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丽水地区地形复杂,人少田多,夏收夏种劳力十分紧张。一般社队约有三分之一面积的连晚在八月上旬插秧。历年来,由于关秧门品种没有选准,经常发生大面积早穗或难产,亩收一、二百斤,有的甚至无收,致使连晚产量低而不稳,影响改制面积进一步扩大,成为全年粮食亩产“超纲要”、“夺千斤”的障碍。我们曾用二九青、矮珍、温珍、红梅早(早籼)、69—409、台中育39、鼓浪粳(中粳)、农虎6号(晚粳)、京引56(早糯)、京引88、京引15、台中糯(中糯)等数十个品种,先后  相似文献   

2.
矮稈糯“矮秆糯”是浙江农科院用中糯“台中糯”与晚粳“矮粳1号”杂交育成的中熟晚糯品种。1970年定型,197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据36个点统计,平均亩产684.11斤,比目前推广糯稻良种京引—15平均增产14.72%。在高肥地区种植,一般亩产700斤以上,在一般施肥水平地区种植,亩产600斤左右。杭州市郊大农公社先锋一队试种2.4亩,平均亩产853斤。全生育期119~140天,平均128天。株型紧凑,叶片上举,剑叶较长,叶环紧包着穗颈节,多数穗头在叶下,穗弯弓形,穗长15厘米。每穗55粒,着粒较稀,颖壳有绒毛。千粒重28克左右。分蘖力中等,株高70厘米,秆粗、耐肥、抗倒。后期灌浆速度快,较耐寒。感光  相似文献   

3.
我站去年进行了晚稻拔秧带土移栽试验,供试品种为“矮粳23”,杂交稻“汕优6号”,在其它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拔秧带泥插的晚粳亩产583.5斤,比对照不带泥的增产42.2斤;拔秧带泥插的杂交水稻亩产为645.4斤,比对照增57.1斤。晚  相似文献   

4.
我们根据贫下中农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送稻头”施肥法,和日本提出的水稻“V”字型施肥理论,设计了晚稻籼、粳、糯三种类型的穗粒肥效果试验。籼稻选用早籼竹莲矮倒种,粳稻选用晚粳农虎6号,糯稻选用京引15。试验田前作早稻广陆矮4号,小区面积2厘,重复2次,密植5×4寸,每丛8~10本。各处理均不施基肥,移栽后2~3天施苗肥每亩过磷酸钙50斤,钾氮肥50斤,硫铵20斤,穗粒肥各处理每亩施氯化铵10斤。穗粒肥施用时期分幼穗分化期、减数分裂期和抽穗期,以不施穗粒肥为对照。现从试验结果来看,作如下小结。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新会县环城公社农科站,于1959年早造(早稻)播种了用胚乳交换法杂交的一个组合,“矮仔占”+→“意粳4号”。“矮仔占”是广东一个矮型高产迟熟籼稻品种,“意粳4号”是一个外国大粒型早熟粳稻品种,粒大穗大,但不抗病。希望通过胚乳注射将“意粳4号”大粒、千粒重高、早熟等特性传递给“矮仔占”,育成穗大、粒大、高产、早熟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竹科二号”是舟山地区农科所于1972年用竹莲矮与科矮13杂交,1975年定型。三年来试验试种结果表明竹科二号是一个多穗、大粒、出米率高、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较强、产量高的品种。1976年全区推广面积约一万亩,1978年将继续扩大推广。产量表现经过连续三年来的比较试验,竹科二号平均亩产942.6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7.6斤,平均增产7.4%,增产幅度为5.4~9.4%,1976年地区13个点联合试验,结果有12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47.9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9.1斤,平均增产7.8%,各地试种结果,  相似文献   

7.
“167"是我所以军协×京引182籼粳杂交育成的早粳新品系。作连作晚稻栽培,于7月25日播种,8月8日移栽,可在9月20日前后齐穗,11月10日成熟,全生育期不到110天。二年来在本所大田种植2.4亩和2.83亩,亩产分别为746斤和798.5斤,与施肥水平较低条件下种植的晚粳稻产量相近,较中粳、早籼稻增产显著。“167”株高85~90公分,每穗实粒数约为50粒,千粒重26克左右。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可在7月24~26日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300斤上下,秧龄期10~15天,于“立秋”  相似文献   

8.
我场历年来都是采用小畦单行种植秋甘薯,没有套种其他作物。去年,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在早稻(珍龙13号,亩产747斤)收获后,种植秋甘薯时,进行套种秋花生试验,于7月12日种,11月30日收,种植面积4.3亩,共收秋甘薯(折原粮)2710斤,平均亩产630斤;收套种花生480斤,平均亩产110斤。实践证明,粮油套种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培养地力,增加肥效,构成水旱  相似文献   

9.
晚粳宁1318是宁波市农科所1978年用前和晴与湘虎25杂交,于1981年定型的晚稻新品种。去年在全市各地试种示范均获得丰收,尤其是中低产稻区,增产幅度更大。如慈溪县彭桥乡张岙村种植10.64亩,平均亩产762斤,比8.75亩农虎6号增产14.1%;宁海县长街乡大湖村种植8亩,平均亩产843斤,比3亩秀水48增产12.3%;余姚县二六  相似文献   

10.
向日葵是一种耐盐耐瘠作物,适宜于海涂土上种植。绍兴市海涂区农技站为了开发利用海涂资源,探索多种经营的新门路,于1980年,从本地五月葵中,经过二年的选育和提纯复壮,选育出具有杆矮、盘大、早熟、高产的向日葵良种:绍葵一号、二号、三号。它在1981年平均亩产是340.4斤,1982年亩产为351.8斤。比选育前平均亩产202斤增  相似文献   

11.
绍兴县马山区豆姜公社党委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去年在五星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稻麦三熟高产试验,3.31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2929.8斤,比1972年亩产2478斤增长18.23%。现将他们的经验简介于下,供参考。一、抓三季良种配套。春粮大麦选用早熟高产良种“早熟3号”,获得亩产645斤;早稻选用迟熟高产良种“广陆矮4号”,获得亩产1250.4斤;晚稻选用迟熟高产晚粳良种“农虎6号”,  相似文献   

12.
早籼“科梅”系1970年用“IR—8”与“红梅早”杂交育成,于1974年选育定型。“科梅”在我省作早稻裁培,全生育期116~122天,成熟期与“广陆矮4号”相防,属早籼迟熟品种。诸暨县农科所于1973年小区测产亩产955斤比“广陆矮4号”增产10%,1974年本省7个试种点测产,都比“广陆矮4号”增产,平均增产12.1%;诸暨县农科所种植0.46亩,亩产1065.2斤;1975年据不完全统计在本省82个测产点中,“科梅”比“广陆矮4号”增产有58  相似文献   

13.
竹莲矮是浙江省农科院用尚处在分离阶段的矮秆晚籼竹矮与早籼(莲塘早×矮南早16号)的第三代单株杂交,经多次选择育成的早熟早籼新品种。1972年在省内各地试种,平均比二九青增产8.4%。1973年作绿肥田或春花田早稻栽培,也均比二九青增产。据萧山、绍兴、海宁等县5个场、队试种,平均亩产852.1斤,比二九青增产10.6%。其中绍兴东湖农场试种5.549亩,平均亩产达959.2斤,比二九青增产14.2%。  相似文献   

14.
田岙大队位于舟山六横岛南部,有7个生产队,一个科技队,315户,1,150人,耕地面积505亩,其中粮地334亩,甘薯是主要的粮食作物。1977年种植240亩,占粮地面积的62.5%。1972年推广旱地三熟制(大麦——玉米——甘薯)以来,旱地粮食亩产连续6年超过2,000斤,其中1973年达2,391斤。在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下,1977年240亩旱地平均亩产2,455斤,比上年增加15.6%,甘薯一季亩产1,811斤,比上年增产23.7%,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每人只有0.34亩的土地上种植粮食作物,他们不仅口粮自给有余,而且还卖给国家余粮15,930斤,而且为旱地三熟制全年高产稳产,特别为甘薯高产稳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  相似文献   

15.
我场地处钱塘江北岸,系细沙壤土,土质较差,有机质约0.5%,全氮0.03%,全磷0.13%左右,PH8.5,可溶性盐0.1%以上。1975年我们进行了大麦、棉花连作试验(以下称麦后棉),面积1.1亩,前作大麦早熟3号,亩产410斤,棉花(宁棉12)亩产皮棉135斤,较早播棉增产10.66%,1976年又试种麦后棉1亩,前作大麦早熟3号亩产523斤,棉花虽遭严重伏旱和秋季低温的影响仍亩产皮棉127斤,较对照增产6.72%。说明,麦棉连作是夺取粮棉双丰收的一个新的途径。在生产上搭配种植一定面积的麦棉连作,对于解决麦棉套种在争地争光  相似文献   

16.
杂交高梁┏━━━━━━━━━━━━━━━━━━━━┳━━━━━━━━┳━━━━━━━┳━━━━━━━━━┳━━━━━━━━━━━━━━━━━━┓┃ ┃ ┃ 种植面积 ┃ 平均亩产 ┃ ┃┃ 地 区 或 单 位 ┃ 年 份 ┃ ┃ ┃ 备 注 ┃┃ ┃ ┃ (亩) ┃ (斤/亩) ┃ ┃┣━━━━━━━━━━━━━━━━━━━━╋━━━━━━━━╋━━━━━━━╋━━━━━━━━━╋━━━━━━━━━━━━━━━━━━┫┃ ┃ 1969 ┃ 42万 ┃ 600多 ┃ ┃┃ 山西省忻县地区 ┃ ┃ ┃ ┃ ┃┃ ┃ 1 970 ┃ 89万 ┃跨过“黄河” ┃ ┃┣━━…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是北京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解放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1949年的100万亩目前已达280万亩左右,占粮食耕地面积的50%。产量发展也很快,从1949年单产60斤/亩,目前已达450斤/亩以上。对提高总产量来说六十年代以前靠增加播种面积,七十年代以后则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冬小麦产量年度间很不稳定。自解放以来小麦减产三成以上的五年(56  相似文献   

18.
“原丰早”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利用原子能辐射引变的方法,经过三年五个世代于1973年选育而成的一个早熟偏迟,或中熟偏早的早籼品种。经全省50个农场(所)、63个公社、大队共113个单位试种结果,“原丰早”平均亩产870.5斤,最高亩产达1250斤。可比当前推广的生育期相似的早中熟品种“二九青”、“竹莲矮”、“圭陆矮8号”平均增产1~2成,与迟熟品种“广陆矮4号”产量接近。  相似文献   

19.
联勤海涂在定海县的西南边,属盐仓、石礁、紫微公社和城关镇,总毛面积7000亩左右,除紫微公社强增大队400余亩为一九七一年九月关塘门外,其余均为一九六六年七月关塘门的涂地。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积极开展新围涂地的改良利用的科学实验活动。近年来涂地棉花、大麦种植面积连年扩大,总(单)产也有一定提高,尤其是涂地油菜的种植,近三年来迅速扩大和增加。联勤片涂地油菜面积从一九七二年只有紫微公社东升农场的4.8亩总产605斤,一九七三  相似文献   

20.
(一)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的推动下,在省、地农业、科研部门的帮助下,我县连晚杂交水稻的试种在一九七五年种植0.39亩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一九七六年扩大到17个公社、38个大队、64个单位试种,种植面积184亩,平均产量619斤。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