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述了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concrete简称:scc)的配制机理,通过对scc的配合比试验,分析了scc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固氮鱼腥藻HB686(Anabaena azotica HB686)的固氮和放氢被氨抑制与蛋氨酸砜亚胺(MSX)解除氨抑制的作用呈平行关系.谷氨酰胺能抑制固氮和放氢,而对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吸氢酶却有激活作用.固氮血腥藻在Mg~(2+)介质中的乙炔还原活性和放氢量皆比在Mn~(2+)介质中的高,而GS的活性则相反.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对固氮、放氢和GS活性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钢筋新型代用材料FRP筋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新型代用材料FRP筋在周围不同环境介质中的粘结锚固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36个FRP筋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所进行的立方体试件中心拔出试验研究,得出了FRP筋在混凝土、水泥浆和环氧树脂中的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FRP筋在周围不同介质中的粘结锚固性能与钢筋在相应介质中的粘结锚固性能相似;螺旋FRP筋的粘结锚固性能要明显高于光面FRP筋。  相似文献   

4.
在大比例悬臂混凝土梯形截面箱梁模型弹性范围内的剪力滞效应试验研究基础上,结合混凝土箱梁的特点,通过选用合适的单元类型和材料本构关系,运用ANSYS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模拟了试验全过程;从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悬臂混凝土薄壁葙梁悬臂部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荷裁-挠度曲线以及不同截面处翼缘混凝土应变分布规律等问题,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图7,表1,参14.  相似文献   

5.
对30CrMnSiNi2A薄壁圆管试样进行不同时长的电化学充氢,通过单调扭转和不同恒应变幅循环扭转试验,研究氢对该材料的抗扭转破坏和抗扭疲劳破坏能力的影响。试验测得了不同充氢条件下30CrMnSiNi2A钢的剪切断裂应变和5个恒应变幅扭转循环下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不同充氢降低了材料的抗剪强度和断裂应变,氢浓度越高下降越严重;氢浓度的增加可使材料由韧性剪切破坏转变为脆性拉伸破坏;氢浓度越高,对降低材料的扭转疲劳寿命并改变破坏方式的作用越大;相同的充氢条件下,应变幅越大氢致疲劳破坏的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6.
月山地区铜矿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既取决于组成热液的不同成因介质水的初始氢、氧同位素组成.又受介质水演化过程中氢、氧向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本文通过月山地区铜矿床成矿热液氢、氧同位素组成五种演化机理的讨论.构筑了成矿热液的δ18O-δD综合模式图.并确定了铜矿床成矿热液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此较系统地研究了镍(Ⅱ)与巯基乙酸络合物在溶液中的组成及其极谱特性,初步确定,在不同PH值的条件下,它们形成不同类型的络合物,并表现出特征极谱行为。还发现,该络合体系不仅在碱性缓冲介质中,而且在酸性缓冲介质中,也有可能呈现氢催化波。又从配位体场理论出发,初步探讨了该络合物的结构与极谱行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卉  韩占涛  孔祥科  宋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9):13128-13134
绿茶还原制备纳米铁颗粒(GT-NIPs)由于成本低,对环境二次污染风险较小,在地下水环境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研究GT-NIPs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特性及影响因素,通过批试验和一维模拟柱试验,分析GT-NIPs颗粒沉降及迁移情况,并计算其最大迁移距离。结果表明:GT-NIPs在乙醇溶液中具有较好的悬浮稳定性,2000min内,相对吸光度保持在0.95以上;在石英砂介质中,GT-NIPs迁移能力随介质粒径的增大而增强,其在粗砂中的截留量仅为在中砂和细砂中的1/2和1/3;离子强度及二价阳离子对GT-NIPs运移影响较小;粘土矿物促进了GT-NIPs在介质中的沉积,使其截留率增加了1倍;GT-NIPs在天然砂中的迁移能力大幅降低,出流率较在石英砂中降低了36.67%;利用滤床理论模型对GT-NIPs的最大迁移距离进行预测是合理且符合实际的,其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的最大迁移距离约为1~5m。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为了确定加氢等装置用压缩机开工试运和生产运转时压缩不同介质的压缩机功率,对某些压缩机的气阀作静态阻力试验,以确定这些气阀(双环片阀、三环片阀和网状阀)的阻力系数和临界雷诺数,供气阀阻力计算用。同时对压缩不同介质(氢气、氮气、氮氢混合气等)的压缩机操作条件进行核算,得出压缩不同介质时气阀相对压力损失的比值,对现有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泡沫稳定性用常规空间代替多孔介质进行评价,不能准确反映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问题。利用气相和液相电导率不同,提出了电导率法评价多孔介质中泡沫稳定性。采用电导率法研究了泡沫在不同孔隙半径的多孔介质中的静态稳定性;利用微孔模型模拟不同尺度的孔隙空间,运用显微放大技术,研究了泡沫在不同孔隙尺度空间中的泡沫结构、聚并过程及静态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多孔介质会增强泡沫在其中的静态稳定性;孔隙尺度的大小影响进入孔隙中的泡沫存在形态从而影响泡沫的静态稳定性,随着孔隙尺度的减小,泡沫的静态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在前期对原位生成TiB2增韧SiC制备工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TiB2/SiC复合陶瓷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发现:在φ(TiB2)介于5%~20%时,原位生成的TiB2相在SiC基体中的分布都比较均匀;当φ(TiB2)为5%和20%时,TiB2颗粒等面积圆直径平均值分别为2.6和3.9μm;另外,TiB2颗粒能起到明显细化SiC晶粒的作用.随着φ(TiB2)的增加,TiB2/SiC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均增大.当φ(TiB2)为20%时,复合材料相对密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94.8%,29.1 GPa和5.9 MPa.m1/2.经优化工艺制备的TiB2/SiC复合陶瓷...  相似文献   

12.
利用混合盐高温反应法制备了原位自生TiB2/2219铝基复合材料铸锭.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等显微组织表征方法以及弹性模量、室温拉伸和室温摆锤冲击实验等测试手段,研究了TiB2含量对原位自生TiB2/2219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TiB2质量分数由0提高到5%时,TiB2颗粒尺寸和TiB2/2219铝基复合材料铸锭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固溶时效态的TiB2/2219铝基复合材料板材的弹性模量和强度显著上升,但延伸率和冲击韧性下降. 当质量分数为5%时,TiB2/2219铝基复合材料板材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88.7 GPa、(474.2±2) MPa、(400.6±1) MPa和(4.7±0.1)%.  相似文献   

13.
以硅溶胶、炭黑、TiO2和B4C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TiB2-SiC复合粉末.研究了反应温度、TiO2添加量对合成TiB2-SiC复合粉末的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的影响;对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计算,并探讨了TiB2-SiC复合粉末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TiB2-SiC复合粉末适宜的合成条件为在1 600℃保温1h.在反应过程中,TiB2先于SiC生成,TiB2的生成改变了SiC的生长方式.当复合粉末中TiB2的质量分数为10%左右时,SiC的合成过程由气-固(V-S)反应转变为气-固(V-S)和气-气(V-V)共同反应,复合粉末主要由少量球状颗粒、短棒状颗粒以及大量的晶须组成.当体系中生成的TiB2质量分数(≥20%左右)较大时,生成的晶须数量减少,同时球状、片状和短棒状等结构颗粒明显增多,出现多样化结构并存的现象,SiC的生长仍然由V-S反应和V-V反应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系列Ca(Mn2Cu1)Mn4O12/mAg2O多晶类钙钛矿锰氧化物。X射线衍射表明,m≤0.3的样品呈比较纯净的类钙钛矿相,而m>0.3的样品,是由类钙钛矿和金属Ag相组成的复合物。所有样品呈现半导体导电性质,电阻率低于未掺杂的Ca(Mn2Cu1)Mn4O12样品。居里温度测量表明,随着Ag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居里温度逐渐升高。对于m=0.3和m=0.6的样品,120K温度和1T磁场下磁电阻比可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掺钒尖晶石型LiVxMn2-xO4的合成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液相合成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VxMn2-xO4.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添加了适量钒的LiVxMn2-xO4具有尖晶石型结构.循环伏安实验证实,钒的加入能促进活性材料中电荷传递,稳定尖晶石的结构,使电极材料更能承受锂离子在其中的嵌入和脱出.因此,改善了电极反应的可逆性,提高了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恒电流充放电实验进一步证明,钒能改善合成材料循环性能,抑制电池循环过程中,正极活性物质的比容量衰减,延长了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6.
氮化锰生产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利用金属锰粉采用固态氮化法生产氮化锰合金的原理和工艺,采用正交设计法,在实验室管式炉内、高温条件下利用纯氮(≥99.99%)对金属锰粉进行氮化.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出了适宜的技术工艺参数,锰粉粒度为0.6 mm,氮化时间为4 h,氮化温度为700 ℃时,获得了含氮高达6.94%的氮化锰合金.通过物相分析和扫描电镜形貌分析,得出含氮高的氮化锰主要成分是Mn3N2,其次是Mn4N;含氮低的氮化锰主要成分是Mn2N,其次是Mn4N.此外还观测了氮化锰合金的形貌.  相似文献   

17.
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TEM)和差热分析(DTA)等手段在快速凝固A_(66)Mn_(14)Cu_(20)合金中发现一个二十面体相。这个相的选区电子衍射花样显示出准晶体结构的五次对称性。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它是一个成分为Al_(11)Mn_3Cu_6的三元相。差热分析结果反映出这个准晶相有很高的热稳定性。以20K/min的速度加热时,这个相的晶化峰值温度为818K,其转变激活能约为405.7kJ/mol。  相似文献   

18.
用中功率CW-CO_2激光实现了Ti-B表面合金化。以三维无限大热流模型计算了熔区的温度场分布;对合金化过程和特点以及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TiB_2作为改善钛表面性能的强化相的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9.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by in situ-formed hybrid titanium boride whiskers (TiBw) and titanium diboride particles (TiB2p) were fabricated by powder metallurgy.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s showed competitive precipitation behavior between TiBw and TiB2p, where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the two reinforcements varied with sinte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assessments, the precipitation mechanisms of the hybrid reinforcements were discussed, and the formation of both TiBw and TiB2p from the local melting zone was thermodynamically favored. The precipitation kinetics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a solid-state diffusion of B atoms. By forming a compact compound layer, in situ reactions wer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where Zener growth and Dybkov growth prevailed, respectively. Accordingly, the competitive precipitation behavior was attributed to the transition of the growth model during the rea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铝热法合成TiB_2-Al_2O_3系陶瓷原料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Al,B2O3和TiO2体系的热力学分析指出了铝热法合成TiB2的可能性.通过各种不同条件下反应过程的差热实验、X射线衍射等实验分析,对该体系的反应机理有了较系统深入的认识,得出:利用Al,B2O3和TiO2(锐钛砂)在氩气中以较低的温度可合成出较纯的TiB2及Al2O3陶瓷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