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准备了大半年之后,美英终于按捺不住,对伊拉克大打出手。战争爆发8天以来,美英联军不仅动用了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而且在开战后立即投入了地面部队,一心想速战速决,用最短的时间消灭萨达姆,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像上次海湾战争似的大获全胜。但战场形势并未向美国预设的方向发展,仗打得十分艰难。布什一方面要求国会追加747亿美元的战争拨款,一方面向伊拉克大举增兵,并告诫国人:“对伊拉克的战争比原计划的要长久。”仗打到这个份上,谁都可以看出,这次伊拉克战争根本不是1991年海湾战争的翻版。这次伊拉克战争与上次海湾…  相似文献   

2.
英阿马岛战争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美国同交战双方的关系都非同寻常,一个是传统的存在特殊关系的盟国,一个是阻止苏联在拉美扩张的重要支持力量。但从其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美国在马岛战争中站在了英国一边。战后,美国调整同拉美国家的关系,美英特殊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问几天来柏林的形势很紧张,英美和苏联是否会在这里发生严重的武装冲突呢?答有人以为柏林问题会造成美英和苏联之间的战争危机,我看还不会.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柏林问题事实上就是德国问题,而德国问题也就是德国分裂的问题.最近德国分裂的危机,是美英方面所促成的,美英理弱,苏联气壮,所以美英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和苏联挑起战争的冲突.二、目前柏林的紧张情势,主要是外交与政治的攻势,加上一点军事示威的姿态,双方还没有打仗的准备.战争不能这样轻易就打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美英倒萨战争爆发后的第五天晚上,记者拨通了凤凰卫视首席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先生的电话。记者:记得您曾经讲过,对于这场战争,布什其实有很多顾虑,比如说担心影响连任,担心恐怖分子报复,还有伊拉克油田保护等问题。但是,布什还是不顾一切地点燃了巴格达战火,那么他的这些顾虑是不是已无足轻重了?阮次山:当然这些顾虑依然存在,而且仍在影响着这场战争。西方“战争之父”克劳塞维茨曾在《战争论》中说,战争的目的越简单,胜利机会就越大。从这个观点看,美国显然犯了大忌,这场战争的目标太复杂,譬如:必须把萨达姆弄下台;要使美…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越来越惨烈,美英联军每向前推进一步,都会遇到伊军的顽强抵抗,伤亡人数与日俱增。人们从美国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中看到和听到的都是,美国士兵如何英勇;英联军如何“重创”伊军;大量伊拉克士兵纷纷投降。但隐藏在美军士兵中的一股反战、厌战的暗流却似乎被美国媒体“忽略”了,其实这种反战情绪正随着战争的深入不断增强。早在开战之前,美军士兵对战争的反感和厌恶已初见端倪。在美军驻科威特北部乌代里军营的一个洗手间墙上,一名士兵用脏话表达了对战争的怀疑,他写道:“谁让你他妈地自愿来到这个鬼地方受罪?这是一场缺…  相似文献   

6.
时事点评     
布什度假戴维营英相越洋来相会3月26日,英国首相布莱尔程前往美国戴维营与布什总统晤,主要讨论伊拉克战争与战重建问题。然而,在对伊战争进关键时期的微妙时刻,此番越洋相会”又有着特殊的含义。军事上,这对铁杆“战争盟友”以就战争期间“本不该发生的情”进行协调,冷静思考下一的战略部署,扭转开战以来并算成功的战争局面,加快战争进程;在政治上,可以商讨今后如何面对联合国及国际社会。竟,这次对伊动武是绕开了联国,违背了国际社会大多数国的意愿。他们在国际上几乎成“孤家寡人”,外交非常被动。实,美英明白,联合国在…  相似文献   

7.
读编往来     
杂志是归属新闻业的。杂志丢弃了报纸对新闻的罗列性,缺少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可听性,却更讲究新闻纵深的探究和评论。这一期,我们就试着做了许多改善。在伊拉克战争震天动地时,杂志的反映应该是冷静的。在各种媒体的新闻“狂轰滥炸”中,这是我们要坚守的准则。战争毕竟是非常事件。我们不能平静,我们甚至很难冷静。全世界没能守住和平,没能守住伊拉克人民的安全。美国一意孤行,美英联军呼啸着打进了伊拉克。使我们不能平静的还有,作为媒体之一,我们必须睁大眼睛面对惨烈和流血的场面,思考这场战争的各种复杂因素和可能带来的方方…  相似文献   

8.
美英帝国主义在中东发动的武装侵略和战争挑衅,己遭到阿拉伯各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坚决反对。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展开一场和平势力和战争势力、反帝国主义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严重斗争。对于美英帝国主义来说,他们在侵朝战争和前年侵略埃及的战争中所遭受的沉重打击和可耻失败,应该是记忆犹新的事。但是现在当伊拉克人民打碎帝国  相似文献   

9.
这是1973年“十月战争”期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一项旨在实现以色列同埃及、叙利亚停止交战的决议。1967年“六·五”战争以后,以色列拒绝撤出被占领土,埃及和以色列处于冲突状态。其间虽经联合国秘书长代表雅林进行斡旋和美国为促进双方和解抛出“罗杰斯计划”,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美苏之间则达成协议要维持中东地区“不战不和”的状况。阿拉伯国家感到只有通过战争行动才能摆脱困境。埃及同  相似文献   

10.
日本当前的敌人是苏联,美国和英国,而与苏联的战争尤一触即发,这是我们共知的事实。日本与美英的斗争主要地在太平洋方面,日美或日英战争一起,除中国沿海各省一定会为日本占领以外,檀香山,菲列宾,暹罗,荷属东印度等地必然成为日本的军事动作的  相似文献   

11.
1812年的英美战争即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次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争,它从1812年起至1815年《根特和约》的缔结以美国的胜利而结束。它改变了美国自殖民地时期形成的重商主义传统,开始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它进一步凝聚了美国的民心,使国家更为团结;战争的结果也推动了国家军事实力的增长,为美国的西部扩展与在南美的影响的扩大提供了实力保证;它改变了与英国关系紧绷的状态,从而避免了美国与英国可能的正面冲突,为美国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政府的要求之下,美国和英国交还了在中国的租界,废除了在中国的特权。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在国际上的不平等地位。关英之所以放弃在中国的租界及特权,是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不屈不挠流血斗争的结果。特别是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迫使美英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是当时特殊的政治和军事形势下两国政府惟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与英美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作为英美文化信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深深地烙上了英美独有的文化印记。本文试图阐述英语作为英美文化的一面镜子,镜像折射了英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以及英美的社会问题、人们的价值观念、形形色色的社会心态、各自的文化特异现象等。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特别是克林顿出任美国总统以来,印度在美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从克林顿 政府至今,美印关系基本上处于一种持续的、稳定的上升态势。美印关系为何合从冷战时的时冷时热转变成目前的持续升温?其中有那些因素推动着美印关系的发展?章从美印双方入手,就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对正碉地认识美印关系发展变化的态势及影响作了析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出兵朝鲜,是在国家工作重心准备向经济建设转移的背景下进行的,准备大规模经济建设是影响中国决策的重要因素。战争各阶段的行动部署,也是围绕着是否有利于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1951年夏,新中国不失时机地执行边打边谈、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方针。  相似文献   

16.
"战争政治"即是对战争作政治化理解,强调战争背后的政治因素,以及战争给政治的其他层面带来的影响。抗战戏剧是20世纪中国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寓含着丰富复杂的战争政治因素,从"战争政治"视角对其进行整体考察和系统研究意义重大,可以更为丰富地还原战争时代的政治环境,呈现抗战戏剧与战争、时代环境之间复杂的联系,有利于对抗战戏剧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战争政治"视角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这一视角时应尽量避免对抗战戏剧进行祛蔽与正名的同时,出现新的遮蔽与误读。  相似文献   

17.
以《英国外交事务机密件》等史料为依据,论述1878-1881年英国与阿富汗战争的背景、经过、影响等,对中亚史上的这一历史事件有了全新认识。英阿战争在中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触发英俄在中亚的激烈角逐,加速了中亚各独立国家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美国法制环境的形成主要在于:新英格兰与母国的法律亲缘关系,以及美国在移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民主实践活动和法制意识,法律是法制国家的治国支点,以法治国是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其棉纺织工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傲居世界首位,占有着世界棉业市场大部分的份额。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使英国的优势地位遭到了挑战。当英国忙于争夺欧洲霸权、无暇东顾之时,日本正在逐渐吞噬着其最重要的海外棉业市场之一——中国。整个一战期间,日英在中国棉业市场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