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点地质统计学在秘鲁D油田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多点地质统计学和相控建模相结合的方法,以秘鲁D油田V层为例进行了地质条件约束下的地质建模研究。首先根据地质概念模型建立训练图像,然后应用多点地质统计学Snesim算法模拟沉积微相,最后在沉积微相控制下进行储层参数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不仅忠实于井点数据,而且可以在使用的训练图像中加入地质概念,从而对随机模型进行地质约束;V层沉积微相随机模拟较好地再现了沉积微相的空间结构,其孔隙度模拟实现与相应沉积微相模型吻合较好,且沉积微相对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影响;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和相控建模的建模原则有助于从地质的角度对模型进行约束,促进概念模型向定量模型的转化,从而建立合理的反映地下实际情况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2.
樊佐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6):3969-3972
以雷观1井区为研究对象,首先,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和地层对比信息,并建立构造及骨架模型。以沉积微相平面图作为沉积相模拟的趋势约束条件,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其次,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物性参数的分布特征,采用相控方法建立三维孔隙度模型和渗透率模型。最后,通过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提取了设计井的岩电测井响应特征曲线,为目标选择、井位部署、现场跟踪和开发方案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辽河油田曙四区杜家台油藏开发现状及地质研究的难点,根据沉积学原理和测井相定量分析方法开展了微相研究,利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约束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建立起精细储层地质模型,解决了建模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成功地实现了辽河油田曙四区杜家台油藏精细描述,实践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相控随机建模不仅可以提供较准确的储层属性模型,而且为剩余油研究和油气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洪积扇相储层沉积微相-岩石相随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综合应用各种地质、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洪积扇相储层沉积微相-岩石相进行随机模拟.具体方法是:在对洪积扇相储层特征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沉积微相-岩石相划分方法精细表征扇中辫状水道微相砂体之间岩性、物性卜的差异,总结洪积扇沉积模式,建立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储层地质知识库;在沉积模式及储层地质知识库的指导下,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市洪积扇相储层沉积微相-岩石相三维模型,并建立相控下的储层参数模型,利用此模拟方法对实际地层进行随机模拟.结果表明,此方法增强r地质条件的约束力,避免了井间插值的随意性,提高了相控储层参数模型的精度,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相控储层建模技术是当前提高地质建模精度、实用性很强的新技术,其关键是准确地建立储层沉积(微)相空间展布的数字模型,进而模拟储层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预测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应用多参数协同、分层次约束的方法,从沉积(微)相形成与演化的成因角度建立沉积相带的地质模型,以沉积相带的时空间展布特征对安塞油田长2河流相储层建模过程进行了约束.结果通过相控技术得到的储层模型,能真实地反映储层的非均质特性和砂体的连通性,并能较准确地模拟地下含油气储层的属性分布规律,同时为油藏模拟、剩余油预测及挖潜调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提出了一套利用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定量研究陆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的方法和流程。该方法利用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有效地划分储集层宏观流动单元和微观流动单元,并为二者的划分提供参数依据;在储集层沉积微相研究和层组逐级细分对比的基础上,从取芯井入手,通过聚类分析优选参数,建立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应用聚类和判别分析,划分流动单元类型,应用储集层随机建模中的分形随机模拟方法预测河流—三角洲沉积储集层井间流动单元,从而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的空间展布,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针对四川洛带遂宁组气藏复杂的沉积微相,通过岩相成因单元的识别,采用成因砂体的相控旋回等时对比方法,在微相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建立单井微相数据库。同时,通过常规的变差函数分析控制和约束序贯指示模拟可以建立精细沉积微相模型。但其采用的二点地质统计学得到的确定的变程参数并不能完全体现遂宁组气藏复杂的砂体空间构形。基于此,提出运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研究,在能够反映单个成因砂体纵向演化的精细等时小层内,采用成因砂体空间精细雕刻技术,建立精细沉积微相模型,并在相控基础上结合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储层参数模型,从而极大地降低建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其成果在用于砂体及其储集物性展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主河道确定和预测、地质概率储量计算等方面可以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探讨适合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地质特征的相控建模方法。以苏里格气田苏14加密实验区为解剖对象,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结果基础之上,用反演波阻抗数据协同模拟泥质含量模型,进而利用泥质含量识别储层的下限标准建立岩相模型;再利用岩相模型对砂体规模和展布进行分析,并获得基于目标建模所需的各种参数;最后用基于目标体结果的方法(示性点过程法)建立高精度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开展不同"相控"条件下的属性模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属性模型中,心滩内部储层物性条件最好,其次是点坝,再次是河道微相;而以岩相控制的属性模型无法反映不同沉积微相内部储层物性参数的数学期望值与方差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利用该方法所建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可精细反映各微相的平面、剖面形态以及各微相的接触关系,其约束下的属性模型分相带反映储层的物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随机建模技术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方法对地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搭建了精细的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二维沉积微相平面图为约束,应用截断高斯法对沉积相进行了模拟,该法能够反映清晰的相边界,适合末端扇沉积体系,在多个实现中优选出与真实情况相符的模型;同时对比了相控和非相控条件下孔渗特征,结果表明在相控条件下储层物性参数非均质性能更好的体现,更有效地刻画储层非均质性,确定井间不确定参数分布.为了检测模型的准确性,应用储量拟合和生产动态拟合对模型进行检验,2项检验指标显示出较好的拟合效果,所建立的模型真实可靠,可以为下一步的数值模拟提供真实可靠的地质三维体.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沉积微相和油气水分布对砂岩油气储层的控制作用,提出了针对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井问参数预测,研究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平面分布,建立油气储层参数模型的方法--"复合相控模型"法.此方法的实质是实现了受地质和油气复合约束的井问参数预估,特别适用于井控不足的油气储层参数描述,是油气藏描述的一项实用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地质建模就是一种数字化了的油藏研究的手段,地质建模的过程就通过构造学、沉积学、地质统计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有机整合实现油藏研究的数字化、定量化和直观化的表征;它将油藏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数字化、可视化了。本文以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L6区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建模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大量地质知识库的建立和有针对性进行随机建模方法的选择,在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建模中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随机建模方法适应性与不足之处,提出相控随机建模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庆64井区延10油层的储层三维地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储层建模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元城油田庆64井区延10油层的油藏描述中的应用。通过取心井的岩心资料,综合运用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结构、构造特征、韵律特征、古生物特征等相标志,认为延10油层属辫状河流相沉积;分析了辫状河道、心滩、天然堤、洪泛平原4种沉积微相的岩性和电性特征,储层非均质性特征;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技术建立了研究区沉积微相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进一步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在相控条件下所建模型与实际地质情况符合较好,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也为准确评价油气田储层性质及井网加密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大量的钻井、测井、分析测试资料及动态资料为约束,采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定边张韩区块延长组长2储层地质建模及意义。文中建立了定边张韩区长2油层组包括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储层属性模型在内的三维地质模型。将所建地质模型与手工地质平面图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地质模型与手工地质平面图一致性较好;相控建模实现的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受沉积微相的约束。所建模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研究区的实际地质情况,为研究区开发后期层内剩余油挖潜、井网加密调整等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及网格数据体。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庆、大港、辽河、胜利、吉林等油田部分老油区井网密度已达到密井网级别,这些位于东部裂谷带拉张型盆地的油气田具有油层多、断层多、断块小的特点,建立精细地质模型难度较大。针对这类油气田,以扶余油田中区泉四段储集层为例,提出了一套地质建模方法:1以密井网资料为基础,在三维地震解释数据约束下,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低级序断层识别及微构造研究;2分级次建立断层模型,采用"骨架网格+关键层面+小层层面"三步建立层面模型,该构造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复杂断块内部地层与断层的配置关系;3采用相控下的多次迭代随机模拟方法提高砂体模型精度,采取了"砂控+相控"随机模拟建模方法建立储层参数模型,运用砂模型体控制物性边界,分不同微相进行变差函数分析;4最后,通过概率分布一致性检验及交叉验证证明该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储层精细评价技术中的储层参数井间预测方法。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油藏微相研究成果,采用井位和微相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信息,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储层参数进行空间预测。结果利用空间分散井位点的孔隙度资料和地区沉积微相信息,对孤岛油田渤21断块油藏进行井间孔隙度内插预测,其井间参数的预测精度得到明显提高,为油藏建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结论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井间参数预测方法,可以为储层精细评价提供高质量的油藏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6.
安塞油田杏河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通过沉积微相研究,为精细油藏描述中“相控建模”和后期数值模拟提供坚实的地质依据。方法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测井)等方法,对安塞杏河区长6油层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首次建立了该区长6沉积相模式,细分出沉积微相,并阐述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分析了长6油层油水运动规律及其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开发调整方案。结论该区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和前缘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而且沉积微相与油水运动规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7.
多参数综合方法判别沉积微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研究区的沉积特征和测井曲线模式 ,在取心井的单井相划分的基础上 ,建立各微相的样本库 ;然后根据取心井的测井资料 ,运用统计学结合计算机编程 ,统计各个样本井段上储层参数分布特征 ,建立不同微相上各参数分布模式 ;最后根据各微相上参数分布模式建立判别方程 ,利用其判别其他测井井段的沉积微相类型 .这种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将已知沉积微相的认识模式化去认识未知目标沉积微相 .在大港枣南油田研究中 ,综合运用泥质含量、单砂体厚度、砂体含泥量等参数 ,快速而准确地判别了 32 1口井 13个小层沉积微相 .实践证明 ,多参数综合方法融合了传统方法和统计学方法识别沉积微相的优点 ,用于油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北三区西部东块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三区西部东块综合含水平均达90%以上,已进入特高含水期,但是地层中仍有大量的剩余油存在.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挖潜这部分剩余油,需要进行精细的油藏描述,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分析了研究区的储层地质特征并详细研究了目标层位PI1-PI4各个沉积单元的沉积特征.通过建立不同校正井点残差面算法的构造面模型,优选符合该区井网密度下的最优算法即反距离乘方加权移动平均算法,搭建该区地层框架模型. 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微相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相控建模技术选择随机建模中的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符合地质规律的属性模型,从而为挖潜剩余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精细相控随机建模在洪积扇扇中砾岩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砾岩油藏三维地质建模中较多不确定因素,为提高储层建模精度,提出将沉积微相划分同岩石相划分相结合,探索了一套针对洪积扇扇中砾岩油藏三维精细相控随机建模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建立了更为准确的储层属性参数模型,可为同类油藏的开发调整及剩余油分布预测提供参考,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露  郑忠云  许新  郑宇 《中国西部科技》2012,11(7):43-44,50
通常的相控建模是指用沉积相作为控制因素模拟预测储层属性参数场分布,在对碎屑岩储层地质建模中获得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应用效果。但是对于碳酸岩储层来时,虽然沉积相对储层发育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储发育受成岩作用因素的影响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鉴于沙坪场石炭系气藏的特征,在本文研究中采用了沉积相控模拟成岩相,再用成岩相作为相控条件模拟储层属性参数的方法,建立了符合地质认识和储层发育模式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