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连作障碍的概念,对汉中市大棚蔬菜连作障碍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实行科学用肥、淹水排盐、调整土壤pH值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集约化种植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迁移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市通州区选取了当地3种主要的集约化种植体系,小麦-玉米、大棚蔬菜和大田蔬菜,研究了这3种体系0~10 m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运移速度.结果表明蔬菜种植区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大棚内种植蔬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大田种植蔬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3种种植模式均产生了深层渗漏,试验区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硝态氮运移深度为630 cm,5和13 a大田蔬菜种植下硝态氮运移深度分别为730和800 cm,5和18 a的大棚蔬菜种植下运移深度分别达730和900 cm.在小麦-玉米大田种植模式下,深层硝态氮向下运移速度约为6 cm·a-1,大田蔬菜和大棚区约为15~26 cm·a-1.考虑到当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在9~12m,大棚种植18 a后土壤内的硝态氮已经运移到或者即将进入到地下水,这会对地下水质造成直接或者潜在的污染,因此建议在设施农业种植区开展调研,并评价不同区域设施农业种植对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蔬菜大棚栽培,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大棚内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影响大棚蔬菜的产量与品质及降低栽培效益。大棚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可助菜农达到防治的目的。大棚土壤盐渍化的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的防治原则。其具体的防治措施是:深四掺砂修水采取深翻的措施,结合整地,适量掺砂,改善大棚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地下水位,松土蓄温降水,增强大棚土壤的通透性。增施有机肥料每亩施用优质堆肥或厩肥1500-2500kg,活化疏松土壤,提高大棚土壤的有机物含量,改善大棚土壤的结构质地。这样既有利于大棚内蔬菜侧根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测定了黑龙江省西北地区风沙土壤类型蔬菜大棚土壤与裸地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主要肥力成分的含量,并将测定值加以对照分析,为蔬菜大棚土壤主要肥力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达到土壤水分平衡状态,获得蔬菜大棚中作物生长的最佳土壤墒情,则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模型.本研究以Penman模型为基础,对参数进行简化,提出了改进的温室大棚土壤水分平衡模型,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通过采集温室蔬菜大棚的实时气象数据,包括土壤温湿度、大气温湿度、通风风速、土壤热通量,使得数据更加准确,提高了计算的精度.实验采集蔬菜大棚作物处于发育期内的数据进行验证,模型计算获得的数据与实测值相比误差非常小.结果表明,该模型完全可以作为蔬菜大棚滴灌控制的一种可靠依据,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棚室土壤、苗床土壤、局部土壤等土壤的消毒方法。介绍了轮作、换土、嫁接等耕作技术方面预防蔬菜土壤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实用技术     
《石河子科技》2011,(3):66-67
大棚蔬菜施肥注意防氨气中毒立春过,气温升,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栽培生产蔬菜的大棚,棚内的温度30℃以上时,施入土壤内的肥料随着升温加速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有些肥料集中分解时,常易发生氨气中毒的现象。当大棚内空气中的氨气浓度  相似文献   

8.
李浪 《广东科技》2013,(16):189+172
随着大棚作物面积迅速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步伐加快,但由于大棚的施肥上的不合理以及独特的生产环境,使作物生理缺素和大棚土壤盐碱、酸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蔬菜瓜类作物产量、生长及品质,如何保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和品质,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下,提高设施的合理施肥水平,成为当前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阐述了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危害,分析了土壤盐碱、酸化的危害,最后分析了大棚土壤改良措施以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棚蔬菜连作障碍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大棚蔬菜连作所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性状的变化,提出蔬菜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韶关市西联镇草莓地、水稻花生轮作地、葡萄地、蔬菜地、水稻田等五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水稻花生轮作地>蔬菜地>草莓地>水稻田>葡萄地;碱解氮表现为:水稻田>水稻花生轮作地>葡萄地>蔬菜地>草莓地;速效磷表现为:葡萄地>水稻花生轮作地>水稻田>蔬菜地>草莓地;速效钾表现为:葡萄地>草莓地>水稻田>水稻花生轮作地>蔬菜地.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的绿色化生产成为关注焦点,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大棚蔬菜种植栽培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的蔬菜种植栽培技术日益突显其滞后性,显示出技术性、规模化程度、科学性都相对较低的弊端。为此,要引入先进的大棚蔬菜种植栽培技术,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注重大棚蔬菜种植栽培的土壤、温度、湿度、选种、科学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提高蔬菜种植栽培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蔬菜连作,造成土壤养分积累和养分失衡,导致蔬菜产量低、品质差、生理病害严重。要解决日光温室蔬菜连作问题,必须做到设施蔬菜土壤的科学施肥及在棚室应用地膜覆盖高垄栽培方法以及科学防治病虫害。由于土壤连年集约化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加之大棚覆盖土壤得不到充分的降雨淋洗,造成土壤盐分积累和养分失衡,导致蔬菜产量低、品质差,生理病害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科学施肥及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原因与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壤养分不平衡、盐类积聚、土壤酸化和有害微生物增加、土传病害加重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设施蔬菜连作的主要障碍原因,提出了合理轮作、改善土壤环境和栽培管理的具体防治技术措施,并论述了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今后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建国 《汉中科技》2009,(5):28-28,50
根据本地气候、土壤情况和对蔬菜需求,提出了玉米与豌豆、玉米与大蒜、玉米与萝卜、玉米与西芹等蔬菜轮作模式,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经济效益有参考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基于Zig Bee技术的蔬菜大棚分布式多点监控系统.能有效结合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及上位机技术,实现了对蔬菜大棚中的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环境参数的采集,并通过控制喷淋器、遮阳卷帘和风机,实现对环境参数的调节.实验表明,该系统操作方便、工作稳定,可有效提高蔬菜大棚管理效率,降低管理费用.  相似文献   

16.
大棚黄瓜——蒜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黄瓜——蒜苗通过合理的品种选择和茬口安排实现轮作,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又可因为种植蒜苗而减轻大棚黄瓜土传病害的发生,大棚黄瓜——蒜苗轮作种模式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实用技术     
大棚蔬菜施肥注意防氨气中毒立春过,气温升,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栽培生产蔬菜的大棚,棚内的温度30℃以上时,施入土壤内的肥料随着升温加速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有些肥料集中分解时,常易发生氨气中毒的现象.当大棚内空气中的氨气浓度达到每升5毫克时,辣椒、番茄、黄瓜对氨气非常敏感,受害首当其冲,茄子和叶菜类的蔬菜受害程度次之.  相似文献   

18.
连作障碍已成为当前蔬菜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增加微生物量以克服蔬菜连作障碍,在深圳福田郊区的农科推广中心同乐蔬菜基地选择了蔬菜连作多年的田块,分别采用了水稻蔬菜轮作和利用夏季高温在地面短期覆盖塑料薄膜进行高温闷地技术,通过观测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这2种措施对蔬菜连作地的改良效果。结果显示:水旱轮作和夏季短期高温闷地均能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尤其是提高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并降低土传病原微生物的含量;高温闷地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含量,其中细菌和放线菌的含量增幅明显,而水旱轮作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小。该研究表明水旱轮作和高温闷地措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土壤理化性质,在探索克服蔬菜连作障碍方法的方面具有较好的示范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棚春提早草莓——水稻轮作模式是汉台区设施蔬菜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一项无公害设施高效栽培模式。目前该模式已在汉台区推广200hm^2,在铺镇镇回龙村、狮子村、芦坝等村被广泛应用,通过该模式两茬合计每666.7m^2产值达1.2万元,净收入可达80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且该水早轮作模式有效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生产中极少使用农药,生产的草莓符合无公害标准。  相似文献   

20.
针对靖远县是设施蔬菜生产大县,农副产品和农业设施资源丰富,日光温室大棚轮作倒茬及盐渍化严重,引进筛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高产高效香菇品种及培养料配方,集成不同季节栽培模式管理办法,进行示范应用推广,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田设施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财政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