溶性总糖、淀粉、粗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主要受到多种土壤养分成分的影响。其中丽薯7号马铃薯生态性适应强,适宜于榆阳区土质种植,其产量和品质的综合评价为6个品种马铃薯中最佳,建议在榆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前,马铃薯窖贮病害严重地威胁着种薯的生产。在贮藏期间各种病害所造成的种薯损失是相当严重的;例如,1981年我们在呼和浩特市榆林公社调查,发现窖贮病害所造成的种薯损失达34—55%。窖贮病害猖獗的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引进不耐贮藏的品种是贮藏病害严重发展的主要原因,其中窖贮病害最多,感染最严重的是克新号码的品种,虽然不少资料介绍克新1号和4号“高度抗环腐病,中度抗晚疫病,较耐贮”。然而,在呼和浩特郊区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榆林公社,种植克新一和四号比同薯8号,其窖贮的损失多21%。国内其它省也有这方面的报道。目前,许多国家把降低块茎贮藏时的损失作为马铃薯栽培的主要问题之一进行研究。我们调查及国外资料证实,在块茎中存在Phoma-Fusarium和细菌—真菌混合腐烂。在东德进行的研究表明,贮藏期后半段时间所有腐烂块茎的50—70%有干腐和湿腐的混合症状。他们也发现Erwinia caratovora var.atroseptica,Fusarium ssp.病原菌混合侵染不仅不能抑制彼此之间的发展;相反,在许多情况下刺激了它们的发展。块茎的窖贮腐烂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而生长期的马铃薯感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生长期的感染往往又与种薯的感染有关系。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春天种植的感病种薯和秋天所收获的块茎感染之间的关系。人们都知道贮藏时的块茎腐烂是由真菌和细菌病害引起的,所以我们利用Phoma-Fusarium和细菌腐烂病害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0.
《武夷科学》2019,(2):91-96
对食用型甘薯广薯87、泉薯10号、苏薯16号、赣渝3号等8个品种(系),在江西红壤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广薯87、泉薯10号和浙薯21号产量较高,产量均超过30 000 kg·hm~(-2);苏薯16和泉薯10号,熟食味评分较高,8个品种(系)烘干率均在20%~27%;对甘薯农艺学性状、产量以及食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甘薯叶长与叶宽,大薯率与中薯率,纤维感同甜度和香度呈显著正相关;甜度、香度和粘度之间,纤维感与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小薯率与大、中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薯块农艺性状、鲜薯产量、熟食味等指标分析得到,适宜江西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有泉薯10号、广薯87、浙薯21号和紫薯品种宁紫1号。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施条件下不同熟性马铃薯光合特性变化和生长发育状况,研究了马铃薯在设施条件下生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中熟品种春薯3号和晚熟品种东农310、冀2004-3-1、陇薯8号较其他品种在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上差异显著.在光合速率日变化方面,以陇薯8号为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型曲线,最高值达12.56μmol/(m2·s)(CO2),且首次峰值比第2次峰值高出11.25%,在11:00左右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品种间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在11:00前有一些差异,其余时间变化趋势接近一致.中熟品种春薯3号和晚熟品种东农310、冀2004-3-1、陇薯8号在雾培条件下生长好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西昌地区筛选优良甘薯品种,将生产上引进的5个不同特色甘薯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普格薯为对照,对参试的5个甘薯品种进行形态特征、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与产量、食味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川薯225产量最高,为4 148.2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4.04%,极显著高于对照,适合在西昌地区推广;川薯20食味评价最优,产量为3 776.63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7.55%,极显著高于对照,且结薯习性好,薯形整齐,薯皮光滑,抗逆性较强,适合在西昌地区推广;川薯220、川薯20和川薯224为黄肉品种,可能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而川紫薯6号为紫肉品种,可能含有较高的花青素,该4个品种可作为保健功能甘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油炸薯类脆片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和马铃薯脆片在油炸过程中,影响丙烯酰胺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时间、浸泡程度等.通过研究表明,高温对丙烯酰胺生成影响较大,时间的影响次之.一定质量分数的N aC l和柠檬酸溶液浸泡处理,可降低成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使用花生油油炸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高于同等条件下大豆油产生的含量.油的循环使用次数对丙烯酰胺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高彬 《科技信息》2013,(25):454-455
本试验共选择马铃薯供试品种8个,设8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667㎡播种4000株,每小区播种4行,144株马铃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增产效果是中早熟品种C55和克新18号产量位于第一和第四位,比对照庄薯3号增产52.4%、2.3%。青薯9号产量位居第二位,比庄薯3号增产11.5%,但差异不显著,其它品种生育期都在100天以上,在当地受气候条件限制产量水平发挥不完全。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把黄皮黄肉中熟品种C55、和红皮黄肉晚熟品种青薯9号作为今后当地主要推广品种,早熟品种克新18号可作为当地拱棚菜用型品种进行推广,04-02-21和02173-200由于中抗晚疫病,生育期102-109天,块茎形状好,建议下一年继续试验。对冀张薯8号、02158-130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宁夏的主导产业,也是固原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区年种植面积达26.67hm2。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对新品种的要求日益迫切。为了适应马铃薯生产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马铃薯抗病、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工作,2004年用青海省农科院育成品种青薯168作母本,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品种宁薯8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在2010-2011年宁南山区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1999.23kg/666.7m2,比对照增产44.46%,13点次全部增产。在2011年宁南山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499.23kg/m2,比对照宁薯4号增产35.84%,13点全部增产。生育期120d,薯块长圆形,深红皮色,薯肉浅黄色,薯皮光滑,芽眼浅。块茎干物质含量(鲜基)20.4%,淀粉含量(鲜基)71.24%,粗蛋白(干基)2.16%,还原糖0.397%,Vc13.0mg/100g。适宜在宁夏于干旱、半干旱及低温阴湿区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推广种植。2012年4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16.
李录梅  王效瑜 《科技信息》2013,(11):61-61,98
马铃薯是固原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区年种植面积达26.67hm2。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对新品种的要求日益迫切。为了适应马铃薯生产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马铃薯抗病、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工作,2004年用青海省农科院育成品种青薯168作母本,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品种宁薯8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在2010-2011年宁南山区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1999.23kg/666.7m2,比对照增产44.46%,13点次全部增产。在2011年宁南山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499.23kg/m2,比对照宁薯4号增产35.84%,13点全部增产。生育期120d,薯块长圆形,深红皮色,薯肉浅黄色,薯皮光滑,芽眼浅。块茎干物质含量(鲜基)20.4%,淀粉含量(鲜基)71.24%,粗蛋白(干基)2.16%,还原糖0.397%,Vc13.0mg/100g。适宜在宁夏于干旱、半干旱及低温阴湿区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推广种植。2012年4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17.
试验探讨了海拔1200米左右的干堰村引进脱毒马铃薯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马铃薯产量以宣薯3号最高,平均亩产达1916.7kg,比对照增产941.5kg,增产96.54%;大西洋产量次之,平均产量1380.7kg,比对照增产405.5kg,增产41.58%;中薯3号居三位,平均产量达1195.6kg,比对照增产220.5kg,增产22.61%;紫色马铃薯洋人洋产量最低,平均产量只有805.3kg,比对照减产169.9kg,减产17.42%。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渣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探索双酶法逐步水解马铃薯薯渣中的残留淀粉的研究,目的是解决马铃薯薯渣提取果胶的中性糖残留问题提高果胶纯度。结果表明,耐高温a-淀粉酶和高转化率糖化酶组合使用可有效的水解马铃薯薯渣中的残留淀粉,其最优工艺条件为:液化时耐高温a-淀粉酶的最适条件为,为pH为6.3,液化温度为95℃,加酶量为90u/g,液化时间为30min;高转化率糖化酶的最适条件为pH为4.3,液化温度为60℃,加酶量为198u/g,糖化时间为2.0h,在最适条件下,最终后续产品果胶的纯度上升至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紫色马铃薯冲调营养粉配方研制与主要功能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然干燥、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3种方式对紫色马铃薯片进行干燥,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紫色马铃薯 色泽的影响.以紫色马铃薯粉、豆奶粉和白砂糖三因素设计3水平正交试验,探索紫色马铃薯营养粉的优质配方. 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的马铃薯色泽最好,呈淡紫色,有光泽,花青素含量为0.05mg/g;当紫色马铃薯粉、豆奶粉和 白砂糖的比例为7∶4∶3时,制得的马铃薯营养粉成品中,水分含量平均为3.8%,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5%,感 官优良、冲调性好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是全球最重要的块茎类作物,是有效利用我国盐碱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但其不同生育期对盐胁迫的耐受性研究较少,限制了马铃薯耐盐资源的筛选与利用.以优薯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00 mmol/L NaCl溶液浇灌盆栽苗,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进行表型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盐耐受性差异明显:种子萌发受盐胁迫影响较大,其萌发完全受到抑制;薯块发芽期株高明显受盐胁迫抑制;幼苗期叶片萎蔫最明显,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在盐处理120 h后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在72 h后降至最低,丙二醛含量在24 h显著提高;花蕾期植株生长受盐胁迫影响较小;结薯期株高受盐胁迫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的耐盐性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