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峰  林秀丽 《山东科学》1999,12(1):16-18
本文以连续变量法为基础,通过参比的适当选择及合理的数学设计,解决了一种特殊反应体系中二元配合物,三元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求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镧、茜素络合剂、氟三元体系当两组分固定第三组分改变时,可得到数系列不同的吸收光谱,有的系列出现等色点,有的可得到饱和曲线,有的则不能。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明了有关条件下三元配合反应的历程。据此推导出一个新的求算三元配合物组成与稳定常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位法研究尿嘧啶银配合物的组成形态及相应的稳定常数.电位法实验结果表明,尿嘧啶银络合物的主要形态有AgL2及Ag(OH)L2两种(L为尿嘧啶),各自的稳定常数分别为108.9及1 011.4.二者在溶液中各自的组成分数取决于OH-浓度大小.随着OH-浓度增大,银络合物形态由AgL2转化为Ag(OH)L2.另外,推断出两种银配合物的结构式.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有色配合物稳定常数K稳值的方法一般为连续变化法,目前所采用的单曲线法对研究配位比大和离解度大的配合物不准确,又由于双曲线法需要同时作两种等摩尔连续变化曲线,其测定过程繁琐,也不方便应用,故障 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一种新的设想,即取单曲线法和双曲线法两者的优点来建立第三种方法-单曲线改进法。  相似文献   

5.
以1:1型配合物为例,介绍分光光度法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的精确计算与误差分析。本方法可推广到1:n型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其中的误差分析步骤可适用于一般实验数据的计算机拟合。  相似文献   

6.
芦丁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Cd(Ⅱ),Co(Ⅱ),Ni(Ⅱ),Cu(Ⅱ)和Zn(Ⅱ)的芦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M3L2(H2O)n](CH3COO)2(n=6,12),配体不饱和环的3个羟基参与了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利用循环伏安法计算了芦丁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结合常数(K=2.43×104L/mol)和结合位点数(s=3.29).  相似文献   

7.
段庆丰 《甘肃科技》2010,26(21):76-78
采用pH滴定法测定了碳酸铀酰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pH滴定CO32-的第一等当点pH=8.3,UO22+与CO32-形成具有最大配位数的配合物UO2(CO3)34-,由配合物形成曲线计算的配合物UO2(CO3)34-的稳定常数lgβ13=19.8。  相似文献   

8.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在20.0±0.1℃温度下,pH=3.5以NaClO_4为支持电解质的水溶液中,Tiron与高价阳离子铟形成的配合物的浓度稳定常数,考察了该常数随溶液离子强度的变化规律.溶液离子强度变化范围为I=0.25~3.3mol·L~(-1) .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组成为1:1.用基于Pitzer方程的最小二乘多项式逼近法确定了该配阴离子的热力学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9.
利用溶液的稀译度与其吸光反的关系,导出一个适用测定β-型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方法。根据实验数据,用图解法求出稀土β-型配合物的实际组成为3:3.同时给出了其表观稳定常数,讨论了β-型配合物与稀土离子半径、电子结构和公型配合物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稀土与L—组氨酸L—谷氨酸三元配合物的pH电位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模拟生理条件(37℃,c=0.15mol.L^-1NaCl)下用精密pH电位法对15种稀土元素与L-组氨酸及L-谷氨酸溶液体系三元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结果,实验数据处理用程序Miniquad-82A完成,玻璃电极的选择及校正用Magec程序完成,结果表明在该三元体系中普遍存在3种类型的酸式配合物(1111,1112及1113型),且第一类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11.
由pH滴定数据计算络合物稳定常数的DJS-130计算机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由 pH 滴定数据计算络合物 ML_n(n 为1或2) 稳定常数的 DJS-130计算机程序。程序中应用最小二乘法以求算稳定常数的最佳值。文中列出了详细的程序流程框图,并附四则实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李可群 《广西科学》2011,18(2):148-150
为了简便计算复杂多核配合物稳定常数,分别提出酸式多核配合物和碱式多核配合物稳定常数的简便测定方法,并使用因素轮换法来获取复杂多核配合物分布系数取最大值时的实验条件.以稀士金属离子Y3+与甲基百里酚蓝生成的酸式配合物及稀士金属离子La3+与Tiron生成的碱式配合物验证测定方法中的公式,所得的计算结果与真值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电位-pH 法研究了离子强度为0.10~1.50范围内,Pb(Ⅱ)离子的以2,2′-联吡啶(dipy)或邻二氮菲(phen)为第一配体,以丙二酸根(mal)为第二配体的1∶1∶1混合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离子强度的变化。分别用Васильев单参数方程作图法,基于 Pitzer 方程的曲线拟合法和本文改进后的曲线拟合法求出了混合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的计算方式-最小二乘法,分别采用摩尔比法,连续变化法测定N-苯甲酰基-N’,N’-二苯代硫脲合铜(Ⅱ)配合物组成及表观稳定常数.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的摩尔比是1:2,分子式为Cu(C20H15SON2)2,表观稳定常数为2.05×1012。  相似文献   

15.
用极谱法研究了铕与有机磷酸 (P)、丝氨酸 (Ser)、半胱氨酸 (Cys)等形成的二元体系Eu3 P、Eu3 Ser、Eu3 Cys和三元体系Eu3 P Ser、Eu3 P Cys.考察了各种配合物形成的条件、电化学性质 ,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 .结果发现 ,其稳定常数随有机磷酸烷基取代基的增大而减小 .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新的水溶性碘化四-(4-三甲胺苯基)卟啉镉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用改进的三波长Sanchez法测得了该配合物在pH=13.0,μ=0.2(NaNO_3调节)和25℃(±1℃)条件下的稳定常数K=6.05×10~7,组成比为1:1.  相似文献   

17.
双波长修正光度法测定铌-偶氮氯膦MK络合物性质常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10.88溶液中,铌(V)与偶氮氯膦MK(CPAMK)发生配位反应.本文应用光谱修正技术研究配合物溶液性质常数如络合物组成比、逐级摩尔吸收系数、稳定常数等的测定.结果表明所生成配合物为Nb(CPAMK)8,在654 nm波长处真实摩尔吸收系数ε=3.62×104 1mol-1·cm-1,其累积稳定常数K=9.4×1043.  相似文献   

18.
采用pH电位法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氯化稀土甘氨酸配合物RE(Gly)3Cl3·3H2O(RE=Y,La,Pr,Sm,Eu,Dy,Ho,Er,Lu)的逐级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氯化稀土甘氨酸配合物的第一级稳定常数远大于第二级和第二级稳定常数.配合物的稳定性与稀土的原子序数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铈(Ⅳ)-3,4-二羟基苯甲酸配合物的极谱性质,测定出该配合物的组成为1:4;pH为9.75时的表观稳定常数β_4为3.8×10~(13),经副反应系数校正得该配合物的稳定常数β_4=1.7×10~(32)。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十二烷基硫酸钠(NaLS)存在下,Br—BTAM和Br—BTAE与Co~(3+)的三元配合物.研究表明,在pH8.5~9.7时,Co~(3+)与Br—BTAM和Br—BTAE的配合物分别于波长595nm和575nm处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度分剐为9.5×10~4和1.07×10~5L.Mol~(-1).Cm~(-1).应用连续变化法,等摩尔系列法以及平衡移动法、斜率比法测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o:Br—BTAM和Co:Br—BTAE均为1:2,配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分别为1.0×10~(10)和8.65×10~(10).首次用光度法测定了Br—BTAM和Br—BTAE的离解常数为pK_(Br-BTAE)=13.0(pK_1=2.9,pK_2=10.1),pK_(Br-BTAM)=13.10(pK_1=3.9,pK_2=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