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译者伦理二维是指宏观层面上的译者职业伦理和微观层面上的译者个人伦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本文从译者伦理二维视角出发,以严复的翻译活动为例,指出翻译实践中译者伦理价值观念中某一维度的突显是受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和译者主体因素影响的,其翻译实践活动反过来又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翻译伦理中译者伦理角度探讨了江西主要旅游景区存在的翻译质量问题,认为译者的专业素质、对原文和读者的负责态度及对翻译任务的责任感是保证旅游翻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伦理学是揭示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科学,翻译伦理就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道德规范,是译者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行为准则。基于伦理与翻译研究的关系及翻译职业化对译者的要求,借用安东尼·皮姆的译者职业伦理思想、翻译研究范式,提出加强翻译伦理教育是顺利实现翻译职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发展,翻译伦理研究已成为翻译研究者热衷的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伦理及翻译伦理的起源,重点分析了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的翻译规范思想(五种伦理规范模式),用全角且对一些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发现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可以以五种伦理规范模式为指导,根据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采取不同的翻译伦理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发展,翻译伦理研究已成为翻译研究者热衷的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伦理及翻译伦理的起源,重点分析了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的翻译规范思想(五种伦理规范模式),用全角且对一些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发现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可以以五种伦理规范模式为指导,根据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采取不同的翻译伦理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6.
译者在典籍翻译实践中往往轻视文本的诗学价值,诗学伦理研究正是针对译本诗学价值的理性反思。《道德经》诗学气质玄妙深远,译者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诗学气韵,对最终翻译质量的高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翻译伦理视角出发,描述与分析《道德经》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所采用的不同诗学伦理态度,能拓展典籍翻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7.
以商标翻译这种特殊的应用文体为例,从翻译伦理的角度重新阐释译者的"忠诚"。这对正确发挥译者主观能动性,规范翻译市场及促进翻译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后,更多地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主张翻译方法以及翻译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因此,回归到对翻译伦理问题的讨论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翻译伦理这一角度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翻译伦理的四种伦理模式在《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的复译很长时间以来颇受广大学者和译者的关注,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复译本层出不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文学名著复译本都是成功的,其中不乏一些粗制滥造之作,造成极大的人力和财力浪费。文学名著的复译和所有翻译一样,其质量保证有赖于翻译从业人员特别是翻译决策人员和译者遵从翻译伦理,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加强对翻译从业人员的翻译伦理熏陶和教育有利于保证复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翻译研究回归到伦理问题,实质上是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译者的伦理价值取向。在这一前提下,文章重点厘清与翻译伦理相关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译者的义利问题,翻译的事实与价值判断问题以及翻译规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这三个问题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共同构成翻译伦理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翻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极大地扩展了翻译服务的范围,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翻译伦理问题。文章在分析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模式潜在道德风险及用户协议风险的基础上,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伦理存在用户隐私保护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对译者不公平不公正等问题,提出加强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伦理建设的建议,包括专业协会学会应发挥引领作用,翻译技术研发公司应严格遵照法律规定来制定用户协议、使用用户数据、研发算法、提供技术等,立法机构应加强科技伦理立法以保障数据隐私安全,用户方应主动披露对机器翻译的使用情况,翻译教育机构应加强人工智能翻译伦理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和职业伦理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着职业伦理的产生和发展;从文化的角度看,科技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对职业伦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切文化当中的交际互动行为无不建立在价值观、道德和伦理的基石之上.翻译活动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其语际、人际以及跨文化的间性特质内在地赋予其伦理的维度并呼唤伦理层面的思考,于是关于翻译伦理的探讨应运而生.认识到翻译中蕴涵的伦理关系和翻译行为本身的道德性并开展翻译伦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对翻译的本质的认识,且为研究翻译这一古老的人文科学活动打开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孙国华 《科技信息》2011,(35):320-320
现代工程已经成为涵盖了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复杂巨系统。工程伦理作为工程当中重要的理论学科之一,它既是一种实践的伦理,又是一种职业伦理。因此,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与工程相关的伦理现象及伦理问题进行研究。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来工程当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工程决策的优化问题,使我们更加系统的认清工程的伦理主体,强调普及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时一定社会的基本人际关系规范及其相应的道德原则。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往活动,可以说它是一种伦理行为。译者是翻译活动的实践主体,译者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改写,那么这个改写是随意的么?翻译的伦理介入对翻译主体性的改写有了一个宏观上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张军  李敏 《科技信息》2011,(23):238-239
职业伦理是特定职业自我约束的重要规范,是该职业专业化和成熟化的标志,对于一定的职业以及职业的从业人员的行为具有重要的规约作用。然而着眼现状,职业伦理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职业伦理的自身建设亟待加强。职业伦理建设是一系统工程,职业伦理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职业伦理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需要从观念、机构、课程体系以及与行业合作诸方面进行系统性地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伦理思想一直贯穿于西方两千多年的翻译实践中,翻译家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并遵从某种价值观,因而不同时期、不商流派的翻译实践体现了不同的伦理取向。西方翻译伦理模式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五种:对等伦理模式、功能伦理模式、对话伦理模式、规范伦理模式以及差异伦理模式。各种模式不仅为特定的翻译策略或行为提供了理论上的合理性证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塑造着一定时期的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思政需要弥合专业知识与价值信仰间的割裂,破除理论传授与能力践履间的壁垒。但法律职业的规范价值和德性要义不能强制灌输,倡导由个体自主建构意义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应用时的基本路径在于培养学生的伦理问题意识和伦理判断能力,使之自觉践行职业行为的科学性追求,增强其对整个法律实践之道德吸引力负责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我国当前心理学与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咨询职业伦理意识现状,研究采用钱铭怡等人根据美国咨询协会ACA伦理规范自编的职业伦理意识和态度问卷对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共639名心理学与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心理学与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在22个条目评判上有显著差异,其中涉及咨询关系原则3条,保密性原则4条,职业责任原则7条,评估、测量和解释原则5条,督导、培训和教学原则1条,另外两条为询问被调查者是否认为有必要在中国制定此领域的职业伦理以及目前是否适宜在中国制定此领域的职业伦理;(2)不同性别的心理学与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在部分条目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道德和伦理是任何交往互动行为的基础,翻译集语际转换、人际交往和跨文化交流于一身,必然带上浓重的伦理色彩。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以宗教传播为目的的翻译活动,清晰地折射出异质文化交流中翻译伦理的诉求的更替。具体表现为交流初期为规避冲突选择"依附"主流伦理思想,而当两种文化渐趋平等时出现对"存质"译文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