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建立小转子未固定的Evans-JensenⅢ型转子间骨折的PFNA内固定有限元模型,分析股骨转子区域在负重后及模拟髋内翻发生过程的应力变化。建立小转子不固定及固定的Evans-JensenⅢ型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块的生物力学应力环境。无论小转子是否固定,Evans-JensenⅢ型转子间骨折使用PFNA内固定后Von Mises应力分布均匀,股骨转子间骨折块稳定性良好,但固定小转子后的PFNA内固定其应力分布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更大。PFNA内固定能有效维持小转子未固定的Evans-JensenⅢ型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术前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髓外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将2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完整的患者分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HA)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HS组82例、PFNA组6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70例.男性92例,女性128例,年龄70~101岁,平均79.8岁,骨折按Jensen-Evans分型:Ⅰ型22例、Ⅱ型51例、Ⅲ型78例、Ⅳ型44例、Ⅴ型20例、R型(逆粗隆型)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患者获得8~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三组疗效满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内科合并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PFNA组与DHS组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FNA、DHS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最长,术中出血量最多,DHS组居中.术后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PFNA组、DHS组、PFNA组与DHS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与DHS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29例(13.2%).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应根据年龄、身体状况、骨质疏松情况、骨折类型等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不稳定型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术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DHS髓外固定.  相似文献   

3.
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采用切开复位钉板内固定手术治疗22例,优良率为90.9%,并发症为4.5%;非手术治疗34例,优良率为41.2%,并发症为41.2%,比较表明切开复位钉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析可以降低并症和减少肢体畸形,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对于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常因固定不牢靠,制动时间长,而出现各种早、晚期并发症.动力髋螺钉(DHS)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常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作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EvansⅢ~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6例,年龄75~85岁,平均年龄79.6岁。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周~10月,平均随访时间9月,假体无松动,关节功能重建良好;Harris评分:手术后随访评分平均93.1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早期重建髋关节功能,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部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7月,应用动力髋部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21例,男10例,女11例,对得到随访的21例做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DHS内固定手术的技巧.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诊7~36个月,平均16个月.疗效评价优6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81%.共有4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其中髋内翻2例,伤口浅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结论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合并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应用动力髋部螺钉(DHS)对其进行有效的固定,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少,优于其他固定方式.手术前后进行骨质疏松及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第四代股骨髓内钉InterTAN、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髋动力钢板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InterTAN和PFNA两种不同器械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72例病例,并选择同期使用DHS的23例病例对比,其中总的83例得到了4至16个月不等的随访.比较这三种手术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随访时记录术后下床时间以及参照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定.结果:DHS组比InterTAN组和PFNA组手术时间都长(P0.05),而InterTAN组和PFNA组间手术时间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HS组、InterTAN组和PFNA组手术出血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血最多的为DHS组,出血最少的是InterTAN组.DHS组比InterTAN组和PFNA组下地时间更延后(P0.05),而InterTAN组和PFNA组间下地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后发现三组患者术后功能优良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FNA、InterTAN符合骨折的微创手术要求,与传统的DHS相比,PFNA和InterTAN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有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9.
冯华玉 《遵义科技》2003,31(3):35-36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国内外眼科领域显微创手中最具先进性、实用性、推广的顶尖技术,其特点以最快最好的方法实现伤口小、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术中无出血,术后散光小,白内障未成熟就可手术的优势主导眼科新朝流。为使白内障手术获得  相似文献   

10.
患者张某,女性,21岁,于1993年11月以腹胀腹痛一月入院。查体:T37.7℃,P76次/分,BP12/10KPa。急性病害,腹胀,全腹有压痛肌紧张,腹水征(+),肠鸣音2次/分,诊断腹水原因待查。经抗炎、支持对症治疗病情无缓解,入院第14无病情急剧进展,出现少尿,每日300ml左右,腹痛难忍,腹部膨隆,立即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检查,见腹腔脏器表面及整个腹膜满布票位大小结节,切除腹膜2×3cm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腹膜间皮瘤。为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命应严密观察病情.护理及时准确以利治疗,病人因年轻病程短病情更,心理压力大表现忧虑恐惧绝望…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为探讨InterTan髓内钉与解剖型股骨近端髓内钉(ZN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从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的年龄大于65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最终收入11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为77.88岁。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69例,ZNN髓内钉治疗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第7天,以及术后1月、3月视觉模拟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3月、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时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InterTan髓内钉组手术时长较长。两组术中出血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12)。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以及术后1月、3月视觉模拟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77; p=0.06; p=0.32; p=0.56)。术后3月、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两组患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39; p=0.27)。两组均未有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可见短期随访研究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ZNN髓内钉与InterTan髓内钉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但是InterTan髓内钉操作步骤复杂,手术时长较长,所以对于手术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推荐采用ZNN髓内钉进行固定。  相似文献   

12.
颌骨骨折在口腔颌面部损伤中发病率较高,以往用钢丝固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对病人局部组织损伤较大,我科于1998-1999年用钛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1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在20-50岁,下颌骨骨折8例,上颌骨骨折2例,其中有两例两处骨折,都为外伤引起颌骨骨折,采用钛板内固定方法,使病人恢复正常咬黯功能。1.2手术方法1.2.l麻醉1%利多卡因加1巧000肾上腺素,行局部浸润麻醉。1.互.2切口沿下颌骨下缘l.scm,平行切口5.Ocm。1.2.3显露骨断端切开皮…  相似文献   

13.
评价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85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8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基本恢复生活能力。术后随访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脱位、人工假体松动、下沉或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术后9个月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达90.83%。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15.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损伤,多见于老年人,尤其高龄老人,此期常有骨质疏松及多种慢性病,一旦发生骨折,长期卧床易导致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合并症,故死亡率较高。Horowite报道牵引治疗死亡率可达34.6%,用内固定死亡率则为17.5%.因此对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应选择既对骨折治疗有效、痛苦小,又能防止合并症发生及慢性病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选择托马氏架按皮牵引程序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26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比较两种透视方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的临床疗效。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中透视机不同,分为G臂组和C臂组,各60例,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CAL—TAD值。C臂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均显著大于G臂组(P0.05)。G臂组术前准备时间较C臂组长(P0.05),两组术后CAL-T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臂透视居中率为91.7%,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G臂透视行转子间骨折PFNA,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均少,术后螺旋刀片位置居中率也较高,减少了辐射。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部骨折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56例股骨转子部骨折分别采用5种内固定物固定。结果:随访218例,其中有33例失败。患者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技术,内固定材料强度,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是失败的相关原因。结论:股骨转子部骨折应根据患者年龄、骨质量、骨折类型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颌面部骨折多由于工伤、交通事故及暴力打击等意外情况引起,为临床较多见的损伤。萧山区中医院应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性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材料,为37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术,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⒈一般资料37例患者,男35例,女2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27.7岁,23例为下颌骨骨折,6例为单纯性颧弓骨折,8例为上颌骨骨折,其中6例伴有颧骨复合体骨折。⒉治疗方法根据患者颌面部骨折部位不同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均在全麻下手术。对于因颌面部骨折造成骨折端移位,咬颌关系错乱明显者应强调在术中行颌间结扎恢复咬颌关系,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