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ATPase活性测试盒测定了尼罗罗非鱼鳃和肾中Na^+-K^+-ATPase活性在海、淡中的变化.从淡水到海水中,尼罗罗非鱼鳃和肾Na^+-K^+-ATPase活性分别增强了1.61倍和1.41倍;把尼罗罗非鱼由淡水直接放入海水,鳃中的Na^+-K^+-ATPase活性升高较剧烈,在前期(0.5 h)最高,在鱼即将死亡的后期(8 h)次之,在中期(3 h)较低;肾中Na^+-K^+-ATPase活性升高较缓慢,在前期较小,中期较高,后期最高.除了在淡水中,肾的Na^+-K^+-ATPase活性高于鳃外,在海水中以及海水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中,鳃的Na^+-K^+-ATPase活性都高于肾,与肾相比,鳃对肾盐协迫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负荷跑台运动对大鼠心肌细胞膜钠钾泵(Na+-K+-ATPase)、钙泵(Ca2+-ATPase)与肌浆网钙泵(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运动后24 h组以及运动后即刻组。结果:运动后即刻组的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运动后24 h组的Ca2+-ATPase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电镜观察可见运动后24 h组的肌细胞及肌浆网出现肿胀,肌原纤维结构出现明显的损伤;运动后即刻组的线粒体结构出现明显的损伤。结论:大负荷跑台运动会导致大鼠心肌细胞膜钠钾泵(Na+-K+-ATPase)、钙泵(Ca2+-ATPase)与肌浆网钙泵(Ca2+-ATPase)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将斑马鱼(Brachyclanio rerio)暴露于秋水仙碱5个浓度组(0mg·mL-1、10.00mg·mL-1、14.12mg·mL-1、19.95mg·mL-1、28.18mg·mL-1、39.80mg·mL-1)中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再设置秋水仙碱3个浓度(0.67mg·mL-1、1.70mg·mL-1、4.26mg·mL-1)将斑马鱼进行21d慢性毒性实验,每7天测定肝脏和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N+-K+-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活性。结果表明,秋水仙碱对斑马鱼的LC50为16.90mg·mL-1,随着秋水仙碱浓度增大和染毒时间延长,斑马鱼鳃中SOD和Na+-K+-ATPase活性均显著受到抑制,肝脏中SOD活性增加,Na+-K+-ATPase活性总体呈现抑制趋势。斑马鱼肝脏和鳃中的SOD及Na+-K+-ATPase对秋水仙碱敏感,可以作为观测指标用于评价秋水仙碱的毒性。  相似文献   

4.
TBTCl对鲤鱼组织Na~+-K~+-ATPase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离体、活体实验研究了TBTCl对鲤鱼鳃、肾、脑中Na+ K+ ATPase的毒性作用 .在活体实验中 ,对TBTCl的敏感性 ,脑 >肾 >腮 .离体实验中 ,TBTCl对鳃、肾、脑Na+ K+ ATPase的IC50 值分别为 1.38,1.2 3和 1.0 7μmol/L .选取脑酶源进行TBTCl对Na+ K+ ATPase作用机理的探讨 ,发现TBTCl对Na+ ,K+ 和底物分别是Na+ K+ ATPase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  相似文献   

5.
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常氧运动组、低氧对照组、低氧运动组.分别对常氧运动、低氧运动组进行游泳训练,对低氧对照、低氧运动组进行低氧刺激.用导管法测血压和心率,用比色法测红细胞膜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探讨低氧和训练对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发现低氧刺激降低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而适宜负荷运动则可提高以上两种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间歇性低氧运动对大鼠红细胞膜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海水中分别添加氨氮(以NH4Cl作为氨氮源)0(C0组,对照组)、10(C10组)、20(C20组)、30(C30组)、40 mg/L(C40组),胁迫24,48,72,96 h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组织器官中腺苷三磷酸酶(ATPase)和磷酸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拟穴青蟹鳃Na+-K+-ATPase比活力,C10组、C20组在胁迫24 h时随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大,胁迫48,72和96 h时则随氨氮浓度升高而下降(p<0.05),C30组、C40组则随胁迫时间延长一直下降;而C40组拟穴青蟹鳃Ca2+-Mg2+-ATPase比活力却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升高.氨氮胁迫48,72和96 h,拟穴青蟹鳃和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比活力显著下降(p<0.05);肌肉ACP比活力则随氨氮浓度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p<0.05);鳃和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KP)比活力随着氨氮浓度升高而下降(p<0.05);肌肉AKP比活力在氨氮胁迫24 h时随氨氮浓度升高而升高(p<0.05).可见,氨氮胁迫显著影响拟穴青蟹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尼罗罗非鱼抗TNP特异性IgM,并以此为抗原免疫Babl/c小鼠进行单克隆抗体制备. 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筛选获得两株抗IgM重链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3B3和9D12. 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3B3和9D12在1 mg/mL浓度下其抗体效价分别为740,741和359,712 units/mL. 利用制备的单抗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发现,膜结合型IgM位于B细胞膜表面(IgM+ B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尼罗罗非鱼IgM+ B细胞的免疫组织分布,发现IgM+ B细胞分布存在组织差异性,其中在外周血(PBL)所占比例最大,约为37.6%,其次是脾脏(SPL),占百分比33.7%,头肾(AK)占比例约为23.9%,而后肾(PK)占比例约为20%. IgM+ B细胞荧光微球的吞噬能力分析发现,IgM+ B细胞对0.5 m的荧光微球吞噬能力强于1 m. 另外,IgM+ B细胞的吞噬能力存在免疫组织差异性,其中对于0.5 m荧光微球的吞噬,PBL明显高于其他组织,而AK IgM+ B细胞对1 m荧光微球的吞噬能力最强. 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鼠抗尼罗罗非鱼IgM单抗工具,并利用其IgM单抗发现IgM+ B细胞具有吞噬能力且其吞噬能力存在组织差异性,表明IgM+ B细胞在先天性免疫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pH(4.5、6.0、7.5、9.0、10.5)胁迫下拟穴青蟹鳃、肌肉和肝胰腺中ATPase、AKP和ACP活性的响应.以pH6.76±0.3的海水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随pH胁迫强度加大,拟穴青蟹鳃Na ·K -ATPase活性显著增强(p<0.05),Ca 2 ,Mg 2 -ATPase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随pH胁迫时间延长,各组拟穴青蟹鳃Na ,K -ATPase和Ca 2 ,Mg 2 -ATPase活性均在胁迫第3天出现峰值.肌肉AKP活性对照组显著高于各处理组(p<0.05),pH4.5组肝胰腺AKP活性低于对照组,其余各组均略高于对照组(p9.05);pH6.0组和pH10.5组肌肉AC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ACP活性,pH9.0组和pH10.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7.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H4.5组、pH6.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pH胁迫时间延长,拟穴青蟹肌肉和肝胰腺AKP和ACP活性在相同pH处理组变化规律不明显,但表现出时问效应性.由此可见,pH胁迫显著影响拟穴青蟹的生理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9.
IgT(Immunoglobulin T)作为新型免疫球蛋白在粘膜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文中根据尼罗罗非鱼IgT基因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IgT重组蛋白,相对分子量约75 kDa,并制备出效价较高的小鼠抗罗非鱼IgT的多克隆抗体. 荧光定量PCR检测证明:健康尼罗罗非鱼中IgT在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脾脏、皮肤、肠和鳃中表达量相对较高. 无乳链球菌感染后,皮肤和头肾中IgT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在12 h和4 d显著上调.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gT蛋白在头肾和皮肤中均有少量分布,在无乳链球菌刺激后,在皮肤中出现大量分布. 以上结果表明:IgT在尼罗罗非鱼皮肤粘膜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Hg2+对日本沼虾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Hg2+对日本沼虾的急性毒性,在24℃下,测定了Hg2+对日本沼虾(Macrbrachium nipponnensis)的24,48,72和96 h的LC50值分别为60.2,52.4,47.6和38.0μg/L.在几个Hg2+质量浓度梯度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ase,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Hg2+质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对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在不同盐度、不同氮磷营养盐组合浓度下进行96 h急性胁迫实验,研究其在胁迫条件下的存活率及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腮丝组织中Na+/K+-ATP酶活性的反应,探讨其在模拟河口区水域的适应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在96 h的盐度急性胁迫中,在盐度小于10的情况下,胭脂鱼存活率可达100%;盐度3和盐度0组的SOD活性和Na+/K+-ATP酶活性始终无显著差异(p>0.05);在96 h的氮磷急性胁迫中,当水体中氮磷浓度均优于Ⅳ类水质标准时,胭脂鱼的存活率可达100%;Ⅳ类水质组的SOD活性在48 h时显著高于Ⅱ类和Ⅲ类水质组(p<0.05);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胭脂鱼在盐度小于3,水质中氮磷浓度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时生理反应比较平稳,具有较好的生存适应性.通过对比现实河口地区的水质状况,目前长江河口南支青草沙以西水域的水质条件可以满足胭脂鱼幼鱼的生存.  相似文献   

12.
利用雌性尼罗罗非鱼和雄性奥利亚罗非鱼进行种间杂交繁育奥尼罗非鱼,用染色检验法和肉眼鉴定法确定鱼苗的雄性率,奥尼罗非鱼雄性率可达98%以上,生产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3.
锯缘青蟹不同器官组织中4种类型ATPase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采用生化方法研究了锯缘青蟹的鳃、肝胰腺和肌肉等不同器官组织中4种类型ATPase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器官组织中同类型ATPase活性各异,Na K ATPase活性由强至弱为鳃>肝胰腺>肌肉.Ca2 ATPase活性为肌肉>肝胰腺>鳃.Mg2 ATPase活性为鳃>肌肉>肝胰腺.Ca2 Mg2 ATPase活性则为肌肉>鳃>肝胰腺.同一器官组织中不同类型ATPase活性也有较大的差异,鳃中Na K ATPase活性最大,其余的依次为Mg2 AT Pase,Ca2 Mg2 ATPase,Ca2 ATPase;肝胰腺中Na K ATPase活性最强,其余的依次为Ca2 Mg2 ATPase,Mg2 ATPase,Ca2 ATPase;肌肉中Ca2 Mg2 ATPase活性最大,其余的依次为Ca2 ATPase,Na K ATPase,Mg2 ATPase.此外,锯缘青蟹同一器官组织中同类型ATPase在不同个体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器官组织中4种类型ATPase活性各异主要与其所执行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用人红细胞膜为材料,以NH_4~+代替K~+激活Na~+,K~+—ATP酶,探讨K~+或NH_4~+激活人红细胞膜Na~+,K~+—ATP酶的异同以及Na~+,K~+—ATP酶对强心苷类K—毒毛旋花苷及有机溶剂乙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 NH_4~+可代替K~+来激活Na~+,K~+—ATP酶且两者具有相同的作用机理;(2) 用NH_4~+激活Na~+,K~+—ATP酶时,强心苷类药物对该酶具有用K~+激活该酶同样的抑制作用,乙醇可使K~+或NH_4~+激活的Na~+,K~+—ATP酶失活。  相似文献   

15.
雪灵芝抗大鼠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Wistar大鼠(Rattus norvegicus)作为受试动物,将其随机分为灌服雪灵芝(Herb arenariae)组和灌服生理盐水组,采用逐级递增负荷使大鼠运动至力竭的方法,研究藏药雪灵芝抗疲劳的作用.经一个月的游泳训练,通过测试对照组和实验组大脑组织内丙二醛(MDA)、乳酸(LD)、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和Ca2+-ATP酶的含量,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疲劳恢复的情况.结果表明:灌服雪灵芝大鼠组与对照组相比,运动至力竭时间显著延长;大脑组织MDA,NO,LD含量降低;SOD,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提高.因此,雪灵芝有抗疲劳、促使疲劳恢复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鳙鱼肽的抗衰老和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D-半乳糖致衰小鼠模型,观察了鳙鱼肽对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吞噬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小鼠血清、肝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单胺氧化酶(MAO—B)等的影响,并从细胞器——线粒体角度探讨了鳙鱼肽对Ca^2+泵和Na^+泵的作用.结果表明:鳙鱼肽可明显降低致衰小鼠肝脑组织中MDA的含量;降低脑组织中MAO—B的活性(P〈0.01);提高抗氧化酶SOD和GSH-Px的活性;同时对线粒体中Na^+泵和Ca^2+泵的活力也有显著影响,能显著提高致衰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1).说明鳙鱼肽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有明显的抗衰老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豚链球菌灭活疫苗对罗非鱼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野外分离的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海水菌株HD-1和淡水菌株TBY-1制备成含1×1010cfu/mL的灭活疫苗,以0.1 mL/尾的剂量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腹腔注射,免疫2次,测定免疫后1周、3周和5周免疫鱼血清中抗海豚链球菌的抗体滴度和相应菌株攻毒后的相对保护率,以评价海豚链球菌灭活疫苗对罗非鱼的免疫保护性.结果显示免疫鱼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在免疫后第3周和第5周呈显著性升高,且两种疫苗免疫血清存在明显的交叉凝集反应,说明HD-1和TBY-1抗原具有交叉免疫原性.在免疫后第4周,利用8倍半数致死量浓度(LD50)的海豚链球菌强毒菌株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HD-1和TBY-1免疫组的死亡率分别为5%和0%,相对保护率分别为93.8%和100%;未经免疫的阴性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77.5%和62.5%.  相似文献   

18.
龙葵碱对肿瘤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荷瘤小鼠分为治疗组(37.50mg/kg、18.75mg/kg、9.37mg/k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环磷酰胺组30mg/kg),分别测定各组肿瘤细胞膜的Na^ ,K^ -ATPase及Ca^2 ,Mg^2 -ATPase活性.结果表明龙葵碱(37.50mg/kg、18.75mg/kg)对S180小鼠及H22小鼠肿瘤细胞膜Na^ ,K^ -ATPase及Ca^2 ,Mg^2 -ATPase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呈量效正相关.因此龙葵碱这一作用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表明:中华补血草不同器官以及同一器官不同部位Na~+、K~+离子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中华补血草根Na~+、K~+含量高于地上部分,肉质根具有贮盐作用,幼龄叶的Na~+的含量低于中龄叶和老龄叶,而K~+的含量则相反。在根——茎部位中皮层部分的Na~+、K~+含量高于中柱部分。本文认为中华补血草不同器官的抗盐性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养殖鱼类链球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16S rDN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患病的海水网箱养殖鱼中分离到5株链球菌,分别命名为HD-1、HD-2、HD-3、HD-4和HD-50。常规生化结果表明,其中4株即HD-1、HD-2、HD-3和HD-4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另外1株即HD-50为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分别对上述分离菌株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NC-BI中收录的其它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一起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确定其分类地位。分子分析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一致。攻毒实验表明以上4株S.iniae均能引起罗非鱼发病,呈现典型的链球菌病症状,并能从发病的罗非鱼脑、心、肝肾和血液中成功回收S.iniae。以上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罗非鱼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养殖鱼类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为S.iniae,这与国外有关鱼类链球菌病病原的研究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