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次用GC/DFPD研究了胜利催化柴油中的硫醇;同时用GC/MS、GC/FID对氧化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催化柴油中硫醇主要是C8—C14硫醇类;氧化物主要是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催化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GC/MS技术研究了临商催化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鉴定出苯胺类、喹啉类、吡啶类和吲哚类81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甲烷选择催化氧化合成含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烷选择性氧化制取含氧化物是一个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的化工过程,简述了近年来甲烷活化制含氧化物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H2O2(30%)-HCOOH氧化RFCC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再用DMF萃取脱除其氧化产物,最后用微库仑法、GC-FPD和FT-IR等分析方法分别对氧化萃取的脱硫效果和被氧化后硫化物的存在形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氧化萃取可基本脱除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氧化后RFCC柴油中的硫化物主要以极性较强的砜、亚砜和硫酸根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5.
用AM1方法计算了10个卤素及三卤甲基侧取代氧、氮、硫杂十六员大坏化合物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这类杂环化合物分子的总能量,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量,杂环中氧、氮、硫原子的电荷分布和空腔大小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对于络合过渡金属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柴油中的有机硫化合物是一种有害物质。本文介绍了硼酸对直馏柴油中硫化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2):8695-8698,8711
以猪油为原料,选用KOH为碱性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经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了油醇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各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影响的大小依次为:油醇体积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最佳反应条件为:油醇体积比4∶1,反应温度60℃,KOH用量为1.1%(油重),反应时间为45 min,产率为91.94%,脂肪酸甲酯含量为96.3%,精制后总甘油含量0.23%。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计检测器(GC-PFPD)对催化柴油中的硫化物及其形态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催化柴油中硫化物的类型主要为苯并噻吩类(BTs)和二苯并噻吩类(DBTs).研究表明,苯并噻吩类硫化物比较容易被脱除,而当催化柴油中总硫含量在500×10-6时其主要硫化物形态为二苯并噻吩类;不同烷基取代的DBTs的加氢脱硫(HDS)转化率不同,其被加氢脱除由易到难顺序为C1DBT→C2DBT→C3DBT;而单个硫化物被加氢脱除由易到难顺序为DBT→4-MDBT→2,4,6-TMDBT→4,6-DMDBT.实验发现,加氢柴油中的硫化氢可以被氧化成元素硫,从而影响总硫分析结果.采用GC-PFPD可以有效地对最低硫含量在(5~20)×10-6的超低硫柴油中硫化物以及元素硫进行分析鉴定,为加氢催化剂和加氢工艺的筛选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计检测器(GC-PFPD)对催化柴油中的硫化物及其形态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催化柴油中硫化物的类型主要为苯并噻吩类(BTs)和二苯并噻吩类(DBTs)。研究表明,苯并噻吩类硫化物比较容易被脱除,而当催化柴油中总硫含量在500×10-6时其主要硫化物形态为二苯并噻吩类;不同烷基取代的DBTs的加氢脱硫(HDS)转化率不同,其被加氢脱除由易到难顺序为:C1DBT→C2DBT→C3DBT;而单个硫化物被加氢脱除由易到难顺序为:DBT→4-MDBT→2,4,6-TMDBT→4,6-DMDBT。实验发现,加氢柴油中的硫化氢可以被氧化成元素硫,从而影响总硫分析结果。采用GC-PFPD可以有效地对最低硫含量在(5~20)×10-6的超低硫柴油中硫化物以及元素硫进行分析鉴定,为加氢催化剂和加氢工艺的筛选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磷酸催化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以磷酸为催化剂,地沟油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取生物柴油的反应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为70 ℃,醇油摩尔比为30∶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8%,反应时间为5 h.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收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自主开发的催化柴油加氢脱芳催化剂ARO-1(Aromatics Ring Opening),在15mL小型加氢试验装置上对大庆催化柴油进行加氢脱芳。结果表明,ARO-1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性能,脱芳率为58.0%,脱硫率为97.8%,脱氮率为99.8%,密度降低0.0416g/cm3,而且柴油产品收率可以达到98.0wt%,说明ARO-1是性能优异的催化柴油加氢脱芳烃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合成一种离子液体SM IA,用1HNMR和DSC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其作为催化剂,研究其对豆油中亚油酸和棕榈酸的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性能.主要以大豆油和甲醇作为反应物,以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甲酯,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用量,反应时间,大豆油的预热时间,反应转速,温度等因素对脂肪酸甲酯产率的影响.选用十一酸甲酯为内标物,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计算反应的转化率.通过气质联用(GC-MS)确定产物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  相似文献   

13.
氢的存储是车载燃料电池发展的关键环节。甲醇在室温下呈液态并且储氢量达12.6wt%,然而分解甲醇制氢需要较高的温度(超过200℃)和压强(25~50bar)。最近研究者报道了利用单核钌(Ru)基化合物作催化剂,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以将甲醇分解成CO_2和H_2;利用双核Ru基化合物作催化剂,可以将多聚甲醛或甲醛与水的混合溶液有选择性地脱氢生成H_2和CO_2,但是关于Ru基化合物微观层次的催化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不同配体构型和不同种类配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其脱氢路径,以及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溶液的pH值之间的关系,阐明如何改进现有单核Ru基钳型化合物和双核Ru基化合物催化剂的性能,设计催化活性更优良的新型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低硫、低芳化引发的柴油润滑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加氢处理的柴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含硫、含氧杂原子化合物,考察其对柴油润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硫化合物对柴油润滑性的影响不同;含氧酸性化合物是改善柴油润滑性的主要物质之一;含硫和含氧化合物混合后对改善柴油的润滑性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随后,在加氢处理的柴油中添加了2种抗磨剂,考察不同抗磨剂的抗磨效果,并对抗磨剂进行了红外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酸的抗磨效果优于饱和酸,长链的不饱和酸优于短链的不饱和酸。  相似文献   

15.
用组合法合成HxKzM0.76Mo11VPAs0.68Oy系列杂多化合物,以浸渍负载于多孔钛片上制成催化剂膜,在自制膜式反应釜中对环已烷进行催化脱氢生成苯的反应,探讨了Fe^3 ,Bi3 ,K^ 的加入对催化剂催化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3 ,Bi^3 ,K^ 的加入都能很好的提高催化剂的催化脱氢反应性能。特别是铋离子的加入,能大大的提高环已烷的催化脱氢生成苯的效果。组成为HxK0.37Bi0.76PVAs0.68Mo11Oy的杂多化合物膜催化剂对环已烷的催化氧化脱氢反应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在适宜的条件下,环已烷的催化氧化脱氢最高收率可以达到25.8%。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一种水溶性正丁基吡啶硫酸氢盐离子液体,运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对所制备离子液体进行表征,数据表明与预期结构相符.以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催化小桐子油脂肪酸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试验反应温度、甲醇与小桐子油脂肪酸体积比、离子液体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试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00℃、催化剂用量为小桐子油脂肪酸质量的6%、醇酸体积比1∶1、反应时间75 min的条件下反应转化率可达96%以上.离子液体稳定性较好,循环使用6次依然保持较高的催化转化率.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一种水溶性正丁基吡啶硫酸氢盐离子液体,运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对所制备离子液体进行表征,数据表明与预期结构相符.以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催化小桐子油脂肪酸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试验反应温度、甲醇与小桐子油脂肪酸体积比、离子液体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试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00 ℃、催化剂用量为小桐子油脂肪酸质量的6%、醇酸体积比1:1、反应时间75 min的条件下反应转化率可达96%以上.离子液体稳定性较好,循环使用6次依然保持较高的催化转化率.  相似文献   

18.
赵东江  马松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7):1779-1783,1815
采用Co4(CO)12、S粉和Se粉为原料,在1,6-己二醇介质中利用低温回流法合成Co(S1-xSex)2.0(x=0.1~0.9)化合物。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旋转圆盘电极(RDE)表征了化合物的物理特征和电催化性能。这类化合物呈现出聚集的纳米粒子表面形貌,化合物中含有正交结构的CoSe2晶粒和立方结构的Co9S8晶粒。在氧气饱和的0.5 mol/LH2SO4电解液中,Co(S1-xSex)2.0化合物对氧还原反应(ORR)的催化活性、开路电位和交换电流密度随Se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失重法即测量金属试样浸入介质一定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来确定其腐蚀速率,研究了盐酸体系中几种含氧化合物对碳钢的缓蚀性能,并讨论了用量、温度、时间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CHO在10%HCl腐蚀环境中对碳钢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