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试论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刑事法院的成立是国际刑法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对管辖权上的国际法突破更是颇有争议。相对于前南、卢旺达国际法庭的管辖权,国际刑事法院也是另有新意的。至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对一国主权挑战是世界形势的发展使然,如何正确理解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的必要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会与非缔约国国内管辖权出现竞权。中国尚未成为《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缔约国,究其原因也主要在于管辖权方面的疑虑。因此,我们有必要从非缔约国的角度出发,对所涉及的管辖权问题予以深入分析,防范法院管辖权延伸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为中国考虑适时加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苗 《山西科技》2006,(3):59-60,71
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与国家主权一直是国际社会争论的焦点。《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中有关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规定与传统的国家主权原则存在矛盾。本文在分析《罗马规约》的规定与国际法理论的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家主权,但它们在总体上是相客的。  相似文献   

4.
《罗马规约》对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严重地影响着国际刑事法院作用的发挥。在明晰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应考虑将恐怖主义犯罪纳入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内,同时弱化安理会对国际刑事法院的过分制约权,并通过增加国际刑事法院的强制性以保障其管辖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国际社会为了惩处反人类罪等罪行成立了国际刑事法院.但成立该法院的理想与现实有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该法院与国内法院管辖权有冲突,该法院与联合国的关系尚需协调.国际刑事法院应当处理个人犯罪行为,可以扩大案件受理的范围,但不宜判断国家的司法是否有效,特别是不能以一个国家的司法不符合正当法律程序为由否定国内法的审判.提出国际刑事法院的侦查、起诉职能应与审判职能分开,建议由联合国安理会负责指示检察官对国际犯罪的调查和起诉.  相似文献   

6.
曲涛 《山西科技》2007,(2):78-79
国际刑事法院是世界上第一个常设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其管辖权补充性原则关乎国际义务与国家主权的均衡协调;《规约》对于管辖权补充性原则进行了多层次的规定;针对检察官重复启动调查、起诉程序以及修改、追加指控或代之以较严重的指控的权力,应当实施限制次数和间隔时间的制约措施。  相似文献   

7.
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冲突,本质上是当事人之间、不同国家法院之间的利益冲突。各国解决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方式是不同的。为了进一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国应对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协调方式作相应的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8.
国际刑事法院是世界上第一个常设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其管辖权补充性原则直接影响着缔约国和非缔约国的权利和义务,关乎国际义务与国家主权的均衡协调。《罗马规约》对于管辖权补充性原则进行了多层次的规定和要求,但同时也存在有关非缔约国主权、案件不可受理性和“一罪不二审”的例外与冲突。对于检察官重复启动调查、起诉程序以及修改、追加指控或代之以较严重的指控的权力,应当实施限制次数和间隔时间的制约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际民商事务交往的日益发达,使得国家之间民事管辖权冲突逐渐成为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共同面对的难题之一。总结和选择出协调国家之间民事管辖权冲突的一些主要原则,是国际社会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法国民事管辖权与我国民事管辖权冲突的探讨,促进我国民事管辖制度的完善,实现正义、效益等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曲涛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93-98
国际刑事法院是世界上第一个常设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其管辖权补充性原则直接影响着缔约国乃至非缔约国的权利和义务。规约对于管辖权补充性原则进行了多层次的规定和要求,同时也存在干涉非缔约国主权、案件不可受理性和“一罪不二审”的例外与冲突。对于检察官重复启动调查、起诉程序以及修改、追加指控或代之以较严重的指控的权力,应当建立限制次数和间隔时间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1.
波动性是衡量股市风险和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股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上证指数为研究标的,利用GARCH族模型对股市的波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后危机时代,中国股市收益率波动确实存在非对称现象,EGARCH模型比TGARCH模型更能适合刻画中国股市的特征,但GARCH模型族存在伪持续,尚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国际刑事法院开启了国际犯罪被害人独立参加诉讼活动的先河。《罗马规约》构建了比较全面的被害人参与审前程序体制,并在检察官诉卢班加案中获得初步实践。控辩双方、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审前程序参与资格、方式、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争议,预审法庭在被害人参与情势调查阶段与确认指控听讯阶段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我国应当借鉴国际刑事法院预审机制,建立被害人援助机构,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确立的刑事诉讼国际准则 ,并将我国刑事诉讼法与之作了简要的比较。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的立法构想 ,以期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了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人对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2002年全国人大法工委对该款作出法律解释性意见,认为这里的八种犯罪,指八种犯罪行为,并非八个具体罪名。根据刑法规定,结合这一立法解释性件,联系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我们对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亦应给予新的具体解释,并应出台一些相关的法规。  相似文献   

15.
刑事和解制度虽然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运用和解方法处理刑事案件的做法却早已存在,而且刑事和解制度还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因此,应当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刑事和解制度,对现实中已存在的和解现象进行规制,以便更好地维护案件当事人的利益,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司法管辖,是研究清王朝涉藏刑事案件处理时,必须认真考察的问题。在青海藏区,由于生产方式、民族习惯、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涉藏案件的司法管辖权体现出许多民族地方的特点。同时,由于涉藏案件主要涉及藏族与其他民族间的冲突解决,也使得青海藏区司法管辖权分配更为独特。在清王朝对青海藏区的全面施治过程中,在"农牧分治"的总原则下,清王朝结合地方特点,不仅设置了专门的管辖机构,而且在分管区域内,又结合冲突主体、地域、原因等分别作出了制度上的安排。这有效保障了涉藏刑事案件的及时解决,也有利于王朝统治的巩固和藏区的秩序安定。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来看,我国刑事司法权存在着运行混乱状况,司法权在再审、死刑复核中运行异化,承担司法权的法院同时还承担着执行权,刑事程序性裁判机制的不完善等,影响了司法权的中立性、被动性。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刑事司法权异化现状并对司法权本质含义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刑事司法权回归的改革目标。主张在司法权逐步扩大的趋势下,应该加强对刑事司法权的制约,从而使其在刑事诉讼中呈现一种良性运行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