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根据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条标准: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具有鲜明特色,在当地有较大影响。结合南涧彝族“跳菜”的实际情况进行比照分析,得出了南涧彝族“跳菜”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滇中玉溪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彝族先民在悠久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创造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典籍。这些彝文典籍以其广博宏富的著述内容,集中体现了玉溪地区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对研究玉溪地区乃至整个滇南地区的彝族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研究中国彝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然而这些彝文典籍随着岁月逐渐消亡殆尽,亟待我们去发掘、保护和利用。玉溪市的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彝族自治地区的图书馆要承担起普查、搜集和保护区域内彝文典籍、彝族文献的职能,传承和弘扬区域内优秀的彝族文化,促进区域内彝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环境法律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彝族传统环境法律文化的表现形式、特征及其现代生态价值,认为彝族传统环境法律文化对解决现代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彝族生态道德教化对提升环境法律意识具有借鉴作用,彝族民间生态法对现代环境法体系具有完善功能,彝族生态经济法律文化对地区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楚雄地处“彝族文化大走廊”的中心部位,是滇西旅游黄金线上的门户,具有“一州连三市”的区位优势,是中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楚雄州的彝族有50多个支系,其文化灿烂,物产丰盈,旅游资源丰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该文探讨了楚雄彝人古镇的人文景观,包括建筑文化、装饰文化和行为艺术,是笔者在人文地理研究基础上结合云南楚雄彝人的案例研究,相信对从事旅游人文地理研究的同行恩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彝族古籍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彝族文化重要载体的毕摩文化具有集诗、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的文化特性,它通过具体的民俗活动在特定的时空构成相应的文化场。从完整性、真实性的角度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对彝族古籍的保护,更契合彝族古籍保护和开发的双重需要,有利于彝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白彝支系服饰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研究彝族社会历史与经济文化的“活态史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白彝这一族群独特的文化心态与审美意识。研究其民族服饰,对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进而开发民族商品与发展文化旅游,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彝族用彝文写作的文论作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出自于一个社会阶层——毕摩。彝族古代文论体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1)以诗论诗,用诗歌的形式来阐述文学的观点;(2)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经验性;(3)文学(包括文论)与历史、经书长期浑为一体,没有分离出来;(4)把民间文学纳入到文学研究的范围;(5)彝族古代文论家前后的理论观点一脉相承,长时期中变化不大,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在经过先辈们不断演变后一直延续下来,逐渐形成了如今独特而丰富的丧葬文化。小凉山子差拉彝族是凉山彝族的重要分支,当地丧葬习俗复杂,文化内涵丰富,在传承了凉山彝族丧葬习俗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特殊的人文、历史、地理,发展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丧葬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9.
西昌航天高科技与彝族古化两种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本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两种旅游资源整合的问题。根据旅游特色的定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旅游产品须进行延伸,以克服产品单一化;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须加大彝族古代科技明容量,以避免受到旅游形象遮蔽;通过整合,逐步形成并完善西昌的旅游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0.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土掌房文化是彝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之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文章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以云南省泸西县城子村的彝族土掌房为例,浅论彝族土掌房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使逐渐走向消失的土掌房文化在现代化中传承。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凉山彝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文化、体育和旅游的结合没有发挥最好的效益,彝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彝族体育旅游业规模小,影响力不大、还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项目或旅游产业来抓,彝族传统体育旅游在整个旅游业中还处于从属地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充分运用“彝族火把节”这一民族文化品牌,把彝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机的融合到旅游活动中,体现出原滋原味的本土生态特色,传承和弘扬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春节视觉符号是春节文化的重要表现载体,承载着人们辞旧迎新、求吉纳福的美好愿望,是民族凝聚力、意志力、号召力的象征符号。挖掘春节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对春节视觉符号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的研究,旨在探索春节视觉符号新时代的表现形式,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最终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花山节起源于蚩尤战败之前人们对天地日月的自然崇拜。蚩尤战败后,随着历史的变迁,人口的迁移,人们对花山节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丰富了节日的内涵,使花山节逐渐演化为祭祀蚩尤及先人的文化活动。开展对花山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对苗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端午节在战国时代初步形成,源于古人虔诚的原始信仰。原始信仰是当时节俗传承的足够动力。魏晋时期原始信仰比以前淡化了,端午节传承的原初动力也消弱了,这时人们加入了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传说来解释端午习俗,为端午节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但是由于端午节习俗不重视家庭团聚和祭祀祖先,在契合儒家文化方面不很显著,因而在魏晋以后的儒教时代出现了传承动力不足的问题。到现代社会,端午习俗面临传承危机。但经研究可见到,端午习俗包含着适合现代文化的丰富要素,可以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的调适、更新。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背景下,它更有了复兴的契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运用城市营销理论,探讨了鼓浪屿诗歌节对于打造厦门文化品牌、丰富鼓浪屿品牌内容,推进厦门和谐发展的作用;并在反思诗歌节问题的基础上,建议诗歌节的运作应由官方行为逐步走向民间、走向大众。  相似文献   

16.
陈勇教授是新时期以来云南最具代表性的本土作曲家之一。从他最具代表性的三首艺术歌曲《火把节的火把》(卢云生词)、《月光恋》(刘位循词)、《寻找太阳升起的地方》(吴伯昌词),可以管窥作曲家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探索其追求兼备民族性、地域性融合,传统与现代交织,雅俗共赏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7.
居住在滇桂交界的高裤脚白彝的民族文化与其他地区彝族文化有较大区别,跳宫节是其最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宗教祭祀、金竹崇拜、铜鼓文化、葫芦笙文化、民间歌谣等丰富的文化因素.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文章对跳宫节进行了细致的民俗志写作,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和保护高裤脚白彝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滇东、黔西自古存在两条南北向由四川南下的道路,后来经过秦汉两代王朝的大力开拓,后世称之为五尺道、南夷道,形成一个民族迁徙、文化交流、商品运输的通道,这就是蜀彝走廊。蜀彝走廊由于所在区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民族迁徙出现多途径、多向性,文化交流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蜀彝走廊是中央王朝控制南中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云南通往内地的重要途径。而以金属矿料为核心的云南产品通过蜀彝走廊输入内地的同时,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其他物资亦源源不断输入云南、贵州,以及东南亚、南亚地区,因此这种交流是有来有往双向性的。  相似文献   

19.
在全媒体时代保护和开发红河彝族文化,要利用先进、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以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开发对象,以文化遗产名录为重点传承和保护项目,打造红河彝族文化品牌,实现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