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用100仑X射线对猕猴(M.mulatta)进行全身照射,在照射后不同时期(6 小时到20天)取出睾丸,观察A型和B型精原细胞以及畸变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1)猕猴的B型精原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大于A型精原细胞,但这差别不是十分显著。(2)猕猴精原细胞在100仑X射线照射后数量减少情况来看,可以认为是辐射直接杀死细胞和抑制细胞分裂的综合效应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了10,20,30,60,90天龄的小鼠睾丸不同分化类型生殖细胞中端粒酶催化亚基TERT的表达.结果发现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原细胞及成熟精子中均未见TERT阳性表达,而初级精母细胞尤其是粗线期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是高表达TERT的细胞类群,附睾管上皮细胞也呈TERT阳性表达;同时TERT在小鼠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存在着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ERT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特点与精子发生过程密切相关,可能对维持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完整性和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睾丸是雄性动物最为重要的生殖器官,主要由曲细精管和间质构成。雄性哺乳动物持续的精子发生依赖于精原干细胞。精原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自我更新,并在一些因子的诱导下启动分化进一步发育为精母细胞。研究睾丸中各细胞基因的表达调控对男性不育和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主要研究了CREBBP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CREBBP主要在精原细胞中表达,并在增殖状态的精原细胞中有表达,但在分化后启动了减数分裂的细胞中未检测到阳性信号。因此我们推测CREBBP可能参与了精原细胞的增殖,为后期精原细胞自我更新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实验用功率面密度为5W/cm~2,频率为1.10MHz 的连续聚焦超声分别对小白鼠睾丸进行5min 和10min 的照射,於照射后24,48,168和360h 取材制片,观察计数小白鼠睾丸生殖细胞中期分裂相,发现超声对小白鼠睾丸精子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与照射时间长短有关.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对超声的反应有所不同.本文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雄性猕猴8只分成对照一直接照射,对照-间接照射,直接照射-间接照射,先阉割-后阉割四个组。每组2只猴子,分别给以200仑X射线直接照射或间接照射——睾丸用6毫米厚的铅板保护后照射躯体其余部分。实验结果指出直接照射引起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减少。间接照射后,A型精原细胞减少,精原细胞总数有减少趋势,B型精原细胞及精母细胞数量均有变动但似无一定的规律,畸变细胞数目没有增多。这些表明间接照射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影响了细田胞的正常代谢活动,可是还无法定量地反映这种间接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殖细胞对温度敏感性强的这一生理特性,用温热来抑制雄性动物的生精作用,以寻求男性避孕的新方法,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导。我们应用微波的透热效应来抑制动物的生精作用。用国产微波理疗机作微波源,在未经麻醉的条件下,局部照射成年健康家兔的睾丸,使睾丸内温度升至42—43℃,维持10—15分钟。照射后定期分别作睾丸的组织学观察,精子密度的测定和自然交配作受孕率观察等。实验结果如下:1.受试动物睾丸经微波1—2次照射后,各级造精的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精子细胞影响最明显,首先出现脱落,解体及融合等现象,到60天左右开始恢复,一般对成熟的精子,精原细胞影响则较差。照射后,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照射二周后,受试动物的精子密度显著下降,到60天左右仍维持很低水平(平均含精子数:0.27亿/毫升)。(见图28)3.自然交配作受孕观察中,照射后10天左右开始,所有受试公兔失去生育能力,失去生育能力的时间二个月左右以后受孕率逐渐增加。4.受试动物从接受微波照射时起,到恢复正常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健康的体况和正常的性欲。恢复生殖力后,所产生的后代,生长发育正常,未见畸形。综上所述,微波的透热效应,能显著地抑制家兔的生精作用,致使雄兔暂时失去生育能力,维持时间可达60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蟋蟀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精子发生的动态过程 .成熟的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一对精巢 ,一对输精管 ,一对附腺 ,一对储精囊和一根射精管组成 .精巢乳白色由许多精巢管盘曲组成 ,精巢管包括原精区、生长区、成熟区和变形区四个区域 .其主要特点是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精母细胞呈放射状密集排列在圆球形的育精囊中 .精子发生的动态是 :一龄期 ,精巢小管仅具一些精原细胞 ;二~三龄期 ,精原细胞不断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四龄期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 ,并由减数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五龄期 ,精细胞大量形成 ,并变形成为精子 .其主要特点是成虫期的精巢管中存在所有各期生殖细胞 ,当下端的精子成熟时 ,上端部分的精母细胞再发育形成精子 ,表明从五龄开始蟋蟀便能连续不断地产生精子  相似文献   

8.
对性成熟卵胎生鱼类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的精巢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剑尾鱼具一对索状精巢,其内部呈小管型.精巢内每一精小囊的生殖细胞发育同步,从精子发生到成熟精子的形成,精小囊逐渐由小管盲端向中央腔方向移动,在迁移过程中逐渐发育.剑尾鱼的精子发生经过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及变态精子、成熟精子等阶段.剑尾鱼成熟精子分为头部、中段、尾部3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100伦X射线对蚕豆幼根生长和有丝分裂的作用。胚根刚突破种皮时进行照射。自照射后5—8日实验组主根生长逐渐超过对照组,并直到照射后18日实验结束时一直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侧根数目和生长进度也都超过对照组。分析照射后11—13日三昼夜期间根端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证明辐射促进幼根生长的细胞学基础在于提高有丝分裂的活跃性。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作者推测,100伦X射线对萌发种子根端细胞有丝分裂的促进作用约在照射后5—8日就可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以中华绒螯蟹为材料,应用凝集素印迹法检测中华绒螯蟹生精细胞中的花生凝集素受体.以凝集素组织化学技术为手段,采用生物素标记的花生凝集素对中华绒螯蟹精子发生过程中花生凝集素受体进行了标记,研究精子发生过程中花生凝集素受体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生精细胞中的花生凝集素受体的分子质量为72 ku;精子发生过程中,不同的生精细胞膜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标记.精原细胞质膜上有较强的阳性标记,呈深棕色;精母细胞的质膜阳性标记减少;精细胞与精母细胞染色程度相似.PNA受体在生精细胞中分布,可能与生殖细胞发育以及生殖细胞之间或者生殖细胞与体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关.精子质膜、顶体区域也有阳性标记,这可能与精卵识别及结合等受精过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将薄背涡虫(Notoplana humilis)制成石蜡切片,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薄背涡虫的精巢可划分为6个时相,每个时相的生精细胞组合图像不同,精子发生先后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卵子发生先后经历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成熟的卵母细胞以及受精卵.对精子发生过程中各级生精细胞的特征以及卵子发生过程中各级卵细胞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的8只性成熟雄性猕猴(Macaca mulatta)分成4组,每组二只猴子,分组处理如下:(1)一个个体的二个睾丸分别经二次外科手术阉取,前后手术相隔10天,用作对照材料并验证先阉割一个睾丸对剩留体腔的另一个睾丸的染色体畸变有无影响;(2)左睾阉割10天后,全身照射200仑;(3)左睾阉割10天后,在右睾用6毫米厚的铅室屏蔽的条件下全身照射200仑;(4)在右睾用6毫米厚铅室屏蔽,而左睾直接接受射线的条件下全身照射200仑.照射后第10天取出睾丸,以细胞学方法观察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并进行变量分析和t测验,将这些数据连同我们过去局部地直接照射睾丸所得的资料一并考察,旨在探讨直接与间接照射的辐射细胞遗传学效应.根据分析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1)全身照射与局部照射睾丸对于增高染色体畸变率的效应是相同的,而全身照射时保护睾丸则与对照组没有差别,所以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是射线直接作用于染色体的结果,与间接作用是无关的.(2)证明铅室遮盖睾丸对诱发染色体畸变有保护作用.(3)同一个体的二个睾丸先取出一个,对留于体内的另一个睾丸的染色体畸变并无影响.所以一个睾丸作对照,另一个睾丸作处理,或二个睾丸分别作不同处理,这种同体对照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以在供试个体不多的情况下既满足实验设计要求又减少了个体差异所可能造成的误差.  相似文献   

13.
小鼠睾丸发育全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观察小鼠睾丸组织发育过程,将生后1~57d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17组昆明种正常小鼠睾丸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分析。结果表明:小鼠生后初期睾丸曲细精管中只有支持细胞和原始生精细胞;至生后8d时出现B型精原细胞;15d时出现初级精母细胞;23d时出现次级精母细胞及少量圆形精子细胞,此后圆形精子细胞逐渐增多;30d时圆形精子细胞发生变态;36d时大量精子开始稳定出现于曲细精管管腔中,并延续至此后各期。这意味着小鼠生精细胞在出生后经过一个相对连续的发育分化过程,至生后约36d发育成熟。这为细化小鼠睾丸组织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提供了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14.
刺五加对小鼠睾丸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明种健康成年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给药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腹腔注射刺五加注射液和等量生理盐水30天。取睾丸做常规石蜡切片,组织学观察;并用体视学方法测量睾丸曲细精管直径。结果显示:刺五加使睾丸重量增加了21.7%,曲细精管直径增加了20.5%,并且光镜下生精细胞的层数及精子的数量有所增加。推测刺五加可能有促进精子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酵母粉对果蝇精子发生之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酵母粉对果蝇精子发生各时期的影响。方法野生型黑腹雄蝇按2-3-3法处理,置于每管酵母粉含量为0,5 mg/vial,10 mg/vial,15 mg/vial培养基中培养,统计精子发生各阶段精细胞数目。结果随着酵母粉量的增加,精子发生在各阶段细胞数量增加,在不同处理组中雄蝇在其精子发生各阶段中,以第3天形成精细胞数量最多,其中10 mg/vial和15 mg/vial最为显著。酵母粉量的增加,在精细胞阶段促进精细胞数量增加最为显著,成熟精子阶段也有增加,精母细胞阶段精细胞数量呈增加后逐渐减少趋势。结论酵母粉可促进果蝇的精子发生,特别在精细胞阶段,促使精细胞数量增加,高峰期明显提前并持续延长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产后1日龄、10日龄、25日龄、45日龄及60日龄(成体)5个发育阶段的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中雌二醇(estradiol,E2)的表达.结果表明:1日龄,睾丸生殖母细胞有E2阳性表达.10日龄,生殖母细胞E2表达减弱(P<0.05).25日龄,E2表达主要见于精子细胞.45日龄,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有E2表达.60日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中均有E2表达,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表达较强,精原细胞表达较弱.在胚后发育过程中,1日龄和10日龄间质区细胞的E2表达最强,25日龄和45日龄E2表达减弱,60日龄E2表达最弱(P<0.05).1日龄至60日龄附睾上皮细胞和连接组织均有E2表达,60日龄附睾管内有大量精子,且有明显的E2表达.这些结果说明,棕色田鼠从出生到性成熟过程中,生殖细胞和间质细胞有E2生成.在精子发生的各阶段,雌激素通过其受体可能对生精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有直接调控作用,对间质细胞的发育也存在着调节作用.同时,附睾的发育和精子的成熟也受到雌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同一剂量同一剂量率的60Co-γ射线昼夜每隔2小时照射萌动水稻种子的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萌动的种子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和不同的细胞周期,故对辐射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因而对M_1代产生的生理损伤(成苗率、苗高及育性等)以及M代秧苗叶绿素突变和植株农艺性状的变异频率也有所不同,其中以浸种后72-74小时照射对M_1生理损伤最明显,M_2的突变频率也较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辐射对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对整个细胞周期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精子发生是一个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精细调控过程,这一过程是从精原干细胞开始在雄性睾丸的曲细精管中完成的,由哺乳动物雌雄性比例接近1∶1这一现象可以推知:受精时带X基因的精子和带Y基因的精子比率应该是1∶1,但事实上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分化出来的X、Y精子的比例是否也为1∶1并不清楚,因为精子发生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细胞都能最终形成精子,然而要研究雌雄出生比率就需要先研究精子本身是否严格地按照1∶1形成,因此本实验通过建立快速可靠原位PCR技术平台为进一步研究精子发生的调控过程提供支持。步骤用HSL基因优化荧光原位PCR实验方案,包括蛋白酶K作用时间和浓度,原位PCR前先对精子进行解聚,再用SRY基因对精子进行原位PCR鉴定。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楚地看到精子头部的荧光信号,头部有绿色荧光信号的精子为带有SRY基因的Y染色体精子(Y精子),实验检测到昆明小鼠精子共493个,有信号的共273个,X∶Y=55.37%,经卡方检验,X精子与Y精子的实验结果趋近于1∶1。结论可利用荧光原位PCR技术在单细胞水平快速鉴定精子"性别",理论上可用于任何细胞的任何基因的鉴定。  相似文献   

19.
用睾丸的分散细胞悬滴法制备玻片标本,观察幼年小白鼠睾丸内出现精子的确切时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鼠出生后第37d于睾丸内见有精子出现,当小鼠出生后至第38d时,睾丸内的精子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60)CO—γ射线同一剂量(1850伦)和剂量率(90伦/分)昼夜每隔2小时照射萌动的蚕豆种子.以一天为一周期,共观察了两个周期的细胞变异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辐照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有明显的差异,DNA合成期(S期)对辐射较敏感.畸变频率与畸变类型成正相关,但不同时期辐照所产生的畸变类型也有一定的特异性,在早S期照射则染色体畸变较多,占总畸变率的48.4%,在染色体畸变中,又以断片出现较多,占染色体畸变的50%;而在S期后受照则出现核畸变较多,占总畸变率89.2%,在核畸变中,又以微核出现最多,占整个核畸变的82.8%.所以,进行辐射育种工作时,如照射萌动种子,注意从细胞周期的动态上去考虑,选取适当的时期进行照射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