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洁薛 《科技资讯》2007,(14):190-191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2.
生物信息的序列化,是生命科学进入21世纪的划时代里程碑,也是生命科学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性标志.生物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对于科学家从整个基因组规模深刻认识、研究物种,阐明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细胞的发育、生长、分化的分子机理,疾病发生的机理,利用有利基因加速定向改良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等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字     
《广东科技》2011,20(15):9-9
首个首个国家基因库日前在深圳揭牌。据介绍,国家基因库是推动生物产业发展和基因技术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旨在研究制订生物实验样本处理和基因数据分析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高效生物信息数据处理与储存管理系统、可溯源性样本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维护国家生物信息安全,这是我国首次建立国家级基因库。  相似文献   

4.
生物光子学研究院是华南师范大学第一个以科研为主的研究型学院,于2009年1月以激光生命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子中医学实验室为核心单位组建,立足新兴交叉学科——生物光子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发展生命体结构与功能信息的光子学检测技术为核心,开展从基因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到组织水平的多层次、多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专刊推介我国30年来生物技术领域研究进展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和杂交瘤技术引领生物技术进入了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为4大技术平台的现代生物技术时代。目前,"三十而立"的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生物技术产业正面临新一轮变革,合成生物学正整合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微电子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把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推向工程科学。  相似文献   

6.
生物取代物理已成为社会的主要观念,生命科学已被人们认为是21世纪带头科学;21世纪将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用科技界人士的话说:今后将不是“矿物时代”,而是“生物时代”,谁抓住了生物,谁就将成为时代的霸主。生物技术是在军事应用方面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以生命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一生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生命科学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新方向--"种内适应性差异的比较研究". 它主要发端于生活史进化生态学、行为对策生态学、逆境与协迫生物学、表型可塑性研究和进化病理生理学.这一研究方向的性质是"微观生理学水平上的进化还原研究",简称为"新适应主义"或"生理达尔文主义". 它的发展正在成功地将达尔文范式引入到广大的微观生理科学的领地中,它对生物的表型和微观生理过程的重视及其新理论的发展正在为当代生命科学许多疑难领域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分析工具,并将会对神经科学、医学生理学、发育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生命科学可作为工具为其他自然科学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并形成新学科。生命科学也可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用它去研究社会学和经济学,可产生“社会基因学”和 “经济基因学”。“社会基因学”即家庭是社会的密码,单位是社会的基因,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定律”可称为 “经济基因学第一定律”。经济和资产的数学重组、物理重组、化学重组和生物重组是经济基因学的表现形式。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为基础,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因此,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人类应开始实施“社会基因组计划”和“经济基因组计划”。  相似文献   

9.
在近10多年来已被人们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的一门新型学科--"地球信息科学"得到了高速发展,它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首先以信息科学为基础,分析了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及其关系,阐述了地球信息科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及其内涵 ,并从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技术以及地球信息科学的应用三方面论述了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分析了我国核地学涉及到的地球信息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生物仪器分析技术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物化学教研室,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业部农产品基因检验测试中心大型开放式科研教学平台为依托,选取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生物分析仪器作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面向本科生开设了生物仪器分析实验技术课程.该课程以科研辅助教学,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避免了单一实验室设备不足和落后与课程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满足了课程的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