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组织病理观察,分析青少年喉乳头瘤的临床行为特征。方法:追踪病史,复习10例小儿喉乳头状瘤和4例尖锐湿疣的临床和组织病理所见。结果:喉乳头状瘤和尖锐湿疣均为乳头状增生,镜下均以上皮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棘细胞增生增厚,有异型性。肺乳头瘤可见凹空细胞(Koilocyte)呈单个或小灶或片状分布,并多分布于棘层。而形态与喉乳头瘤凹空细胞基本一致的尖锐湿疣的凹空细胞可达基底层甚至全层。结论:结合临  相似文献   

2.
杨明  张萍 《黑河科技》1995,(4):43-44
近年来随着其它性传播疾病的增多,尖锐湿疣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临床上所见的外阴赘生物并非全为尖锐温疣,我们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做尖锐湿疣和乳头状瘤的组织学鉴别诊断。材料方法1、1991年──1994年在我院妇科门诊病入中发现外阴或阴边有粟粒状或息肉状赘生物而取活体组织检查者共32例,尖锐温疣18例,乳头状瘤5例,息肉9例。2、活检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各浓度酒清脱水,石蜡包埋、HE染色。尖锐温疣与乳头状瘤的组织学鉴别诊断:从以上形态学指标观查中,诊断尖锐湿疣有4点尤为重要,乳头状结构是基本病变,角化不良、棘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已婚,农民。后背右肩胛骨内下方见散在绿豆大小赘生物,经仔细观察发现后背右肩胛骨内侧赘生物呈暗红色疣状突起,部分呈鸡冠状,有分泌物及异味。检查外生殖器及肛门未见异常。活检结果:上皮呈乳头瘤状增生,角化不全,颗粒层增生肥厚、棘层细胞和基底细胞均有增生。可见细胞空泡化,灶性分布,核大,部分核有异型,有皱缩,真皮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原位杂交结果:HPV6/11型阳性,符合尖锐湿疣。追问病史,患者家住在农村,因天气炎热,患者经常光脊梁背一4岁孙子,后让患者的孙子及儿子来院检查,发现两者外生…  相似文献   

4.
鸦胆子油乳剂对小儿喉乳头状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剂在体外对喉乳头状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的鸦胆子油乳剂加入体外培养的喉乳头状瘤细胞中,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其对喉乳头状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鸦胆子油乳剂对喉乳头状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鸦胆子油乳剂对喉乳头状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小儿喉乳头状瘤术后应用鸦胆子促进康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病例,共78例,根据最终石蜡病理结果分为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分别对其首发症状、合并疾病、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1)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周围型乳头状瘤的首发症状在构成比上有显著性差异,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首发症状以乳头血性溢液或乳晕旁结节多见,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首发症状不明显,常因体检发现而就诊(P0.05);(2)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常单独发病,而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常与纤维腺瘤、腺病、不典型增生等病变合存在(P0.05);(3)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以手术区段切除为主,而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以超声引导下微创切除为主,两者间手术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超声及钼靶检查对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均无明显特异性,术中冰冻对诊断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准确性优于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往往需石蜡病理及免疫组化等相关检查明确.结论:(1)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常以乳头溢液或乳晕旁结节为首发症状,且常独立存在,区段切除是其常见手术方式;(2)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首发症状不明显,常因超声提示乳房肿物而就诊,且常与乳腺囊肿病、纤维腺瘤及不典型增生等合并存在,目前常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切除,术后复发率低.(3)超声及钼靶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率较低,乳管镜检查在诊断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李某,女,28岁,桦甸市人。外阴赘生物半月来,在当地曾确认为“尖锐湿疣,”经外涂药无效,于98年4月20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查体:一般状态好,其它系统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颈、躯干及四肢无皮疹双手掌,足底有散在钱币大小脱屑性皮损,基底色暗红。双侧腹股沟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左侧大阴唇处有5~6个豆粒大小赘生物,表面不平,呈菜花状。仔细问其病史发现,三个月前外阴处曾破溃过,后来自愈。有不洁性交史。辅助检查:取血RPR检测为阳性,1:64;赘生物取病理镜下见表皮角化不全,棘细胞层肥厚呈乳头瘤样增生,…  相似文献   

7.
非哺乳期单纯乳头溢液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单纯乳头溢液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非哺乳期单纯乳头溢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患者导管内乳头状瘤26例,乳腺癌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10例,导管扩张症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伴导管扩张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结论对单纯乳头溢液患者应采取联合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率。最后诊断必须依赖手术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哺乳期单纯乳头溢液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49例非哺乳期单纯乳头溢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导管内乳头状瘤26例,乳腺癌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10例,导管扩张症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伴导管扩张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结论 对单纯乳头溢液患者应采取联合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率.最后诊断必须依赖手术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6例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小汗腺汗孔瘤常发生在肢端,临床表现多样,易于误诊,组织病理学特点为缺乏胞浆的立方细胞增生,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与周围界限清楚.结论:发生在肢端红色或疣状结节,病史较长,临床如怀疑汗孔瘤诊断时,采取手术切除及病理活检的方式是最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附睾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临床病理资料、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患者平均年龄分布在22.8~47.5岁间,以阴囊内肿块、部分伴有阴囊隐痛或下坠为主要症状.大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多在0.5~5cm之间,界清,无包膜.镜下见瘤细胞呈立方、低柱状,也可呈扁平状,瘤细胞AEI/AE3、Vimentin、EMA(+).结论: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问皮起源,免疫组化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用派特灵结合肌注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及其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11~2009-07收治的门诊患者45例外用派特灵,疣体脱落后肌注干扰素治疗15天.结果:痊愈30例(66.6%),有效10例(22.2%),无效5例占(11%).结论:派特灵外用配合肌注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合并其它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生殖器部位有疱疹性损害或可能由疱疹病毒引起损害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和分析,并作了生殖器疱疹、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念珠茵病等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对10例(17.2%)生殖器疱疹患者作了HIV&清抗体检测,未发现HIV感染者.在58例生殖器疱疹病例中,14例(24.1%)合并有其它性传播疾病.有合并性传播疾病的生殖器疱疹均为HSV-2感染所致.结论:生殖器疱疹易合并其它性传播疾病,且可引起其损害形态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应用CO2激光联合IL-2局部注射治疗33例尖锐湿疣患者.3个月后随访的28例病人中,痊愈20例,治愈率为20/28.复发8例,复发率8/28.其中发生在肛周的尖锐湿疣6例,占复发率的6/8.应用IL-2局部注射,复发率低,无不良反应,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尖锐湿疣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类型和分布.方法收集临床病理学诊断为尖锐湿疣的疣体142例,采用DNA扩增技术检测疣体HPV基因类型.结果在142例标本中,127例(89.3%)基因型为HPV6/11和12例(8.5%)为HPV16/18.结论本地区尖锐湿疣患者感染低危型HPV6和HPV11型为主,少数为高危型HPV16和HPV18型.  相似文献   

15.
应用核酸杂交技术结合组织病理学的光镜和电镜观察、检测80例子宫颈癌、42例正常宫颈组织、33例宫颈非典型增生组织和10例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的HPVs基因组相关序列。结果表明:(1)42例正常宫颈组织DNA无一例检出HPV,而在宫颈癌组织、宫颈非典型增生组织和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HPV检出率分别达43.75%、45.45%和80%;(2)宫颈癌组织中阳性35例,阳性率为43.75%;HPV型别分布主要为HPV16型(18例,51.43%)和HPVR型(8例,22.86%);(3)18例HPV16型和3例HPV11/6型均为鳞癌,8例HPVR型中有6例也为鳞癌。HPV16型的18例中有12例为低分化癌,HPVR型的8例中有5例也为低分化癌;(4)不同型别HPV感染的宫颈癌组织,其病理形态学特征有所不同。研究表明,广西地区相当部分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有关,其感染的宫颈癌组织具有一定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3~1996年间。共治疗男性尖锐湿疣760例,其中采用包皮环切术+激光治疗580例,一次治愈率为96.2%,感染复发率为3.8%;同期单一采用激光对照治疗180例,一次治愈率为64.4%,感染复发率为35.6%。结果表明:采用包皮环切术+激光治疗男性尖锐湿疣,不仅能有效地清除尖锐湿疣病变组织,而且也改善了因包皮过长所致的局部湿润、分泌物增多的外部环境,比单一采用激光治疗更能有效地降低感染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女性阴部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特点,以便更好地防治本病,对160例患者(均经过病理确诊)进行详细调查记录、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女性阴部尖锐湿疣是目前女性病中最多见的一种,其流行主要与发病年龄、性生活情况、职业、文化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月经性癫痫中,雌激素对大鼠海马内γ-氨基丁酸(γ-amiobutyric acid,GABA)和P38的影响,探讨雌激素促癫痫发作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去卵巢(ovaiectomized,OVX)SD大鼠,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及戊四唑(petylenetetrazole,PTZ)致病,诱发大鼠癫痫发作,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大鼠背侧海马不同脑区GABA和P38的免疫反应产物进行观察。结果:(1)GAB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实验对照组(OVX NS PTZ)与空白对照组(OVX NS NS)相比及实验给药组(OVX E2 PTZ)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背侧海马门区内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显性减少。(2)P38免疫反应产物的观察:其免疫反应产物呈特征性点状或颗粒状。在CA1区始层和辐射层、CA3区透明层,空白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免疫反应强度无明显变化,实验给药组比实验对照组免疫反应增强。在齿状回分子层,3组的免疫反应强度无明显变化。结论:雌激素使海马门区GABA含量减少,从而降低了GABA对癫痫发作的抑制作用,增强了癫痫发作的敏感性。雌激素可使背侧海马CA1区始层和辐射层、CA3区透明层P38的表达增加(即使该区的突触密度增加),从而增加了海马内兴奋性递质的释放,使海马内的兴奋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划分土层、辨别土类是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CPT)成果应用的基础.常规的人工分层效果差强人意,而土体行为分类法尽管可靠性高,但无法起到分层效果.引用层次聚类算法,通过对变量的选择、数据的标准化、距离矩阵的生成和类数目的确定,得到了基于层次聚类算法的CPT土体分类流程图.采用自主研发的静力触探-钻探一体机,在汉江一级阶地和长江一级阶地上展开试验,利用层次聚类算法对地层土体进行划分,将土层划分结果与钻孔柱状图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qc-fs)和锥尖阻力-摩阻比(qc-Rf)为初始参数的聚类分层图均能够较准确识别主层的位置,其中,以qc-Rf为初始参数的聚类分层结果比qc-fs更准确,能够识别更多的次要层以及钻孔柱状图无法体现的次要层、过渡层和薄夹层,但是无法判断土层的具体类别以及单一的类(离群值)到底是属于过渡带还是异常值.建议在后期研究中将孔隙水压力纳入聚类分析中,研究孔隙水压力对聚类分层效果的影响.同时,将聚类分层图与土体行为分类法结合起来,达到划分土层、辨别土类、细化土层和识别异常地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真鲷视顶盖的细胞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甲基蓝染色及快Golgi法显示,真(?)(Chrysophrys major)视顶盖结构组成由表及里依次为边缘层、视觉层、表面灰管及纤维层、中央灰质层、中央白质层、(?)脑室层,除边缘层外,每一层各含有不同类型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