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没错,这句流行语反映的正是一个最浅显不过的道理: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没有了人才,一切都无从谈起。自主创新,更是如此。一切创新活动都取决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没错,这句流行语反映的正是一个最浅显不过的道理: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没有了人才,一切都无从谈起。自主创新,更是如此。一切创新活动都取决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3.
李婧 《世界知识》2014,(24):13-13
<正>穷国和穷人一样,心里时常存在"短缺"恐惧。"短缺"曾经是中国经济的常态特征:粮食短缺、物资短缺、外汇短缺、技术短缺、人才短缺。克服短缺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原始的动力,如今,物质上的短缺在中国已成历史。中国外汇储备从短缺到充裕的变化,是中国参与全球分工、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一面镜子。20世纪90年代后,外汇储备激增逐渐成为经济常态现象,反映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衡和失控。中国陷入了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  相似文献   

4.
改革中国MBA     
“政府在教育上一直有很大的投入。……就专业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管理教育,中国最缺的是管理人才。 ——朱镕墓  相似文献   

5.
物流人才的短缺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滨海新区物流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要想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有人才,建设好滨海新区物流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基地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为物流企业生产岗位培养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和为企业未来发展培养出多层次后备人才,是全面提高物流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途径,是滨海新区物流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大潮风起云涌,高校改革大刀阔斧。从来没有哪一天使得中国高校能够像今天这样,感到人才的重要、难求和尴尬:人才走俏了,待遇提高了,人才跳槽了,学科停掉了……中国高校的“人才地震”来临了!而这,给高校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基数很大;但又是一个“人才小国”,专业人才仅占从业人员比例的5.5%,不及发达国家的1/4,一些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人才严重短缺。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大量创新人才,而高等教育和人才引进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加快工农业技术进步,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筹人才,为广大科技人员创造一个“发光放热”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集总效应。然而,目前在人才的运用、筹划和管理等方面远不能适应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形势。短缺中的“饱和”至1988年,我国仅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3万人,不到总人口的1%,每万人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发达国家相差几十倍,即使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也相差好几倍。人才短缺成了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技术进步的“瓶颈”。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人才短缺与“饱和”同时并存的现象。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难,教学与科研部门“人满为患”,似乎中国的科技人才已经“饱和”。甚至有人惊呼:“尽快控制高校招生数额和调整教育结构”。与这种扭曲,虚假信号同时存在的则是另一类短缺与“饱和”现象农村科技人才短缺,城市科技人员相对饱和;企业中科技人才稀缺,机关里的相对饱和;技术推  相似文献   

9.
请保持安静     
<正>当22岁的在校学生刘路被中南大学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后,瞬间成为社会焦点。反对者认为,给予如此年轻的在校学生如此待遇太草率;赞成者认为,对优秀人才就该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事实上,应该如何培养、使用一个年轻人才,始终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个难题。中国从来不缺优秀年轻人才甚至天才,缺的是有效的培养、使用体系。对于刚刚露头的年轻人才,最好的培养是保持环境安静,最佳的使用是保障学术专注。  相似文献   

10.
人才缺口,缺!缺!缺!人才培训,赶!赶!赶!2004年的IT培训市场因为网络游戏产业人才缺口而火爆,因为游戏人才应用前景光明而骚动,针对互动娱乐行业的梯队人才培养,俨然成了IT培训最具活力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1.
徐家云 《科技信息》2006,(9):179-180
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高技能人才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者,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培养大批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就必然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姚俊营 《创新科技》2003,(3):36-36,38
<正>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生存的保证,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尤其是进入新经济时代后,企业发展靠的不是固定资产的大小,而是拥有人才的多少和人才水平的高低。企业要搞好技术创新,没有高新技术和管理人才不行,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也不行。我公司发展之初,在缺技术、缺人才的情况下,走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技术合作的道路,不惜重金从郑州、北京、成都、天津、广州等地引进高技术人才25  相似文献   

13.
 澳门人才短缺问题对澳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造成较大制约。论述了澳门需要在7个方面参与和贡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对澳门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澳门人才短缺的主要成因,梳理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做的努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澳门人才短缺问题的5点建议,即制定人才长远发展规划、构建大湾区人才共享机制、优化专才引进制度、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和海外人才回流、以及改革人才工作机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侯建国 《科技信息》2012,(36):I0059-I0060
人才是一种稀缺资源,新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是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留住人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薪酬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等。而在开放式的人才市场环境下,培训作为留住人才的重要策略,越来越受到重视。培训之所以对人才具有吸引力,并能成为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是因为通过培训,使人才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能满足人才在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提高职业安全感、增强工作胜任能力以及取得丰厚薪酬等诸多方面的需求。企业要发挥培训在留住人才方面的有效作用,必须根据人才对培训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上海信息化》2001,(1):50-50
新经济时代世界范围内的最大危机是人才严重告急.而中国是人才争夺的最大市场。美国微软公司和IDC等两家市场调查公司目前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欧洲在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方面的缺口三年后将达到170万人.三年里因人才短缺而无法实现的工程项目和税收减少所造成的损失合计达3800亿欧元:美国预计2000年新型人才(信息技术)的需求量为160万人,其中有84万个职位由于无法找到技术水平达标者,而处于空缺状态。  相似文献   

16.
咨询公司麦肯锡2004年出炉的"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指出,中国存在人才"供应悖论":"一方面中国有巨大的人才供应量,但另一方面,满足跨国公司所需技能要求的综合型管理人才却严重不足."麦肯锡资深董事高安德说:"能够有效工作的经理也同样短缺.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大批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是建设发达信息社会的关键和基础。那么当前信息产业的发展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学历教育距离企业的需求有多远?社会职业培训在信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起到什么作用?本刊邀请五位信息人才培训领域的权威专家,畅谈现代信息社会的人才培养之道。  相似文献   

18.
雷艳琼 《科技信息》2007,(16):211-211
新浪网2006年5月4日的新闻报道:东莞最缺的人才是技能性人才,包括高级蓝领和普通技工。对于这种现象,各方人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原因。忽视技工教育培养,导致人才青黄不接。这一问题,引起了从事职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们的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性人才争夺既激烈,又残酷。讨论了全球性的人才短缺危机,针对国际上人才的争夺和我国人才流失受到的损失,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何静 《广东科技》2008,(19):35-35
作为我省农业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省农科院蒋宗勇院长日前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新出台的《广东省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还是全省科技大会上首次设立的突出贡献奖,我都是非常拥护、非常支持。广东缺科技人才,尤其缺高层次科技人才,我省建国以来培养的院士数量远远低于北京、上海,甚至还抵不过一个南京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