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孔令聪 《华东科技》2000,(10):17-18
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双边协议的签署,为中国加入WTO铺平了道路。中国的“入世”,从总体上看,对中国是有利的,但对不同的部门是不同的。安徽是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的“入世”,不可避免对我省的农业产生冲击和影响。这里仅就中国“入世”对安徽农业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安徽如何采取妥善的对策,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3,(2):28-31
以标准化生产统帅农业全局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其核心内容就是“市场的接轨和标准的入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为一体,根据市场准入原则,我们生产农产品必须坚持国际通用的质量标准体系,也就是说,我们生产的农产品必须达到国际市场的质量要求, 这是惟一的“产品通行证”。从长远看,入世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整体上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业实行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突破出口技术壁垒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3.
纪谷芳 《科技促进发展》2010,(4):176-176,174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1970年前后,当时在台湾乡间已经陆续出现了观光果园。1986年开始出现了所谓“休闲农场”、“森林农场”、“自耕农农园”等。2000年,台当局明确“休闲农业”为法定名词,同年公布“休闲农业设置管理办法”。从此,台湾的休闲农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经验有“立法规范”、“注重规划”、“辅导有力”、“部门扶持”等。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发展休闲农业是农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选择;立法是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规划、指导、扶持不可少。  相似文献   

4.
王竞 《安徽科技》2000,(11):18-19
中国的“入世”,从总体上看,对中国是有利的。但是,“WTO”是一把双刃剑,安徽农业在从中获得诸多利益的同时,短期也会受到种种冲击和负面影响。这里仅就中国“入世”安徽农业如何采取妥善的对策,谈点意见。 一、树立依靠大科技、推动大农业、面对大市场的观念 依靠大科技,就是要创造性地吸收其他领域的科技知识,特别要有发展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农业问题也要研究,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安徽省委、省政府近年来陆续提出了:在农业上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六个一工程、实现农业产业化、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等等。这些重大举措对全省的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科研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地鞭策,农业科研单位和工作者将怎样来为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提供科学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远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从事原始的农牧渔业生产。源远流长的传统农业,在历代的国计民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走向。古人说的“务农桑,足衣食,此礼仪之所以起,孝悌之所以生,教化之所以成,人情之所以固也”,就是这个意思。作为我国传统农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生产民俗,有它自己形成和演化的规律,它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出现,随着生产工具的出现和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对自然依赖程度的逐渐降低、生产活动的日益复杂而不断演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淡化。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入世、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课题已摆在我们面前。芜湖市近几年来加快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抓好示范区的建设,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使传统的农业生产逐步迈向“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民国时期的边疆开发史上,对西康地区的开发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西康地区农业技术的改良及推广过程中,民国初年普遍建立的“西康农事试验场”和民国二十九年(1940)成立的“西康省农业改进所”等相关机构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章以四川省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及近代相关史料为主,在论述这一历史时期“西康省农业改进所”的农业改进活动后,提出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西康省农业改进所”较之“西康农事试验场”又前进了一大步,取得了更多的农业改进的实际成效,它预示了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康藏民族地区农业近代化的开始,在中国近代边疆开发史上无疑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他积极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和领导干部科学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技兴市”、“科技兴农”,作为市委和市府的战略方针。多年来,我市农业的稳定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高附加值比重的增加,靠的就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支撑。然而就总体上说来,我们依然处在传统农业的改造时期,追求农业科技进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我市市情的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3,(8):54-54
中国农业博物馆是国家级专业博物馆。馆内现有“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珍稀水生动物”、“珍稀陆生动物”陈列和“中国传统农具”专题展览。博物馆现正在进行改扩建规划,筹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史”和“中国农业国情”等基础陈列,并新建农业文化园。中国现代农业科技陈列 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该陈列分为序、现代农业科技史、农业高新技术3部分,并特别开辟了200平方米的农业科普园地。现代农业科技史回顾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所取得的主要农业科技成就;农业高新技术部分重点展示了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太空育种技术、核农业…  相似文献   

12.
“贵古贱今”的文学批评偏见虽然不仅仅出现在中国,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祖先崇拜、农业思维、儒道思想都给“贵古贱今”的文学批评偏见提供了发展壮大的沃土,认清这一事实将有利于我们克服“贵古贱今”的批评偏见。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支柱,没有农业就没有世界。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对农业产品的人均消费量远比经济落后地区多得多,对农产品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菜篮子工程”成了“农业”的代名词,它已成为社会流行的通俗名称,这个名称的独到之处- 就是把“农业”与人们餐桌上的生活连在了一起。事实上农业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作为经济发达的地区来说,重视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农业建设是当今现代化城市建设重要一环。作为一个国家没有农业,它是一个跛腿的国家,作为一个城市没有农业它是一个干枯的城市。  相似文献   

14.
质量农业战略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中国农业的质量问题1.以农产品“卖难”为表象的农业生产结构型“过剩”问题1984年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从这一年开始,我国开始出现农产品卖难。先是连续两年的“卖粮难”,接着就是“卖猪难”,后来又有“卖油菜籽难”、“卖麻难”、“卖蚕茧难”、“卖水果难”……。经过长时间农产品总量生产不足的紧张后,突然碰到“卖难”的问题,人们似乎觉得我国的农业问题已经解决,可以集中精力搞其它建设了。可事实发展又出乎人们的意料,“卖难”后出现了农产品生产滑坡,令全国人民耽心。农业生产不发展不行,一发展又…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一句“民以食为天”说尽了农民、农业、农村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一直是新中国领导人的头等大事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稳步提升,“温饱”这一生存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了。然而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使广大的人民,特别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切实地受益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严峻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五项内容。如何落实中央精神,在“十一五”的开篇之年为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记者带着这样的问题采访了温铁军老师。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 创立和确认家庭承包经营,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民在改革实践中的“伟大的创造”。农村改革最成功的经验就是破除了集体土地“一大二公”的经营体制,实行集体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把使用权交给农民家庭,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力的积极性,家庭经营成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基  相似文献   

17.
邵瑜 《信息化建设》2005,(10):20-2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将成为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关键措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何在,从何突破?农业信息如何为广大农民所用?农业信息如何为管理者所用?这些都是值得关注、有待摸索与破解的问题。近年来,浙江在建设精品农业大省、效益农业强省过程中,也做起了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文章。2005年,浙江桐乡“农民信箱”试点工程和温岭市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试点工作有序展开,一方面开创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两个先河,另一方面也是对两个“如何利用”的问题作出的探索,为我们研究农业信息化提供了一个管窥之镜。  相似文献   

18.
李铁强所著《改造传统农业:一个学说史的梳理与分析》已由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拿到这本书,我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不仅是因为这部著作洋洋四十三万言,篇幅宏大,更重要的是它所论述的问题确实十分沉重。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中国传统的制度与文化,与古代农耕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传统农业社会就是中华文明的实际承载者。因此,对中国社会而言,传统农业的改造不仅是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大发展需要创新发展模式,需要发展精确农业、生态农业和智能化农业。“互联网+农业”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从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彻底升级传统的农业产业链,改变农业产业的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成为克服传统农业种种弊端的新型“互联网农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种好地、多收益,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高涨,我国农村的生产力由此得到解放,农业科技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和发展。 在这世纪之交,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仍然很低,我们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和复杂。为了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十五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今天,世人关注的“村民自治”在中国的大地广泛推进,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重要的建设成果,必将更加激发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加增强农民接受新科学、新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村民自治”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治本之策,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大计。我们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了解正在发生的“村民自治”,要认识到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所面临的新形势和广阔前景。方西屏同志的这篇文章,一定会对大家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