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棉花“克无踪”催熟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克无踪是一种触杀除草剂,根据除草原理,亦可用于棉花催熟。应用克无踪催熟,速度快吐絮集中,收花时间一致,效果好。 1.克无踪催熟的效应。 ①脱叶快。据观察棉花使用克无踪催熟,施药后3小时,棉叶开始发黄变色,以后慢慢干枯。施药后25天,脱叶率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2.
喷磷催熟 一般对长势强、有晚熟趋势的棉田可用此法。具体方法:喷施3%的过磷酸钙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亩用磷肥液45千克,连喷3次,对促进棉花成熟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玉米种植密度试验 1、处理项目①博单一号:3333株/亩;3750株/亩;4286株/亩. ②予农704:3333株/亩;3750株/亩;4286株/亩. 2、试验方法本试验有七个点参加.小区比较,重复二次,随机排列,每小区长六十尺,宽三十尺,小区面积三分,宽窄行种植.每区十五行,收获中间十行<面积2分>计产,试验地  相似文献   

4.
三千亩夏棉喜获大丰收我省予北平原的延津县高寨乡平陵村是新乡市农科所的棉花、小麦新品种繁育基地,今年在棉花生产处于滑坡的情况下,棉花种植面积不但没有减少,而且比往年还多,全村植棉三千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0%。据9月4日,调查每亩成铃60000个,予计亩...  相似文献   

5.
<正> 缩节安是北京农业大学和河北省沙城农药厂试制的新产品。可防治棉花蕾花期棉株徒长和生育失调,是棉花稳产、高产的生长调节剂。经15个省、市、自治区的十万亩棉田试验示范,证明缩节安可使棉株稳长,株型矮健,内围铃比例增加15%左右,铃重增加0.2—0.9克,衣分、绒长、子指、衣指等没有显著变化,一般每亩可以增收霜前花10—20%,增收皮棉10%左右,增加收入约20元。  相似文献   

6.
郑州郊区沟赵公社西连河大队一队1978年开展了土豆和红薯间、套作高产栽培试验.其中一区亩产鲜薯10599斤(面积1.27亩,亩产土豆1097斤,红薯9502斤),二区亩产10276斤(面积1.47亩,亩产土豆1217斤,红薯9059斤).其主要栽培措施是:试验田前茬是棉花,中等地力,土质为壤土。年前冬耕一次,深7寸.翌年初春灌水一次,亩施炉灰1千斤,3月中旬春耕。种植方式:一区3.6尺一带,土豆行距1.6尺,株距5寸,亩留苗3334株;红薯堆距(2×2)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的迅速提高,不少群众为了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效率,调整了作物布局,改一年一季为一年两季,改棉花春播为夏播,为产量的再提高积累了经验。随着优良品种的推广利用,我县麦茬棉面积,也从1977年的一万一千亩发展到今年的五万三千三百亩,增加近五倍。但由于麦茬棉花的虫害发生期、发生量和春播棉花有些差异,不  相似文献   

8.
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棉花生产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曹献美,扬铁钢棉花是河南省主要的大综经济作物,是振兴河南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国五大主产棉花省份之一。近几年,我省棉花种植面积锐减,棉田素质下降,棉花大幅度减产,全省常年种植面积1200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9.
一、种植模式 1.麦-瓜-棉间套模式.1.8米一带,种植5行小(大)麦,占地0.8米,留1米空档.次年4月20日前后在空档内覆膜,破膜移栽一行西瓜,株距53厘米,密度为700株/亩.5月上旬在瓜行两侧各移栽一行棉花,棉花与西瓜行距为30厘米,棉花株距为25~30厘米,呈宽窄行种植,宽行1.2米,窄行0.6米,密度为2500~3000株/亩.  相似文献   

10.
姜芃 《河南科技》2009,(7):17-17
粗缩病 粗缩病是由灰飞虱等传毒昆虫传播的病毒病。预防该病应首先搞好传毒昆虫的防治,力争把传毒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防治方法:①用50%辛硫磷乳油与20%病毒AⅡ号均按种子量的0.2%混合拌种。②在玉米2~3叶期,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加20%病毒AⅡ号80—100克或0.5%粗缩杀星水剂40~50毫克,兑水喷雾,以防治灰飞虱,预防病毒病。  相似文献   

11.
<正> 豫棉一号是我所杂交选育的一个中熟棉种,1981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由于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品质较好、感病较轻、综合性状优良,颇受广大棉农欢迎,1981—1984年推广面积累计已达1000多万亩,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为发展棉花生产、支援四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示范推广概况豫棉一号试验的同时即开始小面积示范繁殖。1979年新乡县朗公庙、辉县韩营示范繁殖75亩获丰收。1980年扩大到5000亩,生产种子约100万斤,1981年种植10万亩;遍  相似文献   

12.
<正>l.主要虫害防治。①红蜘蛛,铲除田边地头杂草,减少虫源:在发生高峰之前药物防治,可用哒螨啉、克螨灵、螨虫清1000-2000倍液喷雾.也可用40%氧化乐果或50%久效磷1000-2000倍液喷雾,后者还兼治棉蚜和棉蓟马。②伏蚜。每亩用80%敌敌畏75毫升加水2.5升拌麦糠或锯末7.5公斤,傍晚顺垄撒施在棉花行间,可有效地熏杀伏蚜,无风闷热天气效果更好。也可每亩用10%大功臣或吡虫酬15克兑水30-50升喷雾防治③棉盲辕象。每亩用25%敌百虫粉或20%乐果粉2千克喷施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④美洲斑潜蝇,用30%百兴乳油或15%阿乐乳油或40%氧化乐果,或久效磷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市郊区共种植小麦十万零五千亩,其中轻沙地两万亩,沙地三万余亩,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发生,对小麦危害严重。一般减产1—2成,重者可达三成以上,因此积极采取措施,予防干热风危害,是获得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问题。通过20个点调查,其增产幅度为0.9—25%。亩平均增产42.5斤,平均增产率为7.6%,千粒重平均增加2.1克,亩投资为0.83元,亩净收入3.68元,为投资的4.4倍。防御干热风效果分析: 1、喷磷酸二氢钾的小麦有五分之一的试点比对照发绿、蜡质层较厚、生长健壮、落黄  相似文献   

14.
<正> 项城县砂姜黑土面积占总耕地的51.7%,全县十八个乡镇有十五个广泛分布着砂姜黑土。历史上有种植芝麻的习惯,五十年代芝麻面积曾发展到18万亩,目前种植面积仍达8万亩,其中70%以上分布在砂姜黑土区。据35年(1949—1984年)资料统计,砂姜黑土区单产高于潮土区。如本县贾岭乡,砂姜黑土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8.8%,年平均种植芝麻7803亩,比潮土区城郊、南顿、郑郭三乡芝麻面积之和还多,贾岭乡芝麻平均单产25.4公斤,最高45公斤;潮土区三乡平均单产24.3公斤,最高42.5公斤。砂姜黑土易涝易旱,芝麻又是不耐涝作  相似文献   

15.
<正> 紫云英是稻区的主要绿肥作物。我区种植紫云英面积有200多万亩,占稻田面积的40%以上,对解决水稻底肥不足,提高粮食产量起了重要作用。为了尽快选出紫云英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草量,促进水稻生产发展,我们近几年来进行了紫云英品种比较试验,现将1979—1980年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清丰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扶持下,清丰县的辣椒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1.8万亩起步;2002年发展到4万亩;2003年达到8万亩;2004年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品种结构;2005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主要品种有"子弹头"、"新一代"、韩国世农、益都红003号等;2006年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全力推进辣椒产业区域化种植,建成了高标准的辣椒种植示范区23个,在县东安范公路、卞张公路沿线形成了红色辣椒产业带,辣椒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2007年辣椒种植面积达到31.8万亩,涉及全县17个乡镇,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9个乡镇,建立500亩以上的高产、高效辣椒示范区10个,面积8000余亩,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辣椒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
<正> 春棉改夏棉、是棉花种植制度的重大改革,种植夏棉既是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有限的耕地,缓解粮棉争地矛盾,也给棉农带来明显收益。延津县从1978年开始推广种植夏棉,取得了显著效益。近几年来全县棉田面积逐年扩大,1989年共种植夏棉22万亩、总产达1320万公斤,平均亩产60公斤,最高的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正> 开封西瓜以其个大、皮薄、瓤沙、脆甜、多汁、营养丰富而著称国内,1986年开封县仅种植西瓜一项收入就达2800万元,占全县种植业收入的15%。与其它经济作物相比,1亩西瓜相当于2亩棉花、3亩花生,4亩小麦、5亩玉麦的经济收入,而生长期却是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来夏播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84年我区夏播棉花种植面积占棉田的40%以上。为提高纤维品质和产量,开展夏棉生育规律及其栽培技术研究,已成为我区农民的迫切要求。内容及方法 1975~1984年先后在新乡县的刘庄、七里营、宋庄、李台原种场,获嘉县的王官营原种场,辉县的姜姚固、九圣营、东耿村以  相似文献   

20.
<正> 小麦是我省的优势作物,产量居全国首位,每年种植面积七千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病害猖獗,对小麦威胁很大。据统计,1983年以来,锈病每年发生面积一、两千万亩,占种植面积的14.2%—28.5%,损失小麦几亿斤;小麦赤霉病1977—1984年仅零星发生,1985年猛增到495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0.8%,损失小麦十几亿斤。目前,这两种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加之全省土壤中锌、硼、钼等微量元素普遍缺乏,已成为威胁我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排除上述不利因素,确保小麦正常生长,探讨飞机防治小麦病害和根外追肥综合技术一次性作业的可行性,给今后农业航空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锈病常发区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