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是混凝土构件承载力、变形分析及裂缝研究的重要参数.本文设计制作了配筋混凝土试件开展配筋混凝土试件轴向拉伸试验,通过分离钢筋与混凝土分别承受的荷载,获得不同配筋率下的混凝土轴向拉伸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分段拟合得到对应的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并探讨了配筋率对混凝土轴向拉伸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单轴受压全过程变异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混凝土在单轴受压作用下的全过程受力特征,通过对强度等级为C30~C60的60个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得到了单轴受压作用下混凝土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和应力-应变全曲线的统计特征.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的混凝土峰值强度变异系数,利用概率密度演化方法,获得了混凝土应力均值曲线和应力标准差曲线.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认为仅用峰值强度的变异系数不足以描述混凝土应力-应变全过程的随机性,建议给出标准差曲线.  相似文献   

3.
为真实反映混凝土材料劈裂拉伸力学性能,基于应变片法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混凝土平台巴西圆盘试件进行了劈裂拉伸试验,研究了不同加载角对试件起裂方式及破坏模式的影响,并对试件破坏过程进行了扩展有限元模拟,同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用于测试混凝土拉伸力学性能的最优加载角.基于此得到动态劈拉下3种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劈裂拉伸应力-径向应变曲线及抗拉强度、极限应变、拉伸敏感系数等参数的应变率效应.结果表明:20°加载角可以保证圆盘在中心起裂,用于测试混凝土劈裂拉伸性能最为可靠.在高应变率下,混凝土动态力学参数均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裂纹沿试件受力方向扩展、贯通直至试件沿加载直径方向劈裂为两半,破坏面表现为骨料破坏,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活性粉末钢纤维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普通压力试验机附加刚性辅助架的方法对活性粉末混凝土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和研究了不同水胶比和钢纤维掺量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的特征.通过对不同曲线进行比较,给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受压韧性指数与钢纤维掺量和水胶比的关系,并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RPC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装配式混凝土阶梯钢板式节点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阶梯钢板式节点.方法以混凝土强度和穿心板厚度为参数制作装配式混凝土阶梯钢板式节点,以节点试件的外加梁其两端加载点的竖向荷载和位移、节点的核心区柱应力分布、节点核心区穿心钢板应力分布以及外加梁的应力分布等作为主要量测内容.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结果穿心钢板的应变大多表现为横向应力应变远大于纵向应力应变,外加梁上梯段钢筋的应变远大于其下梯段钢筋的应变.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装配式混凝土阶梯钢板式节点的混凝土强度越高则其主要受力部位的应力应变越小;穿心钢板越厚其主要受力部位的应力应变就越小;节点试件的承载力随混凝土强度提高而增大.其中极限荷载在混凝土强度C20时为110.5 k N,C40则达到228.94 k N,较C20提高107.2%.结论提出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构造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为今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入研究及推广提供试验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应用自制的真三轴拉压刚性试验机,结合高拱坝水工混凝土的受力特点,采用立方体试件进行双轴拉压受力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全曲线和拉压强度,并给出相应的全曲线方程和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纤维掺量的自密实混凝土试件进行轴向拉伸试验,获得了不同纤维掺量材料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并通过已获得的曲线分析混杂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轴拉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表明:在自密实混凝土中掺入纤维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且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峰值应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废玻璃粉混凝土单轴受压作用下的全过程受力特征,对C30与C50两类强度等级,0%、10%、15%、20%、25%、30%六种取代率下的棱柱体试件进行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变化趋势,对比研究了比例极限、峰值应力、延性系数等性能指标,并采用分段式本构关系对废玻璃粉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玻璃粉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形状与普通混凝土相似,随着取代率的增加,上升段斜率逐渐变小,下降段则趋于平缓,各类取代率下均值曲线的标准差先增大后减小,直至保持不变;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废玻璃粉混凝土的比例极限相对较小,峰值应变则较大,延性较好的原因在于上升段表现出的塑性变形较强;分段式本构方程计算所得曲线与试验所测曲线吻合良好,C30强度等级下上升段参数为2.146,下降段参数为0.8,C50强度等级下上升段参数为1.987,下降段参数为1.462.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单轴直接拉伸强度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夹持方式对拉伸试件中应力分布的影响,采用双钢板粘贴夹持方式,研究了一种混凝土单轴直接拉伸强度试验新方法,并通过大量实验对其合理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方便、应力分布均匀、试验结果稳定、尺寸效应较小,是混凝土一种理想的拉伸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进行了堆石混凝土(RFC)和自密实混凝土(SCC)试件单轴受压试验,得到了完整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对比分析了2种混凝土试件的破坏形态、峰值应力、峰值点应交、弹性模量及全曲线特征,给出了相应的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结果 表明,RFC破坏界面不仅存在堆石骨料与SCC基体之间的界面,而且存在堆石骨料自身的破裂面.在破坏后...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制的混凝土三轴试验系统,通过127块试件,对国内尚未研究,国外也较少开展的轻骨料混凝土在常规三轴及真三轴状态下(包括两轴拉及三轴拦状态下)的变形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应力-应变关系的特点,并与普通混凝土三轴状态下的特性进行了比较,发现了轻骨料混凝土在三向高压应力比下其应力-应变曲线具有明显的平台流塑特性;讨论了中间应力对值应变的影响以及轻骨料混凝土体积应变规律,为建立轻骨料混凝土的本构关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拉伸应力—应变全曲线实验测定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实验测定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主要因素作了探讨,除分析了试验机的测试影响外,还特别讨论了试件尺寸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实验测试稳定的拉伸应力-应变全曲线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拉伸断裂的细观力学模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应用细观力学理论,假设混凝土三相组成服从weibull分布,建立了混凝土随机分布二维结构模型,对混凝土单边裂纹拉伸数值试样进行仿真研究,得出了裂纹在砂浆、骨料及界面中的扩展路径和试件的宏观应力一应变曲线.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碳化对反复荷载下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的影响,本文通过碳化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单调及反复荷载试验,得到各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及骨架曲线,考虑到碳化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尺寸效应,从混凝土碳化率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单调及反复荷载下碳化对试件破坏形态、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及极限应变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反复荷载下碳化混凝土内部损伤的积累,其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比单调荷载下的更为陡峭,破坏较为突然,反复荷载碳化混凝土延性变差;反复荷载下随着碳化率的增加,混凝土碳化后的峰值应变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峰值应力均有所提高,极限应变均有所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引入与碳化率相关的下降段参数修正系数建立了碳化混凝土反复荷载作用下应力-应变本构关系,通过与试验对比分析表明本文确定的本构关系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5.
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完成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再生?昆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形状和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及极限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总体形状与普通混凝土的相似,但曲线上各特征点的应力和应变值有所区别;再生混凝土的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高于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变大于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明显低于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上升段和下降段可以分别用3次多项式和有理分式拟合.  相似文献   

16.
刘志超 《科技信息》2008,(23):120-120
通过对自密实混凝土28d试件进行单轴受压试验,测得了其应力-应变全曲线,采用三次多项式、有理分式分别对上升段,下降段曲线进行拟合,并将拟合结果与常用受压曲线方程进行比较,建议适合于自密实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的教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对钢丝网-钢纤维混凝土板材的轴拉力学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轴拉实验的实验方法,对试件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应力-应变曲线的一些重要特征值。  相似文献   

18.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29 axially loaded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sheet (FS) confined concrete columns and two reference plain concrete columns are introduced. Twenty four column specimens were confined with carbon fiber sheet (CFS) and five column specimens were hybrid confined with both CFS and glass fiber sheet (GFS). The influence of aspect ratio, FS material, initial axial force ratio, and FS confinement degree on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of columns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equations of complete stress-strain curve of CFS confined concrete are proposed. These equations are suitable for the nonlinear analysis of square and rectangular section columns. Suggestions of applying FS to confine concrete column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型混凝土静、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常温下普通混凝土进行了5种比例加载路径的双轴压试验,测得了混凝土的强度及应变,并根据试验结果,系统地探讨了混凝土在不同比例加载下的双轴受压强度和变形等力学性能,为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