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希 《科技信息》2008,(10):312-312
在长期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这种消极心理体验在心理学中被称作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对于学生较好地掌握写作这门必备的学习和工作技能是相当不利的,它甚至会影响学生在其他方面成功经验的获取。那么,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写作中的习得性无助感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习得性无助感”现象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研究动物行为时发现的,后又在人的身上得到证实。它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很复杂,有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学生本身的因素。当学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时,会导致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缺陷,给学生一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治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针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情感教育缺失状况,以247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学习者英语词汇习得情感因素对词汇习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体价值观与词汇习得效果不相关;自我效能感、坚持性与词汇习得效果有正相关关系,焦虑与词汇习得效果有负相关关系;2.高分组学生和低分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坚持性和焦虑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坚持性和自我效能感对词汇习得效果均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习得性无助感是个体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再度面临各种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是严重威胁学生身心健康的无形“杀手”。过多的失败经历、消极的失败归因、严重的自信缺失是导致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主要原因。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心理预防和调整: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袁昕  汤翾 《长沙大学学报》2023,(1):92-96+107
英语阅读与词汇附带习得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较之普通泛读,关于窄式阅读对词汇习得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以英语水平相似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索窄式阅读对词汇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窄式阅读能极大地促进英语学习者对词汇识记(接受性词汇)和词汇应用(产出性词汇)两方面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通过努力归因来改变学生习得性无能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外心理学在习得性无能方面的研究作了系统回顾,对无能感的产生原因,消极后果作了具体分析,并认为过去成败的经历对无能感的产生起决定作用,而努力归因在改变习得性无能感方面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同时对努力方面研究作了系统阐述,并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对努力归因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应用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习得无助感是是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多次体验失败后容易出现的一种不良现象,它受归因风格的影响,同时影响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避免学习者产生习得无助感。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生理学与行为学结合的方法,通过慢性微电极埋植技术及双脉冲检测技术,观察大鼠海马MF-CA3突触在明暗辨别学习过程中形成习得性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后双脉冲易化(Paired-pulse facilitation, PPF)效应的变化. 结果表明:Mossy fibers-CA3(MF-CA3)突触习得性LTP形成前的PPF易化率为138.36%9.25%,形成后则为114.75%8.42%,差异极显著(p 0.01),而基线对照组在长达7天的检测中,PPF易化率稳定在140%左右. 研究结果显示,MF-CA3突触的习得性LTP的表达可能与突触前递质释放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张丹丹 《科技信息》2009,(22):I0135-I0136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基于Li&Thompson(1976)的类型学研究基础之上引发了对汉语话题结构本身以及第二语言习得中对话题句习得的广泛讨论。近期的一些研究集中探讨不同背景习得者对汉语话题句的习得情况。本文主要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母语迁移学说”有关文献重点回顾,并且对其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归纳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赵艳 《科技信息》2012,(32):207-208
在第二语言习得(二语习得)进程中,只有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知识并不能保证学习结果的高效性和语言习得的有效性。本文从执教者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种有助于加强外语学习者全方位语言输出有效途径的思考和探讨,以求切实保证输入和输出这两种促进二语习得有效进行方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以Laufer & Hulstijn的“投入量假设”为理论框架,结合比较Swain的“输出假设”,通过输入(阅读中附带词汇的多项选择注释)模式和输出(阅读后复述文章大意)模式来检验两种不同模式及两种形式的结合分别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第一,多项选择注释对词汇附带习得的作用明显,但阅读后复述大意对词汇的附带习得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作用;第二,两者对词汇的延时记忆都没有产生具有显著意义的作用;第三,两种形式的结合对词汇的延时记忆的作用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从中国式英语的实例来分析以下英语语言差异:(1)简洁与复杂;(2)抽象和具体;(3)形合与意合,母语的负迁移是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之一,母语的负迁移所导致的错误就是语际错误,错误分析是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方法,从母语负迁移的心理理论基础及其表现形式方面看,母语负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致错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荷泽地区1998年放射工作者周围血象和免疫功能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放射因素对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影响不大,而对白细胞和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可引起两者代偿性长高和失代偿性降低,部分年龄组、工龄组间白细胞数和免疫功能异常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5),随年龄组、工龄组的增加出现波动趋势,存在代偿性升高和失代偿性降低的现象。因此,为保护放射工作者的健康,应加强放射卫生的防护和监督管理,特别是重  相似文献   

14.
贾秀敏 《科技信息》2009,(14):15-15,17
与语言能力一样,语用能力具有可习得性,这就意味着语用能力是可教的。在国外,语用习得研究已经演变为以语用学习得理论和实证为基础的教学改革。在借鉴同类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研讨两方面的问题:(1)课堂语用习得之必要性;(2)课堂语用习得之可操作性。通过介绍和探讨,作者拟说明教语用是促进课堂语用习得,进而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在1976年提出的关于无助感的创造性理论,他发现不论是动物还是人,在持续的失败情景中容易“学习到”无助的感觉,即使到了新的情景中仍旧保持这种“无助”而不进行新的尝试。由这一理论发展出了在无助情境下的归因、目标、信念等多种理论,并在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被广泛探讨和使用。本文介绍了习得性无助的内容、起源、发展及应用,并对在其发展中产生的争论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基于英汉空间语义对比分析结果,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研究英、汉空间识解异同对中国学生英语空间介词习得的影响,结果发现:(1)整体上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对三类对应的习得有影响,但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与他们的目标语空间识解能力发展没有同步对应关系。(2)在英语介词习得过程中,与汉语空间语义对应的空间语义最易习得,不对应最难,难度从对应、准对应到不对应逐渐上升。(3)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对同一空间场景的空间识解机制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人在电疗过程中避免对刺激的易受性以及能够获得使人感到舒适的"自然"电刺激,提出了基于"1/f波动"理论的电刺激参数设计方案,设计出一种可以与智能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便携式电刺激仪.分别从电脉冲频率、波宽、幅度、波形等方面进行设计,同时设计3组对照组实验,通过语义分析和方差分析法评估电刺激仪的体验感和疗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f波动理论设计的电刺激仪各测试因素较其对照组在体验感上均F>F0.01(1,22),在疗效性上均F0.05(1,22) < F < F0.01(1,22).  相似文献   

18.
赵垒 《科技信息》2011,(21):I0199-I0200
乔姆斯基的普通语法观认为人类最基本的智能要素——语言能力,它的认知结构是天赋的,语言习得是一定的语言经历激发心理器官的生长,它们作为核心的普遍语法原则存在于大脑之中。本文概括了普遍语法理论对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启示,大致有三点:(1)研究视角的转移;(2)深化了二语习得的研究;(3)关于可及性假说与不可及性假说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有学者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中存在类似第一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或敏感期),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有很大问题,与其持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观点,还不如放弃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20.
09-Ⅱ浆状炸药是一种利用废火药作敏化剂和含能添加剂的浆状炸药,这类炸药爆轰感度较低。该文以实验为基础,研究了发泡条件与09-Ⅱ浆状炸药中敏化气泡数、爆轰感度之间的关系,这些条件包括发泡剂含量、发泡剂及交联剂的加入次序和发泡温度。文中提出了有利于提高这种浆状炸药爆轰感度的发泡条件是,(1)发泡剂含量为外加0.2%~0.3%;(2)泡剂与交联剂同时加入到炸药体系中;(3)发泡温度在4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