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别运用产出指标和生计指标,对1997~2007年的宜宾市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行了测度。测算结果表明,这11年间宜宾市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呈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土石坝工程安全预警系统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系统工程的预警原理,结合土石坝工程的特点,研究了土石坝工程安全预警系统架构,并将其分为警源分析子系统、警兆辨识子系统、警情分析子系统.重点研究了警源分析子系统和警情分析子系统,并将其中涉及的水库大坝的虚拟现实技术、溃坝洪水估算、下游洪水演进预测等关键技术应用于浙闽台流域某土石坝工程中.结果表明,土石坝工程安全预警系统对预警土石坝的安全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消防警情主要分为火警和非火警(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目前对火警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救援救助警情的研究相对较少。该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定量研究了城市消防警情的空间差异和集聚程度,确定了影响消防警情的社会因素,构建了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将其应用到城市消防警情的实证研究中,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火警和救援救助在所研究城市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空间聚集,老城区为火警的热点区域,而救援救助的热点分布相对更广。MGWR模型相较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和经典的GWR模型有着更好的效果,在火警、救援救助和总警情中拟合优度均超过了0.8,且其残差平方和、修正后的Akaike信息准则(AICc)数值最低。通过GWR模型和MGWR模型的带宽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社会因素对消防警情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该研究还发现救援救助与火警在该城市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上具有显著差异。在未来的消防工作中,考虑救援救助对整体警情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贵州省各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计算2000-2015年贵州88个县(市、区)人均GDP的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分析贵州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则逐步降低,2010年以后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变化不明显,说明省内经济发展比较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5.
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利于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的空间转移,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则会弱化已经形成的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严重的还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以辽宁省县域为研究单元,并以全省85个县域自2001~2010年人均GDP标准差、变异系数作为衡量经济差异的测度指标,揭示辽宁省县域经济绝对差异随时间变化而逐步扩大、相对差异却逐步缩小的演变特征.运用SPSS17.0软件对2010年全省85个县域的10项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认为一般发达型县域和欠发达型县域呈环状且不规则地分布于各经济发达型和较发达型县域的外围区域,各类型之间差异是自然环境、地理区位和政府策略等几个主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ESDA、Getis-Ord G~*_i统计指数、标准差椭圆等多种方法和技术对2006年~2016年山西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山西省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波动性增加,而相对差异则不断缩小.②通过G指数分析山西省内部空间特征时,2006年~2016年县域热点区域先增加后减少,冷点区域逐年减少.③从经济重心和标准差椭圆的变化来看,山西省县域经济重心位于平遥县和祁县相交界的区域,经济分布呈现南—北方向格局.④将驱动力分为经济区位差异、产业结构、发展政策和交通因素4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建州30多年来,黔西南州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全州的县域经济发展表现也各不相同。全州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逐年扩大,尤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加速的态势。经济总量GDP的相对差异较大,建州前10年逐年扩大,后20多年差异相对稳定;人均GDP的相对差异较小,人均GDP的离散系数在逐年下降,人均GDP的极值比在3倍水平线波动。  相似文献   

8.
以人均GDP作为经济差异变量指标,选择标准差、极差、极差率和变异系数这四个统计学指标,通过Excel表格计算并绘制出2011年~2015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图,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方面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呈逐年扩大的态势,各县域间贫富差距增大,形成两级分化.然后基于ESDA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对甘肃省2011年~2015年人均GDP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和计算,得到甘肃省2011年~2015年人均GDP Moran's I系数变化图和人均GDP Moran's散点图.从全局和局域两方面对甘肃省县域各单元间经济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均GDP整体上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体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两个空间集聚区.即以酒泉市和兰州市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地区,以临夏、甘南、陇南和定西等组成的经济落后地区.最后分析了县域差异变动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选取湖北省县域2001年~2012年份人均GDP数据,基于ArcGIS9.3空间分析模块,采用相对发展率、锡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Getis-Ord Gi*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演化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较大,且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其相对差异在波动中递减,且各地经济运行较为平稳.(2)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并随着年份的增长其空间正相关性也在波动中加强,这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其相邻县市区之间的相关性随着年份的增加也越来越强,同时也说明各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逐渐趋于收敛的.(3)湖北省县域经济呈现出"西低东高"、"中部高,周边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热点地区基本集中于鄂东环武汉城市圈,且从年份的变化来看,热点地区有向荆襄宜城市群地区转移的趋势;而冷点地区则基本位于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北、鄂东南山区,且随着年份的增加,热点地区增多,冷点地区减少,反映了湖北省县域经济整体趋好.(4)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呈现西北-东南格局,12年间其重心东西移动的距离大于南北方向的距离,且2005年~2008年的偏移速度快于其他年份.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县域经济差异成因空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原理,利用免费软件GeoDa,以福建省为例,对其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回归模型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成因进行空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县域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具有较高产出的县域和较高产出的县域相靠近,较低产出的县域和较低产出的县域相邻;影响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农村商品化经济的发展程度、经济结构、资本的投入、工业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11.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晶  冯德显 《河南科学》2009,27(12):1613-1616
对河南省县域经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县域经济是河南经济的重要支撑,农业经济占据重要地位,初步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存在较大空间差异;总结出工业化、平原农区特色经济、山区资源开发三大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并就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布局、“三农”问题等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采用趋势外推预测法和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对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绝对差异在。十五”期间会有较大幅度的扩大.扩大幅度大致会在50%以上;相对差异在“十五”期间会有较大幅度的扩大,扩大幅度大致在10%以上。政府与社会各界都应该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扩大的态势和趋势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省107个县域为基本的研究单元。首先,利用泰尔指数分解了2000~2010年山西县域人均GDP的总体差异。结果显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地市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显著大于多数地市内部县域间的差异。其次,对山西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导致山西县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巨大差异的深层原因,模型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工业化程度、农民生活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出水平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96个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选取12个基础社会经济指标来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格局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并借助软件IBM SPSS 19.0对山西省2000年、2006年、2012年三年的数据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同时运用ARCGIS软件对全省各县域得分进行分类可视化表达,结合各等级质心点即各等级经济重心的空间位移轨迹,揭示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状况.结果表明:(1)山西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全省整体发展较好的县域布局呈现略微倾斜的"十"字形结构;(3)全省县域经济差异显著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4)晋北地区逐渐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塌陷区;(5)晋中地区发展势头较好,逐渐成为全省的经济高地.接着针对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变的成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县域经济的过分悬殊不可避免的会阻碍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以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聊城市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山东省聊城市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聊城市县域经济差异状况进行分析,选取了人均GDP、财政收入、城镇化率等9个指标,分析了聊城市各县(市)经济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影响聊城市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根据聊城市的自身状况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3-2012年围场县的经济、水环境、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相关数据,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并结合预警指数和警度标准对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警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数总体上呈波动上升态势,预警指数由2003年的5.278 1上升到2012年的6.809 1,处于"轻警"状态,趋于预警状态。就压力、状态、响应各子系统而言,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的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的预警指数呈上升趋势,发展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以河西地区20个县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0~2009年间河西县域经济实力进行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呈现出由东到西的梯次差异,西段县域经济实力要高于中段,中段又要高于东段,但是,河西地区东西段县域经济实力整体有所下降,而中段县域经济整体有所上升。此外,综合指数高的县区经济实力呈现出提高的趋势,而综合指数低的县区经济实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县域之间的差异经历了"先降后增再降"的变化历程,总体上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BP 人工神经网络的河流生态健康预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加强河流管理,在已有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河流生态健康预警模型,并对滦河河流未来健康状况进行了预警。结果表明:滦河在未来20年内河流生态健康状况将有所好转,其中近期水平年2015年为轻度疾病状态,为中警级别;中期水平年2020年与远期水平年2030年均为亚健康状态,为轻警级别。此外针对河流未来的警情状态,从警源分析角度提出了节水、优化水源工程、减污等关于滦河河流生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畜禽养殖环境系统预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畜禽养殖环境系统势函数状态特征,基于尖点突变理论提出一种畜禽养殖环境系统预警的方法.以畜禽养殖环境系统势函数为状态函数,建立势函数方程,构建尖点突变预警模型,确定尖点突变判别式,以畜禽养殖环境系统承载力为警情指标、污染排放相对强度和畜禽养殖量为警兆指标,对畜禽养殖环境系统实施Ⅴ级预警.结合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尖点突变的畜禽养殖环境系统预警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运用库兹涅茨比率、冷热点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在ArcGIS10. 3软件下,对2007—2016年陕南县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 2007—2016年,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缓慢下降;(2)安康市经济发展速度相对于陕南其他地市发展最快,其次是商洛市和汉中市;(3)陕南县域经济发展热点空间格局演化幅度较大,形成以汉台区为核心、层级较为分明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4)陕南县域经济空间总体呈东北至西南格局,其中经济重心东西移动的距离大于南北方向的距离。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共同促进陕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