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静脉移植修复动脉(或静脉)任何原因所致的缺损,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临床上已广为应用。取材方便来源丰富,供长足够,对中小血管的修复其优越性是共睹的。我们曾抢救一例被机器齿轮绞轧所致腋部广泛性撕裂伤,并腋动脉大段缺损、臂丛神经严重捻挫伤、失血性休克者。经用大隐静脉移植代之缺损腋动脉16cm,神经相应处理;保存了肢体,恢复了功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福森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5):466-467
应用分期或一期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远端无理想流出道100例/108条肢体.随访1~10年,大部分病人疗效良好.认为术前的动脉造影能显示病变部位与程度,为选择术式提供了依据.一期术式与分期术式相比,有见效快,不需二期手术的优点.并对术式选择与手术并发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距骨骨折并软骨面缺损可行性。方法2004年2月~2009年2月期间,对距骨骨折并软骨面缺损病例29例,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进行修复后随访1.5~4年,同时对其临床效果采取Baird踝关节评分。结果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对29例患者进行功能评分,其中优8例.良13例,可2例,差6例,有效率79.31%。距骨穹解部硬化并创伤性关节炎5例,踝关节融合6例。结论应用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距骨骨折并软骨面缺损的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七彩山鸡胃动脉和静脉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血管铸型法和大体解剖学方法对6只七彩山鸡(Phasianus colchicuses)胃动脉的起源和分布情况及胃静脉的回流情况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发现:七彩山鸡的胃动脉均由腹腔动脉分出,腺胃由分自腹腔动脉根部的腺胃背侧动脉和由腹腔动脉左支分出的腺胃腹侧动脉营养;肌胃由肌胃左动脉(是腹腔动脉左支的延续)、肌胃右动脉(是腹腔动脉右支的终支之一)和肌胃背侧动脉(是腺胃背侧动脉向后分布于肌胃背侧缘的分支)营养。腺胃的静脉由腺胃前静脉和腺胃后静脉组成,分别经左前腔静脉和左肝门静脉回流。肌胃的静脉有胃右静脉、胃左静脉和胃腹静脉。胃右静脉经右肝门静脉回流,胃左静脉和胃腹静脉经左肝门静脉回流。另外腺胃和肌胃的表面缺乏主干动脉间的吻合。 相似文献
5.
观察自体静脉旁路移植后移植静脉段的血管壁的变化。新西兰大白兔18只,取右侧颈外静脉旁路移植至同侧颈总动脉为实验组,仅游离左侧颈外静脉为假实验组,正常左侧颈外静脉为正常对照组,术后6周取材光镜下观察、测量、比较各血管段内膜、中膜变化差异,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游离的静脉与正常静脉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移植静脉段内膜明显增厚(P<0.01)。由此可知,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后内膜明显增厚,并与移植损伤和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晶霞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8(1)
目的探讨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术后皮瓣综合性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 82例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予以分组,对照组(n=41)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n=41)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皮瓣综合性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为92.68%,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护理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为75.61%,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护理满意度是73.17%,两组指标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术后皮瓣综合性观察的护理效果很好,可明显提升皮瓣成活率和护理满意度,且并发症较少,可作为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患者的首选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内膜增生是引起移植的小血管远期通畅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机理是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移行和增生,与局部生长因子有关。通过8条犬建立颈动脉间置吻合模型,观察冻干辐照人脐动脉(LIHUA)移植后的内膜增殖情况,并以犬自体股静脉为对照组,移植血管段在术后2-6周取材,采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吻合口通畅血管段内膜增厚、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PDGF-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显示:术后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血液循环概念认为组织的存活有赖于完整的动脉与静脉系统。作者以14只兔耳为静脉动脉化代替动脉的材料进行静脉动脉化试验。所有兔耳均在根部离断,但保留两侧边缘静脉,以减少再吻合程序。其中8只在再植手术中将切断的中心静脉远端与切断之中心动脉近端吻合,形成动脉静脉化,术后全部成活。另6只再植术中不作血管吻合则全部坏死,说明兔耳在缺乏动脉供血时若将部分静脉动脉化仍能存活。此试验与Nichter之试验有相同之处,但方法相反,后者为动静脉化脉。但综合两试验可以看出组织在缺乏任何一系统时(动脉或静脉)只须将另一系统的一部分转化(动脉化或静脉化),组织仍有存活机会,因此作者认为传统的血液循环概念有增加新内容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VFC)加自体骨、人工骨,结构性修复股骨下段大段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0年2月。2008年2月对16例股骨下段骨缺损6-12cm的病例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双折叠组合式移植加自体骨、人工骨,结构性修复股骨下段大段骨缺损。结果16例股骨下段骨缺损患者经8~6年的随访(平均18月),组合式移植的腓骨达骨性愈合,X线摄片显示移植腓骨增粗变大,自体骨、人工骨与腓骨融合为一体,患肢能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结论带血管的游离腓骨双折叠组合式移植加自体骨、人工骨是治疗股骨大段骨缺损的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欧阳方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88-90
目的 探讨脑动脉高密度征的临床特点,评价脑动脉高密度征行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入院前行头部CT发现脑动脉高密度征后且有神经缺失症状患者行静脉溶栓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采用尿激酶5例,阿普替酶(rt-PA)10例。结果 溶栓后复查CT、CTA及MRA造影随访7例,DSA造影随访4例,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0.4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未再次发生梗死或出血。结论 脑动脉高密度征行静脉溶栓可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缺损修复动物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上面神经缺损的常见原因为面部严重外伤、颞骨骨折和腮腺肿瘤术后,如果缺损距离较长难以通过游离减张进行缝合时,多采用神经移植的方法。为了修复面神经缺损,人们通常采用各种动物来模拟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选择标准化的面神经缺损动物模型对于面神经缺损修复的研究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前牙牙列缺损对患者的影响除了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受损外,更重要的是对患者颜面美观的损害,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精神障碍。在进行修复治疗时,需要根据容貌美的普遍特征进行修复设计,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选择修复方式。本文从多个角度讨论前牙牙列缺损修复中需要考量的美学因素。 相似文献
13.
邓小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9,20(2):65-67,75
对于体表,特别是颜面部的手术,病人总是希望医生既能去除病灶,又能将疤痕减少到最少最小程度,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不影响其局部形态及器官功能的目的。体表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病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切除后如何较好地修复是整形美容外科领域一直探讨的问题。问号皮瓣修复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代替普通内瘘针的效果。方法对于存在精神症状和躁动者,用16G静脉留置针代替普通内瘘针直接动脉静脉穿刺,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用16G静脉留置针穿刺股静脉或颈外静脉作为血液透析的血液出路或回路。结果22人96例次使用了16G静脉留置针直接穿刺均一次穿刺成功,顺利完成血液透析,血液透析途中未重新穿刺。结论用16G静脉留置针代替普通内瘘针用于不合作或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可避免针头脱出血管或因患者的肢体活动而刺破血管造成血液透析时的血管通路障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牙髓干细胞(DPSCs)在兔牙槽骨缺损再生修复中的成骨效果,为临床上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从新西兰幼兔前牙及磨牙牙髓组织中分离DPSCs进行体外培养;16只实验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组两组,在动物下颌无牙区牙槽骨人工制备10 mm×4 mm×4 mm骨缺损,其中空白组骨缺损区填入浸有PBS溶液的0.25 g Bio-oss骨粉,实验组加入1×108/L的DPSCs和0.25 g Bio-oss骨粉;于术后第6周同期处死动物,无菌获取牙槽骨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骨涎蛋白(BSP)。结果显示:光镜下传代培养的细胞与原代培养的细胞形态基本一样,幼兔牙髓细胞具有体外多次传代增殖能力;术后6周,空白组纤维结缔组织较稀疏,牙槽嵴塌陷,唇舌侧牙槽骨凹陷吸收,HE染色可见少量红细胞,未见明显新骨生成,骨涎蛋白免疫组化成弱阳性表现。实验组牙槽骨缺损区愈合良好,牙槽嵴饱满,可见部分未吸收骨粉颗粒,被新生组织包裹,新生组织与骨缺损周围嵌入良好,上附有部分纤维结缔组织,唇舌侧牙槽骨未见明显凹陷,大部分牙槽嵴宽度及高度与邻牙基本相平,骨缺损区质地较韧,HE染色提示炎性渗出明显吸收,可见新生骨组织,骨缺损区周围有大量成骨细胞,骨小梁较空白组致密,骨涎蛋白免疫组化成强阳性表达,与空白组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知,牙髓干细胞有向成骨分化能力,促进牙槽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杨楠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8(4)
目的 探讨应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 30例面部病损切除术后或外伤性皮肤缺损患者,根据缺损部位和范围,分别设计菱形瓣、皮下蒂皮瓣、三角瓣、眼轮匝肌蒂颞部皮瓣等修复创面.结果 皮瓣全部Ⅰ期成活,切口愈合良好,眼睑、口角、鼻无器官移位、变形,颜面外观满意.结论 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和范围设计不同皮瓣进行修复,患者皮肤色泽、质地匹配,功能及外观正常,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将自体神经组织浆充填于经戊二醛处理的人羊膜管内,模拟自体神经移植的神经再生微环境,研究其修复大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并与自体神经移植、单纯中空人羊膜管组对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血气分析仪和电解质分析仪分别测定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浆中的钾离子和钠离子浓度,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和推导两者的线性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生产的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和Roche公司生产的ROCHE 9180型电解质分析仪分别检测85例患者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浆的钾离子和钠离子浓度,比较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